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学的研究与探索

2021-09-10刘金梅

中学生学习报 2021年7期
关键词:专业课程思想政治教育融合

刘金梅

摘要:回归教育初衷、共筑价值追求,高校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本是一体,两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而在异化现实中,专业教师重技轻道,专业课程思政教育功能无法体现;教育主体各自为政,全员育人局面无法构建和完善;机制缺失,专业教师积极性和主动性无法提升。鉴于理想与现实之鸿沟,笔者认为,在明确定位上形成共识、在实施目标上行动一致、在优化效果上考核评价乃解决高校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高校;专业课程;思想政治教育;融合

前言;为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3月召开的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传达的相关精神,即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精神,我院开展了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课程思政在本质上还是一种教育,是为了实现立德树人。“育人”先“育德”,注重传道授业解惑、育人育才的有机统一,一直是我国教育的优良传统。如何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建设、课程建设、课堂教学等教育教学全过程,需要下功夫深入挖掘,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从“小思政”走向“大思政”的全新格局。结合我院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以及各门专业课程的课程标准,运用德育的科学思维,对专业课程教育体系进行研究,探索如何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等教育教学全过程,进行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学的研究与探索》的课题研究。以思政课教师、专业教师协同联动的育人模式,推進《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学的研究与探索》,通过跨学科、跨专业、跨部门的合作,探索“课程思政”一体化管理的可循路径,实现专业课教师与思政课教师的优势叠加,实现教学与科研统一。在课程思政的具体教学过程中,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现对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推进过程中的教学思路、方法、实施效果、存在问题和改进措施等进行研究和探索。

一、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本是一体

(一)回归教育初衷,思想政治教育是题中之义,重要使命

赫尔巴特认为:“道德普遍地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古今中外,对人才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的培养和引导一直是教育所持续关注的主题。从我国传统教育来看,在社会分工和科技发展水平还十分有限的时期并无“思想政治教育”的提法,教书与育人一直是并举的。从四书开篇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道家的“重积德则无不克”、墨家的“崇俭尚礼”、法家的“法不阿贵,绳不绕曲”……,无不与当今所谈及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不谋而合。正是人类最初的教育,却体现着教育最初始、最本质的内涵和面貌。从西方教育来看,美国大学贯彻的“渗透性教育”,其很明显的一个特点便是向学科方向渗透。“美国高校不仅注重在文科专业教育中渗透德育,近年也开始注意在理科专业教学中渗透德育内容,使传授自然科学知识与道德培训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具有与专业相关的价值观……通过各门课程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法律教育、道德教育、健全人格教育等”;德国在实施思想道德教育的途径中,也包含“把思想道德教育融于专业教育教学之中”;英国则同美国类似,十分重视其他学科的渗透教育,“注重在专业课中进行‘载道作用’,通过在专业教学中,渗透与该专业有关的伦理知识。”这进一步表明,在我国高校人才的培养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应当也必须起到更突出的作用。

(二)共筑价值追求,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一致,相互关联恩格斯在谈到事物辩证联系的“辩证图景”时指出:“当我们通过思维来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过程的视角而言,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整体目标,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则是“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从专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所承载的相对独立的局部功能而言,大学专业教育是社会分工的产物,其主要承载的是“智育”的功能,重点在教会学生如何去做事。相对大学专业教育“智育”的目标,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则是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大学生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其主要承载的“德育”的功能,重点在教会学生如何做人。从这个意义上看,专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都是以人为出发点并都以人为归宿,德与智构成完整的价值体系,其与大学教育整体目标一致,共同回应了“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一问题。

二、“课程思政”教学特色与创新

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融入专业课程教学”的基本理念为依托,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根本,充分发挥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同向同行的协同效应,进行了本课的教学设计。在设计过程中紧扣专业,把握学生的兴趣点所在,力求思政元素在知识中的自然呈现并做好思政教育的课后延展。在课程中指导学生完成“多个快递公司的SWOT分析”,通过学生对快递公司的调查和研究,扩展专业视野,同时增强对民族品牌的荣誉感和责任感;通过作业中对“中国物流市场的细分”的分析,展示着中国物流文化的变迁;通过头脑风暴中“靠节约成本的物流设计开拓新客户”展示着中国物流人的智慧……这样的个性化学习形式既尊重了学生的专业特点,又实现了思政教育的目标。同时细致挖掘教材里的思政元素,在教学中,将“育人功能”“德育元素”以“润物细无声”的形式融入课堂中去。同时通过学习强国、教学网站等多种平台搜集教学资源,补充教材中缺少的思政元素,提高了课程思政教学效率。

结束语

课程思政建设刚刚起步,尤其在疫情的大环境下,作为高校教师,我们的使命任重而道远,我们将会把“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作为核心理念,激发其为国家学习,为民族学习的热情和动力,将我们的学生培养成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参考文献:

[1]李静.理工院校实施“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才智,2019,(03):29-30.

[2]王静.校企合作背景下课程思政理念在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9,5(02):27-28.

猜你喜欢

专业课程思想政治教育融合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中的“双创”教育与实践
“问题解决”教学模式与专业课程思政的融合实践探究
“立德树人”理念下动画专业课程思政教育进课堂的思考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刚柔并济
破次元
融椅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