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感动中国人物素材挖掘与运用

2021-09-10刘丽梅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1年29期
关键词:范文互联网+中职

刘丽梅

[摘           要]  “互联网+”背景下感动中国人物素材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促使学生体会生活,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以及提升作文的冲击力。通过深度挖掘感动中国人物素材,赏析精彩范文,仿写典范文段,对感动中国人物素材进行多角度灵活运用,从而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关    键   词]  “互联网+”;感动中国人物素材;挖掘與运用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29-0050-02

一、引言

一篇优秀的作文,少不了优秀的素材,笔者长期在中职语文一线教学的实践中发现,学生在写作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就是所储备的素材少、写作中用到的材料陈旧。每到考前学生乱翻作文书,对素材的积累如大海捞针,一到考场头脑一片空白。因为脑海中没有储备,很多学生会随便编造一些事例,甚至会对写作感到厌烦。因而如何进行素材的挖掘与运用成为教师的首要任务。艺术来源于生活,一年一次的“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作为展示时代精神的风范,可以作为作文的优秀素材。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互联网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职高考语文写作教学模式,丰富中职高考语文写作的教学资源,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去挖掘蕴含在感动中国人物的巨大财富,收藏其素材,领悟其情感精华,引“源头活水”为作文所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这些素材利用起来,找到写作的快乐之处,切实提高中职高考生的作文分数。

二、“互联网+”背景下感动中国人物素材挖掘与运用的意义

(一)“互联网+”背景下感动中国人物短片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中职学生阅读的作品数量比较少,基本不去阅读经典名著,文化积淀近乎苍白,缺乏对生活的自觉观察和了解,学生不知怎么积累材料,更谈不上筛选材料,精用材料,活用材料,挖掘材料。学生往往在写作第一个环节“选材”就被难住,想不出写什么,无法确立自己的写作意图。要想卓有成效地指导学生写作,教师必须帮助学生突破材料关。我们可以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通过短片播放的形式,把素材呈现给学生,通过动态视频与感官的共同参与,引发学生共鸣,将学生喜欢看的励志类视频,加入作文教学中。而每一年的“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节目,都会以新的视角、新的领域,将新的内容展现给受众,通过观看,学生能够直接了解人物、了解事件的经过,以感动中国人物素材作为学生写作的触动点,培养学生主动积累材料的兴趣、提炼主题的兴趣、安排结构的兴趣及对作文进行评改的兴趣。

(二)“互联网+”背景下感动中国人物能促使学生感悟生活

中职高考生很多写出来的文章,都显示不真实,内容空泛,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重从培养学生生活感悟的角度出发,把对生活的感悟融入作文中。只有用心写出的作品,才更感人。通过“感动中国”教育片,学生能从“暴走妈妈”陈玉蓉体会到母爱的伟大,从心比金坚老兵陈俊贵体会情义的无价,从最美教师支月英体会平凡也能彰显伟大……这些教育片中的情感,是无法在普通课堂流程中体会到的,只有深有同感,才能写出高质量的作文。

(三)“互联网+”背景下感动中国人物短片能提升作文的冲击力

文为心声,文章是自己真情的表达。作文必须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也就是说一篇好的文章一定要有“亮点”,这样才能在大量的文稿中脱颖而出,如果文章用陈旧的词语、俗套的事例,就会让观看者出现“视觉疲劳”“感情麻木”的感觉。我们通过总结发现,每年的感动中国人物事迹介绍的短片,都会用丰富的表现手法,用大量信息报道说明,特别是对人物细节的捕捉也恰到好处,一个小短片就好比一个小的纪录片,时间虽短,但是给人的冲击力很强,现场感很强,每一个环节都让人形成了巨大的情感共鸣。学生学会追求细小,让选材产生魅力,材料丰富,主题明确集中,也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以便让阅卷老师在瞬间被吸引、被打动,进而达到作文高分的目的。

三、“互联网+”背景下感动中国人物素材挖掘与运用的方法

(一)深度挖掘感动中国人物素材

“感动中国”人物,是从众多的候选人中选举产生,代表了民众的价值取向和情感态度,是典型而又有影响力的素材。我们要利用这些素材,首先正确把握人物的精神内涵,感动中国人物引领时代精神的精品,它讲爱国、敬业、母爱、仁爱、大爱,讲关心,讲奉献,讲真善美,当学生看完一个人物短片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对素材进行挖掘,在人物介绍中,有很多富含哲理的观点让我们去学习、去思考、去搜寻。如看完中国氢弹之父于敏的短片后,可以挖掘到适用话题有坚持不懈、淡泊名利、奉献、爱国、团队合作、勤奋能克服众多不利因素、敬业、自信、严谨细致等;看完大国工匠李万君的短片后,可以挖掘到适用话题有爱岗敬业、执着认真、言传身教、处世真诚等;看完大国工匠徐立平的短片后,可以挖掘到适用话题有面对危险、义务和责任、生与死、勇敢与智慧、生命境界等。深度挖掘感动中国人物素材为材料的多角度运用打下基础。

(二)赏析感动中国人物素材精彩范文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中职高考生作文基础较差,特别是在考场中时间有限,能够让学生思考的时间不多。很多学生就会用记流水账的形式,从以前写到现在,出现拼凑字数的现象。范文是有严密逻辑组织的作文范例,精彩范文为写作提供了可借鉴的范本,引导学生学习感动中国人物素材精彩段落中蕴含的写作知识与技能。不同的人观察事物的角度、方法都不同,即使描述同一个事物,写出来的文章风格也不一样,不管是学生的习作,还是教师的下水文,学生只有多接触一些范文,才能增加自身的积累,了解其中的规律,精彩范文无形中便会成为中职高考生创作的根基。

猜你喜欢

范文互联网+中职
“课程思政”下中职《基础会计》的教学改革
新疆中小学和中职学校全面开学
多媒体技术助力中职美术教学
春色几许(简谱)
中职数学作业批改中的问题及对策
高考模拟题精选之书面表达题参考范文
学滑板的启示
范文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