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在中学数学课堂中进行启发式教学

2021-09-10宋继凯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1年29期
关键词:导学中学数学知识点

宋继凯

[摘           要]  中学数学是从具象性的定理转向抽象性的逻辑关系的重要阶段,因此对于学生有着更大难度,需要学生了解相对复杂的数学规律,并掌握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在传统教学形式当中教师往往以自身的主观意志为转移,将很多基础性知识强行灌输给学生,忽略了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同时也没能有效提高课堂效率,现代教育更加强调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升,因此教师应对自身的教学工作进行反思,探索启发式教学模式,提升中学数学教学效能。

[关    键   词]  中学;数学教学;启发式教育;创新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29-0060-02

在开展中学数学教学中,要注重开展启发式教学,应该让学生养成抽象思维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注重教学方案的不断优化以及改进,有效激发学生的教育主观能动性,通过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潜能[1]。

一、有效开展导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中学生正处于思维活跃的年龄,因此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学引导,而导学环节直接影响着整堂课的教学质量及效率,但是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思维不能完全沉浸在课堂中,因此教师应该以符合学生实际学习需求的方式完善导学环节,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并将教学内容进行精心策划,利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融入课堂中。设计导学环节教师需要与学生建立起良好的沟通渠道,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并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环节,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让导学更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例如,在“正数和负数”章节中(-10)×2=-20、(-10)×3=-30、(-10)×4=-40等会根据数列形态为学生进行归纳总结,但是这样的教学方式忽略了学生的教育主体地位,学生只能凭着自己的想象和记忆了解知识点,缺乏对负数的认知和深入探讨,而且此时的学习较为抽象,很可能在短时间就会忘记规律,因此,建议教师结合学生所能想象的具象事物进行举例导学[2]。

二、发挥主体作用,启发学生深度思考

我国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中学数学教师忽略了学生的教育主体地位,更多的是对学生进行硬性的理论灌输,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中学数学教师应该注重自身的教育引导作用,改变传统的说教式教学方法,更多地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教学方法要以符合学生实际需求为基础,让学生主动探索知识、思考理论、解决问题,突出学生的教育主体地位。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是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及空间,并学会运用数学语言进行知识点的归纳与总结,在自主的探索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教学思维。例如,“二元一次方程”的解题过程并非单一性思路,很多教师在进行备课时往往会自先进行课堂预设,并将教学的难点与重点进行提炼,然后在课堂上进行重点讲解。建议教师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索,给学生留一定的思考时间和空间,并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解题思路进行习题构想,无论学生的解题思路是否正确,教师都要基于鼓励让学生有课堂的参与感,这样能够有效避免学生的思维僵化[3]。

三、加强数学学习实践,引导学生深入探究

在传统中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往往以知识传授、理论验证、实验演示的方式进行教学,这样的教学过程使得学生完全在统一化的模式中边听边学,因此学生处于被动的知识接受状态,对于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并无异议,学生缺少自己动手实践以及创新的机会及平台,主观能动性不能得到有效发挥,反思性的学习需要教师转变教学过程,杜绝单一的教学模式,并将课堂向多元化方向推进,让学生亲自动手探索问题,以亲力亲为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意识,以此实现核心素养的提升。另外,中学数学教师应该注意到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立个体,学生有着不同的学习基础以及成长背景,因此,对于问题的看待角度也会不同,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从学生的兴趣爱好角度出发,设计教学过程,并为学生做出正确的指引,降低教师的人为干预,以课本内容为基础、数学实验为辅助,让学生成为真正的课堂主人[4]。

四、融入生活因子,发挥启发式教学的作用

数学知识存在于生活的细节当中,遍布于生活各处,因此,教师应该注重生活因子的融入,强调学生将知识点与实际生活相融合,如果脱离了生活化的教学实践,将失去教学的科学性和意义。将生活因子融入教学过程中,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数学观念,同时也能引导学生进行换位思考,运用生活知识解释数学现象。目前中学数学教学实践中发现很多教师更加注重学生知识点的强化,忽略了生活因子的融入,但是生活因子的融入也不能硬性连接,需要教师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学生的关注点作为教学切入点,将知识与生活实践进行紧密联系,所以教师需要深入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分析问题,为学生设计教学环节和教学方案。教师在融入生活因子时也可以采用问题形式情境,引导学生深入联想,为学生创设生活问题,引导知识点的转化[5]。

五、灵活利用教材,构建科学的教学体系

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开展应注重各项知识点的关联性以及在教材中的比例,很多数学现象、数学规律以及数学概念都需要学生拥有较强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如果教师只是对基础性知识进行反复强调,或者是采取填鸭式的教学方法,那么不仅不能够帮助学生加深记忆,同时还可能引起学生的反感。教师应该注重反思課堂教学内容,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方案调整,教学虽然是数学课程的基础,但是也应该采用灵活的方式进行教育解答,学生能够将数学基础知识与实际生活相关联,注重遵守“案例、思考、提问、分析、实验、归纳、总结”的教学规律,将抽象的基础知识转化为具象的实验思考过程,并组织学生进行充分交流,提出自己心中的疑虑,凸显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让教材的运用更加灵活且丰富多彩,但是如果学生在探索问题的过程中提出了与教师或教材不同的观点时,也不要急于进行批评或指正,而是要顺着学生的思路采取引导性的教育方式,这样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反思能力,对于学生探究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6]。

猜你喜欢

导学中学数学知识点
关于口罩 这10大知识点你必须知道
中学数学竞赛数列求和的探究
中学数学竞赛数列求和的探究
构造法在中学数学中的应用
知识点自测
“二次根式”复习精讲
科学分析,高效决策
我是小导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