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儒林外史》中饮食描写的文学功能探析

2021-09-10徐玥

今古文创 2021年26期
关键词:儒林外史

【摘要】 清代敬梓长篇小说《儒林外史》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的世情讽刺小说,其中有着丰富的饮食文化描写,描绘了一幅封建社会底层人民日常饮食的图景,通过对人物日常饮食中的饮品和菜肴名称、食俗与食礼的描述,不仅可以反映出我国深厚的饮食文化底蕴,还具有从侧面丰富和完善人物形象的功能,同时也寄托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关键词】 饮食描写;《儒林外史》;文学功能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26-0026-02

饮食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同空气一般无处不在。饮食文化在中国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无论是茶水文化还是酒席文化都浸透了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深厚底蕴,饮食不仅是中国人表达个人性格和形象的重要舞台,也承载了中国悠久的文化传承,不仅是世俗人情的鲜明体现,也是中国古代文人展现个人情志的重要工具。借着饮食,《儒林外史》描画了一幅清代儒林士子形象长图。饮食描写中蕴含了作者对各类社会黑暗现象的抨击与批判,同时吴敬梓笔下的饮食本身的家常性和现实性特征也给予了读者强烈的感官体验。通过研读文本和相关研究成果,发现文中的饮食描写对于故事情节和人物塑造有着画龙点睛的效果。目前对于《儒林外史》的饮食研究还处于一个尚不深入的阶段,研究方向倾向于翻译方向,而对其中饮食文化的文学功能并没有系统的探究,因此,本文尝试从小说本身的讽刺性和喜剧性、人物形象的凸显和作者思想感情的表达这三方面分析《儒林外史》中饮食描写的文学功能。

一、饮食描写突出小说的讽刺性和喜剧性

《儒林外史》是一部反映清代社会风俗和人情的优秀讽刺世情小说,讽刺艺术手法的灵活运用是这部世情小说最大的特点,吴敬梓对儒林群丑的讽刺性艺术描写深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饮食在其中的穿插描写不仅推动故事情节的完善和发展,而且使小说的讽刺性和喜剧性更加鲜明突出。范进和胡屠户这两个典型的艺术形象代表了《儒林外史》讽刺性和喜剧性的高度统一,二人分别代表不同的阶层,一个代表毕生追求举业穷困潦倒的儒生,一个代表毫无文化水平的中下层市井小民,但是作者将这两个形象放在饮食中描述,二人通过饮食引出对话,饮食成为人物交流的媒介的同时,也营造出一种喜剧性的效果,人物在饮食中暴露的丑态亦是作者贬抑情感的鲜明体现。如范进中举前胡屠户的贺礼只有一副猪大肠和一瓶酒,中举后光肉就有七八斤,光钱就有四五千,贺礼的巨大差异揭示出胡屠户势利的心理。语言上,中举之前称范进是“现世宝穷鬼”并且趾高气扬,中举之后是“贤婿老爷”而且打人要连斟两碗酒喝才能勉强壮一壮胆,杀猪的手打了人还要讨一服膏药来贴,而昔日冷眼旁观的邻居更是不遗余力地吹捧说“胡老爹方才这个嘴巴打的亲切,少顷范老爷洗脸,还要洗下半盆猪油来。”不仅送鸡蛋送白酒,还送米送鸡,这个时候邻居就显得无比热心,和范进穷困潦倒、母亲甚至要饿得两眼发黑的时候的冷眼旁观形成巨大的反差,人情势利一览无余,而胡屠户市民化的语言表达也展现出《儒林外史》独特的语言艺术特征。

二、饮食描写丰富和完善人物形象

作者用高度现实的白描手法将人物的形象和性格放在饮食的环境之中,饮食的描写则从侧面起着丰富和完善人物形象的作用。饮食的巧妙运用是《儒林外史》的一大特点,作者通过细腻的饮食描写从不同的方面推动着人物形象的塑造。文中存在一个着重刻画的反面形象严贡生,严贡生的形象则是贪婪和凶残的极端,第六回严贡生那一节经典的食用云片糕的情节则是正面描写人物仗势欺人,吝啬无耻的形象。在到高要县的路途中,严贡生因为晕船而身体发晕作呕,便叫“四斗子同船家烧了开水,拿进舱来。严贡生将钥匙开了箱子,取出一方云片糕来,约有十多片,一片一片剥着,吃了几片,将肚子揉着,放了两个大屁,登时好了。”后说普通的云片糕为价值几百两银子的名贵药品,不仅赖掉船钱,还以官位压迫和欺诈百姓。饮食从侧面使严贡生狡诈贪婪的形象丰满和立体起来,更加具有现实性的色彩。

第二十九回描写杜慎卿的饮食:杜慎卿极大的酒量,不甚吃菜;当下举箸让众人吃菜,他只拣了幾片笋和几个樱桃下酒。传杯换盏,吃到午后,杜慎卿叫取点心来,便是猪油饺饵,鸭子肉包的烧卖,鹅油酥,软香糕,每样一盘拿上来。众人吃了,又是雨水煨的六安毛尖茶,每人一碗。杜慎卿自己只吃了一片软香糕和一碗茶,便叫收下去了,再斟上酒来。还有后文诸葛天申、季恬逸和萧金铉三人回请的宴席中,杜慎卿不食大荤,吃了一块板鸭登时呕吐的情节,侧面突出人物高洁却带着一些姑娘气的名士形象,而杜少卿的饮食描写则是以他家中自己做的肴馔为主,是极其精洁的食物,内中有陈过三年的火腿,半斤一个的竹蟹,都剥出来脍了蟹羹,还有二斗糯米做出来的二十斤酿的烈酒,后文杜少卿家中请客推辞,煨的有七斤重的老鸭,还有寻出来的有九年半的陈酒,从侧面使人物豪侠磊落的形象更加接近现实。

作者还以褒扬的态度对杜少卿悉心侍奉娄太爷的行为进行了细致的刻画,如书中第三十一回通过加爵和一个小厮的对话将杜少卿的仁孝之举用饮食描写出来:那小厮道:“少爷起来多时了,在娄太爷房里看着弄药。”王胡子道:“我家这位少爷也出奇!一个娄老爹,不过是太老爷的门客罢了!他既害了病,不过送他几两银子,打发他回去,为甚么养在家里,当做祖宗看待,还要一早一晚自己伏侍!”那小厮道:“王叔,你还说这话哩!娄太爷吃的粥和菜,我们煨了,他儿子、孙子看过还不算,少爷还要自己看过了才送与娄太爷吃!人参铫子自放在奶奶房里,奶奶自己煨人参,药是不消说。一早一晚,少爷不得亲自送人参,就是奶奶亲自送人参与他吃。这就从侧面突出了杜少卿宅心仁厚的性格特点。除了几个经典形象以外,还有一些有趣的饮食人物关系,如用大虾圆子的饮食描写从侧面点出范进虚伪的形象,用煨得稀烂的猪蹄来侍奉父亲的饮食描写则是突出匡超人孝顺的形象,用后文不肯步入茶室的情节反映出匡超人装模作样、冠冕堂皇的形象等等。

三、饮食描写寄托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饮食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饮食在满足人的最低生理需求的同时也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重要平台,因此饮食本身又承载着一定的精神文化意义。费尔巴哈曾经说过:“人就是他所吃的東西。”饮食不仅可以丰满人物形象,亦能反映出一个人的思想内涵和精神世界。在《儒林外史》中,吴敬梓通过对饮食的描写来从侧面塑造人物形象,进而表现作者对笔下人物的情感和态度。例如真儒王冕的形象塑造则是寄托了作者礼赞遵循孝道、淡泊名利的思想感情。

书中的一部分饮食场景刻画还体现了作者高蹈魏晋风流,崇尚文人风骨的思想感情。如文中多次提到的烹茗清谈,以及颇具魏晋风流的著名宴饮,如第十一回娄家两个公子和鲁编修的酒席中,第十回中“足有一个时辰,酒斟三巡,那两个管家又进来,把暖帘卷上。但见书房两边,墙度上、板缝里都喷出香气来,满座异香袭人。鲁编修觉飘飘有凌云之思。”

《儒林外史》中的饮食不仅体现了作者崇尚魏晋风度、批判反抗封建科举制度的精神,而且表现了作者对以仁义孝道为核心的传统儒家礼乐文明的向往之情。

书中多次通过饮食表达了作者对儒家传统礼乐制度的向往和追求,如文中广东的汤知县为范进举办的酒席上,范进因服丧期间讲究不用荤腥,不饮荤酒而多加推脱的情节:范进方才说道:“先母见背,遵制丁忧。”汤知县大惊,忙叫换去了吉服,拱进后堂,摆上酒来。这蕴含了传统儒家礼乐文化的习俗讲究,体现了作者对传统儒家文化的深入了解和对现实生活敏锐的观察能力。

作者借用传统儒家礼乐文明祭祀的习俗寄托了自己对传统儒家礼乐社会的向往之情。儒家的祭祀礼仪体现了传统儒家礼乐文明社会圣贤治世、秩序井然、和谐淳朴的理想特征,和清代势利虚伪、道德败坏的社会风气形成鲜明的对比。

如第三十七回中的泰伯祠礼乐祭祀大典:公中说,祭的是大圣人,必要个贤者主祭,方为不愧……当下厨役开剥了一条牛、四副羊,和祭品的肴馔菜蔬都整治起来,共备了十六席。楼底下摆了八席,二十四位同坐。两边书房摆了八席,款待众人。吃了半日的酒。”作者对饮食的描写升华到了精神文化的高度,肴馔从世俗化的餐桌上转移到了供桌上,承载了深刻的文化寓意,不仅是传统儒家礼乐文明再现,也是诸多文人的精神内在寄托,盛大的祭祀场景中,饮食从属于礼仪和乐舞,虽然肴馔出现的场景不多,但是也承担着一定的文化意义。

四、结语

《儒林外史》是一部具有深度思想内涵的作品,吴敬梓借助饮食这个重要媒介表达了自己的情感态度,不仅表达了自己对于魏晋风度的高度赞扬和崇尚之情,也表达了自己对理想的传统儒家礼乐社会的向往之情,也体现了作者对黑暗的现实社会以及禁锢人的思想的文化专制现象的反抗精神,这种大胆追求人格独立和自由的反抗精神在清代压抑的社会环境下对于启发人们反抗封建科举制度和追求人格平等自由具有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吴敬梓.儒林外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

[2]高文翔.《儒林外史》中的饮食与世情[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8(04):57-60.

[3]慈云双.论《儒林外史》中的饮食思想[J].扬州大学烹饪学报,2007,(01):7-9+34.

[4]刘洪强.《儒林外史》的饮食讽刺[J].毕节学院学报,2007,(01):60-64.

[5]杨婧.《儒林外史》筵席描写研究[D].太原:山西师范大学,2017.

[6]付玉贞.饮食场面描写在《儒林外史》中的作用[J].中华文化论坛,2006,(03):84-87.

[7]慈云双.《儒林外史》之饮食文化研究[D].无锡:江南大学,2007.

作者简介:

徐玥,女,硕士,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文学院,研究方向:汉语国际教育。

猜你喜欢

儒林外史
单宝塔诗
《儒林外史》中的家庭伦理理想论析
清代优贡制度下的“辩才”
从《儒林外史》来看明清科举制度
《儒林外史》中“土仪”一词考释
浅析《儒林外史》中的人物形象和讽刺艺术
从匡超人的形象变化看《儒林外史》的主题
儒林中的“美”与“丑”
从《儒林外史》看科举制度下学儒的生存百态
试谈小说情节素材的文本解读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