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宽容之花开进学生心间

2021-09-10傅蓉

名师在线·中旬刊 2021年2期
关键词:宽容德育小学生

摘 要:宽容是任何时代都必不可少的美德。随着社会多元化的发展,多种思维方式、价值观的兼容并存,更揭示了宽容精神的重要意义。宽容不是与生俱来的素养,还需要后天的教育和培养逐步形成。小学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修养的关键时期。而如今,受家庭背景和价值观等因素的影响,小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明显,宽容品质呈现缺失状态。因此,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宽容品质是学校德育的一个重要任务。

关键词:宽容;德育;小学生

中图分类号:G40-01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192(2021)05-0077-02

引 言

宽容是包容社会的心态与思维方式。换句话说,宽容就是对不同于自身的他人的存在、他人的生活方式、他人的选择给予承认和尊重。每位学生的家庭不同、生长环境不同,其思想道德和行为习惯也会与他人产生差异,在人际交往中常常与他人产生许多矛盾。现在的小学生普遍是独生子女,享受着家人的宠爱和优越的生活条件,因此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骄纵个性。心智尚未成熟的小学生在面对矛盾时,往往把自己放在首位,性格要强,受不了委屈,谁也不肯退让一步,从而将一些小矛盾激化,甚至大打出手,酿成了严重后果。

一、小学生宽容品质缺失的外在表现

(一)同学间斤斤计较

在日常学校生活中,学生之間常常会有一些小矛盾,如他碰了我、他踩了我、他拿了我的文具等。有的学生乐此不疲地向教师打“小报告”,而有的学生就会打起架来。教师每天要处理无数件这样看起来无伤大雅的小事。可是,这样的小事为何引得同学之间恶语相向,甚至大打出手?其根源就在于学生不够宽容。张家军说:“所谓宽容就是对宽容对象的言行及其缺点与不足给予一定程度的包容。”学生们缺少对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对对方的错误难以接受、无法包容。

(二)采用“双重标准”处理问题

笔者所带的班级里有个叫小乐的男生,享尽父母宠爱,凡事受不得一丁点儿委屈,犯了错只要被批评了,就会大哭大闹,甚至摔砸物品。某天午餐时间,他与旁桌的桌长小凡同学发生了冲突。起因是小凡本在好好吃饭,小乐调皮不停挪到旁边这桌,凑上去与小凡说话嬉笑,还不时用手拍打小凡。作为桌长的小凡无奈道:“能不能别来我们这桌,在你自己桌上好好吃饭!”哪知小乐并不听从,反而不断挪来挪去,嘴里说着:“关你什么事。”小凡气急了,往小乐这边吐了一口口水,想让小乐不敢再过来。小乐却把饭盘一掀,抓了一把饭就要往小凡身上砸。笔者见后,立刻制止。但是,小乐并不听,把饭团狠狠一砸,气呼呼地去了一边,饭也不肯吃了。事后,笔者找小乐调解处理。小乐却一再强调是因为小凡吐了口水,指责小凡不应该这样。可当笔者问及小乐自己有没有先犯错误时,他的回答却是:“我没有遵守纪律,但他不该吐我,都是他的错,我才砸他的,我很委屈。”至此可以看出,这名学生一直把自己的错误归咎于别人,对于错误也采用双重评价标准,把别人的错误放大,意识不到自己的问题,以自我为中心。这其实也是现在小学生中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小学生之间每每发生矛盾来教师这里对质,往往张口就是他怎样怎样,紧抓别人的错误不放。这些不理智行为的出现,就是因为他们总是对别人要求过高,缺少换位思考。

这些宽容缺失问题的出现折射出学生认识观存在的一些问题。在认识和意志上的以自我为中心,只允许自己的“独白”,要求他人的一切行为都是“利我”的,与自己意愿不符合的都予以排斥。在这种情况下,平等都难以达成,更何况宽容。小学生因为个体有限的认知,很难理解并尊重个体的差异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让学生学会宽容,实际就是引导学生承认别人的价值。正如伏尔泰所说:“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是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应学会的一种美德。宽容是学生形成和谐人际关系,更顺利地适应社会的必要品质[1]。而一个班级如果没有团结友爱的班风与和谐宽松的人际关系,学生没有宽容谦让的品质,就难以形成一个正能量的班集体。所以在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宽容意识尤为重要。

二、培养学生宽容品质的策略

(一)用活动培养集体意识

“孟母三迁”的故事说明了环境对学生的品质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学校是学生生活和学习的重要场所,而和谐、宽容的校园环境有利于学生宽容意识的培养[2]。丰富多彩的活动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形式之一,是学生成长的沃土。特别是对于现代中国独生子女来讲,活动可以让他们走出自我封闭的小圈子,在活动交往中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在集体大家庭中陶冶情操,懂得为集体争荣誉、为他人服务,使他们胸怀坦荡、为人平和友爱、宽容大度。学校要定期举办文体活动,如“六一”的节目排练、班级足球赛等,让学生们参与其中,了解自己的特长,发现他人的优点和长处,真正融入集体,感受群体的力量和作用,从小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这种集体意识是培养学生宽容品质的桥梁,而让学生在活动中亲身体会、自我教育,其教育效果就会事半功倍。

(二)德育课程中的宽容教育

德育课程并不是一项具体的课程,它可以随时发生,也可以有多种表现形式,如班级环境、班级文化建设、班会课等。在平时的德育过程中,教师要把宽容意识渗透给学生,教会他们只有互相尊重,才会得到别人的宽容和谅解。教师可以在班级的板报上经常写一些有关宽容大度的名言,也可以经常给学生讲一些有关宽容的故事,还可以经常组织以宽容为主题的班会,将宽容意识和尊重意识潜移默化地渗透到学生的认知中。

(三)充分发挥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

塑人先正己,教师就像一面镜子,映射出学生的行为。教师的道德品质直接影响着学生的道德品质。正如乌申斯基所言:“教师的道德品质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惩罚和奖励都不能代替的一种力量。”所以,教师要重视言传身教的作用,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宽容品质。要想让学生学会宽容待人,教师就要先学会宽容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学生受年龄和心理特征的影响,总会犯各种各样的错误。教师要允许学生犯错,耐心地给予他们帮助和指导,也要给学生改正错误的机会,以宽广的胸怀给予学生包容[3]。这样就能让学生对教师产生信任,也能让学生亲身体会宽容给自己带来的感受,明白宽容的意义,在自己处理与同学间的矛盾时也会秉持宽容的态度。

教师还要深入了解、研究学生,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了解学生的共性和个性,容许学生有自己的看法和观点,鼓励学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见解,让学生感受到理解和尊重。同时,教师还要积极采取赏识教育,欣赏每位学生的独特性。在宽容而富有眼光的教师眼里,每个学生都被赋予了无比的期望。皮格马利翁效应说明,教师的赞赏和期待会给学生带来无穷的积极向上的动力。教师以宽容之心对待学生,久而久之,也会把这种智慧和美德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学生,让学生懂得只有学会宽容,才能化解矛盾,才能让同学之间更加友好、团结,才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融洽。

结  语

雨果说:“比大海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宽容是学校教育和学生认知发展共同建构的一种深层次品质。宽容教育应该渗透到我们教育、生活的方方面面,以宽容来滋养宽容,真正让宽容之花悠悠开进学生的心间。

[参考文献]

高德胜.宽容美德与宽容教育[J].全球教育展望,2020,49(05):67-87.

袁红玲.宽容,让我收获了别样的幸福:谈班级管理中宽容策略的应用[J].华夏教师,2020(02):85-86.

杨雪.小学教育中的宽容及其实践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7.

作者简介:傅蓉(1994.9-),女,江苏南京人,小学二级教师,区优秀辅导员。

猜你喜欢

宽容德育小学生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尊重、理解、宽容让他重新起步
我努力读懂“宽容”这首诗
宽容在班集体教育中的作用
错误也是一种课程资源
我是小学生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高校“德育为先”的理论、实施及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