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方法的创新

2021-09-10黄敏

南北桥 2021年4期
关键词:改革创新初中道德与法治现状

黄敏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调整,对道德与法治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对教师教学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教师要根据新课改的要求不断调整教学方法,使现代教学方式更加适合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  现状  改革创新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04.179

道德与法治是一门具有综合性、人文性、实践性的课程,是帮助处于青春期的学生形成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可缺少的课程,其所体现的人文精神和实践精神是初中学生宝贵的精神财富。新课改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提出了更高标准的教学要求,更加提高了这门学科的地位。

一、新课标的要求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产生的影响

初中道德与法治与其他学科不一样,其并不是以传授文化知识为主,而是将对初中学生进行思想道德与法治、道德、法制和心理品质的教育视为课程重点。新课标的提出使教师明确了教学目的、教学目标,为了发挥初中道德与法治的真正作用和意义,教师必须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改变教学方法。

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课堂教学除了要遵循一般的教学规律,还必须遵循社会的发展规律以及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因为道德与法治课程是用来解读当代社会发展的,无论是国家、社会还是集体,道德与法治课本所包含的内容都是近几年发生的有典型意义的事件,但这些事件毕竟都是过去式,教材呈现的也是已发生过的案例,而道德与法治考题题目的来源都是社会时事,如果教师的教学只是单纯地根据教材进行便是墨守成规、机械授课,不仅体现不出道德与法治学科本身的价值,更会使学生失去学习道德与法治的兴趣。所以,教师应根据道德与法治学科的特点来设计教学模式,并不断着眼于国家、社会所关注的热点时事,加强教学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新课标明确指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是为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想品德。为了完善教学设计,先要探究学生道德与法治认知形成的规律和特点,这项工作的着手点在于日常教学和学生的日常实践活动。因为初中道德与法治内容的形成源于学生对实际生活经验的感悟和认知,这种道德认知过程潜移默化地遵循着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原则,这种原则的培养受益于教师的教学原则,即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根本落脚在于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教师本着这项原则去教学,促使学生养成从生活实际出发来学习的习惯,使得教学过程、认识过程与实践过程相一致。因此,教师可以从日常实践活动着手,去观察得出学生道德与法治观念形成的规律和特点,并根据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的特点、规律总结出一套高效的教学方案。

由此可见,新课标对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细细研读新课标对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要求,并能够及时地把握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规律,使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更加符合现代化社会发展。

二、目前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现状

虽然道德与法治是作为初中阶段的一门主要学习科目,但是得到的重视并不够。有些学生可能会觉得只要对世界有自己的看法,只要有思维,初中道德与法治知识就可以轻松掌握,这种错误的观念使得学生在初中道德与法治的学习上不走心、不认真,对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学习不重视,致使道德与法治课堂纪律松散,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笔者认为可分为以下几点:评价制度、教学管理、学生本身学习观念。

(一)应试教育的影响直接导致评价制度不合理

就初中道德与法治来说,对学生的考评次数并不多,一学期下来正经的检测也就期中、期末加上期间某些小测试。初中道德与法治的考试不像数学和英语那么频繁,因此学生对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学习就有了懈怠心理,这直接导致学生对道德与法治学习的忽视。对于道德与法治教师来说,由于道德与法治考试次数不多,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的学习成效只能通过少数几次成绩来评价,这种评价方式极其不科学,因为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学习情况需要通过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理解来反映,不能一味通过成绩来反映,那样不仅不利于部分学生对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学习,久而久之也会削弱他们对道德与法治学习的兴趣。

(二)课时不足

初中阶段学生需要学习的科目较多,道德与法治学科所分配的课时有限,课程安排使学生对学科产生了分化思想。从客观角度来看,不可能做到每一学科的课程次数一样,那么如何来消除学生对学科的分化想法呢?道德与法治学科本来就是培养学生思想观念的学科,教师是教学环节的主导者,应积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观念。教师可以经常性地开展实践活动,在实践中传授理论知识,引导学生将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从而加强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学习,以弥补课时不足的问题。

(三)学生本身所处的学习环境导致学习观念的偏差

传统的教育制度把学生禁锢在课堂上,也许这种教学方式对其他学科的影响并不是很大,但对于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影响就显得格外大。因为道德与法治学科是一门灵活性极强的学科,所以禁锢式课堂教学不利于道德与法治的发展。环境能潜移默化地影响观念,因此,教师应该优化学生的学习环境,慢慢地改变学生的学习观念。

三、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方法的创新途径

传统教育一向是教师讲、学生记的教学模式,对于这种教学方法必须进行改革。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教师的教学观念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课堂的教学形式。大部分教师在课前都会进行备课,备课可以使课堂按计划和教学要求进行。首先,教师可以从备课方案着手,在课前备课的时候,注重知识扩大的范围,增加资料来源,通过多种渠道拓宽教学内容。其次,道德与法治教学不可或缺的便是时事材料,因为道德与法治试卷中会以社会时事为材料背景,如果教师在平常教学中多呈现一些社会时事材料并运用理论知识去讲解,使学生对社会热点事件有一定了解,考試时便能减少陌生感,答题自然得心应手。另外还有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在每一学科的教学中都能够发挥很大作用,那就是导学案。导学案对于道德与法治教学的作用体现得最明显,道德与法治理论知识过于烦琐,教师可通过导学案进行归纳缩减,使烦琐的道德与法治知识更加精炼。

总而言之,为了发挥道德与法治学科真正的价值,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素质都是至关重要的。良好的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方法可以提高教学效率,真正地发挥道德与法治学科本身的综合性、思想性原则。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思维发展和对待人生的态度,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改革创新初中道德与法治现状
浅论对环境监察执法问题的思考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