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童冲动行为的现状及其心理干预研究

2021-09-10何静

家庭教育报·教师论坛 2021年32期
关键词:心理干预儿童

何静

【摘要】儿童冲动行为通常指代儿童缺乏考虑所作出的一些冒险行为,这种行为与周围的环境不相称,所以容易令人不悦。儿童心理学研究者提出了行为反应抑制理论,是针对儿童冲动行为的一种应对之策,可以借助事件的优势反映,对其他干扰进行克服,经过行为反应抑制的教育可以有效的缓解儿童冲动行为的紧张感。本文从儿童冲动行为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了有效的心理干预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儿童;冲动行为;心理干预

引言:儿童阶段的孩子如何进行自我控制,是现代儿童心理学研究领域非常关注的话题,儿童是缺乏自我控制能力的,由于儿童的大脑发育还没有达到最好的水平,所以儿童只是按照成年人规定的时间和要求做事,这也是社会化成长的开始。所谓社会化的进程,就是人在不断成长的过程中,要逐步学会遵从社会的要求,对自己的欲望加以克制,能够自觉遵守相关规则。从生物学的角度分析来看,父母和教育者给予的指导会从大脑皮层和前额叶进行影响,典型的表现就是成年人对儿童的延迟满足,所以儿童在3-5岁期间已经能够在外界刺激因素的作用下控制情感和行为,如果能够出现自我对话和自我指导,那么儿童就可以产生控制情绪的能力,也就是所谓的自我控制。

一、儿童冲动行为的现状

(一)时间知觉方面

在外界存在刺激因素时,多数的成年人都可以理智的判断事情的价值取向,或是与过去的经验进行比对,对事件做好周密的准备。人类对时间概念上本身就具有记忆窗口,但是儿童并没有,所以儿童冲动行为的心理窗口比较狭窄,只能看到眼前的事情,而不能对事情的结果进行预测,也难以从过去的错误中吸取教训,他们对未来的准备较少,不会考虑自己行为之后的后果,对时间的知觉能力不足[1]。

(二)语言内化方面

人类在使用语言之后就具有与自我交流的能力,儿童在刚刚学习语言时也会积极的与身边的人交谈,二者是同样的道理,在儿童长到6-7岁时,儿童可能会在内心与自己对话,这就是语言内化的过程,这种内化对于语言能力的发展是具有促进作用的,对于培养儿童的行为控制能力也是具有积极意义的,可以通过语言来指导自己的行为处事能力,按照规则做事,学会设定目标,变相的对行为做出指引。

(三)情绪动机控制

儿童在成长的过程中会逐步学会内化情感,将部分情感内化以后,儿童冲动行为才会逐步减少,已经有部分儿童可以有效抑制自己的情感,不会公开表露自己的不愉悦,但是与成年人相比,儿童始终缺乏冷静看待问题的能力。儿童冲动行为的情绪反应是外在的,基于儿童无法对自己的第一反应加以控制,就容易出现行为失控,可能会在情绪不悦时出发敌对、攻击的行为模式,导致社交关系緊张[2]。

(四)行为重组方面

儿童冲动行为的行为重组方面包括两个内容,儿童是否可以将收到的信息变为更小的单位能力,是否可以将信息重组完新的信息指示,是否能够坚持完成一个任务等等,这些都属于行为重组的内容,可以赋予人们更大的问题解决空间。但是成年人并不是如此处理事情,而是可以通过过去的经验直接给出理解,与儿童的行为重组模式是完全不同的。

二、儿童冲动行为的心理干预对策

(一)时间具体化、阶段化

儿童冲动行为并没有正确的时间概念,那么成年人可以通过规范时间来让孩子具备清晰的行为目标,如将整理房间的时间规定为20分钟,再将二十分钟列成具体的时间表,让儿童可以注意到时间表的内容,或者是使用闹钟,不断提示儿童行为,给出具体的指引,便于儿童更准确的把握时间,要求儿童做出更长时间的准备[3]。

(二)指导语言化、规则化

训练儿童的内在语言能力,就是让儿童可以在自我语言指导的能力引领下,实现自我语言控制,以达到自我语言控制的目标。成年人可以通过两个阶段对儿童做出指导,第一阶段要求儿童先观察指导者做完一遍行为,自己再重复一遍,大声地与自己对话,第二阶段要求着儿童可以对自己的行为进行默念,经过反复的联系以后,儿童的语言内化能力会越来越强,并逐渐学会用内化语言来监测自己的行动。

(三)情绪体验化、控制化.

儿童冲动行为会倾向于歪曲信息,将普通的信息理解为具有煽动性或者攻击性的信息,那么就会引发儿童内心的防备机制,产生敌意。成年人可以培养儿童对他人感受的体验能力,教儿童理解他人的情感反映,如喜怒哀乐等基本的情绪,让孩子自己感受情绪的状况是什么,体验式怎样的,接下来可以尝试体验更加复杂的情感,让儿童在体验中逐渐学会如何应对,可以培养儿童对他人情感的察觉能力,并且锻炼儿童的延迟反映,如在遇到困难时,先数十个数,让儿童有一定的时间冷静情绪,合理的评价所发生的事,不会做出儿童冲动行为。

(四)动机内在化、策略化

儿童冲动行为缺乏内在的动机,通常会依赖外在的一些动机来激励儿童克服情绪障碍,可以给一些奖励或者表扬,让幼儿的内心需求得到满足,这样一来儿童在情绪训练和心理干预的过程中,会表现出较为积极的态度,可以逐渐从外在动机过渡到内在动机。具有冲动行为的儿童通常对问题的解决能力不强,难以对不同情景及时的做出正确的反映,对自己行为的后果难以给出正确的预判,所以心理干预的重点就是让孩子可以识别问题、列出可以解决问题的方案,并和孩子一同评价,则有助于孩子的自我监督。

结束语:儿童冲动行为的底层逻辑是情绪控制能力不足,所以成年人对儿童做出的心理干预要符合孩子的成长认知特点,通过有效的情绪训练,培养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融入语言内化的要素,提升孩子对事情、问题的分析能力和后果的预判能力,助力孩子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汤路瀚,韩煜昉,余鸽,蓝慧燕,徐方忠.多动症儿童持续反应抑制与注意缺陷冲动行为障碍的关系[J].中国学校卫生,2020,41(05):736-738+743.

[2]杨海宝.小学留守儿童冲动行为的现状及其干预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20(14):14.

[3]何吴明.留守儿童的冒险性:不确定性认知的视角[J].江汉学术,2019,38(01):34-39.

猜你喜欢

心理干预儿童
因为喜欢儿童 所以儿童喜欢
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期的心理干预
浅析精神障碍患者康复期的心理干预
留守儿童
让人无法理解的儿童
六一儿童
“六·一”——我们过年啦!
捏脊治疗儿童营养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