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问题探究的小学科学项目化学习设计

2021-09-10惠锋明

广西教育·A版 2021年3期
关键词:项目化学习问题设计绘本教学

【摘要】本文以《这样的尾巴可以做什么》绘本教学为例,论述基于问题进行小学科学项目化学习的设计,让学生在问题的一步步引导下,展开合作探究,主动建构起学科的核心知识概念和关键能力。

【关键词】小学科学 问题设计 项目化学习 绘本教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09-0078-02

项目化学习是指教师指导学生对学习课题进行深入研究的一种教学形式,强调在具体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并在项目研究过程中实现跨情境迁移。通常项目化学习需要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开展,通过科学的分工与协作逐步完成研究的内容。小学科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许多探究活动往往需要学生合作才能更好地完成,这样的要求与项目化学习的要求具有高度一致性。本文中,笔者以《这样的尾巴可以做什么》绘本为例,尝试基于问题探究进行项目化学习的教学设计,期望通过项目化学习方式的引入,凸显学生课堂的主体性,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学习和掌握科学学科的核心知识,培养关键能力。

一、用本质问题解释核心概念

知识的获得来源于对问题的认识和解决的过程。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利用项目化学习的方式建构学生的学科核心概念时,要提出指向核心概念的本質问题,通过问题推动学生对概念的思考和探索。在《这样的尾巴可以做什么》绘本教学设计中,笔者提出的本质问题是:“形形色色的动物是如何适应环境的?”这个问题背后反映的是与生物体结构、功能和环境适应性相关的核心概念。

就本课而言,指向核心概念的本质问题设计依据有三。第一,《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在生命科学领域总共列出6条主要概念,其中有3条阐述了相关内容:(1)地球上生活着不同种类的生物;(2)植物能适应环境,可制造和获取养分来维持自身的生存;(3)动物能适应环境,通过获取植物和其他动物的养分来维持生存。第二,中国工程院院士、教育部原副部长韦钰在《科学教育的原则和大概念》一书中提出了10条在义务教育阶段结束后应该掌握的大概念,与本课教学目标对应的是第10条:“生物的多样性、存活和灭绝都是进化的结果。”具体来说,这一概念的内涵是,今日存在的所有的生命都可以溯源于一个全体共同的祖先,它是一个简单的单细胞有机体。由于物种内天然的差异,经过无数代的演变,能有效适应一定条件的生物将有可能被选择而存活,不能有效适应生存环境改变的生物将会灭绝。第三,概念背后隐含的是生物学“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生物是进化和适应的”的基本观点。

鉴于以上,笔者确立了“形形色色的动物是如何适应环境的”作为本课的本质问题,并尝试通过引导学生围绕这一问题展开项目化学习,让学生在探究中一步步靠近问题的本质,进而掌握生命科学领域“结构决定功能,功能适应环境”的核心概念。

二、用驱动问题建构知识网络

对整个小学阶段,尤其是低中年级的学生来说,本质问题所反映的核心概念是抽象的、庞大的,学生要建构起这样的概念需要有丰富的感性认识和基础知识的积累。而显然,小学生的学识基础相当薄弱,不能每一个科学活动都可以从本质问题切入学习,所以教师需要寻找其他更具体的途径实施教学。

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在进行《这样的尾巴可以做什么》绘本教学时,笔者设计了4个层级的驱动问题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其主动投入到探究学习中来,进而帮助他们初步建立指向核心概念的知识网络。4个层级的驱动问题包括1个总的项目驱动问题和3个层层递进的指向下位知识点的驱动问题。总的驱动问题是:“你读过这本绘本吗?如果让你设计、制作一本关于动物的绘本,那么你会设计、制作什么样的绘本?”这个问题其实在指引学生思考:动物在环境中具有哪些宏观形态结构?动物的哪些宏观形态结构有助于它们适应环境?学生受思维特点、认知水平的限制,他们对这个问题的研究暂时只能到达“宏观”的层次。而动物微观层面的结构、动物的行为等诸多因素对动物适应环境的影响,则是在总的驱动问题指引下,学生需要深入学习的知识。

在总的驱动问题之下,从下到上依次还有3个递进关系的问题来驱动学生每一环节的学习,例如:“仔细观察,这样的眼睛有什么特点?”“你觉得这样的尾巴有什么特殊本领?”“你觉得这种动物适合生活在哪里?”(如图1所示,见下页)这些问题共同建构起本案例从生物体的结构到功能再到环境适应的知识网络,这一知识网络帮助学生初步达成对核心概念的感性理解,为他们后续更深刻的科学学习做好铺垫。

三、用实践活动具象学习历程

不同层级的驱动问题勾画出了本项目的框架,但是为了更贴合学生的认知,笔者借助一个个实践活动串起了整个项目化学习历程,以“总—分—总”的结构呈现。

第一步是入项活动。提出总的驱动问题,初步了解学生的前概念和初步想法。鉴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具体将问题分解,例如:“你读过关于动物的绘本吗?它们讲了什么?”“如果请你来当绘本设计师,你准备设计制作一本关于什么的绘本?”“要设计制作这本绘本,你觉得需要做好哪些准备?”“如果让你们小组合作来设计、制作绘本,你们准备怎样分工?”

第二步是知识与能力构建。笔者对绘本《这样的尾巴可以做什么》的教学,通过设计3个实践活动展开。

活动1:共读绘本。以层级三和层级四关于结构和功能的驱动问题领读绘本。由于绘本本身是由一系列并列的问题“这样的[××]有什么”组成,因此通过一个结构单元的共读和领读,学生在自行阅读时便能轻易掌握获取相关知识的方法。

活动2:自读绘本。为了在有限的课时内让学生深刻体会绘本内容,剩余的绘本笔者以任务卡的形式,让学生分小组自读绘本。如有的小组收到的任务是演一演,有的小组收到的任务是画一画,等等。最后组织全班交流分享读后体会,这样每一名学生都能通过亲历活动完成整本绘本的阅读。

活动3:开展“小动物找家园”游戏。以层级二的驱动问题“你觉得这些动物适合生活在哪里”为引领,抽取绘本中的小动物,让学生在手绘的场景中贴一贴,编个故事说一说。这样的活动既达到了巩固认知的作用,也为下一个活动起到示范和引领的作用。

第三步是探索与形成成果。以层级二的驱动问题“你还知道哪些动物的特殊本领?它们适合生活在哪里”为引领,以上一环节的活动3为示范,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人选择一种动物进行画一画或写一写,形成初步成果——也就是最终绘本中最小的结构素材。这一环节,学生可以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完成绘画或故事创编,也可在课后进行文本阅读、资料查阅后再创作。

第四步是评价与修改。完成作品创作后,需要对其展开评价与修改。让学生先在小组内分享交流,然后在全班分享交流,并根据他人的评价完善作品。在这个环节,可以参照绘本,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选择同一类的动物,这样小组内就可以形成最终绘本的一个结构单元,最后将全班各组的内容汇总成一本完整的绘本;也可以放手让学生自由创作,创作完成后全班交流然后分门别类、汇编成册。

第五步是展示成果。汇编全班的创作成果形成一本完整的绘本。如前所述,这里的绘本可以是小组内每个人的成果汇总成全书的一个结构单元,再将所有小组的成果汇编形成最终的完整绘本;也可以全班个人成果进行分类后再汇编成册。

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在问题的引领下,开展以设计、制作一个绘本为最终目标的项目化学习,在知识上经历了对动物形态结构到功能再到环境的知识网络的建构,在能力上经历了从搜集知识素材,到呈现知识素材,最后成书的设计制作过程。案例的成果是学生对核心概念理解的呈现,过程中既包含着信息收集、组织、分类等低阶认知策略,又包含着学生的创见、决策等高阶认知策略,有效地提高了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美)伯曼.多元智能与项目学习:活动设计指导[M].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

[2]夏雪梅.项目化学习设计:学习素养视角下的国际与本土实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8.

【作者简介】惠锋明(1987— ),江苏无锡人,硕士研究生学历,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小学科学教学。

(责编 黄健清)

猜你喜欢

项目化学习问题设计绘本教学
以项目化学习为推力的初中思想品德实践教学策略研究
当项目化学习遇见STEAM课程
从图画的背后读出含义
微课提问的设计:以一件获奖作品为例
项目化学习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