APP下载

浅谈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设计

2021-09-10杨苗

学习与科普 2021年11期
关键词:问题引导高中生物课堂教学

杨苗

摘要:本文围绕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实际,结合当前新课程标准要求与核心素养理念,对高中生物课堂中的有效问题设计思路与相关教学方法做简要探讨。

关键词:高中生物;问题引导;课堂教学

问题是启动思维的源动力,也是打开知识学习大门的钥匙。在课堂教学中问题尤为重要,可以说是课堂教学的灵魂。那么对于生物这样一门研究自然现象以及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性课程而言,教师又该如何做到精准设问,调动学生的思维,实现对其核心素养的培养与落实,值得进行深入的探讨和分析。

一、问题设计原则

1、开放性

开放性的问题设计主要体现在其最终结果的特征上,即没有固定的答案限制,而不唯一的答案也意味着学生能够更加开放地进行思考和探索,只要是在合理范围内都可以进行大胆的猜想和假设。设计开放性问题的目的也正是为了培养和发散学生的思维,从而落实其对于自身已有认知经验和能力的灵活运用,这也是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体现。例如,在“植物细胞吸水与失水”的探究实验中,教师可以在实验开始前让学生先观察都准备了哪些实验素材,比如为什么要选择紫色的洋葱鳞片来作为实验材料,选择其他果蔬是否可行?又为什么蔗糖溶液的质量浓度必须要是0.3g/mL,如果换成1.0g/mL会不会影响最终的实验结果,为什么?假如换成1.0mol/L的醋酸呢?通过开放性的问题设计可以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泛,也更有利于培养其一个严谨的科学探究态度,从而深刻认识到生物作为一门自然科学的 高标准、高要求。

2、阶梯性

具有层次性的问题设计可以使整堂课变得具有逻辑性和导学价值,层次性的问题能够保证学生的思维不中断,而且会随着问题的不断深入而深入,最终达到课堂教学的预设目标。就高中阶段的生物课堂而言,教师一般设计问题都会从学生的已有认知经验和水平出发,挖掘其与新课内容之间的关联,从而在联结处设问,使课堂教学更具针对性,学生也能够获得更高层次的认知经验。另一方面,从已有认知经验出发来找寻与新知之间的联结,还能够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获得自主学习经验。例如,在“ATP和ADP的相互转化”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问题串的方式来引发学生对本课知识内容的感悟和理解,体会到转化这一行为在生命活动当中的意义和价值。比如ATP的哪一个高能磷酸键会在水解过程中发生断裂?断裂后其释放出的能量去了哪里?一个正常人身体中大约只有50.7g的ATP,又为什么一个成年人在身体静止状态下水解的ATP需求量却比较多?合成ATP的能量供应来源是什么?

3、发散性

问题本身除了具有一定对思维的启发性和推导性之外,更显著的特征是疑惑性,也正因如此,问题的存在使得课堂教学变得更具探索意味,学生也能够根据问题来进行深入的思考、分析和求证,从而把握知识的本质属性及其内涵。例如,在“酵母菌细胞的呼吸方式”实验中,教师可以抛出一个问题,如为什么要在A瓶酵母菌培养液前连接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中设置有氧条件?能用其他溶液代替吗?无氧条件下的B瓶为什么需要密封存放一段时间后才能去连接装有澄清石灰水的锥形瓶?

二、灵活处理课堂生成

质疑是促进思维深入的推力,而在课堂教学中也必然少不了各种质疑的生成,这也意味着学生的思维在教师的引导和课堂教学的深入过程中实现了碰撞,产生了火花。虽然课堂教学是需要教师提前设计好的,但学生的质疑却是实时生成的,最多教师也只能加以预设,而不能完全作为教学因素在教学设计中进行考虑。对此,教师应该体现出对学生的充分尊重,保护他们的积极性,对其质疑行为要先予以认同,如此,再通过点拨、启发和引导来帮助学生去解决问题,获得知识,掌握方法,这样课堂教学的生成才是有價值、有意义的。比如学生经常会在书写氨基酸结构通式时出现错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养成写完后多检查的习惯,发现自己存在的不足,从而加深针对性印象。再如,有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可能会认为氨基酸通式可以看做是一个整体,教师沿着学生的思路来加以引导,如果将氨基酸通式看做是一个人,那么氨基和羧基就是人的两条手臂,氢是腿,碳是心脏,侧链基团是大脑,每个人的思维和大脑都是不同的,所以侧链基团也是如此。当然,不排除学生出现不合理提问的情况,教师对此也应该正确对待,首先肯定学生的质疑态度,然后再用具有说服力的解释来帮助学生明白前因后果,从而形成一个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例如,在“细胞的增值”中,学生可能会觉得同一种生物的各细胞遗传物质既然是相同的,其形态大小也应该是相同的。教师则可以让学生带着疑问去到接下来“细胞的分化”一课中探寻究竟。

三、培养问题意识

提出一个问题要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是因为这意味着人的思维及各方面能力都得到了提高。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除了要通过问题来激活和引导学生的思维之外,还应该有意识地向其灌输一些技巧。例如,在“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们聊聊自己关于减肥的看法,从而引出健康饮食和科学减肥。再如,在在“动物细胞的吸水与失水”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动物细胞在吸水与失水过程中是否也进行了渗透作用,其中细胞的哪一种物质扮演着半透膜的角色。通过问题使学生在类比中发现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区别,根据二者在不同浓度溶液中的变化把握原生质层的本质属性。

综上,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都是有助于知识建构的行为,而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也应当充分发挥问题的价值,来调动和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其最终形成良好的自主建构能力,深化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张起英,李国忠.设疑助探,激活课堂——高中生物探究式教学过程解析[J].教书育人,2020(08):78.

[2]王建业.浅谈高中生物教学中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3):240.

[3]王映斌.“问题导学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J].读写算,2020(07):64.

猜你喜欢

问题引导高中生物课堂教学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对中职机械基础课程设计教学改革的探讨
高中政治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合作的教学方法
问题引导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试论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主动学习的措施
分析高中生物的绿色生物实验
“问题链”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高中生物解题教学中应用化学知识的可行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