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前置性作业设计的运用研究

2021-09-10曾哲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1年16期
关键词:应用与实践小学数学

曾哲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当中,如果教师在上课之前为学生布置一份合理的前置作业。将会让学生在之后更好地融入数学课堂之中,能够让学生更好的跟上上课的进度。通过学生进行前置作业的完成,能够更大程度地参与到课堂当中,从而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成果。本文的重点便是小学数学前置作业的设置与应用。

关键词:小学数学;前置作业;应用与实践

前言

一般我们经常听到的都是课堂作业与家庭作业,很少会听到前置作业这一个概念。其实前置作业我们可以理解为老师布置的预习作业。不过在当前的教学模式之下,有部分教师并不为学生布置预习作业。之所以会这样:一来是教师想要减轻教学的负担;二来是由于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学生的课堂作业与课后作业已经占据了学生大部分的时间。如果教师在布置预习作业导致作业量过多,不符合新课程改革之下的作业标准。出于这些考量,部分教师常常忽视前置作业的设计与应用,这也就导致了数学课堂的死气沉沉,学生对数学缺乏信心等情况的出现。

一、布置前置作业的必要性

首先随着如今新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新课程改革对学生与教师提出了诸多要求。它强调课堂教育应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鼓励学生自主的探究。为了满足新课程改革的这一要求,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前置性作业,让学生在上课之前对接下来的数学新知识产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处于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通过让学生完成前置性作业,可以使学生对新知识有一定的了解,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接着设计前置作业,满足了21世纪国家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在如今的国家发展和国际竞争当中,讲究的是占据科学的制高点,而科技的发展要求的是创新性人才的培养。想要培养创新型人才,需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单靠教师在课堂当中所灌输的那些知识,并不足以支撑学生之后的发展,学生只有自主的学习、终身学习才能更好的适应社会。可惜的是在如今填鸭式的教学课堂之下,学生已经逐渐成为了学习的工具。在繁重的作业当中,学生已经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对学习的探究能力。

最后,前置性作业的设计能够有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一个习惯能够影响人的一生,在小学阶段教师必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学生之后的学习打下基础。通过设计前置作业,让学生逐渐改变之前的接受学习,让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当中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探究空间感觉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前置作业设计的时间策略

1.加深教师对前置性作业的理解

只有通过转变教师的观念,让教师首先理解前置性作业、明白前置性作业对于学生发展的重要性,才能更好的在教育当中实现前置性作业的应用。在进行前置性作业的设计时,教师应当积极进行群体之间的探讨。一个优秀的前置性作业的设计,单靠一个教师的力量无法完成。在设计当中可能也无法及时发现前置性作业存在的问题,不利于学生发展。故而,学校应当为教师提供交流的平台,让年级组之间进行教学活动安排数学教师进行交流探讨,结合多人的智慧来进行设计。

2.注重知识的迁移

在进行前置作业设计时,教师应当注重对新知识的导入。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快的理解新知识的内容,教师可以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新知识的阐发,通过对已有知识的有效迁移,能够让学生构建起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以此来构建一个数学知识系统。

3.结合生活实际,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虽然说小学阶段的数学比较的简单,但是依旧存在着抽象性的特点。而这一个抽象性的特点,容易让学生无法正确的掌握数学知识。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生活经验较少,学习积累匮乏的原因,对于一些事物很难理解。教师在进行教学内容设计时,应当贴合小学生的生活实际,拉近知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注重教学器具的使用,让学生能够通过直观的材料进行观察,加强知识概念的掌握。教师在向学生讲授时钟这一节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了解时针,分针,秒针三者之间的联系。教师可以拿出一个实物学具进行直观性的教学,让学生形成相应的感知认识,提升学生的空间想象力。然后通过让学生拨动三个表针,来明白表针运行之间的联系。

4.注重多元化的评价

布置前置性作业之前,教师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心理特点进行数学分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全知新作业的完成,组织学生进行共同的探讨。这样能够让每一个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学习当中。在完成前置性作业展示之后,教师应当注重多元化的评价,通过展开师生互评或者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评价,来推动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成就感,树立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5.注重趣味性原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前置作业的实践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通过预习更好的跟上课堂的进度,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在小学数学前置作业设计时,教师应当注重趣味性的原则,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重点,以此来推动学生自主学习的最大动力。在进行前置作业选择时,应当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了不让学生起到厌烦心理,在设计前置作业时也应当遵循适度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知识水平和认知规律,来进行作业难度系数的把握和作业量的把握,在不提高学生学习负担,降低学生压力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避免学生对前置作业产生抵触的心理,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与效率,提高课堂教学的成果。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在布置作业时教师应当允许学生发散思维,并且积极鼓励学生将自己的思路向全班进行展示,以此来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基础水平,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和素养的发展。

结语

教师在进行前置作业的设计时,应当在人本教育的观念下展开。在过教学过程当中,逐渐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学习主动性。要想激发学生对小学数学的学习熱情,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就需要教师对课堂教学前置性作业的设计与应用,教师只有对前置作业进行精心的研究与设计,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探究,让学生建立属于自身的数学知识体系,才能更好的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数数学素养的培养。

参考文献:

[1]王龙.小学数学中前置性作业的设计原则探讨[J].广西教育,2015(09).

[2]沈明月.小学数学前置性作业设计探微[J].小学教学参考,2016(07)

深圳市龙岗区东方半岛小学 51800080253BB6-C083-4B3F-B36D-B6DC0592CF56

猜你喜欢

应用与实践小学数学
数字媒体设计在教学的应用与实践研究
浅谈管理会计在建筑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与实践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还原技术在计算机操作系统维护中应用与实践研究
协作学习模式在多媒体设计类课程中的应用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