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学校课程思政的实然困境与应然路向

2021-09-10骆永华雷静萍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1年29期
关键词:思政育人中职

骆永华 雷静萍

[摘           要]  “課程思政”是新时代学校育人的创新发展。中职学校课程思政集中体现合目的性、合规律性、合必然性的价值要求,为学校“专业成才”与“文化育人”发挥着全息性作用。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当下中职学校课程思政面临教师课程思政的观念意识弱化、学校课程思政育人体系断层以及学校课程思政教育的合力不足等实然困境。因此,中职学校需要营造课程思政氛围,强化课程思政的意识;培养课程思政师资队伍,提高教师课程思政能力;开展课程思政课堂实践,提升课程思政有效性。

[关    键   词]  中职学校;课程思政;“三全育人”;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29-0044-04

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是坚持党对教育事业全面领导的具体体现,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1]“课程思政”则是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学体系。[2]遵从概念演绎的逻辑,一般而言,中职学校课程思政常指借助中职学校所开设的专业课和文化基础课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实践活动。中职学校课程思政在促进中职学校“专业成才”与“文化育人”方面发挥着全息性作用。

从已有研究来看,近年来研究者对职业教育课程思政展开了广泛的研究。程舒通立足课程思政的诉求,阐明了课程思政在职业教育领域中的政治价值、思想价值、教育价值以及社会价值,进而总结了实践课程思政的途径。[3]盛杨通过分析通识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的逻辑关联,探讨了课程思政视域下高职通识金课建设的实践路径。[4]杨修平则基于学科协同思维,探究了高职英语“课程思政”的学理依据、研究现状以及实践路径。[5]张小斌、吴小平则聚焦单个学校实际,基于课程思政的视域,思考了高职“双创”学科建设的系列问题。[6]

综合已有研究发现,当下对于职业教育课程思政的研究具有鲜明的聚合特点,即从层次上来看,高职多、中职少;从视角上来看,中微观多、宏观少。本研究主要立足于对中等职业学校课程思政的现实考量,从宏观的视角探讨中职学校课程思政的实然困境与应然路向,以期为中职学校课程思政的健康、长效、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一、中职学校课程思政的价值意蕴

学校是为国育才的重要场所,所有课堂都有育人功能。[7]中职学校“课程思政”建设聚焦育人的价值本源,集中体现合目的性、合规律性、合必然性的要求[8],对于确保育人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一)合目的性:中职学校课程思政指向学生的全面发展

恩格斯指出,“任何事情的发生都不是没有自觉的意图,没有预期的目的的。”[9]课程思政的价值取向以人的全面和自由发展为目的、以人的主体性为中心。[10]即是要回答“为了什么”的根本性问题,中职学校课程思政不仅体现课程思政育人的本质要求,而且构成其目标确立的内在规定性,最终指向学生的全面发展,符合个体发展的理想与现实诉求。

首先,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马克思认为,未来社会的本质特征是发展人的自由个性,促进人的全面发展。[11]其次,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教育的最终归宿。根据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律可以分析得出,教育的终极目标是要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课程思政的合目的性要求教育的目标要充分满足政治和社会的教育要求,并最终指向个体的全面发展。中职学校不是机械“职业人”的培养培训基地,而是个体获得全面发展的文化场,而课程思政恰是文化场运转的合理内核。中职学校课程思政满足政治与社会的综合要求,体现教育的合目的性价值,共指学生的全面发展,进而实现其育人功能。

(二)合规律性:中职学校课程思政满足于自身发展需求

所谓合规律性就是活动必须遵循客观规律,在符合规律的基础上按照规律办事。[12]合规律性的重点在于活动的具体做法在理性上与认知上是否合理。从中职学校课程思政来看,不论是理性上还是认知上,均符合客观规律,是合规律性的实践活动。

首先,就教育发展的全过程而言,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职学校在整个高中学校教育的整体中是至关重要的个体与部分存在,倘若中职学校不开展课程思政,则整个高中阶段的课程思政开展就是不系统的。因此,从这个层面上来讲,只有中职学校开展课程思政,才能真正完善整个高中阶段的课程思政建设,符合课程思政建设的全过程性要求。其次,中职学校通过课程思政,将思想政治的教育元素有机融入各类课程教学与实践的全过程,加之教师的加工与输出,以“润物无声”的方式传递给学生,这种浸润教育有利于实现知识技能学习同价值引领与育人导向相融合,丰富中职各课程建设,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能从整体上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敬业精神、吃苦品质等,满足中职学校课程建设的基本需要。

(三)合必然性:中职学校课程思政协同于时代总体要求

合必然性是理念导向实践的结果,符合社会等发展的必然趋势,并能够与社会发展有效协同。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中职学校课程思政的开展,在最大程度上能够协同时代发展的总体要求。

中职学校课程思政能够充分地将课堂教育的作用彻底地发挥出来,不但在课堂上为学生讲解理论知识,还能够将思想道德教育加以渗透。众所周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进入新时代以来,党和国家愈加重视对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少年强,则国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民族就有希望”。据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9年全国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1576.47万人,占高中阶段教育在校生总数的39.46%。[13]足以看出,中职学校课程思政是整个教育领域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一环,在中职学校进行课程思政建设,符合“利用好课堂主渠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这条规律。同时,从学龄分布来看,中职学校学生均处于青春期的关键阶段,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更是党和国家一以贯之的重要方针,从这个层面来讲,中职学校课程思政符合时代要求,并有效协同于时代总体要求,其发生发展具有时代必然性。

猜你喜欢

思政育人中职
课程思政迈向高质量发展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下中职《基础会计》的教学改革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新疆中小学和中职学校全面开学
寓庄于谐:高中思政课堂教学语言活力之彰显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悦人亦育人 冬季里的音乐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