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白血病患者的心理问题及护理措施

2021-09-10罗艳

康颐 2021年2期
关键词:白血病机体因素

罗艳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DOI】10.12332/j.issn.2095-6525.2021.02.034

白血病(leukaemia)是一种血液系统的恶性肿瘤性疾病,是国内十大高发恶性肿瘤之一,对人体健康威胁极大,是临床比较难治的疾病。目前临床主要可以分为对症支持治疗和化学药物治疗这两种,以此来杀灭白血病细胞。但除了积极的接受治疗而外,患者的心理健康也同样应该引起关注,并应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以期可以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减轻身体和心理上的痛苦。

1  白血病的发病机制

白血病的发病原因不十分明确,但目前医学研究表明,白血病通常都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而造成的基因组DNA分子发生的突然的可遗传的变异,可能的因素包括:第一种是化学因素,比较常见的、具有生物有害性的化学物质有蚁醛、稀释剂或溶剂油、苯等,如果患者长时间与这些物质接触,那么就会提升白血病发生的概率。第二种是物理因素,最常见的就是那些能自然地向外辐射能量,发出射线的物质以及各种放射线,长时间接触也会损害DNA,特别是对于儿童而言,脱氧核糖核酸具有不稳定性,在接触这些有害物质后,更容易引发白血病。第三种是生物因素,特别是各种病原微生物的感染,利用宿主的营养来完成病毒复制,进而致病。第四种是与长时间都处于精神压抑、情绪低落有关,这样的情绪会引起免疫功能的降低,进而提升发病率;同时如果患者平时喜欢吸烟嗜酒、偏重于某类食物,烹调错误造成食物营养素丢失等,使得机体缺乏或失去营养平衡就会导致内环境紊乱。第五种是遗传因素,白血病的发病和家庭的遗传有着一定的关系,如存在Noonan综合征的患儿发生白血病的概率就会比正常儿童高15~20倍。

2  白血病的临床症状

2.1白血病最基础的症状就是贫血,不论是急性还是慢性白血病都是由于无色有核的免疫细胞的升高干扰了正常的机体造血能力,而机体正常的造血能力一旦遭到破坏就一定会出现的人体外周血红细胞容量减少的症状,因此贫血是该病的基础表现。

2.2病理性的体温升高是白血病的常见症状。病发以后,发烧是急性白血病本身的客观病态改变,其他白血病患者的机体会出现一些炎症反应。在这种机体在刺激的防御反应发作的情况下,就会有病理性体温升高的伴随症状出现。

2.3白血病的症状还包括身体局部部位的出血。临床有很多患者的身体会不合常理地出血,比如毫无预兆的流鼻血、牙龈经常性的出血,或者耳朵出血,等等,患者的身体任何一个部位都有可能出血。

2.4机体器官的炎症也是白血病的症状。由于人体免疫系统中白细胞增加的影响,多数患者会出现一些身体的感染情况,比如口腔颌面部感染、咽部和喉部炎性病变、扁桃体炎、肺组织的炎症或肿胀以及其他器官炎症。

2.5身体关节的疼痛也是白血病的症状。骨髓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性增殖会造成患者身体躯干或者是身体背部的一些疼痛,同时也会引起身体各个关节的疼痛,这种疼痛的出现会影响患者的日常活动和正常工作。

3  白血病患者的心理问题

白血病在老百姓的心中是一种与死亡画上“=”的疾病,疾病的出现多多少少都会给患者的心理造成压力和打击,进而导致心理问题的出现。白血病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主要包括以下两种。

3.1恐惧焦虑的心理:在患者得知自己已经确诊为白血病之后,会接着进行各种身体指标的检查然后进行治疗。而在治疗过程中,患者会与多种导管、设备相接触,并会一直听见设备仪器的工作噪声, 也会亲眼看见跟自己同时住在一个医院的病人病情状况越来越坏或者是病友的死亡,等等,在这些因素的刺激下患者会出现比较强烈的心理反应,并伴有感觉上对心脏跳动的一种不适感觉、自身相对于外界物体的运动性幻觉以及惊慌害怕等臨床表现。除了这些影响因素以外,还有来自机体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反应、社会、经济以及家庭等方面的影响,造成患者出现恐惧焦虑的心理问题。

3.2悲观、绝望的心理:随着白血病的不断发展,身体会逐渐出现肝脾肿大、黏膜损伤以及脑细胞损害等各种问题的出现,增加患者的压力造成忧郁情绪的心理问题,而且患者还会感觉身体状态在不断变化,认为自己已经离死亡不远了, 这些感觉都会让患者的精神逐渐崩溃, 产生治疗的希望已经破灭的想法,进而出现悲伤、不愿意再活下去以及自杀等反应,使得患者陷入悲观、希望断绝的境地中。

4  白血病患者的心理护理措施

4.1白血病患者需要住院治疗,因此在患者入院后应及时拉近医患距离、确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如以最饱满的热情去接待病患,并详细地为患者及其家属介绍负责其全部诊疗计划的主管医生、护士以及病区环境和一些住院病人应遵守的住院规则等方面的信息,使患者可以在尽量短的时间中熟悉周围环境,消除其心中孤伶苦闷的情感和陌生感,以期可以缓解患者内心的恐惧心理。同时,还要对患者有程度很高的承担责任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态度以及同情心,鼓励患者在心情失落时向周边的人讲述自己的想法,释放心中积累的不良情绪。

4.2对白血病患者进行血液学、骨髓等各项检查及疗治的目的在于可以延长患者的寿命,提高生存质量。医护人员与患者及其家属之间应保持治疗观念一致,并积极配合临床的相关治疗手段,以便及时发现其病情变化并进行处理。因此,除了对患者本身的心理关怀而外,还要重视与其家属建立良好的关系,以免在长时间的治疗过程中,家属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出现厌烦情绪。护理人员在这时需要用真诚、耐心取得其家属的理解和配合,促使家属自觉融入整个救治全过程中。

4.3在每天都需要实施的常规护理中,应耐心地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 让其内心可以解释疾病发生的事实, 并正视白血病, 做好接受长期治疗的心理准备。同时,还应多侧面、多方向地从各个角度来对患者进行宣传教育, 消除患者因担心药物出现不良反应而拒绝治疗的不良心理, 介绍每一种药物的治疗目的和重要性, 告知病患病情反复属于疾病变化发展的一个正常现象, 积极配合临床治疗是病情转归的重要环节。尽量地满足患者的正当需要,当患者想要外出散心的时候,也可以挑一个天气晴朗的日子,带患者去空气好的郊外游玩,但应注意不要去人群密集的场所,以免细菌交叉感染。

5  结束语

白血病患者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会出现恐惧焦虑、悲观、绝望的心理问题,临床应积极采取相关的心理护理措施,以此来提升患者治疗信心,鼓起对抗疾病的勇气。

猜你喜欢

白血病机体因素
走进儿童白血病的世界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
关于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
关于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
饲粮锌在畜禽机体中的作用
柴油机机体常见损伤的检修
浅析12V240ZJB柴油机碾瓦烧轴
关于初中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探究
阅读理解Ⅰ
白血病·患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