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马克思主义理论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作用

2021-09-10苏楚涵

中学生学习报 2021年7期
关键词:时代发展思政课堂马克思主义理论

苏楚涵

摘要:马克思主义随着社会进程的不断加速,不同历史时期体现出不同的教育内涵。在新时代来临的背景下,如何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为高等教育注入新的生命力,应成为教师重点关注的问题。思政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育出具有较高思想道德水平与坚定理想信念的优秀学生,并通过意识形态完善主动承担起实现民族复兴的重任。教师应使思政教育内涵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要求,不仅体现其中的实践性与时代性,也使学生优化思想价值观点的同时,能够为今后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时代发展;思政课堂;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理论

引言

社会主义建设工作的高效开展,更需要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栋梁人才,才能在齐心协力中使祖国获得蓬勃发展。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至今,为共产党指明了先进的前进方向,尤其是马克思中国化理论体系的构建,更是结合国情探索出更适合新中国发展的道路。因此思政教育不能忽略马克思主义价值内涵,需要教师在二者结合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理想信念,并通过思想政治水平的提升不断规范行为意识,使先进的指导思想助力学生成长为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1思政教育发挥马克思主义的优势

1.1尊重高等教育改革要求

马克思主义作为重要的理论基础,与中国实际国情相结合的同时,可以为社会主义发展指明新的方向,不仅是党发展的重要理论基础,同时也作为高等院校的必修课程,希望帮助学生在正确价值意识的养成中,能够主动肩负起民族复兴的重任。高等教育的体系的优化,使人才培育目标也随着新时代发展要求不断变化,不仅要加强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力度,更是应对其价值内涵进行丰富和拓展,才能帮助学生通过学习活动的参与,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教师应尊重高等教育的改革要求,开展思政教育工作时,需要将其核心内涵与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念相结合,既保证授课内容的多样性,又能使学生在明确的成长方向中,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这样不仅能够使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独特优势得到体现,也使学生在内容更充实的思政课堂中,不断坚定理想信念,在明确的发展方向中,充分运用马义思想武装头脑,在自觉规范行为意识的同时,保证思政素养得到强化,成长为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

1.2坚定学生理想信念

传统的思政教育中,教师更侧重对学生思政素养的提升,并按照基本的授课内容引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并没有通过对授课内涵的拓展,帮助学生锻炼思辨意识的同时,找到更好的学习途径。在这种比较单一的教育活动中,大学生的个性发展会受到一定程度制约,而且比较僵化的教育形式,也会严重影响学习热情,无法发挥高等院校思政教育的独特优势。而马义思想与思政教育的融合,是新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不仅可以培育出更有民族自豪感的学生,也在传承优秀文化的同时,发挥高等教育的真正意义。思政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希望学生在积极的思想意识中,可以自觉对行为意识进行约束,既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又能成为坚定维护社会主义制度的优秀学生。通过马克思思想的引入,可以很好帮助学生学习思政知识时,能意识到实践的重要性,并积极利用理论武装头脑,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同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使祖国建设在新时代的发展浪潮中,能够始终取得更好的发展。

2高等院校思政课堂引入马义理论的途径

2.1增加教育内涵

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思想,能够成为指引其更好发展的重要武器,将理论知识引入思政课堂中,不仅可以使教育内涵更加丰富,也满足时代发展需要的同时,使高等教育改革工作得以快速落实。通过二者的高效融合,可以使思想教育的内涵得到丰富,教师所开展的教育工作,更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利用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建立有趣的教育环境,帮助学生在学习知识时,可以利用自主精神的发挥提升学习效果。另外,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也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网络思维,才能使思政知识与马义理论更好指导学生健康成长。教师可以通过慕课、云课堂以及微课视频的方式,定期为学生推送马克思中国化理论成果,使教育内涵在不断丰富中,使学生知识储备得到增强,并善于用发展眼光思考问题,使思政素养得到提升的同时,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育意义。

2.2优化授课形式

以课堂为教育基地的思政教育,虽然能够帮助学生掌握很多理论知识,但缺少实践活动的学习内容,不仅容易使学生思维意识变得僵化,也不利于教育效果的体现。而马克思主义的最大特点,就是自身的实践性能够指导人们在实践活动的参与中获得全面发展,因此教师要优化授课形式,设计更满足学生个性特点的实践活动,使充满愉快氛围的思政课堂,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助力下更好开展。教师可以定期开展研讨会、辩论赛以及文艺演出等活动,帮助学生在学习积极性高涨的同时,能够在思政知识的应用中提升学习实效性,又可以利用假期带领学生进行社会实践,以做义工、参与救助帮扶活动的形式,给予学生更加广阔的实践舞台。在这种形式多样的思政教育下,学生的学习目标也不再局限于完成课堂任务中,而是通过实践活动的参与不断创新思维,并更加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价值内涵,从而在比较明确的成长方向下,既有意识的增强自身思政知识储备,又能在自觉规范行为习惯的同时,成长为具有较高实践意识与坚定信念的优秀学生。

结语

总而言之,社会文明进程的加速与高等教育体系的完善,人才的培育标准不再以高素质人才为重点,而是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思政意识,在自觉规范行为意识中,能够为社会主义建设工作增砖添瓦。因此,教师需要对思政教育目标进行解析,使教育内涵与新时代发展要求相协调,并通过马克思主义的渗透,帮助学生更加全面的增强思想道德水平,在愉快的学习环境中提升学习效果,从而强化政治意识并具备大局观念的同时,使思政教育发挥真正的价值内涵。

参考文献:

[1]周新城.同一类事物的本质相同,而现象则是多种多样的--理解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一个方法论原则[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5~16.

[2]骆郁廷,付玉璋.论高校网络育人协同机制构建的时代价值[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8,(4).128-134.

[3]阎树群,李曼.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关系辨析[J].理论学刊,2015,(3).4-11.

[4]葛莉.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整体性的三维解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0,(5).56~60.

猜你喜欢

时代发展思政课堂马克思主义理论
基于信息权利视域的思政课堂慕课教学模式
紧跟时代发展潮流,做一名优秀的数学教师
“互联网+”时代电子商务发展方向研究
现代慈善公益理念引入高校思政课堂的必要性
关于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博士生导师队伍建设的若干思考
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若干问题与思考
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研究的新认识
新形势下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路径研究
大数据给财会行业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浅析新闻语言与时代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