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阿霞》中译本修辞格的翻译

2021-09-10许霞

今古文创 2021年6期
关键词:修辞格功能对等理论文学翻译

许霞

【摘要】屠格涅夫在《阿霞》中大量采用比喻和比拟修辞格,提高了语言表达效果和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对修辞格翻译的好坏,直接影响译文的质量。本文运用功能对等理论,通过对比沈念驹译本和安静译本,分析修辞格翻译在文学翻译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功能对等理论;修辞格;文学翻译;《阿霞》

【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06-0111-02

文学作品离不开修辞,修辞的使用可以使语言焕发活力,通过语言雕刻的形象更加立体饱满,透过形象传达的思想也更加鲜明深刻。《阿霞》是屠格涅夫“诗小说”的典型,语言清秀隽永,各种修辞手法贯穿始终,这自然需要在译作中尽力还原。修辞是艺术的语言,作为语言学派出身的功能对等理论可以帮助分析译作修辞的翻译。

一、《阿霞》简介

《阿霞》是屠格涅夫于1857年夏天所著的一部具有自传特色的心理和爱情小说,一经面世就引起巨大反响。涅克拉索夫高度评价《阿霞》:“它散发着真诚的青春气息,整部小说才气横溢,犹如一块纯金……”[1]车尔尼雪夫斯基在为《幽会中的俄罗斯人》称其为近来“几乎是唯一优秀的作品”。[2]

二、功能对等理论与修辞

(一)功能对等理论

功能对等理论由美国翻译理论家尤金·耐达提出,其基本内容是:翻译是用最恰当、自然和对等的语言从语义到文体再现原语的信息。这里的对等包括词汇对等、句法对等、篇章对等、和文体对等。除字面意思外, 还要求字面背后所承载的语境、心理、文化等层面的意思尽可能达到对等。该理论最大特点是以译文读者的反应为中心。

(二)修辞格

修辞格是人们在组织、调整、修饰语言,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过程中长期形成的具有特定结构、特定方法、特定功能、为社会所公认的符合一定类聚系统要求的言语模式,也称语格、辞格、辞式等。[3]

三、修辞格在《阿霞》中的应用与翻译

通过阅读《阿霞》原文,比喻和比拟是使用最多的修辞格。比喻分为明喻和暗喻,比拟分为拟人和拟物。通过比喻和比拟修辞手法的使用,使得文中形象具体可感,以此引发读者联想和想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并使语言文采斐然,富有很强的感染力。

(一)明喻

明喻的特点是把描写的事物(本体)和与它所相似的事物(喻体)打个比方,借此说明某个现象或者讲明某种道理。有两个前提条件:本体和跟喻体之间要有一定的相似点;有比喻词。[4]

例1:Послышался трепетный звук, похожий на прерывистый вздох, и я почувствовал на моих волосах прикосновение слабой, как лист дрожавшей руки.

沈译:听得一阵哆哆嗦嗦的声音,仿佛一阵断断续续的叹息,于是我感觉有一只虚弱无力、像一片树叶一样颤动的手在我的发际轻轻触摸。[5]

安译:我听到一个颤抖的声音,仿佛是时断时续的叹息;我感到有一只软弱无力的手在抚摸我的头发,这只手抖动得如同风中的一片树叶。[6]

这句话是典型的明喻句。本体是дрожавшей руки,喻体是лист,喻词是как。短短一句话就将阿霞初次与男主人公约会时紧张和小心翼翼的状态描绘得淋漓尽致。前半句的翻译,两个译本基本一致。后半句的翻译,沈译将句子合并,翻译为一个长句;安译本按照原文句序,为了语句顺畅还采用了增译法,把рука译了两次,增强了画面感。就修辞手法来说,两个译本都达到了对等,将句子译成明喻的形式。功能对等理论要求译文读者对译文的反映基本等值于原文读者对原文的反映,从译文读者角度来说,中文句式追求简洁,一般不使用长句,所以安译本更符合中文读者的阅读习惯,也更贴合原文的简短的句式。

(二)暗喻

暗喻中本体与喻体之间无喻词,但二者之间的联系十分紧密。

例2:Тонкий огонь пробежал по мне жгучими иглами.

沈译:一股淡淡的火焰燃遍我的全身,犹如一根根扎人的小针在刺。[7]

安译:我觉得一股微火流遍我的全身,我仿佛被许多灼热的针刺着。[8]

这个暗喻句子中,本體是тонкий огонь,喻体是жгучими иглами,本体与喻体同时出现,是为了说明两者的特征是一致的。огонь与 игл达到的效果是相同的,都是为了说明阿霞充满爱意的眼神唤起了男主人公内心对阿霞的爱慕之情。两个译本都将原文拆分为两个短句,词汇达到了功能对等。修辞方面,两个译本都将暗喻译为明喻,虽与原文不是完全一致,但句意是对等的。对于本体的翻译二人的处理各有特色,沈译将огонь译为“火焰”,对应的动词пробежал译为“燃遍”,而安译是“火流”对“流遍”,都符合逻辑,也十分形象。喻体жгучий意思为“炽热的,(如针扎般)刺痛的”,两个译本各自采用了不同的义项,都符合文意,但我们认为,翻译为“灼热的”与前面“火焰”相互呼应,更符合暗喻句子对本体和喻体之间要紧密联系的要求。

(三)拟人

俄语中的拟人,是“以彼此的相似性的原则为基础,把自然界、动物界中的各种现象与人们有意识的生活和活动看作同等的事物。”[9]屠格涅夫擅于运用拟人化的手法,使自然事物具备人的情态,另外营造出一番意境,形成人化的自然。[10]透过屠格涅夫高超的写作手法,读者仿佛也置身于大自然的怀抱中。

例3:Я любил бродить тогда по городу; луна, казалось, пристально глядела на него с чистого неба; и город чувствовал этот взгляд и стоял чутко и мирно, весь облитый ее светом, этим безмятежным и в то же время тихо душу волнующим светом.

沈译:这种时候我爱在城里溜达:月亮仿佛从明净的天空凝视着小城;而小城也仿佛感觉到了这目光,显出心领神会、宁谧安详的样子,让自己沐浴在月光里,沐浴在宁静平和、同时又叫人心里暗暗激动的月光里。[11]

安译:我喜欢这个时候在城里溜达;月亮似乎是从明净的天空俯视着它;而城市感觉到了这种目光,敏感而又安详地立着,整个沉浸在月光里,这种宁静的同时又是微微激动心灵的月光里。[12]

在屠格涅夫的笔下,月亮和小城都有了生命,原本只有人可以做出的глядела、стоял、чувствовал、облитый等动作,用在它们身上也毫不违和,月与城在静谧安详的夜里相互抚慰,相互陪伴,“我”也在这祥和的气氛中静静享受,安抚不安的灵魂。拟人手法在两个译本的还原都体现了原作的精髓。对于小城的状态стоял чутко и мирно,沈译为:“显出心领神会、宁谧安详的样子”,而安译为:“敏感而又安详地立着”,虽然就词汇对等来说,安译更为贴合原译,但“敏感”一词多指不太正面的情绪,与整个安详的气氛不和,相比之下,沈译“心神领会”更为恰当,说明了小城有所感于月光温柔地注视。后面,沈译将облитый译为“沐浴”,采用反复修辞手法,译了两次,在情感上有一种递进的意味,增强了句子的节奏感。所以就这一句来说,沈译更为出色。

(四)拟物

把人当作物,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的修辞方式,叫做拟物。分为三种情况:把人作物、把甲当乙、抽象作物。在《阿霞》中有類似情况。

例4:Закутанная в длинную шаль, она сидела на стуле возле окна, отвернув и почти спрятав голову, как испуганная птичка.

沈译:她裹着一块长披肩,坐在窗前的一张椅子上,别转着脸,脑袋几乎藏了起来,活像一只受惊的小鸟。[13]

安译:她围着长披肩坐在窗旁的椅子上,把头扭过去,几乎是藏了起来,像一只受惊的小鸟。[14]

这是阿霞第一次与男主人公幽会时的状态,因为不确定心爱之人是否也爱慕自己而忐忑不安。原文将阿霞比作испуганная птичка——受惊的小鸟,是典型的拟物手法。这句的翻译,两个译本都还原了拟物的手法,都是成功的译文。在句法上,相比来说,沈译更贴合原文,完全按照原文语序,采用小短句的方式来翻译,读起来更加朗朗上口。

四、总结

文学翻译不光是一种语言转换到另一种语言的过程,也是将人类精神财富转换为另一种形式存在。本文通过《阿霞》中使用最多的比喻和比拟修辞手法,借助功能对等理论,分析译本。通过两个译本的比较,发现两个译本的语言虽各有特色,但都十分重视修辞格的翻译。形象鲜活的修辞格翻译使得译文优美生动,让中文读者跨过语言的障碍感受到《阿霞》的无穷魅力。

参考文献:

[1]孙乃修.贵族庄园中的不和谐声 屠格涅夫传[M].上海:上海世界图书出版社,1994:105.

[2]辛艾未.车尔尼雪夫斯基文学论文选[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8:813.

[3]沃志娟. 《罗亭》汉译本修辞格的翻译美学比较——以陆蠡译本和磊然译本为例[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4:4.

[4]陆永昌.俄汉文学翻译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94-98.

[5][7][11][13](俄)屠格涅夫.屠格涅夫全集第6卷 中短篇小说[M].力冈等译.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

[6][8][12][14](俄)屠格涅夫.世界名著名译文库 屠格涅夫集·阿霞[M].安静,臧乐安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4.

[9]Поспелов.Г.Н.Ввдение в литературоведение[M]. М:Высшая школа, 2012:190.

[10]何群.大自然的颂诗——谈屠格涅夫《猎人笔记》的自然景物描写[J].青海民族大学学报,1998,(01):119.

猜你喜欢

修辞格功能对等理论文学翻译
朱自清散文写作的遣词造句艺术
修辞格在高考英语中的应用
浅谈高中英语常见修辞格
文学翻译主体的诠释学研究构想
以《傲慢与偏见》为例探讨情景语境理论观下的文学翻译
文学翻译中的文化缺省及其翻译策略探究
合同英语的语言特点及翻译对策
浅谈陕北民歌歌词中常用修辞格的英译
功能对等理论在文化补偿翻译教学中的应用
柰达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的公示语英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