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视域下的《最蓝的眼睛》

2021-09-10刘览

今古文创 2021年31期
关键词:精神分析弗洛伊德

刘览

【摘要】 《最蓝的眼睛》是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所创作的,她凭借《最蓝的眼睛》奠定了在文学领域的地位。从精神分析的角度对《最蓝的眼睛》进行解读,能更加全面地了解角色内心世界,感受不同人物角色的内心冲突,从而对作品表达的思想形成深层次认识。本文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视角,针对《最蓝的眼睛》中人物内心冲突进行了系统分析,发现小说中主人公灵魂的展现实质上是主人公在寻找自我并使自我得到释放的精神过程。

【关键词】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最蓝的眼睛》

【中图分类号】I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31-0011-02

《最蓝的眼睛》是托尼莫里森的第一部小说,正是这部小说让托尼莫里森成为美国当代最受欢迎的黑人女作家,并且《最蓝的眼睛》也在文学评论界引发了广泛关注。在这些小说中涉及的精神分析思想主要是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因此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视域对小说人物形象的塑造进行解读,能对人物内心矛盾冲突形成更加深刻的认识,也能对人格内部力量的冲突与环境作用之间的关系形成更加直观的判断,从而对精神分析形成深层次的认识。

一、《最蓝的眼睛》的故事内容

《最蓝的眼睛》是莫里森所发表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在小说中主要讲述了年仅11岁的黑人少女佩克拉·布里德洛夫由于自己相貌平平,不被家人、同学和邻居所喜欢,在压抑中生活,因此经常梦想自己能有像白人姑娘一样的蓝眼睛,因为在当时的环境中,黑人女孩普遍认为白人姑娘的蓝眼睛才是最漂亮的。然后美好的梦想无法挣脱黑暗的现实,在故事中佩克拉·布里德洛夫最终不仅没有实现自己的梦想和愿望,反而遭受父亲的强奸,甚至怀有身孕。这让佩克拉·布里德洛夫身心遭受巨大的伤害,她希望逃避现实,并向当地的牧师寻求帮助,希望牧师能够赐给她一双蓝眼睛。为了金钱利益,牧师声称他能够帮助佩克拉·布里德洛夫实现拥有蓝眼睛的梦想,但是前提是佩克拉·布里德洛夫必须帮助他完成一个任务,除掉一个生病的老狗。生病老狗吃到有毒肉后痛苦挣扎死去的情况使佩克拉·布里德洛夫受到了惊吓,再加上之前的强暴事件,使她随后疯了,她甚至完全不与现实接触,在她的世界中,她认为自己已经拥有了一双蓝色的眼睛,并且还幻想自己拥有一个亲密的朋友,这个朋友从不离开她,因为她拥有最漂亮的蓝眼睛。在《最蓝的眼睛》小说中,小说的故事情节较为简单,是对生活在黑白双重文化冲突中黑人被扭曲自身价值问题的表述,在小说中将一个真实的社会体制呈现在读者的面前,引发读者对这个世界的深刻思考。从精神分析的角度对小说进行解读,能对小说主人公在自我追寻中灵魂希望得到释放的情况形成深刻的认识。

二、《最蓝的眼睛》的创作动机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精神活动能量从本能中衍生出来,而性本能的冲动是人一切内心活动的潜在精神动力,这种动力的聚集会使机体产生精神紧张的状态,寻求精神的释放。在弗洛伊德的文艺思想中,文学是性欲的升华,文学的本质实际上就是对作家性欲本能的直观反映,也可以说文学是从作家性欲本能中凝练出来的。作家群体本身蕴含着强烈的性欲本能,并且自身文学审美能力和性欲本能的生活化能力较强,他们在工作中借助文学创作的渠道,将性欲本能上升到社会道德所认同的,具有一定价值引领作用的文化艺术创新活动范畴。因此可以说作者的文学创作动机与他们的自身经历必然存在直接的关联[1]。

结合《最蓝的眼睛》小说创作看,作家莫里森的母亲就与书中所描写的黑人妇女一样,在白人家庭中做女佣,莫里森也是黑人女佣的女儿,她对母亲的工作流程较为熟悉,也能感知到母亲的情感,因此在创作中创作素材丰富,在相似的人生经历以及情感支持下,莫里森对人物的塑造更加真实,故事的逻辑性也较强,能引发读者的共鸣,使作品创作更具说服力。莫里森所描绘的《最蓝的眼睛》中故事所在地就是她生活的城市,她自己在城市中生活和成長,熟悉每一个教堂、商铺,这些都为他提供了创作灵感,甚至故事的创作思想也来源于她朋友关于“拥有一双蓝色眼睛”的梦想。正是因为生活经历,使莫里森的小说环境描写信手拈来,也能真实、形象地对黑人小女孩的生活环境以及心理情况进行刻画。同时,在成为黑人作家的女性群体中,大部分都存在童年被强暴的命运,莫里森也是如此,这段不堪的回忆对她的身心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像一座火山,燃烧她的灵魂,也让她迸发出创作的火花。通过文学创作,她们在描述别人故事的过程中发泄自身的情感,并且希望能借助文学创作引发读者群众的深思,能让更多的人关注黑人女孩的命运。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角度看,莫里森在小说创作中使用简单的语言构建了“自我”和“他我”的双重精神世界,向读者讲述了人类最深沉的苦难,引发读者对人内心世界冲突的反思[2]。

三、弗洛伊德精神分析视域下的《最蓝的眼睛》

(一)灵魂的轮转

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角度看,在《最蓝的眼睛》的小说中,借助时间的轮转关系向读者展现出灵魂的释放,时间在不停地轮转中留下痕迹,而心灵在释放的过程中也不断发生变化,最终能找到精神世界的归宿。时间实际上是精神和心灵的替代品,并且莫里森对《最蓝的眼睛》小说中的时间进行精心安排,采用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轮换,表达小说主人公心灵历程中四季变化的情况,引领读者感知在四季的轮回中人的精神得到了升华。可以说,小说中四季的变化始终引导主人公心理层面的变化,小说中的精神力量也随着时间的发展不断地增强[3]。

在小说中,每段话都是由克劳蒂亚的内心独白开始,在每个季节前黑人女孩对于将要发生的故事都怀揣着强烈的希望,她渴望成长,渴望产生美好的变化。而对于小克劳蒂亚的人生来说,佩克拉的出现使他们的生活出现了变化,并且小说通过四季变化表现佩克拉精神的探寻,秋季佩克拉希望被爱,寒冷的冬天,佩克拉继续寻找爱,希望的春天,佩克拉获得人生的希望,热烈的夏天,佩克拉疯了,但是她最终在精神世界得到了“最美丽的蓝眼睛”,重新回到秋季,佩克拉的一家人已经找到了自己的“归宿”。小说中每一个季节都是佩克拉一家人的灵魂祈祷,并且佩克拉的灵魂以及她父母的灵魂也逐渐得到了解脱,小说通过四季轮转表现出黑人寻求精神宁静的历程[4]。

(二)自我的追尋

按照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人的内心世界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弗洛伊德提出本我是人人格体系中最原始的,也最无法把握的部分,自我则是被现实化的本能,是从本我中分化出来的。对于小说中的佩克拉而言,自我的追寻显得至关重要,在父母吵架的时候,佩克拉就开始希望获得美丽的蓝眼睛,她认为美丽的蓝眼睛能够让父母不再吵架,并且她觉得只要有美丽的蓝眼睛,她就能像白人女孩一样幸福地生活,不被歧视,不被欺负,在她幼小的心灵中想要挣脱现在生活的唯一途径就是拥有蓝眼睛,而拥有蓝眼睛实质上是精神世界的自我满足,这种自我满足能让她感受到快乐。在佩克拉疯了的情况下,她的自我实际上已经获得了满足,此时本我精神的追寻其实已经不再重要了。佩克拉对于自我的追求过程较为脆弱,表现出明显的白人世界价值观影响自我实现的情况,而如果在黑人社会中,佩克拉对于自我的追寻不会是需要蓝眼睛,她也不会在自我和本我的冲突下最终陷入疯狂。从小说中能深切地感受到白人统治社会中,黑人自我追寻的艰难和无奈,甚至可以说黑人对于自我的追寻只能依托于白人的价值标准存在[5]。

(三)灵魂的释放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中,认为焦虑从自我中形成,是自我冲突情况下引起的结果反应,是个体将内心冲突看作是危险的反应。弗洛伊德提出的这种焦虑理论也被称之为焦虑信号理论。结合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对佩克拉与他父母的情况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在小说中佩克拉与父母处于追寻自我的道路上,虽然过程艰难,但是他们还是得到了内心真正想要的。佩克拉渴望拥有一双漂亮的蓝眼睛,最终通过不一样的方式“得到了”,这让她的灵魂得到了释放,此处蓝眼睛已经成为佩克拉得到认可的自我。在小说最后,佩克拉与弗里达姐妹的对话,实际上揭示了佩克拉已经疯狂的状态,这是这个黑人女孩用特殊的方式实现精神的释放,也从侧面反映出黑人民族在自我寻找方面艰难的灵魂释放过程[6]。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莫里森的小说中,通过精神分析理论的应用,为读者预留了无限的遐想空间,读者可以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发挥自己的想象去理解、感受。在《最蓝的眼睛》小说中,莫里森有效运用特殊的讲述方法向读者展现出佩克拉在灵魂深处自我寻找和自我释放的情况,读者通过阅读能深切感受到在白人统治的社会中,黑人对于自我的追寻必然会受到白人标准的影响,但是黑人必须达到心灵的释放,且只有一代代人不停地寻求心灵的释放,才能更好地生活,才能获得精神的宁静。

参考文献:

[1]夏秋冬.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视角浅析托尼·莫里森的《最蓝的眼睛》[J].青年文学家,2019,29(36):132.

[2]金哲.精神分析视角下《最蓝的眼睛》中佩克拉的生存困境[D].沈阳:辽宁大学,2019:25.

[3]詹莲.精神分析法下的《最蓝的眼睛》[J].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2019,41(01):70+69.

[4]王巧丽.最蓝的眼睛和最美的下巴——后殖民视角下《最蓝的眼睛》和“王贝整容事件”之对比[J].名作欣赏,2018,39(35):165-166.

[5]梁雪梅,李丽.解析佩科拉悲剧之源——评托尼·莫里森《最蓝的眼睛》[J].北极光,2018,38(06):15-16.

[6]林珊羽.灭亡或是爆发——用身体政治解读莫里森《最蓝的眼睛》[J].菏泽学院学报,2017,39(06):44-48.

猜你喜欢

精神分析弗洛伊德
弗洛伊德案目击者含泪作证
2700万美元!弗洛伊德案和解金
APsychoanalysisofHoldeninTheCatcherintheRye
漂泊中的追梦人
《白日焰火》的精神分析美学解读
在性爱中找寻自我
电影的幻象与欲望的辩证关系查鸣
漫画
疯狂背后的生命真实
弗洛伊德和一个纳粹分子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