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缓解高级技工荒的对策研究及实践

2021-09-10项万明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1年29期
关键词:高级技工高技能技工

项万明

[摘           要]  在“中国制造2025”的背景下,企业对劳动者的技能水平要求越来越高,高级技工荒成为企业常态化用工的现状。从职业院校高级技工培养、社会技能培训的现状分析入手,通过课程整合、“双导制”、开发培训资源包、职业院校的校际合作、高技能人才的引领示范及技能大赛对缓解高级技工荒的对策进行了分析及实践。

[关    键   词]  高级技工荒;课程整合;双导制;精准培训;技能大赛

[中圖分类号]  F249.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29-0038-02

“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企业从“用工荒”转化为常态化“技工荒”, 缓解高级技工荒这一课题始终贯穿于职业教育研究中,本文从教学实践出发,对缓解高级技工荒的方法及手段加以研究和总结。

一、职业院校高级技工培养现状分析

我国职业院校的培养重点以中职3年、高职3年、技工院校5年或6年一贯制以及应用型本科4年等学制为主,但很多学生连本专业的实习期都没完成就与自己的专业脱钩,学生没有从事其专业相关的职业工种,表面看是学生的职业规划不成熟,但随着产业的升级换代,职业院校单独依靠自身力量,要培养出达到企业期望的高级技工越来越困难,导致越是新兴高端、培养成本越高的专业,学生越早与自己的专业脱钩,新兴高端技术岗位越是缺人。这也是政府投入持续加大,而我国高级技工荒却持续紧张的原因之一,产业升级背景下职业教育脱离企业的支持,要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十分困难,这是职业院校不得不面对的现状,校企深入合作才能缓解高级技工荒。

二、职业院校社会技能培训现状分析

我国职业院校的另一重要任务就是短期技能培训,但随着产业的升级,职业院校的设备融入了更多的新技术、新工艺,以智能生产线为例,理解生产线复杂的工艺,就需要一年半载甚至更长的时间,面对复杂先进的教学设备,教师自身技能的提升无法快速有效地解决,企业员工又来自各行各业,培训一般都是短期的,培训结果是连生产线的工艺都没了解清楚,更别提相关技术的掌握了。为助力“中国制造2025”,培训师需要下沉至地方产业,结合地方产业进行研究,对相关产业的技术需求进行分析,将技术需求融入职业院校对教学设施设备升级改造中,才能精准对应企业技术需求,为企业提供适应地方产业发展的技能培训,缓解企业高级技工荒。

三、课程整合提升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效率

“中国制造2025”产业升级背景下,职业院校面临的一个普遍问题是:新技术融入课堂,但学制的不变无法保障各课程的学时,如果简单地删除一些专业课程,会导致知识结构不完整,技工院校为了保持课程结构的完整性,出现了七年制预备技师班级。在“中国制造2025”对人才更高层次需求的背景下,依靠延长学制来解决新技术的学习,与当前因劳动力及人才紧缺而延迟退休,保障劳动力及人才供给的大环境是相矛盾的。整合课程资源是解决知识结构的完整性与学制年限不足矛盾的有效方法,以对新技术要求相对较高的电工这一职业工种为例,教学单元的设计基于典型继电器控制线路,整合了触摸屏控制技术、变频器控制技术、可编程控制器技术,并在典型机电设备数控机床上实现电气控制线路的综合应用。重点突出了机电设备安装与调试岗位的核心技能,形成了“任务引领,过程导向”的职业教育特色,课程整合解决了课程多、学时少、学生掌握核心专业技能不扎实等矛盾,提升了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效率。

四、“双导制”提升技工院校教学效率

技工院校导师导生“双导制”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起源于技能大赛,是技工院校教师在技工教育教学改革中自主探索的教学模式,鉴于技工院校在培养创新型高技能人才中的特殊位置及本人实际情况,实践了四阶段“双导制”教学,既防止了多名教师对1名学生的“精英职业教育”误区,又让学生反哺课堂,增强了学习技能,提升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初级工阶段:为技工院校的第1~2年,结合浙江省中职课改选修课程及兴趣班建设,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改课程,兴趣班由导师来负责,课程的内容以实习为主,由导师制定课程的教学计划,导生具体操作实施,这样既锻炼了导生的带徒能力,又不至于因为导师工作忙,而让兴趣班流于形式。

中级工阶段:为技工院校的第3年。这时学生可以更深层次地进入导师导生团队,导师结合学生特长,制定学生的技能培训计划、科研领域的目标,成长为技工。

高级工阶段:为技工院校的第4~5年。学生需要承担双重任务,除了在导师的引导下成长为高技能人才外,还需要帮助教师辅导初、中级工阶段的学生,承担起导生的初级作用,指导初、中级工阶段的学生学习、技能竞赛等,成长为具有指导能力的高级技工。

技师阶段:这一阶段为技工院校的第6年。要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相应的技师研修、课题、竞赛及技术指导等工作,成长为具有创新能力的技师。

五、开发培训资源包,提升社会培训效率

在产业升级背景下需充分认识到,没有企业的参与,职业院校要将在校学生培养成适应企业需求的高级技工,可以说是十分困难的,但企业对高级技工的需求是客观存在的,这为校企合作共同培养高级技工创造了客观条件,校企双方要探索共同利益点,同心合力提高职业院校在校学生的培养效率。高级技工荒提升了企业参与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意愿,为政府、院校、企业等的多方合作打开了局面,这就需要结合区域产业,对企业员工实施精准培训,实事求是地定位职业院校的培训能力,在有限的培训时间里做职业院校能做的事情,可以用员工熟悉的典型案例讲清楚新技术的入门知识,让企业员工学有所成,而不是将宝贵的学习时间浪费在复杂的、并与自己所在企业生产实际不相符的生产工艺上,学员能根据所学的知识,回到企业后根据企业的实际生产线做更加深入的自主探索,达到企业对新技能的要求,这就需要开发出适于企业员工理解的资源包,资源包应注重立体化资源库的建设,配备PPT、思考与练习、参考答案等。在对企业员工的培训中,尤其要对传统技能精湛的中老年骨干员工加大新技能的精准培训,精准培训既能提升骨干员工的职业生命周期,又能有效缓解高级技工荒。

猜你喜欢

高级技工高技能技工
从技工到英雄
学生作品
盐城市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现状分析
源于生活回归生活
高级技工荒何解?
高技能人才工作实践与探索
浅议石油企业高技能人才培养
技工与专家
试论如何优化高级技工学校体育教学
浅谈技工院校UG/NX4.0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