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纪实美学视域下时代报告剧的艺术性研究

2021-09-10段晨

今古文创 2021年31期

【摘要】 时代报告剧在主旋律背景下以崭新的面貌拔地而起,在选题上紧扣时代精神,叙事上取材于真实原型。以小篇幅、大情怀、正能量为创作理念,用纪实的手法和风格塑造了一批典型的民族英雄群像。时代报告剧虽以纪实为主,其艺术价值并未因深刻的思想内涵而有所减弱。本文从影像呈现、叙事结构、典型人物等几个方面剖析纪实背后的艺术特征,为今后主旋律题材的影视创作提供参照。

【关键词】 时代报告剧;纪实美学;单元剧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31-0100-02

一、纪实美学与时代报告剧

纪实美学源于西方电影美学流派,指利用影像设备客观记录现实生活,强调所见即所得的质朴理念。巴赞认为“电影发明的心理依据是再现完整现实的幻想。”由此可见,人类追求逼真的心理因素决定了再现一个真实世界的必要性。我国的影视创作不断探索,在纪实性中彰显艺术价值,用艺术作品为时代发声。纪实美学力求真实,时代报告剧正是在这片有机的沃土中生根发芽,追根溯源,其发展脉络有迹可循,既与文学中的“报告文学”相似,又与早期的“纪实剧”或“电视报道剧”相似,皆用相对纪实的艺术手法迅速反映国家重大事件。与电视报道剧或纪实剧相比,从其命名上可看出更突出“时代”的重要性,内容取材于当下社会,形式采用单元剧,在纪实的基础上不失艺术审美的特征,是集电视剧与纪录片二者之长为一体的新型影视剧作。

二、力图真实的影像奇观

(一)典型场景的情境再现

摄影机记录的真实未必是客观的真实,但巴赞认为电影的艺术价值仅体现在真实性上,他追求视觉的真实和空间的真实再现。反映扶贫的《石头花开》把拍摄地搬到了扶贫现场,多处取景展现不同地区的扶贫特色。如今,纪实美学的推崇者不但记录真实,也在创造真实,“从弗拉哈迪的搬演到维尔托夫的‘电影眼睛’,纪实美学发展到今天,同样承认搬演和拍摄现实的方法。”

在《救护者》单元中,营造了整个医院大环境混乱的场面,观众能从银幕中医院的“乱”——病人的呻吟声、医院的嘈杂声、医疗器械的随意安置,感受到疫情期间最动人的“真”;《武汉人》单元中丁几何在桥上的那段戏,地面潮湿,栏杆有雪。虽然是反季节拍摄,但是依然还原了冬季疫情期间武汉阴湿潮冷的天气。镜头下记录的场景使得空间上的真实性得到了提高,体现了编创者纪实性的审美追求。

(二)纪实美学与假定性美学和谐共生

“假定性”一词具有再现性和表现性特征,电影艺术中比其他任何一种艺术都能逼真地再现现实。巴赞认为电影能客观再现事物的原貌,因为只有通过摄像机的介入才能排除人为干扰。但是在数字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影视剧作呈现的影像“真实”绝非是客观的真实再现,编创者在艺术创作过程中融入了自己的思想情感,对材料进行解析和重组,甚至不需要现实存在,就能通过镜头语言表达出来。时代报告剧的艺术价值一部分来源于假定性,但又不一味地强调视觉上的冲击,它一反传统影视作品“重术轻道”美学煽情式的审美,在美术、摄影、服化道这些视觉指标上没有为了接地气、找网感而走稀奇古怪的后现代主义“混搭风”,用心为观众带来了强有力的视听感受。以纪实的拍摄手法为主,运用了大量的长镜头和空镜头,对于表现国家重大事件充满象征感和仪式意味。

1.长镜头的运用

巴赞批评蒙太奇理论的创作手法,拒绝对时间和空间进行分割处理,主张用长镜头展现事物的完整性和自然性。长镜头在时代报告剧大量使用有其独特的仪式意味,具有时间上的延续性和空间上的完整性双重特点。

《在一起》的《救护者》单元中,长镜头的使用是主角黎建辉主任第一次进入病房时见到的场景,嘈杂声、一刻都不停歇的医生护士、刚刚过世的尸体、地上的血迹斑斑等一幕幕场景,全部被收进长镜头中,真实、精进的画面语言为观众带来沉浸式体验,让人感受到疫情战场中的高压紧张状态;除此之外,还有以器械为观察视角的长镜头,转变镜头语言的叙事视角,冷眼观察救治过程中医院的纷繁嘈杂。只有灾难足够大,人性微小的光才彻底感人。

2.空镜头的运用

时代报告剧中的再现场景既有纪实的描摹或白描的手段,同时还注重空镜头所带来的庄严感。空镜头常用于镜头之间的过渡转场,在高密度的、信息量巨大的镜头之间适当插入空镜头有助于缓解观众的审美疲劳,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全国共同抗疫宏大叙事的背景下,《在一起》在表现形式上对于大城市本身的影像书写使用了大量的空镜头来表现疫情期间城市的寂寥,与往日的车水马龙形成强烈的反差,也与抗疫战场的热火朝天形成鲜明的对比。《救护者》中小朱的離世与新生儿的诞生,意味着灾难面前闪烁希望之光,观众沉浸在悲伤与感动的情绪中,插入大广角取景的空镜头,空无一人的高架桥、高楼林立的静默感展现这场灾难给城市带来了巨大创伤,为观众提供更多酝酿情绪的空间。《火神山》中火神山医院正式收治病人之前军队夜间连夜组织培训,镜头移至显示凌晨一点半的钟表,随即切换了三个空镜头:夜间的长江大桥、太阳升起时的长江大桥以及火神山的全景场景,这些空镜头建立了时空关系,推动叙事进程,场景本身的仪式意味和纪实手段在时代报告剧中交互融汇。

三、叙事的艺术魅力

一些影视剧作品中,美学煽情大行其道,用各种各样精美的视觉画面搭配残损的文本,流于形式创新而轻视内容为王,这种基于营销的做法不能带来真正的精品剧作。时代报告剧抓住了电视剧的艺术魅力——叙事,创作者用讲故事的方法来再现历史,从而赋予时代报告剧纪实性、思想性和戏剧性。历史就是最好的编剧,时代报告剧结合了纪录片与电视剧二者之长,既有纪录片的厚重感,又有电视剧的代入感。

(一)典型人物的群像化呈现

时代报告剧作为历史的载体,其编创者用最真实的心、最写实的笔触、最诗性的心怀勾勒出中华民族面临重大灾难、重大事迹的历史,塑造出了具有精神高度的典型人物。成功的人物形象需要文学性的加持,在时代报告剧中,没有绝对的主角,任何人都可以成为历史的推动者。主旋律题材的影视作品渐渐从关注盖世英雄转向当下小人物,这种“降维”的叙事策略更易与观众产生情感共鸣。《在一起》对整个抗疫过程中的英雄进行全景式描摹,塑造了多维视角下不同战场、不同身份组合而成的平民英雄群像,在这些故事里,没有人被刻意美化、英雄化,也同时保留了人性挣扎的品性;没有掩藏人物的私心、恐惧、悲伤,正是靠它们还原出千千万万有血有肉的平凡人,散发着裂缝间的人性之光;《石头花开》着力刻画扶贫工作中极具典型性、代表性的基层扶贫干部和当地困难群众,通过群像式呈现,展现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以及深深扎根的故土情结。

(二)纪实风格与戏剧化的重构

时代报告剧在真实与戏剧之间更偏向真实,通过合情合理的艺术加工,情感在高度浓缩的剧集中喷涌而出。除了电视剧应有的人物塑造、情节设置外,没有过多的戏剧化处理,真实是根本原则。但是,如果时代报告剧仅仅追求纪实、真实的场景,那么在审美层面、艺术层面上难免会沦为“幻灯片式的展示”。时代报告剧的艺术感召力除了精美视听语言的呈现、典型人物的塑造、高超的艺术表现力外,更重要的是润物细无声的戏剧化创作手法。《同行》单元里,年轻的荣意医生骑车出发去武汉前和父母告别的一幕,父母忙着塞各种吃的用的,叮嘱她好好照顾自己的身体、打电话报平安。含泪转身、望向背影是无数普通人分别时的高度情景化提炼;《方舱》单元中有一处具有仪式感的设计:胡庆生出征前对着镜子推自己的头发,展现了人物的勇气和“我不去谁去”的决绝,在纪实的基础上合理剧情化,使得作品更具可看性,不会因为过度写实而偏向纪录片。

(三)精巧的文本建构——单元剧

在互联网传播环境下,小体量、单元化的影视作品,这更符合短视频时代下的碎片化传播以及观众快节奏的观影需求。近两年国庆档热映的电影“我和我的”系列采用集锦方式,将风格迥异的几个独立故事杂糅拼贴为观众呈现了“锦”秀山河的奇光异彩。除了电影的拼盘化呈现,电视剧的创作也逐渐趋向于单元剧,一些网络平台井喷式涌现的迷雾剧场剧作颇受观众喜爱,这样短小精悍的叙事结构更迎合受众胃口。

时代报告剧中每个单元彼此相对独立,没有一个线索是互相打通的,但整体上又服从于同一“命题”。与连续剧相比,单元剧独立性使得观众自由进出剧情,不会因为其他单元的故事情节而受到连带影响;除此之外,单元剧还具有包容性,收纳多元化的叙事内容,提供更广阔的创作空间,以多故事全面地反映时代大事记。例如反映抗击疫情的《在一起》和聚焦脱贫攻坚工作的《石头花开》均采用单元剧的结构形式,国家重大题材采用“短平快”的新范式为观众展现当下时代的典型人物和典型事迹,不仅扩大了叙事容量,还产生了“洪流”的叙事效果。

四、结语

时代报告剧作为电视产业一道特殊的风景线,有其独到的风格——纪实性,这是其创作依据,也是时代赋予的使命要求。在纪实性稳扎稳打的同时,又不失艺术性和思想性,在多方面都体现着艺术价值:技术层面上追求一定的假定性美學,在视觉指标上下功夫但并非美学煽情;叙事方面在纪实的基础上追求“剧”的效果,使其既有文献价值,又有可欣赏价值。时代报告剧追求记录历史的品性和价值,其承载信息的准确性和重要性随时间的沉淀而显得越来越有韵味。

参考文献:

[1]安德烈·巴赞.电影是什么[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

[2]张浩.数字时代电影艺术中的假定性美学阐释[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24(05):46-53.

作者简介:

段晨,女,汉族,河北沧州人,硕士,河北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艺术学理论专业,研究方向:艺术创意与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