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互联网+义务教育”城乡结对帮扶工作

2021-09-10马辉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1年5期
关键词:义务教育互联网

马辉

摘要:“互联网+教育”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手段,也是国家推进义务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决策和基础工程。依托互联网等信息技术优势,以“互联网+义务教育”的城乡结对帮扶形式,不断深入探索,带给农村教师的实惠越来越凸显。在这样的精准帮扶中,城乡教师之间可以开展多维度的活动,实现互动教学,共享名师课堂,共享优秀的教育智慧,开拓农村师生的教育新天地。

关键词:义务教育;互联网+;城乡结对帮扶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5-278

根据《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印发〈“互联网+义务教育1000所中小学校结对帮扶”民生实事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浙教办基〔2019〕18号)精神,各学校根据当地教育局的工作部署,积极开展结对帮扶工作,给农村学校尤其是偏远偏僻的山村、乡村学校带来了实惠,促进了教育的均衡发展,也带给我们一些思考。

一、技术硬件达标是基础

(一)技术要过硬

网络及信息技术是“互联网+教育”的基础工程,对于管理员和授课教师要加强设备使用的培训。结对双方教师对同步课堂设备都要很熟悉,能及时处理现场出现的一些小问题。如:相关设备的开启,双方微格教室的噪音处理,教师发言回声的消除,课件传送过程中黑屏处理,有图像没声音或有声音没图像的排除,对方学生齐读声音刺耳等情况。要学会现场处理,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要过关、过硬。

(二)配备要达标

双方学校(支援方和受援方)要按照要求配备相关的设备及环境,加强学校宽带网络建设。硬件环境的好坏直接决定着远程同步课堂的教学质量。尤其是功放等一些基础的设备要保障,设备老化问题、网络不给力问题等,都会给活动的开展带来“致命”的打击。只有在硬件技术环境得到切实保障的前提下,才能保障课堂教学的互动性和实效性,才能开展典型教学案例的研究,才能加强精品课的研究,才能切实结合课堂实践情况,不断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三)调试要提前

双方学校要提前做好充分的沟通交流,活动开始前要做好调试。因为远程同步课堂教学,是互动交流,通过空中连麦,单单一方的设备可用还不行,要双方都能用才行。为此,提前调试互动交流就显得尤为重要。同时,由于技术设备原因,网络传输有延时性,图片、声音会隔几秒才能送达,或因摄像头拍摄角度、清晰度不够,对方的板书学生看不清楚等情况,授课教师和协助教师都要有提前交流,做好调试。

二、“互联网+教育”是抓手

(一)形式内容,共同协商

1.形式可选择。学校可以进行帮扶形式的选择。城乡同步课堂必选,远程专递课堂、教师网络研修、名师网络课堂等,双方统一选择其中之一,双方要一致。比如:确定帮扶形式为“城乡同步课堂”和“名师网络课堂”为主要形式等。

2.内容可多样。双方学校确定帮扶形式后,要协商如何上课,确定学科内容等。共同制定结对方案,可以先语文后数学,或是其他学科等分批分期实施,

围绕管理共进、教学共研、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师生互动、差异互补的结对帮扶总体思路,开展丰富多样的结对活动,探索形成促进结对学校依托信息技术共同发展的经验和模式。

(二)同步课堂,共同教学

1.基于学情。在授课前,受援方教师要主动提供学情,支援方上课教师要根据学情精心备课,并与受援方共享,双方教师要带着预设进入课堂。在城乡教育信息化的传播中,差异还是有的,农村小学年轻教师多,女教师多,代课教师多。尤其在比较偏远的农村或是山区,信息比较迟滞,观念有些落后,信息的传播方式也单一,学生接受教育亦是如此。大多数家长因生计原因,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业,或是因学历的问题,心有余而力不足,不懂得教育教学管理的方法。支援方教师就要在授课之前,提前掌握学情,这样课堂上才会有的放矢,游刃有余。

2.教案互备。作为支援方教师要根据学情进行全方位的备课,受援方也要进行同一内容的备课,尤其要重点关注同步课堂的中下学生如何更好地掌握内容,如何协助支援方教师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不仅要备学情,还要备课堂偶发事件,活动过程要协助。虽然两边的学生能够同时享受到高质量的教学资源,但是毕竟教师上课的精力有限,没办法同时很好地顾及到两校所有学生的听课状态,所以受援方要有一两个助教老师在现场进行针对性的指导,或是提醒因为在网络直播的特殊环境中,注意力不易集中的同学。

3.互动教学。在课中,支援方教师上课,受援方教师根据学生学习状况,第一时间提供辅导与服务,重点在于精准扶弱,实现“空中课堂”与“现场课堂”的结合。“空中课堂”可以由同一学校同一班级或同一年级多个班级组成,也可以由数个学校的小规模班级组成。俗话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义务教育阶段是学生打牢基础的关键时期。这样,由支援方的学科授课教师同时对本校学生和结对帮扶学校学生开展视频直播互动教学,受援方只要在本校硬件环境达标的教室,通过大屏幕电视机就可以实现同步上课、同步作业、同步接受辅导。课中也可以与学生互动,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的互动性和实效性,实现城乡结对精准帮扶。

双方学校上完一节课后,可安排进行远程互动教研或讲座,互动交流探讨,碰撞火花。这样的教学方式,让城乡教学研究活动冲破了距离的局限,让乡村学校的学生同步享受到了城区学校的优质资源,实现了信息互通、师生互动、同步实验、互动研讨、趣思共鸣,促进了思维的碰撞,拉近了生生距离,推动了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4.资源共享。在上课之后,双方要将活动材料、照片、课件、视频、教案等双方学校优秀的教学课例及微课资源及时归档并传于在線平台,可以作为后期的教研和复习回放之用。支援方开展的一些“名师网络课堂”集体优质活动,也可以通过在线平台推送给受援方学校。这样,受援方学校的全体师生也能在乡村学校聆听到名师们妙趣横生、精彩纷呈、富有内涵的教学课堂。不仅享受了优质的资源,享受着课堂的美好,而且连入场券的门票都省了,又能腾出宝贵的路上往返时间,进一步促进了优质资源的共享,发挥了名师名校示范引领作用。

三、促进教育均衡是目的

(一)学生受益

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需求,当前的信息技术条件为其实现提供了必要的条件,让城乡结对学校实现了“无墙”教育,共享优质师资。让农村的孩子,不出校门就能共享城区学校优质的教学资源,新颖的上课方式也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农村孩子通过与城区学生的接触,耳濡目染城区学生的学习方式,督促他们更快地提高自我,缩小城乡差距。

(二)教师受益

“互联网+教育”受益的不仅是学生,对促进薄弱学校教师的专业成长也起着积极作用。借同步课堂,打破空间壁垒,实现课堂同步、课堂互动,真正做到城乡教学共研、资源共享。尤其是课前双方授课教师以及助教老师的精读教材、学情前测,同课异构设计教学,利用互联网技术交流,修正教学方案及教学策略等等。也进一步提高了教师钻研教材的能力和课堂教学水平,大大改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

总之,乡村的师生能通过互联网进入名师课堂,城区的教师能通过互联网提问“对面”的乡村孩子,通过远程同步课堂等模式,切实使“精准帮扶”展风采,“互联网+”显魅力,促进了教育的均衡发展。

参考文献

[1]高祥.运用信息技术促进边远地区教育资源发展[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8):252.

[2]汪智明,景妍峰.“互联网+”时代促进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共享的探讨[J].中学课程辅导,2020,(2):122.

浙江省临海市哲商现代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义务教育互联网
税费改革与我国义务教育财政体制改革研究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背景下教师资源配置研究的三重解读
信息技术走进山区教育,揭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新篇章
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问题研究
“互联网+”环境之下的著作权保护
“互联网+”对传统图书出版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