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绘本阅读与表现性活动的有效融合

2021-09-10罗健艳

名师在线·上旬刊 2021年4期
关键词:表演游戏绘本阅读幼儿园

摘 要:绘本阅读是幼儿园早期阅读的重要载体。绘本阅读活动与区域活动的有效整合,可以让幼儿在区域活动中丰富已有经验、大胆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想象。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解读绘本,了解幼儿已有经验水平,借助绘本进行助学设计,在多种活动中运用绘本,以提升活动品质,为幼儿带来全新的学习体验。在集体活动、区域游戏、亲子互动、常规管理等活动中,教师借助一些绘本内容开展演绎活动,能够创造展示互动的机会,在活动中提升幼儿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幼儿园;绘本阅读;表演游戏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192(2021)10-0063-02

引  言

将绘本阅读渗透到表现性活动中,教师需要有对接融合意识,让绘本阅读发挥重要助学作用。集体活动、区域活动、亲子活动、常规活动中,都有绘本阅读的渗透契机,教师可以结合绘本阅读设计游戏、表演,培养幼儿阅读绘本的自觉性。绘本资源极为丰富,表现性活动形式灵活多样,二者有很多契合点,教师需要做好对接研究,让绘本阅读发挥应有的教育作用。

一、集体活动,绘本与互动融合

幼儿园经常组织一些集体活动,这无疑是重要的教育契机。教师借助绘本阅读进行表演设计,能够取得良好的训练效果。集体活动大多有表演展示任务,与熟悉的绘本内容有更多对接点,教师要做好融合性设计,让绘本故事顺利进入表演环节。幼儿对绘本故事有很强烈的阅读兴趣,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绘本内容,给幼儿带来多种感官的冲击,确保演绎活动的顺利开展。绘本故事具有趣味性、情节性,适合进行表演设计,教师从融合角度进行整合,能够创造更多演绎机会[1]。

例如,《我好快乐》这一绘本故事介绍了一只快乐的小兔子。当快乐來临时,它会高兴地跳起来,也会笑个不停,还会陪伴家人。教师可以先让幼儿阅读绘本,然后要求其饰演这个角色,利用多种场景进行调度,以表现小兔子快乐的性格。因为有集体活动,教师还可以组织家长参与表演,在加深幼儿对绘本内容理解的同时,拉近家长与幼儿的距离。

幼儿对绘本有特殊的情结,对表演也比较热衷,教师将二者紧密结合,能够带来更多感知体验。在阅读绘本故事时,教师要给予幼儿指导,使其顺利进入绘本情节中,为集体表演创造条件。亲子活动中设置演绎绘本故事任务,能够激发幼儿的表演兴趣。绘本资源极为丰富,教师在选择时,需要做好深入的学情调查,为幼儿设计合适的活动。

二、区域活动,绘本与游戏衔接

幼儿园有多种活动分区,不同区域有不同的活动内容,这些活动区为幼儿提供了便利的学习条件。教师将绘本与游戏衔接,能够对游戏进行升级处理。绘本故事有情节性,与游戏融合后,能够呈现其角色特征[2]。绘本故事进入游戏后,教师要做出必要的引导和设计,以提升教学效果。区域活动没有固定形式,可以是游戏互动,也可以是角色故事演绎,只要能够提供自我展示和体验的机会,就是可以接受的设计,教师要发挥自身的能动性,为幼儿设计合适的区域活动。

例如,绘本故事《爱笑的鲨鱼》讲述了一条爱笑的鲨鱼,在海底世界,每天都能够和身边的植物、小鱼进行游戏交流,这些植物和小鱼能够从中获得很多快乐的故事。教师可以将这个故事创编成区域游戏,利用一些玩具设计海底世界,让幼儿戴上小鱼的头饰,让饰演鲨鱼的幼儿披上彩纸设计的鲨鱼服,并设定具体的游戏程序和规则。再如,鲨鱼与小鱼捉迷藏,小鱼们都躲到一些障碍物下,鲨鱼要到处寻找。被鲨鱼捉到的小鱼,要跟随在鲨鱼身后……游戏推出后,幼儿都想饰演鲨鱼这个角色。教师要合理分配角色,体现和谐主题。

幼儿参与到绘本故事创编的游戏中,获得了更多互动体验,如何将这种平常经历变成心灵触动,这是教师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在游戏设计时,教师需要有自觉对接意识,利用绘本故事进行游戏设计。这不仅能丰富教学设计资源,还能为幼儿创造更多体验机会。喜欢游戏是孩子的天性,教师抓住教育契机展开对接思考,利用绘本故事进行对应设计,能有效提升幼儿的认知能力,使幼儿由此形成的学习认知更加牢固。

三、亲子活动,绘本与表演相结合

亲子活动已经成为幼儿园教学的重要选择,教师邀请家长参与活动,不仅能够让幼儿更有信心,还能够让家长增强教育意识。亲子活动有多种呈现形式,教师有意识地将绘本内容融入其中,可以给活动增加一些情节,也能够增强活动的趣味性[3]。部分家长对亲子活动不是很熟悉,教师如果在亲子活动中渗透一些绘本内容,可以给家长带来一些启示,确保亲子活动的顺利开展。绘本故事内容广泛,教师必须做必要的引导,让家长参与到绘本阅读活动中,这对亲子活动设计有很大的帮助。

例如,《我的妈妈真麻烦》这个绘本故事讲述了妈妈整天围着孩子转,关心衣、食、住、行等多个细节,显得很啰唆。教师可以将这个绘本改编成演绎活动,让幼儿在表演中对妈妈的呵护有更深刻的理解。在改编过程中,教师应对这个故事情节进行删增,增加幼儿理解妈妈的相关情节,让幼儿用行动来报答父母恩情,如给妈妈搬凳子、递毛巾、端洗脸水等,让妈妈获得更多情感体验。

将绘本故事内容渗透到亲子活动中,不仅可以将亲子活动提升到更高水平,也让更多的幼儿和家长受到教育和感动,这样的设计自然深受欢迎。教师对绘本故事进行必要改编,并吸收了部分家长的意见,确保了亲子活动的适合性、教育性[4]。亲子活动有广泛的含义,我们不能单纯地将其定义为一种比赛,而应从思想角度开展渗透教育,从而充分发挥其教育价值。

四、常规活动,绘本与生活对接

教师可以在生活中开展教育,也可以借助绘本内容。绘本故事有直观性特征,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绘本故事,能够提升教育的有效性[5]。在观看这些绘本内容时,幼儿可以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在具体执教过程中,要精选绘本内容,注意对接生活认知基础,如此才能提高教学效率。

例如,在教学绘本《风到哪里去了》时,教师对生活中的自然现象进行了解读,在引导幼儿阅读时,将其与添加衣物相结合:我们平时需要保护好自己的身体,如果天气寒冷了,就要添加衣服了。如何才能判断天气冷了呢?我們一起来看一看这本《风到哪里去了》吧。又如,在教学绘本《丽塔和鳄鱼迷路了》时,教师对生活中识记道路的方法进行集中整理,要求幼儿学会自行辨认方向。为了让幼儿真正掌握相关知识,教师设计了展示活动,要求幼儿讲述自己辨识道路的经历,介绍一些生活经验。在讲述过程中,教师时不时做一些纠正,给予幼儿更多鼓励,提升幼儿的学习积极性。

教师利用绘本进行表现性活动的设计,能够为幼儿带来全新的体验。常规活动与生活学习密切关联,教师在具体组织时,要有贴近意识,创造更多学习契机,在实践中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认知[6]。

结  语

绘本阅读与表现性活动有更多对接点,教师结合绘本设计活动,能够使幼儿形成更多深刻感知和体验。在集体活动中引入绘本,能形成绘本表演;在区域游戏中融入绘本,能形成故事游戏;在亲子活动中对接绘本,能完成迁移教育;在常规活动中渗透绘本,能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绘本阅读与生活学习有密切的关系,教师要做好对接研究,以提升活动品质。

[参考文献]

张小霞.编演绘本剧 推进幼儿课程游戏化[J].成才之路,2018(03):75-77.

叶小芳.基于多元阅读理念的幼儿园阅读情境创设[J].名师在线,2019(06):53-55.

林丽红.携手猜想,走进绘本教学之“始”“行” “末”[J].江西教育,2020(01):61-63.

杨玉红.绘本教学对幼儿教育的启蒙作用[J].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1,40(03):94-96.

徐凤.探究绘本在幼儿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1(05):23-24.

那逸儿.浅析如何利用绘本打造趣味幼儿教育活动[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1(03):127-128.

作者简介:罗健艳(1977.8-),女,福建南平人,本科学历,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绘本阅读。

猜你喜欢

表演游戏绘本阅读幼儿园
爱“上”幼儿园
运用表演游戏促进幼儿对无字图画书的理解
绘本阅读教学中如何运用恰当有效地提问促进幼儿积极情感体验的发展
新课改背景下英语绘本阅读分析
孩子们与绘本的那些事
“幼儿在场”在表演游戏中的意义探究
幼儿表演游戏中教师角色定位略谈
探讨教育游戏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想念幼儿园
幼儿园私家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