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亲职者胜任力对幼儿学习品质的影响研究

2021-09-10

北京教育学院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胜任教养维度

李 静

(北京教育学院 学前教育学院, 北京 100009)

一、问题的提出

亲职,“亲”即父母双亲,而“职”是指职业,即将前者“亲”界定为一种职业。家长角色并不是被自然赋予的,而是一种获得角色。因此,亲职将家长作为一种职业看待,强调与家长这一特殊职业胜任相关的职责和能力。成为合格家长是类似职业化的过程,[1]更是一种需要抚养者在了解并执行其养育职责、掌握一定教养技能后才能逐渐胜任的过程。[2]亲职者担负养育、教育子女和传承文化的使命,以及实施家庭教育的职责,通过对孩子进行科学、合理的家庭教育,使得孩子成长为合格的社会公民,乃至社会的栋梁之才。[3]为此,亲职者自身需要具备一定的能力和素质,即亲职者胜任力。亲职者胜任力是衡量家长是否合格的关键指标,具体表现为教养知识、教养技能、教养动机、教养特质及教养态度或价值观等。

研究发现,“父母言行对子女潜移默化的影响很大,如果教之得法,就会产生巨大的力量。反之,不良的家庭教育和影响,则容易使孩子产生问题行为。”[4]鼓励支持、温暖理解型的家长教养方式更有利于幼儿创造力的发展,儿童的“主动性”“想象与创造”“目标意识”的发展离不开父母更加民主与温情的教养方式;[5-7]家长较多使用正向的情绪与子女互动,有利于促进儿童学习品质发展。也有研究证实了体罚的教养方式是幼儿学习品质发展的危险因素;[8]而“犯罪青少年几乎无一例外地来自于存在个体和家庭紊乱、经济困难等多问题的家庭。”[9]总之,家长肩负着培养下一代的重要任务,在引导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与情感联系、制定与实施家庭规范等方面的家庭功能上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可以说,亲职者胜任力决定着子女成长和发展的走向。

学习品质指个体学习的倾向、态度、行为习惯、方法、活动方式等,是与学习密切相关的基本素质。学习品质概念于1976年被首次提出,至今已成为世界各国学前教育教学改革关注的焦点。2012年教育部颁布的《3~6岁儿童学习和发展指南》将学习品质视为儿童“终身学习和发展所必需的宝贵品质”,倡导要“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要充分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帮助幼儿逐步养成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探究和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等良好品质。”[10]研究证实,积极的学习品质不仅能够提升儿童的认知技能和学业成就,促进儿童社会和情感领域的发展,而且能够增强处境不利儿童,如处于贫穷、家庭暴力、虐待、身体缺陷等境况的儿童面对危机的抵抗能力,预防学业不良发生,从而为儿童后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学习品质在儿童早期开始形成与发展,并对儿童现在与将来的学习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11]

人类发展生态学理论认为,家庭作为儿童成长最紧密的微环境,是儿童学习品质形成的关键影响因素。由于幼儿身心特点,其对亲职者的依赖性更强烈,受亲职者影响更大。不仅如此,幼儿认知发展的主动性和直观性特征要求丰富的生活化、游戏化的支持资源和环境,对此,只有亲职者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担负着责无旁贷的角色职责。因而,考察幼儿家长亲职胜任力水平与特征,揭示其与幼儿学习品质的关系,对有针对性地开展家长教育指导,实现家庭教养功能有效提升,最终发展幼儿学习品质具有非常重要的实践价值。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采用分层抽样方法,分别在北京市抽取幼儿家长共1200人进行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1024份,回收有效率85.3%。其中,幼儿父亲512人(50%),幼儿母亲512人(50%);初中及以下学历184人(18%),高中学历303人(29.6%),大专及本科学历365人(35.6%),硕士及以上学历172人(16.8%);农民146人(14.3%),个体户168人(16.4%),普通职工(制造业、商业、技术工人、司机等)200人(19.5%),教师/工程师/医生/律师/企业职工429人(41.9%),机关、企事业单位管理者81人(7.9%)。幼儿学习品质数据由教师对上述家庭中的512位在园幼儿学习品质实施评定。

(二)研究工具

1.《亲职者胜任力评定问卷》。研究者依据“领域—角色—责任—任务—能力”构建幼儿亲职者胜任力关键指标,运用行为事件访谈法确定亲职者行为,结合《家长家庭教育基本行为规范》具体内容,初步形成问卷条目42个。采用Likert五点计分,“1~5”分别表示“从不这样”“很少这样”“有时这样”“经常这样”“总是这样”。得分越高,表示胜任力水平越高。以221位幼儿家长为样本数据对初始问卷进行信效度及因素分析,最终获取正式问卷。正式的《亲职者胜任力评定问卷》共25题,包括6个维度,分别为“教养资源”“成长互动”“榜样示范”“价值引导”“心理成熟”和“养育安全”。各维度α系数分别在0.624~0.801之间,总量表α系数为0.824;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显示数据模型指标拟合良好(χ2/df= 2.15,CFI=0.875,NFI=0.90,TFI=0.91,RMSEA=0.04),表明问卷可以作为幼儿亲职者胜任力水平的考察工具。

2.《3~6岁儿童学习品质观察评价量表》[12]。量表包括“好奇心与兴趣”“坚持与专注性”“独立性”“想象力与创造力”4个维度17个行为观测指标,依据每个行为具体表现对应0~3分不同等级。各维度信度在0.708~0.845之间,整体评价量表信度达到0.893;探索性因素分析表明,模型拟合良好。本研究中,各维度α系数分别在0.726~0.822之间,总量表α系数为0.831;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显示数据模型指标拟合良好(χ2/df=3.11,CFI=0.91,NFI=0.92,TFI=0.91,RMSEA=0.05)。

(三)研究程序与数据分析

研究者于2021年6月依托幼儿园通过线上电子问卷采集数据。为避免自评导致数据偏差,亲职者胜任力评定数据均为自评加配偶互评,两组数据均数为最终数据;幼儿学习品质评定数据由幼儿园教师对这些家庭中幼儿进行评定。

利用SPSS20.0和 AMOS 20.0进行数据整理与分析。采用均数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和F检验揭示亲职者胜任力水平及人口学因素上的特征;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亲职者胜任力诸因素对幼儿学习品质的影响。检验水准α=0.05。

三、研究结果

(一)亲职者胜任力水平与各维度特征分析

亲职者胜任力总体水平略高于理论中值,但无统计学意义(t=0.520,P<0.603),其中,各维度平均分从高到低依次为“养育安全”>“教养资源”>“成长互动”>“榜样示范”>“价值引导”>“心理成熟”。其中,“养育安全”“教养资源”显著高于理论中值(t=32.207,P<0.001;t=18.587,P<0.001),“心理成熟”显著低于理论中值(t=-24.085,P<0.001)(表1)。

表1 亲职者胜任力均值水平

亲职者胜任力各维度差异检验结果表明,亲职者“教养资源” “价值引导” “成长互动” “榜样示范”和“心理成熟”的胜任力水平在性别、教育背景和工作性质均呈现显著差异;亲职者“养育安全”的胜任力水平在性别、教育背景和工作性质均未呈现显著差异(表2)。

表2 幼儿亲职者胜任力各维度特征分析

(二)亲职者胜任力与幼儿学习品质的关系

亲职者胜任力总问卷与幼儿学习品质呈显著正相关(r=0.415,P<0.01);亲职者胜任力分维度与幼儿学习品质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在0.206~0.504之间(表3)。

表3 亲职者胜任力与幼儿学习品质相关分析

(三)亲职者胜任力对幼儿学习品质的影响

为验证亲职者胜任力对幼儿学习品质的影响作用,以幼儿学习品质为因变量,以亲职者胜任力6个因子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多因素分析。

结果表明,亲职者胜任力6个因子全部进入回归方程,说明6个因子能够显著预测亲职胜任力水平的变异,共解释量为28.8%。其中,“成长互动”对幼儿学习品质具有更大的预测力,其解释量为13.7%(表4)。

表4 亲职者胜任力对幼儿学习品质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标准化回归方程式为:幼儿学习品质=0.178×成长互动+0.201×榜样示范+0.165×教养资源+0.223×心理成熟+0.218×价值引导+0.195×养育安全。

四、讨 论

亲职者胜任力中,“养育安全”得分最高,说明家长对子女人身安全非常重视。本研究样本中,“大专及本科”以上学历家庭独生子女所占比例为82.7%,“高中”“初中及以下”学历家庭中独生子女、二孩家庭比例为89.2%。一方面,子女数量影响教育资源分配,子女少则亲职者在其身上倾注的精力更充分;另一方面,亲职者具有极强的保护意识,甚至达到草木皆兵的地步,这从亲师沟通内容得到证实。访谈资料显示,亲职者与教师沟通中最关心的两个方面分别为“安全”和“饮食”。然而,捍卫“生命权”“生存权”并不等同于过度保护,亲职者应更多地加强对幼儿自我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为幼儿奠定适应复杂情境的初步技能。子女数量与其所占资源的关系特征同样可以解释教养资源的高分数;加之受我国传统文化影响,亲职者秉持“一切为了孩子”的观念,竭尽所能为孩子提供最好的生活和学习条件,甚至克制自身基本需求。这固然体现亲职者的伟大和无私,但从长远看,并不利于亲职者身心健康的维护及亲子健康关系的维系。“成长互动”趋于中等水平,说明亲职者与子女互动频率及质量一般。分析认为,两点因素影响亲职者成长互动水平:一是亲职者对亲子互动功能认知不足,由此导致互动意识不强;二是亲职者教养能量比较多地倾向于安全保障和教育资源提供上。由于亲职者习惯采用言教策略,喋喋不休,“摆事实、讲道理”反映了亲职者“催熟”的急躁心态,因而“榜样示范”得分较低。“价值引导”得分较低的原因在于亲职者认为对幼儿尚不需要进行人生价值的引导。然而,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的态度应从小培养,拥有珍爱生命、乐观向上、顽强坚韧的意识品质是个人处理生活、学习和工作问题的必备条件。因此,必须从幼儿阶段引导其对生命敬畏,在生活真实情境中培养其抗挫能力,使其逐渐形成积极的个性特质。数据显示,幼儿亲职者“心理成熟”得分最低,说明亲职者在与幼儿互动中很难保持平和心态和平稳情绪。鉴于亲职者心理成熟是其营造良好家庭精神环境的前提,亲职者需要具有健康的情绪情感、顽强的意志品质及宽容、乐观的态度,因此,心理成熟是家长亟待提高的亲职能力。

差异检验结果发现,亲职者性别在除 “养育安全”以外的其他5个亲职者胜任力分维度和总问卷都呈现显著性差异(表2),母职者在“教养资源”“成长互动”“榜样示范”“价值引导”和总问卷显著高于父职者,在“心理成熟”维度显著低于父职者。分析认为,一方面较之父职者,母职者更富于奉献和牺牲精神;另一方面因幼儿身心特点需要母职者细腻、周到、无微不至的关怀,倾注更多时间和心血,并在持续互动中胜任力不断得到增强,因而母职者水平显著高于父职者水平。事后检验发现,教育背景“大专及本科”“研究生及以上”组在除 “养育安全”以外的其他5个胜任力分维度和总问卷得分显著高于“高中”“初中及以下”组(表2),这印证了文化程度对育儿胜任力水平呈正向预测作用。工作性质上呈现出与教育背景非常一致的特征,即处于机关、企事业单位管理者岗位的亲职者在除 “养育安全”以外的其他5个胜任力分维度和总问卷得分显著高于其他职业人员(表2)。工作性质影响职位稳定性和薪资待遇等,影响人际阶层和所占据资源,这些都会对育儿能力产生重要影响。通常情况下,教育背景影响工作职位,进而决定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依据家庭投资理论,社会经济地位较高的家庭会对孩子的发展投入更多的资本,为孩子营造丰富多彩的成长环境,提供充足的资源。

研究发现,亲职者胜任力水平与幼儿学习品质存在密切相关,且对幼儿学习品质具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即亲职者胜任力水平越高,幼儿学习品质得分越高;相反,亲职者胜任力水平越低,幼儿学习品质得分越低(表3)。学习品质是与学习和发展相关的倾向、态度、习惯、风格、特质等,是儿童社会性、情绪、认知发展及其交互作用的核心,它需要通过主客体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获得发展,因而,亲职者胜任力作为客体重要构成部分,其性质与质量预示它可能成为幼儿学习品质发展的危险性因素或保护性因素。研究发现,处于安全依恋关系中的儿童,从出生到学龄前阶段,在解决问题方面更具有坚持性、热情和好奇的品质;[13]与父母关系紧密的幼儿在进入学习环境时更多地表现出自愿、专心与投入。[14]胜任力水平高的亲职者不仅与子女互动频率高,而且倾向采用科学的、正向的教养策略;相反地,胜任力水平低的亲职者育儿意识和育儿水平有限,幼儿在家庭所获得资源数量较少、质量偏低,由此可能给其学习品质发展造成消极影响。

五、提升亲职者胜任力水平的策略

自2015年教育部发布《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以来,家庭教育的价值越来越得到重视,亲职者素质也需不断提升。2019年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部陈宝生部长明确提出,要“把家长引导和培育成立德树人的一支有生力量。”[15]基于此,笔者认为可以采取如下策略提升亲职者胜任力水平。

(一)整合多元途径,开展未来亲职者职前教育

为适应新时代社会对青少年和建设者的期望,亲职者首先必须明确“为国教子”是每一位公民应该承担的法律和社会责任;其次,必须了解和掌握基本的教育学知识和心理学规律,懂得家庭教育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最后,摆正自己的位置,与学校形成教育合力,共同教育子女成人、成才。为此,必须整合多元途径实现对未来亲职者的职前教育。一是在高校开设亲职教育公共课程,推动全社会成员家庭教育素养普遍提高,并不断探讨该行动的意义及实行手段;[16]二是在针对准父母的保健培训中纳入子女科学教养的内容;三是由妇联系统调动社区、街道力量定期进行亲职教育,针对本社区家长构成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讲座、交流等活动。

(二)依托学前教育机构,开展亲职者职后教育

《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指出,要“充分发挥学校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幼儿园应强化家庭教育工作指导,丰富指导服务内容。[17]为此,幼儿园要建立健全家庭教育工作机制,统筹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家长会、家访、家长开放日、家长接待日等多种家园沟通渠道,对亲职者实施职后教育。要面向家庭和社区开展公益性科学育儿的指导和宣传。要将立德树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家庭美德融入家庭教育工作实践。举办家长培训专题讲座和个别化咨询服务,开展先进教育理念和科学育人知识指导;举办经验交流会,通过优秀家长现身说法、案例教学发挥优秀家庭示范带动作用。园长应带领教师团队持续推进家长教育指导课程建设。

(三)实施园本培训、专题培训,提升教师亲职教育实施能力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指出,园长要“指导教师了解幼儿家庭教育的基本情况,掌握家园共育的知识与方法。”[18]幼儿园教师肩负着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合作、协助幼儿园与社区建立合作互助的良好关系等任务。因此,幼儿园要通过组织园本培训了解本地区经济和文化特点,分析本园所家长的亲职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家庭教育指导,通过多种途径转变家长教育观念,提高家长科学育儿能力。通过开展相关教育课题研究,提升教师实施亲职教育能力。此外,通过参与继续教育相关专题培训,全面学习家庭教育知识,从亲职意识与态度、亲职知识与亲职能力等多方面提升教师系统的亲职教育能力。

(四)搭建家长互助群体,推进亲职者教养能力共同发展

幼儿园鼓励家长利用信息技术建立互助平台,讨论交流幼儿成长中出现的问题,分享育儿心得。家长之间相互借鉴教养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促进自我反思、自主学习和主动提升。家长群体是宝贵的资源库,家长之间相互帮助、相互督促、相互教育往往更富有成效。运用“照镜子”技术,使家长自觉检视个人教养行为及存在的问题,从他人成功养育经验中汲取养分,不断提高亲职能力。同时,推动家长开展线下团体亲子活动,为孩子提供同伴交流机会。为使平台健康、有序运行,幼儿园可指导家长建立平台管理规则,设置平台管理委员会等。此外,定期组织家长自助课堂,由掌握教育知识、心理学知识的家长及教养水平较高的家长担任讲师,亲授教养知识和经验。

猜你喜欢

胜任教养维度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
软件工程胜任力培养及实现途径
认识党性的五个重要维度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跟踪导练(三)
教养方程式
基于胜任力理论模型的冰雪人才培养新策略
使人高贵的是根植于内心的教养
十二位果敢妈妈不同寻常的教养笔记
人生三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