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生活”优化初中历史教学

2021-09-10黄雅

启迪·上 2021年3期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初中历史教学策略

黄雅

摘要:生活与教育教学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传统的初中历史教学存在低效或无效问题,是因为脱离现实生活。应用生活化方式组织初中历史教学活动,便于突破传统教学限制,提高教学质量。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应从备课、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入手,探索以生活为导向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联系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体验多种生活化的历史活动,有效地掌握历史知识,学会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指导生活,从而提高历史教学质量。在这篇文章中,笔者将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从备课、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入手,详细说介绍应用“生活”优化初中历史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历史;生活化教学;教学策略

众所周知,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目的之一是改变传统的过于注重教学知识传授的教学方式,通过优化传统教学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情感,有效地掌握基本知识,发展基本技能。然而,在当前的初中历史教学活动的实施过程中,许多教师仍然忽视历史学科与现实生活的关系,按照教材内容机械地向学生们灌输知识。立足当前历史教学不足,在课程标准要求的指导下,筆者尝试应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多样策略地将生活融入历史课堂,引导学生走进生活,通过与生活互动,获得知识,发展能力,为有效地体验社会生活做好准备。以《东汉的兴衰》为例,笔者应用如下策略开展历史生活化教学活动。

一、备课,做好生活化教学准备

备课是对历史课堂教学活动的预设,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历史课堂教学效果。初中历史中的内容是比较复杂的,包括古今中外的政治、文化、科技等内容。但是,这些内容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因此,在组织历史课堂教学活动之前,教师要以备课阶段为切入点,以教材内容为指导,深入到生活中,多种途径地挖掘生活资源,设计初生活化教学目标、教学计划等,为创设生活化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活动做好准备。在开展备课活动时,笔者经常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做好生活化教学准备:

(一)设计生活化教学目标

设计教学活动是教师在在备课活动中主要完成的任务之一。教学目标是设计教学活动的主要内容。所谓的教学目标是指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需要达成的教学结果。历史生活化教学离不了生活化的教学目标。因此,在备课活动中,笔者首先会设计出生活化的教学目标。

比如,在组织“东汉的兴衰”教学之前,笔者先以学生为中心地挖掘该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立足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要求,设计了这样的生活化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获取历史知识,了解光武中兴、外企宦官交替专政等基本历史,通过东汉的兴衰获取社会经验。

过程与方法目标:借助多样的途径搜集与这节课有关的信息,实现历史资源的丰富;研读史料、历史年表等,掌握古代纪年的方法,学会识读历史年表;借助光武中兴、黄巾起义,分析东汉兴衰的过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建立正确的观点;对比分析光武中兴和文景之治、黄巾起义和陈胜吴广起义,锻炼历史比较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了解外企宦官专权原因以及不良后果,形成正确的历史观。

2.挖掘生活化的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有效开展历史教学活动的保障。生活化的历史教学离不开丰富的生活化的历史内容。历史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是教学资源的开发者和加工者。历史教学资源不仅指历史教科书,还指有助于学生学习历史的其他材料。因此,在开展初中历史生活化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应发挥教学资源开发者和加工者的角色作用,回到广阔的生活世界,多种途径地收集各种各样生活化的历史资源,将其加工为历史教学内容。

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影视资源变得多种多样起来。以东汉为背景的影视资源是较多的。通过分析和比较,笔者最终选择历《秀丽江山之长歌行》这部电视剧。这部电视剧主要描述了西汉颠覆,刘秀等人经过不断地斗争建立东汉的传奇故事。在组织课堂教学导入活动的时候,笔者直接利用多媒体播放电视剧的片头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向学生们提出问题:西汉灭亡的原因是什么呢?刘秀在建立东汉之后使用了哪些措施呢?东汉的发展走向是怎样的呢?……借助一个个问题使学生们明确这节课的学习方向,同时主动思维,切实地走进新知课堂上,对新知内容进行探究。

二、教法,完善生活化教学活动

教师是历史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在历史课堂上应用的教学方法直接决定着历史课堂教学质量。历史生活化教学的开展离不开生活化的教学方法。所以,笔者在组织初中历史生活化教学活动的时候,在教学方法方面狠下功夫,借助生活化的教学方法完善生活化教学活动。

(一)加强教材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长期以来,教师开展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依赖历史教材。在有限的时间课堂上,一般会直接告诉学生教材中现成的历史结论。教材中展现的历史结论大多是历史学家对历史现象的高层次概括,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存在较大的差距。针对该情况,为了实现初中历史的生活化教学,教师应加强历史教材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以情景再现的形式向学生呈现现实生活,使学生能够在生活经验的作用下,自主地将历史与生活联系起来,积极探索和感知,为有效地体验社会生活打好基础。

比如,“光武中兴”该板块以一块宅院的画像砖为线索,展现出了东汉时期的生活场景。立足教材内容,在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笔者利用多媒体展现了这个画像砖,并将细节放大,驱动学生们发挥视觉作用,迁移生活经验,描述画像砖中描绘的场景。在学生们描述之后,笔者利用多媒体播放相关的纪录片,使学生们在专家的指导下,准确地了解画像砖上的内容。立足学生们对画像砖内容的认知情况,笔者提出问题:画像砖上展现的生活场景是东汉哪一个时期的呢?为什么呢?借此驱动学生们走进历史教材中,深入地探索光武中兴,对此时期东汉的生活进行探究,把握此阶段的历史特点。

2.服务于学生可能体验的现实生活

开展历史生活化教学活动并不是在单纯地不要求教师简单地将涉及到学生现实生活的内容引入历史课堂,而是此过程中,切实地关注学生的精神生活,关注学生可能会体验的现实生活,用历史为学生搭建从现代到未来的桥梁,使学生通过积累丰富的生活经验,有效地体验未来生活。实现这一点,在组织初中历史生活化教学的时候,教师应立足于学生的生活需要,探索历史的人文价值,借此为学生可能体验的现实生活提供服务。

以史为鉴是教师开展历史教学活动的目的之一。歷史教材中展现了诸多的历史事件,塑造了诸多的历史人物,旨在引导学生们透过事件和任务,挖掘方法,汲取有效的方法,指导生活,“东汉的兴衰”中也有这些内容,是值得学生们借鉴的。因此,在学生们掌握了基础的历史内容之后,笔者设计了学习反思活动,鼓励学生们联系自己的学习所得和学习、生活经历,从中挖掘值得借鉴的经验,并以小组为形式对挖掘到的这些经验进行交流,通过碰撞思维,深入地了解这些经验,尤其利用这些经验制定学习和生活计划,为有效地体验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做好准备。

三、学法,引导学生生活化学习历史

学生是初中历史教学活动的主要参与者。课程标准提出生活化教学要求的原因之一是促进学生有效地体验社会生活。受传统学习观念的影响,大部分学生在被动地学习历史,往往觉得历史枯燥乏味,而且毫无应用价值,导致历史学习效果不佳。对此,在实施初中历史生活化教学时,教师不仅要从自身做起,改进教学,还要引导学生优化历史学习方法,进行生活化的学习。

(一)引导学生进入历史,自主建构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中指出,学习活动的开展离不开是学生与环境的互动,也少不了和他人的帮助。在环境和他人的辅助下,学生可以建构知识。历史课堂上讲述的大部分内容大多是发生在过去,按照时间发展顺序,从远到近地反映了客观现实。在时间巨轮不断运转的过程中,历史是不可逆转的。历史的如此特点决定了学生难以有效地进入过去的历史场景中,对有效地建构历史起到了消极影响。当下,科学技术在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的出现打破了时空限制,辅助着教师在组织历史教学活动的时候,联系教学需要,灵活地应用直观形象的视频、图片等创设历史场景,将学生们带回到过去,穿越时空般地与历史人物互动,感知历史事件,建构历史认识。

比如,搜集信息,是学生们在参与历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需要完成的一项活动。通过搜集信息,学生们不仅可以实现历史储备的丰富,多角度地认识历史内容,还可以锻炼、发展信息搜集能力,提高历史学习效果,尤其为搜集史料、应用史料,形成史料实证素养夯实基础。对此,在组织“东汉兴衰”教学之前,笔者不但自主地借助多样的渠道挖掘了相关的资源,还切实地将搜集信息的权利还给学生们,驱动学生们自主地立足不同的课题,搜集相关的信息,并迁移学习经验,初步地分析这些信息,判断信息的正误,之后在课堂上就信息内容,或从信息中发现的问题与教师或其他学生互动,夯实有效学习历史的基础。

(二)指导学生经历情境,自主体验

课程标准中不但提出了三维教学目标,还提出了不同的教学要求。如知识和技能可以由教师传授给学生;能力和方法可以由学生通过模仿获得。但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由学生自主感知和体验形成的。但是,在参与历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大部分学生受到自身因素的影响,和历史学科特点的影响,很难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众所周知,经历生活是学生获得情感体验,建构情感认知的主要途径。所以,在开展初中历史生活化教学时,教师应联系教学需要,创设历史情境,引导学生经历特定的情境,使学生通过切身体验获,自主获取历史知识,同时塑造情感态度价值观。

比如,在组织“东汉的兴衰”教学的时候,笔者鼓励学生们以小组为形式,对东汉的从兴到衰的过程进行梳理,找出典型事件,对其进行分析,同时将教材中的历史信息转变为课本剧,选择合适的角色进行演绎。演绎角色的过程,其实就是学生加深对历史知识理解的过程,同时也是学生展现自我,张扬个性的过程,便于促进学习能力的发展。

(三)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自主感悟

陶行知先生在生活教育研究中指出,教学是实践性的活动,开展教学活动旨在引导学生进入生活,通过体验生活,增强学习认知,锻炼学习能力,提升生活水平。教学实践性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亮点之一。所以,在组织初中历史生活化教学时,教师不仅要密切联系历史与生活的关系,还要立足二者关系组织各种社会实践活动,驱动学生积极体验,使学生通过发挥自主性,自主感悟。

比如,在组织了这节课教学活动之后,笔者鼓励学生们将之前学过的其他朝代的内容进行整理,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将这些朝代兴盛的原因和衰亡的原因系统地展现出来,借此系统地把握历史发展潮流,尤其从中汲取有效的经验。在总结之后,笔者精心地创设了历史交流活动,引导学生们集体地交流各自的发现。

总之,在实施初中历史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要了立足该学科与现实生活的关系,从备课入手做好生活化教学准备,优化教法完善生活化教学活动,改进学法引导学生生活化学习历史,借此提高历史教学效果,同时也驱动学生有效地体验生活,真正地做到以史为鉴。

参考文献:

[1]张炜.谈生活化教学理念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名师在线,2019(03):64-65.

[2]倪萍.浅谈新课改下的初中历史生活化教学[J].作文成功之路(上),2018(12):39.

[3]吴海燕.生活化教学,为初中历史课堂增添魅力[J].启迪与智慧(教育),2018(04):69.

[4]郭广平.浅谈生活化教学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运用[J].情感读本,2018(05):73.

猜你喜欢

生活化教学初中历史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
生活化教学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影响探析
数学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研究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