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小团圆》的艺术特征

2021-09-10韩丽荣

今古文创 2021年31期
关键词:张爱玲

韩丽荣

【摘要】 《小团圆》作为一部自传体小说,具有真实可信、平淡自然的特征,小说的描写对象都是真人真事,描写不但如实详尽,而且深刻到位,白描式的语言通俗质朴,这些特点赋予了整部作品“平淡而近自然”的韵味,成为“通常的人生的回声”。

【关键词】 张爱玲;《小团圆》;真实可信;平淡自然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2096-8264(2021)31-0004-03

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清之狭邪小说》中评价《海上花列传》具有“平淡而近自然”的特点,称其“记载如实,绝少夸张”①,张爱玲不但喜欢这部小说,而且曾经先后完成了《海上花列传》的国语翻译和英语翻译,并在每回后加了详细的注释。张爱玲认为《海上花列传》是方言文学的第一部杰作,且具有格雷厄姆·格林所说的“通常的人生的回声”的特质。②她曾经在散文《忆胡适之》中说:“一九五四年秋,我在香港寄了本《秧歌》给胡适先生,另写了封短信,没留底稿,大致是说希望这本书有点像他评《海上花》的‘平淡而近自然。’” ③

由此可见,张爱玲是认同且推崇并力图使自己的作品也能够如《海上花列传》一样具有“平淡而近自然”的艺术特点的。尤其是在她自己的晚年创作《小团圆》中,对这种把小说作为“通常的人生的回声”,用“平淡而近自然”的艺术风格进行创作的原则进行了彻底的贯彻执行。

《小团圆》作为一部自传体小说,本来讲述的就是作者的亲身经历,自然就会给人一种真实可信的感觉。加之张爱玲创作时又本着“真实而近自然”的原则,所以正如鲁迅评价《海上花列传》具有“真实而近自然”的特征一样,“真实而近自然”其实也是《小团圆》这部小说最主要的特征。这种“真实而近自然”的特征在《小团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了很好的展示。

一、选材真实可信

《小团圆》作为一部自传体小说,基本可以算是一部纪实作品,书中人物都是现实世界中真实存在的,书中所叙事件也多是真实发生过的。书中人物在现实生活中都能找到原型,除了张爱玲本人(即书中主人公“盛九莉”),还有她身边熟悉的人物:“邵之雍”即胡兰成,“蕊秋”即张爱玲的母亲,“楚娣”即张的姑姑,还有张的好友炎樱即文中的“比比”等等,书中众多人物,均有原型。张爱玲作为一名作家,只是用自己的笔,把自己所熟知的这些平凡人物的平凡人生,当然也包括作者自己的人生进行了如实而详尽的描摹与展示,并通过这种描写来揭示人性的本质特征以及人生的本来面貌。

张爱玲曾说:“我写《小团圆》并不是为了发泄出气,我一直认为最好的材料是你最深知的材料。” ④由此可见,张爱玲写《小团圆》完全是从一个作家进行创作的角度出发,通过书写自己最深知最熟悉的材料,力图创作出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供人类欣赏与借鉴。

也正因为作家本人对所写材料的了解熟悉,所以写起来自然得心应手,写出来的东西也真实可信,正如她自己所说:“《小团圆》因为酝酿的实在太久了,写得非常快,倒已经写完了。”⑤由此可见,作者创作《小团圆》的过程是非常顺畅流利的。而且,通读整部作品之后,带给读者的确实是一种真实可信,平淡自然的感觉。

二、如实描写与深刻揭露

《小团圆》的真实可信,平淡自然也是因为作者对现实人生进行了如实详尽地描写,对人性复杂多面的特征进行了深刻到位地揭露,这种描写与揭露可以说是入木三分,展露无遗,不管是对于作者自己或者自己身边的人,作者的描写绝没有丝毫的美化,遮掩甚至避讳。尤其对于自己的描写,更是洞烛幽微,毫不隐晦,毫不留情。张爱玲在给宋淇夫妇的信中说:“我在《小团圆》里讲到自己也很不客气,这种地方总是自己来揭发的好。当然也并不是否定自己。”⑥也许正因为张爱玲这种毫不避讳地对自己及周围人的如实描写,使得《小团圆》出版后引起了文学界的一片哗然,许多人震惊于张爱玲的坦率,正如作家袁琼琼所言:“《小团圆》还原成张爱玲的自传则坦率的吓人。书里呈现的张爱玲是所有文学史料或她自己的文本里完全不曾披露过、呈现过的。” ⑦

正是因为这种坦率直白的描写,深刻全面的揭露使书中所展示的众多人物虽然性格迥异,千姿百态,但都是有血有肉的真实可信的人物,与寻常生活中所惯见的各色人等一样,很少有白璧无瑕的大圣人,也没有一无是处的大恶人。

当然,《小团圆》这种“真实可信,平淡自然”的特点,绝不只是因为作者对现实人生做了表面上的如实描写,更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作者对人生的本相,对人性的复杂多面地深入洞悉,清醒把握与准确揭露。巴尔扎克说过:“在真正是思想家的诗人或作家身上出现一种不可解释的、非常的、连科学也难以辨明的精神现象,这是一种透视力,他帮助他们在任何可能出现的情况中测知真相。”⑧张爱玲身上正好具备了巴尔扎克所说的这种深刻的“透视力”,即一个优秀作家所应该具有的细致的观察力与敏锐的洞察力,张爱玲借助这种特殊的能力,用她的笔来描绘现实世界,揭露人生的奥秘与人性的本质特点。而且这种揭露不但细致入微而且坦诚无遗,毫不客气,抓住本质,深入灵魂,不管是对自己抑或对自己的亲人朋友,莫不如此。

比如这段文字:“七嘴八舌,只有九莉不作声,坐在那里一动不动,冰冷的像块石头,喜悦的浪潮一阵阵高涨上来,冲洗着岩石。也是不敢动,怕流露出欣喜的神情。”⑨战争爆发,对于国家民族本是大灾大难,但文中九莉却因为战争的突然爆发而不用应付眼前的考试,暗自庆幸,小小的隐秘的自私被作者毫不隐晦地进行了揭露,读后反而觉得这就是寻常人的寻常心态,这就是真实的人性,算不上大奸大恶,反觉真实可信。

又比如作者对其父亲的描写:“她从此相信他,因为他对她说话没有作用,不像大人对孩子们说话总是训诲,又要防他们不小心泄漏出来。”⑩此段文字透漏出作者对父亲的温和率性,平易近人的性格的喜爱, 但另一方面,作者揭露其父的缺点却又是毫不留情的。比如描写其父吸鸦片,嫖妓,赌博,以及对子女的不负责任等等。书中写道:“九莉觉得他守旧起来不过是为了他自己的便利。例如不送九林进学校,明知在家里请先生读古书是死路一条,但是比较省,借口‘底子要打好’,再拖几年再说。”⑪由此段文字可以看出,张爱玲对其父亲的自私自利得过且过没有担当的本质是有着很清醒很深刻的了解的。

又如作者对其母亲的描写。起初,作者对于其母是崇拜并在意的。觉得自己的母亲美丽有魅力。为了获得母亲的认可与喜爱,作者也进行了种种的迎合与努力。其母也为了抚养教育九莉花了很多钱。但后来,九莉因为学习优异,受到教授安竹斯的青睐,他资助了九莉八百元港币来帮助她完成学业,而她母亲竟然打牌输掉了九莉这笔来之不易的捐助。致使九莉对其母大失所望亲,心灰意冷,后来九莉对姑姑楚娣说:“二婶怎么想,我现在完全不管了。”“自从那回(指那八百块钱的事),我不知道怎么,简直不管了。” ⑫

之后又毫不隐讳的描写她母亲私生活的混乱不堪。书中这样描写其母的辩白:“蕊秋哭道:‘我那些事,都是他们逼我的——’忽然咽住了没说下去。因为人数多了,这话有点滑稽?”但作者又接着写道:“九莉心里在叫喊:‘我从来不裁判任何人,怎么会裁判起二婶来?’” ⑬

由此可见,作者对其母的描写完全是站在一个作家的立场,对于一个母亲,一个美丽的女子在现实世界的种种行为的如实描述,绝不是站在一个女儿的角度,对自己母亲怀有不满的抱怨。作者如此毫不避讳的如实描写其母的种种行为,完全是为了展示人性的复杂多样,揭露真实人生的龃龉混乱不尽人意,绝不是为了个人的泄愤。或许在张爱玲眼里的人生就是如此吧,正如她曾说过的:“生命是一袭华丽的旗袍,里面爬满了虱子。” ⑭

又比如书中对作者的佣人韩妈的描写,文中起初用了很多笔墨描写韩妈对九莉的呵护与喜爱,连作者的姑姑都感慨说:“我在想,韩妈也是看我们长大的,怎么她对我们就不像对你一样。” ⑮韩妈对九莉诸多的行为起初会让人以为韩妈是毫无保留地爱着九莉,但九莉与继母发生冲突,被关了起来之后,韩妈的态度则展露了在关键时刻人性的自私自利:“自从她挨了打抱着韩妈哭,觉得她的冷酷,已经知道她自己不过是韩妈的事业,她爱她的事业。过去一直以为只有韩妈喜欢她,就光因为她活着而且往上长,不是一天到晚掂斤播两看她将来有没有出息。” ⑯

韩妈从小照顾九莉,对九莉有着发自内心的关爱,这是事实,但韩妈同时又要顾及自身的生存,韩妈对九莉的爱不可能达到无所顾忌奋不顾身的高尚的境界,这或许就是普通人面对无可奈何的生存困境时,所做出的自私而又无奈的抉择,这也就是通常的真实的人生与通常的真实的人性。

三、语言通俗质朴

《小团圆》的语言平淡无华,通俗质朴,绝少雕琢矫饰。这种语言风格也增添了这部小说“真实而近自然”的特点。

张爱玲的前期作品,可谓语言绚烂多姿,华美独特。傅雷曾评价张爱玲的文体“特别富丽动人”,赞叹张爱玲的文章“色彩鲜明,收得住,泼得出”。但傅雷又说:“宝石镶嵌的图画被人欣赏,并非为了宝石的彩色。少一些光芒,多一些深度,少一些辞藻,多一些实质,作品只会有更完满的收获。”⑰细读《小团圆》,与张爱玲的前期作品相对比,很有一种由绚烂到平淡的感觉,从而达到了傅雷提倡的文学创作要求,《小团圆》这部作品显然是少了表面上的词藻的光鲜亮丽,而多了实质上的思想的深度,进而使这部小说取得了“完满的收获”。

比如书中开篇便有一段描写:“闹钟都已经闹过了。抽水马桶远远近近隆隆作声。比比与同班生隔着板壁,在枕上一问一答……”⑱这样一段白描式的文字,毫不雕琢修饰,娓娓道来,平平淡淡,就像家常叙话,但又细致入微,真实可信,让读者感受到浓浓的寻常生活的况味。又如:“二婶怎么想,我现在完全不管了。”⑲这里的“不管”意即不在乎,无所谓,完全就是口语化的用詞,平实质朴,但却透着一股寻常人你一言我一语的日常聊天的韵味。书中诸如此类的文字随处可见。

可以说,纵观整部《小团圆》,与作者早期那种绚烂多姿,意象纷繁,技巧出色的文风完全不同,语言冲淡质朴,叙事简单明了,把张爱玲早期的作品与《小团圆》进行对照,确有一种显而易见的洗尽铅华,归于平淡的特质。

四、细节描写

书中随处可见对日常琐碎生活的详尽而平实的描写。这种描写让读者感受到一种实实在在,普普通通却又亲切熟悉的寻常生活的味道,为全书营造出一种真实可信,平淡自然的氛围。这样的一幕幕的生活场景,一场场的悲欢离合,仿佛就发生在读者身边或者读者身上,特别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比如文中有这样一段话:“九莉洗了脸回到自己的小房间里,刚才忘了关台灯……她母亲是个学校迷,把此地的章程研究了个透,宿舍只有台灯自备,特为她在先施公司三块钱买了一只,宁可冒打碎的危险,装在箱子里带了来。九莉也觉得这钱花得不值。”⑳作者不惜花费大量笔墨来描绘一只无足轻重的小小台灯,但却让读者从这细致入微的描绘中体察到一种普通人在艰难生活的精心算计中,又不乏对寻常人生中日常情趣的热爱与追求,大约这也是作者与我们这些芸芸众生所喜爱所追寻的人生的滋味,生命的快乐吧。

又比如:“排门外进来一个小老头子。从来没看见过这样褴褛的邮差……广东人有这种清奇的面貌,像古画上的老人,瘦骨脸,两撇细长的黑胡须,人瘦毛长,一根根眉毛也特别长,主寿。他递过收条来,又补了只铅笔,只剩小半截,面有德色,笑吟吟的像是说:‘今天要不是我——’” ㉑以上文字,作者也是从细微处着笔,花费大量笔墨详细描绘一个偶遇的陌生邮差,从衣着,外貌,直到神情态度,以及对他的心理揣测等,通过这绘声绘色的描写,邮差的形象便活脱脱跃然纸上,给读者造成一种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觉,营造出一番就如“通常的人生的回声”般真实可信,平淡自然的氛围。

再看这段文字:“余妈识字……有一天在旧书担子上买了本宝卷,晚饭后念给大家听。黯淡的电灯下,饭后发出油光的一张张的脸都听呆了,似懂非懂而又虔诚。” ㉒几个佣人日常生活的琐碎小事,艰难人生中的一点点生活的乐趣,也是作者花功夫描述的内容,而且描绘详尽传神,展露了普通人的普通生活,反映了寻常人的寻常心理,“真实而近自然”。

书中诸如此类的细节描写随处可见,一段段这样的文字,一幕幕这样的场景,给读者展示了一副“真实而近自然”的现实人生,这样的人生,虽然艰难困顿,苍凉无奈,但却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小小的情趣。这就是张爱玲笔下的人生的本相。其实,现实的人生何尝不是如张爱玲所描述的情形呢!

五、结语

如果说,小说创作的最高境界是“平淡而近自然”,这种境界如果也是张爱玲本人所追求的,张爱玲晚年的这部自传体小说《小团圆》,不论是从材料选取,语言风格,思想深度,细节描写诸方面都达到了真实可信,平淡自然的高度,从而使其成为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

注释:

①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清之狭邪小说》,人民文学出版2006年版,第270页。

②张爱玲:《海上花落·〈海上花〉译后记》,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9年版,第319页。

③张爱玲:《对照记·忆胡适之)》,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2007年版,第93页。

④⑤⑥宋以朗:《小团圆前言》,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9年版,第5页,第3页,第2页。

⑦袁琼琼:《张爱玲〈小团圆〉写得极糟,却好看得惊人》,《南方日报》,2010年12月17日。

⑧巴尔扎克:《驴皮记·初版序言》,载《欧美古典作家论现代主义和浪漫主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第107页。

⑨⑩⑪⑫⑬张爱玲:《小团圆》,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2009年版,第46页,第88页,第85页,第28页,第252页。

⑭张爱玲:《天才梦》,载《张爱玲集·流言》,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2008年版,第187页。

⑮⑯⑱⑲⑳㉑㉒张爱玲:《小团圆》,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2009年版,第100页,第114页,第15页,第28页,第16页,第26页,第167页。

⑰傅雷:《论张爱玲的小说》,《万象》1944年5月第3卷第11期。

猜你喜欢

张爱玲
百年张爱玲:她的光鲜与苍凉仍没被看透
名人的味道
不去打扰张爱玲
炎樱:没有张爱玲,我一样成就自己
隔壁的张爱玲
张爱玲曾陷稿费风波
CAUTIONARY TALES
细说张爱玲年代的流行歌
聆听流行歌中的张爱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