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表演专业教学中学生表演能力提升策略

2021-09-10郭明豪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1年14期
关键词:高校

摘要:高校表演专业教学的主要目标是为社会培养更多表演能力强的优秀人才,同时表演作为一门系统性的艺术学科,要求学生在表演过程中正确把握语言、表情、肢体动作,以带给观众更好的视觉享受,激发其情感共鸣。在教育改革大背景下,高校表演专业教学的实践性越来越强,需要教师积极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不断优化教学策略,以促进学生表演能力的整体提升。

关键词:高校;表演专业;表演能力

前言:

长期以来,高校表演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以精英式为主,在过去的时代确实为我国培养了大批的优秀表演艺术家,但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表演专业的教学压力明显增大,导致教师缺乏足够的时间与精力进一步完善教学设计,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的提升,限制了学生表演能力的有效发展。另一方面,部分高校对表演专业的定位尚未明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缺乏对学生特点与个性的充分考量,导致学生的艺术表演牵制难以得到充分发挥,表演效果很难真正提高[1]。基于此,教师应正确认识当前的高等教育形势,认真分析学生的资质与能力,并不断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手段,以培养更多表演能力强的高素质表演人才。

一、明确课堂主体,夯实学生專业基础

想要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表演能力,教师应注重培养其探索力与创新力,但受多方因素的影响,高校表演专业教学仍存在侧重专业理论的问题,对于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还不够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未来的就业发展。同时,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也缺乏对学生技艺能力、审美能力的关注,课堂教学氛围较为枯燥,导致一些课堂教学环节流于形式,难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此,教师应明确,大学生的思维模式已经趋于成熟,在教学中应充分尊重其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其理性认识意识与判别能力,引导其在表演中充分展现自身的性格特点。另外,教师也应强化专业基础教学,在实际教学中渗透人文学科知识,以健全学生的艺术素养,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在开展表演实践活动时,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充分考量对白情境,并基于对剧本的理解不断优化自身表现力及感染力,以呈现更为理想的表演效果。表演专业具有综合型的特点,教学的根本目标也是为影视创作表演提供全能型高素质人才,所以教师应注重教学内容的延伸,将舞蹈、音乐等专业知识与表演教学进行有机融合,以丰富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储备。现代社会发展迅速,教师还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在教学中引入一些新的知识与元素,并关注学生的发散思维锻炼,以促进教学效率和效果的有效提升。例如,在讲解表情塑造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一些目前较为流行的影视剧人物表情包,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助于启发其思维,丰富其想象力,加深其对各种表情的理解。

二、完善教学体系,丰富学生表演经验

基本上所有的表演专业学生在初次接触表演学习时,都充满了对舞台、拍摄现场的美好幻想,希望能充分展示自身的形体美、语言美与个性美。但真正进入学习环节之后,受过多理论教学的影响,学生的学习欲望会逐渐降低,对表演的各种想法与期望也可能慢慢淡化。当然,专业理论教学的重要地位是不能忽视的,它作为表演专业教学的骨架,在增进学生表演知识储备,提高其表演素养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应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既要强化学生对表演理论的深入理解,也要利用丰富的实践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表演张力,引导其更好地进行人物诠释。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也应利用视频影视资料丰富教学内容,比如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影视剧片段,利用形象的案例提升学生的表演水平,拉近其与专业演员之间的距离。另一方面,开展生活化教学是丰富学生表演经验的有效途径,课堂所能传授的知识毕竟有限,只有带领学生走进现实生活,才能使其接触到不同的人和事,在满足其求知欲的同时,也有助于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艺术的魅力。现阶段,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草根艺人”通过短视频进入了大众的视野,高校可以邀请他们到学校开展交流讲座或表演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吸取他们身上的艺术元素,并形成自己的宝贵表演经验。

三、完善评价模式,优化学生心理素质

高校表演专业的评价模式应是系统、全面的,既要考察学生对表演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也应对其德、能、绩、勤等进行全方位评估。同时,高校也应不断优化教学评价体系,调动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使其能主动丰富教学元素,完善教学设计,以实现教学过程的良性循环。在表演过程中,学生的状态应是投入的、放松的,但由于表演能力尚未完善,在表演时难免会出现眼神、表情、语言不自然的问题,为了让学生的表演更加出彩,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强大的心理素质,帮助其树立起强烈的表演信心,以杜绝怯场情况的发生[2]。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也要注重分析表演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并强化对学生的反应能力训练,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模拟现场表演中,让学生更快更好地适应表演模式,充分感受表演所带来的愉悦和享受。另外,教师在开展表演技能训练前,应对教学环节进行合理规划,首先要注重提升学生的眼神表达力,以帮助其更好地进行情感表达,同时也要注重面部表情对情感的诠释作用,利用有效的细节训练完善学生的表演能力,以衬托和升华表演内容。

结束语:

在新时代,人们的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对精神层面的追求也越来越迫切,因而表演专业在高校中的普及率也随之提高。为进一步提高自身表演专业的教学质量,高校必须改变传统认知,加快构建强大的表演专业师资队伍,并不断完善教学基础设施,充分开发学生的表达力与表现力,以促进其表演能力的真正提高。同时,教师也应把握好教与学的平衡点,加快拓展表演实践平台,优化教学评价模式,以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发展,实现身心的自我完善。

参考文献:

[1]单椋.产教融合下高校戏剧影视表演专业课外实践教学策略[J].艺术大观,2020,15(16):24-25.

[2]黄澄.多元思维下引导式教学在高校表演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发明与创新·教育信息化,2020,6(2):41-41

作者简介:郭明豪,1997年10月,男,民汉,重庆

四川电影电视学院表演系 610037

猜你喜欢

高校
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生知识管理
浅议高校仪器设备信息化管理体系建设
高校安全隐患与安全设施改进研究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新常态下高校档案工作发展研究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提升的策略研究
弘扬雷锋精神与转型期高校校园文化教育整合性研究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