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语专业一流写作课程建构

2021-09-10杜凤兰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1年9期
关键词:英语专业

摘  要:在一流课程建设背景下,从辽宁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以下简称本院)实际出发探讨英语专业写作课程建设。以“两性一度”为原则,以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为目标,利用网络资源丰富教学内容,瞄准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拓展学生知识面,培养其能力;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以学习为中心;采取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全方位考查学生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优化师资队伍,打造一流课程。

关键词:一流课程;英语专业;写作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1)09-00-02

《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教高〔2018〕2号)中提出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继而教育部又提出淘汰“水课”、打造“金课”,合理提升学业挑战度、增加课程难度、拓展课程深度(即“两性一度”标准);在《教育部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教高〔2019〕8号)中又明确提出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总体目标、基本原则及课程建设的具体内容。“一流本科建设”“金课”“一流课程建设”是当下高等教育工作的重点。本文基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标准,从本校实际出发,提出英语专业写作课程建设构想。

一、教学模式——采用互联网+教育的模式

(一)新颖性

超星慕课平台、企业微信、腾讯课堂、腾讯QQ、钉钉课堂等网络平台或App有直播、录播等授课讲解功能;有主题讨论、分组讨论、随堂练习、作业、测试、抢答、问卷等多种学习训练方式。这些平台或App集声音、图像、文字、视频于一体,生动鲜活,具有时效性,让学习者耳目一新,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灵活性

线上线下混合模式打破了传统教学的时空限制,具有灵活性。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不同基础、不同需求调整

教学方法,设置教学内容。有些教学内容可以通过线下课堂教学以师生面对面的方式探讨交流;有些教学内容尤其是拓展性的知识与内容则可以通过网络平台,以不同的方式传授给学生,不仅拓展了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的机会,而且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水平和能力有選择性地进行自主学习,从而提升主体意识。

(三)动态性

线上线下混合模式为教与学提供了动态调整的可能。教师可以随时监督学生的学习状况,根据教学目标的变化适时调整教学内容、变换教学方法、调整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这种动态调整可以避免“一刀切”,使不同水平、不同能力的学生都受益;学生也可以适时自我评估学习状况,自我调整学习方法、学习进度,使学生具有成就感和获得感,从而调动其学习自主性,激发其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二、教学内容与资源——线上线下相结合

(一)以“两性一度”为导向,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拓展和丰富教学内容

课程内容建设以“两性一度”为导向,兼顾知识学习、能力培养及素质提升。充分利用中国大学慕课平台、网易公开课、国家级及省级精品课等网络资源,结合本校学生及课程实际,从多角度、多维度丰富和拓展学习资源。

课程教学内容可分为专业内容和职业内容。专业内容又分基本内容和高阶内容。基本内容主要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为主,兼顾语言知识(写作知识)学习和基本技能培养。语言知识包括比较、分析,标点符号的使用,词汇、句法、语义、语用、语篇、文体知识等;基本技能包括遣词造句、组句成篇、主题阐述、逻辑思维能力等。高阶内容也涉及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两个方面。高阶知识内容包括各种评论、报告的写作,应用写作,学术写作等知识;高阶技能包括思辨能力、策略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等。

职业内容同样涉及知识和技能两个方面。职业知识内容主要指对学生进行职业规范和职业道德教育,了解语言服务行业的要求、相关技术及通用知识等;职业技能指文献信息检索能力,归纳、分析、整理、概括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以“新文科建设”理念为指导,教学内容多元化

“新文科建设”旨在以培养拔尖人才为目标,推进学科交叉,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与创造能力。“新文科建设”是以全球新科技革命、新经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为背景,突破传统文科的思维模式,以继承与创新、交叉与融合、协同与共享为主要途径,促进多学科交叉与深度融合。其“新”主要体现在人文变化的主题、学科交叉融合和教育方式及学习方法上。为适应“新文科建设”的需要,英语写作课在加强与文科其他专业和学科融合的同时,也应加强与本校工科优势专业(如汽车工程、土木工程、机械工程等)结合,注重教学内容的人文性、科学性、实用性,使教学内容多元化,丰富和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其视野,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三)将课程思政融入教学全过程各环节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想、信念、爱国情怀、中华民族先进的文化、优秀传统融入课程平台资源建设及课堂教学与活动的各个环节。在潜移默化中把集体主义、爱国情怀、理想信念、优秀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渗透到写作例句、范文选取、范文评价赏析、写作题目及素材的选取中。在小组学习、讨论和评价等环节鼓励和引导学生,将无私、互助、友爱、团结合作精神融入其中。在平时阅读、积累作文素材中引导学生坚持“四个自信”,培养其良好的甄别与鉴赏能力,批判性地理解英语国家作者的观点、态度和价值观,以此方式吸收西方文化。

三、课程考核方式——多元化、多角度、全方位评价

对学生评价要以促进学生学习为目的,选择科学的评价方式和方法,建立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知识考查与能力考查相结合的多元化、多角度、全方位的评价体系,从真正意义上改变传统的一张卷、一次考试或期中+期末考试决定学生课程成绩的评价方式。

过程性评价可以将课前预习、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在线学习、线上讨论、线下讨论、师生评、生生评、学生自评按一定比例纳入其中,加大过程性评价在课程评价中所占比例。线上部分充分利用教学平台的功能,教师对每单元、每节课、每个任务点、各种练习、平台测试、冰果写作平台任务等按不同权重比进行评分设置。同时加大语言准确性、高阶性思维任务的考核。线下部分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和具体表现给予评分,并针对学生的具体问题进行总结和讲解,以点带面,点面结合。过程性评价除了对基本知识的考查外,还要考查学生实践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与协调能力、创新能力等。

四、师资队伍建设——加强梯队建设,全面提升教书育人能力

教师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基础,是提高教育质量、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关键。因此,英语写作课程应同其他课程一样,打造一支年龄结构合理、知识和能力过硬的教师队伍,充分发挥“传帮带”的作用。采取集体教研、集体备课的形式,互相学习,探讨课堂教学行之有效的方式和方法。同时加强校际联系、交流与合作,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各种类型的教学研讨会,汲取新信息、新知识。

教师要熟悉本专业最新的知识结构、研究动态及学科发展方向,具有广博的双语知识及百科知识。并熟悉本专业学生语言学习的水平及特点,了解外语学习与教学的相关理论、规律及特点,尤其要了解学生在英语写作学习和训练中的规律和困惑,关注学生情感因素及个性差异,做适时调整,做到因材施教。并且,要不断探索并掌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个性化教育的方式与手段,以确保及时拓展、丰富和补充前沿知识;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了解并學习专业、教学及技术方面的新知识,不断更新知识结构,积极探索高质高效的课程教学方式和方法改革,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课程教学全过程,坚持立德树人、文化育人的理念。

五、结语

“双一流”建设是实现高等教育现代化、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必由之路。“双一流”建设的基础是本科教育,本科教育的根本是人才培养,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是课程。而要建设一流课程就要树立课程建设新理念,明确课程目标定位,从教学模式与方法、教学内容与资源、考核方式与方法以及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改革创新。处理好英语专业写作课与专业内其他课之间的关系,使英语专业课程与其他通识类课程相融合,英语专业与本校优势工科专业相结合,打造符合国家一流课程建设标准、具有本校特色的一流课程体系,为优化专业结构,促进一流课程建设、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助力。

参考文献:

[1]刘晶晶.高职院校英语专业与非英语专业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双语教学对比研究[J].科教导刊(中旬刊),2020(35):157-158+161.

[2]刘鑫,等.新文科背景下地方应用型高校法学专业人才培养的探索和实践——以皖西学院为例[J].皖西学院学报,2020,36(5):1-6.

[3]童世骏,潘斌.当代中国的哲学教育:如何使我们为人类做出更大贡献的能力强起来[J].中国高等教育,2020(24):8-9.

(责任编辑:张咏梅)

① 《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教高〔2018〕2号),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1810/t20181017_351887.html。

② 《教育部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教高〔2019〕8号),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  s7056/201910/t20191031_406269.html。

收稿日期:2021-05-06 修改日期:2021-07-12

基金项目:2020年辽宁工业大学校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英语新词的认知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202047)

作者简介:杜凤兰(1966—),女,辽宁北票人,教授,硕士,主要从事英语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

猜你喜欢

英语专业
“三全育人”视域下英语专业学生文化使命培养探究
交互式教学在英语专业阅读课改中的应用研究
比较文学视阈下高校英语专业美国文学课混合式教学探讨
Structure and context in College English learning
Frame Shifting in Family Discourse: a case study
探讨高校英语专业教学中“文化导入”的理论与实践
TheRelationshipbetweenLanguageandSociety
Pragmatic Analysis of Cat in the rain
高校英语专业人才创新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The Analysis about Youngster Cyber Cr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