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2021-09-10李亚萍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1年29期
关键词:课本护理中职

李亚萍

[摘           要]  目前国内的医护人员缺口严重,尤其是护理人员,虽然护士队伍数量增长较快,但依然不能缓解人口基数大带来的护理人员不足的现状。其中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的护理人员占到了多一半的比重,在医患关系越发紧张、患者对医疗服务要求越来越高的今天,对护理人员的要求也不再只是停留在专业技能方面,只有对中职护理人才的综合素质、职业素养等进行全面培养,才能更好地为社会输出高质量的护理人才。

[关    键   词]  中职护理;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29-0214-02

从国家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可以了解到,2019年底我国的护士总数达到了445万,每千人口能够拥有三名护士,这已经较前几年有显著的改善了,新时代下护理的内涵和外延也在不断拓展,老年人的护理、居家护理以及安宁疗护,还有母婴护理等各方面都离不开护士。同时在特殊时期的救治工作中,强有力的专业护士力量发挥了重要作用,“80后”“90后”占到護士总数的九成。因此,年轻的护理队伍需要更完善的教学模式来培养更优秀的护理人才。

一、现阶段护理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心智及学习习惯的引导

中职就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一般招收义务教育基础上的初中毕业生,在进行高中文化知识教育的同时有针对性地进行职业技能的培养,以使学生能够在三年的学习之后获得一技之长,便于步入社会后能够找到合适的工作,当然也是为社会提供技能型的高素质劳动者。初中毕业生及部分高中毕业生还都是十几岁的孩子,心智不成熟且社会阅历浅,经过九年义务教育后,基础的学习能力和知识以及社交能力都已经形成,但仍很薄弱或欠缺,针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人际交往、学习习惯和心态等方面可能存在的问题,都会出现在中职教育中。人生观、价值观的养成也应该是这一阶段的教育重点,如果学生没有一种热爱护理专业,没有一种救死扶伤的意识,没有求学和奉献等精神,那么哪怕学习了护理的知识、技能,在未来的社会实践中,也不会有良好的工作态度来服务患者。

(二)课本内容教学方式的改革

医学学习是一个相对来说枯燥乏味的过程,护理专业涵盖的内容不仅包括基础的医学知识,还有各科的护理专业知识,因此学习难度也相对更大。虽然考入医学专业的基本都是理科生,但放眼医学院校,随处可见的是抱着厚厚的课本和笔记在背书的学生。尽管教学设备的更新让教师在传授课本知识时更加便捷,但不难发现很多教师所准备的课件只是单纯地把课本上的话复制、粘贴了过来,课堂上整页的文字加上教师匀速地念课本,当然会让学生对本来就枯燥烦琐的学科更加提不起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尤其是一些教师不愿意接受新理念,不能紧跟教学改革的步伐,还是一味地停留在自己的时代里而看不到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的弊端,这就更需要从根本上转变教师的思想观念,不能单一地讲述课本中的内容,适当地结合实践、真实病例等才能够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三)学校实践教学设施的欠缺

近几年来,医学专业的标本量越来越少,原有的标本因长期浸泡及其他各种原因造成的组织损坏、残缺不全,国人传统思想下对于遗体捐赠的抵触造成新标本的补充不足,模型和其他实践课程中用到的设备设施的老化、破损等,都不利于学生学习。而中职院校的经费本就有限,在新设备设施的购进上就更不会有过多的重视,基础医学中的标本模型不能很好地体现原有组织的形态,实践练习中的设施无法使用、只能按操作流程简单的比画,这种情况也是越来越严重。这样的实践练习并不能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这方面的问题应该引起相关领导的重视并加强针对改善教学设施的资金投入。

(四)实践能力培养的时间安排不合理

现阶段的中职护理专业教育都是前两年在学校学习各种理论知识,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组内或组间的实践操作练习,真正接触患者的临床实习往往只有最后不到一年的时间,而这期间还要包括前期的实习前培训和后期针对执业护士资格证考试的辅导等,真正到各个科室进行学习的时间往往只有短短几周的时间。这样一来,学生没有办法在短期内将之前学习的内容快速地与临床实践相联系,同时每个科室的短时间轮转也只是走马观花,并不能够透彻地学习哪怕某一科的护理。然而培养中职人员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能有一技傍身,能够快速地应用自己所学的技能在社会实践中立足。针对实践技能培养的具体改进措施,也是目前中职护理人才培养中的重要问题之一。

二、人才培养模式改进的原则

(一)全面培养护理人才的综合素质原则

既要重视对基础医学课程和护理专业课程的教育,同时又不能忽视英语、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在短短的三年时间内,要将中职院校的护理学生培养成有过硬的专业技能和较高的职业素养、有健康的体魄和积极向上的思想、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及英语应用等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二)注重思维模式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原则

目前的中职护理专业毕业生在校最后一年要参加国家执业护士资格考试,顺利通过考试取得执业护士资格证才能进一步融入社会参加工作。中职教育的目的也就是通过三年的学习能够将学生培养为技能型、服务型的高素质护理人才。护理工作不是简单的重复劳动,需要拥有利用所学的护理知识对患者健康程度进行评估,同时分析解决临床常见护理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要进一步增加病例分析及实践技能的教学,多角度地分析患者的整体情况,从而更好地为患者提供相应的护理服务。

(三)提高健康心理及团队协作等各项社会能力的原则

中职院校的学生正值青春期,他们的社会意识形态养成主要依靠学校的教育,首先应强化其爱党、爱国、爱人民的思想,其次对于青少年容易产生的自卑、自控能力弱、攀比、情绪不稳定等各种常见的心理问题要进行及时的引导,让学生在心理健康的前提下对自己所学的专业有认同感和自信心,然后要培养学生的共情心和同理心,在护理患者时能够正确解读患者的病情变化、心理改变,具有对病室和病人的管理能力和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以最大限度地缓解医患之间的紧张关系。及时准确地向医生反映患者情况和药物疗效等,能够有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

三、几种人才培养模式的讨论

目前较为广泛应用的“三个统一,两个贯彻”的人才培养模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护理工作中要与课程的设置和教学任务相统一,既将在临床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结合进护理课堂的教学中,又将课程中所学的内容应用到真正的护理患者实践中。这就要求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灵活地安排学生的课堂学习和医院实践,不能像以往的教学一样只重视课本的学习,要利用临床的实践来弥补课本内容在时间上的滞后性。在学校内尽可能地做到教学环境与工作環境的统一,大多数的医学院校都是在学校内进行课堂教学,当所有的课程学完之后,将学生统一安排到实习医院进行临床实习,这样一来很容易将课本知识与具体实践剥离开来,学生在临床中学习的技能不能很好地与课本知识融会贯通。

2.过多的学生人数、目前的实习教学方案都使学校和医院的教学不能得到有机统一,那么就需要学校从教学设施上下功夫,尽可能地为护理专业学生提供模拟的医院工作环境和场景,以及增加学生去医院的见习时间等,不但能让学生在实践技能的练习上有所提升,而且能让学生提前感受和适应步入社会后的工作环境和节奏。

3.在师资力量上注重专业教师和护理专家的统一,医学类院校的任课教师同时是医院的医务人员。这样的教师结构有利于教师更好地将临床经验传递给学生,也有利于在讲解课本内容时同临床问题相结合,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但同时也有弊端,首先就是加重医务人员的工作压力;其次,对于一些不能够很好地接受新的教学理念的教师,他们往往都存在一些经验主义的思想,这样也不利于教学的改革。

4.针对整个三年的教学过程,培养中职学生的目的就是为了输出有技术能力的高质量劳动者,那么对于工作要求的执业护士资格证书考取的培训也要贯穿教学的始终,不能只是在考前安排一两周短时间的课程,而应该在整个三年的学习过程中将考试的题目讲解融入教学中,养成对执业考试题目的思维方式和解题能力,以提高整体的通过率。

5.医患关系的紧张也进一步要求培养出来的护理人员应该有较高的综合人文素养,在护患沟通中能够耐心、细心,能够缓和患者的不良情绪,在医护协作中能够很好地辅助医生的诊疗服务,同时自身也要有强大的内心,面对各种情况能有自我心理调整的能力,这也是以后升学或者就业时的一项竞争优势。

面对现如今的就业压力,很多用人单位招聘时都标明对于学历的要求,因此而探索出的一种“3+2”护理人才培养模式也有一定的可取性,即通过5年的中高职培养,分阶段、衔接、阶段协同和一体化,取向中职技能,定位高职执业[1],在提高学生护考通过率的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学历,这种方式一方面缓解了一部分就业压力,另一方面为社会培养了具有更高能力和素养的护理人才,提高了我国护理人员的整体水平。但具体实施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也有很多,比如中高职衔接后整体的教学课程中出现重复、实习见习时间的安排、除专业课程之外的文化课的教学等,都需要再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执行上的探索。

还有一种基于传统的学习思想而提出的现代学徒制的培养模式,即通过中职学校与相关企业之间的深度合作,以院校教师与企业师傅联合传授形式,对学生展开技能培训的现代化人才培养模式[2]。这种方式不同于国家规定的实习过程,而是单纯的校方与企业的合约,这样的师傅带徒弟的培养方式增加了学生在医院或医疗机构的学习时间,同时有利于学生在技能上的培训。但对于校方合作企业的选择、企业一方的教学能力和水平的评估、学生进行学徒制学习过程中的学费及薪酬问题,也需要进一步考虑。

四、结语

护理行业人员紧缺和目前的医患环境,都敦促着各个教学单位对护理人才进行全方面综合素质的培养。作为主要的护理人才输出途径的中职院校,更需要结合自身教学水平来促进新型培养模式的改进,进而为社会培养更优秀的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程颖.护理“3+2”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文教资料,2018(17):129-130.

[2]郭云,于冠群.现代学徒制在中职护理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J].卫生职业教育,2017,35(15):79-81.

编辑 郑晓燕

猜你喜欢

课本护理中职
“课程思政”下中职《基础会计》的教学改革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妊高症护理中优质护理的应用
舒适护理在肝癌介入护理中的应用
新疆中小学和中职学校全面开学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多媒体技术助力中职美术教学
中职数学作业批改中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