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黄杨木雕的历史发展与现状

2021-09-10潘修科

红豆教育 2021年6期
关键词:应对对策历史发展传承

潘修科

【摘要】木雕也被称为木刻,温州乐清的黄杨木雕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并与其他文化是有密切关系的,如:哲学、史学、诗歌、绘画、武术、中医等等,特别是国画中的气韵生动的理念,都深深的反应在作品身上,成为了黄杨木雕深刻的烙印。早在元代和明代的时候就已经有出现,清代初期开始就有很大影响。因为它的雕刻技艺和其特有的造型特征非常精美,与东阳木雕、青田石雕、温州瓯塑,并称为浙江的“三雕一塑”。以朱子常为代表的那一代人,在国际的各大展会中屡屡获奖,从而促使黄杨木雕在国内外产生极大影响。也使得黄杨木雕迅速地得到发展,而现如今黄杨木雕的发展却面临了困境,老一代艺人的老去,而新一代没人去接手,而面临消亡。

【关键词】历史发展;传承;现代创新;应对对策

1黄杨木雕的历史发展

1.1黄杨木

黄杨木现在越来越稀少,也一种珍稀树种,逢冬开花,春来结果。根据史料记载,黄杨木长得很慢,一年也才长一寸,说明它的生长周期非常得长。黄杨木的颜色偏黄,木头的质感非常细腻,用眼睛根本看不到它的毛孔,一般都是用来镶嵌其他的高档木头或者精雕一些小作品,很少能看到有黄杨木的大作品,如果有那就是一件绝世珍品,所以它也被称为木头中的象牙。

1.2唐宋

从事黄杨木雕工作20多年,我经常会去考察一些留世精品,比如北京故宫博物院里的一件元代的铁拐李,660多年的作品。唐宋的时候,黄杨木雕就在民间用得很广泛了,有雕刻印刷业用它来制作一些精致的插图木版画。

1.3明清

到了明清的时候,乐清的黄杨木雕渐渐形成了具有自己当地特色的风格,把泥塑佛像的一些技法和黄杨木雕的刻画融合在一起,创作出一批传世精品。比如明代的一件黄杨木雕的老者坐像,它将中国画白描的手法和黄杨木雕的刀法相结合,刻画得老者面目慈祥,胡须飘逸俊美。整体运到流畅,技法娴熟,也是典型的明代人物的造型特征。再到了清代的时候,雕工和刀法也发生了变化,特别是突出它的质感,线条转变为流畅的质朴感。比如朱子常雕的《东方朔偷桃》等优秀作品横空出世。

清代康熙年间的乐清板凳龙的龙档、龙船的档头和档尾等等上面的人物和动物的雕法都雕得非常好,技法看着也十分熟练。

1.4近代

到改革开放以后,黄杨木雕的《捉迷藏》等优秀作品在国家级的展会中多次获奖,受到了国内外广泛得关注和追捧。乐清的黄杨木雕也到了一个鼎盛的时期,越来越多的佛像和龙档的雕刻者把工作的转变到了黄杨木雕上,自从出现了一大批技艺高超的木雕大师,如叶品芳等,他们促进了乐清黄杨木雕的极大发展。

近几年来,创新成为一个新的话题,除了年轻一代的眼光不同,潮流不同,也因为外来文化和一些高校老师和学生的文化形成的一些新的趋势,不同类型的产品结合,产生了一批新的创新作品和衍生品,也吸引了一大批年轻一代加入到这个行列。

2黄杨木雕的现代传承

2.1面临问题

传承是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非物质文化遗产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依靠老一代艺术带徒弟,一代又一代传承下去,没有教科书支撑,只靠手把手地去教授。但是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黄杨木雕的行业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后继无人,优秀的年轻人难以吃苦,或者在高科技的迫使下将要被机器替代的威胁。

2.2自身冲击

黄杨木现在越来越稀少,它生长周期也比较长,一年也才长一寸。它是一种珍稀树种,逢冬开花,春来结果。这杨以来就会导致材料上供不应求。还有就是在运输上的费用,这一就会增加了木头的整體价格,所以这样就会导致整个黄杨木雕作品价格就会成倍得增加。慢慢地从民间手工艺品变成了一件奢侈品。

2.3外部冲击

黄杨木雕是需要很长时间传授的,要三年,五年打基础,十年来才能培育一名成熟的雕刻艺师。在这漫长的学习过程中,工资低微,在市场的大环境下,年轻人难以坚持下去就不难理解了。徐宝庆老艺人也为了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带过不少的徒弟,这些年轻人也有真的喜欢木雕的,但大多数不得不为了谋生而放下手中的工具走了,真的让人心有余力不足,扼腕叹息。

3黄杨木雕的破解之道

3.1从宏观上来看

1.我们需要对该项目进行保护,大家都需要了解它,保护它,甚至传承它。这样就是从宏观上对它进行了保护和关注。

2.希望各地政府和协会能采取有力得措施,比如有相关的法律来保护黄杨木雕的发展,从政治上得到落实,成立保护机构,加大资金投入,给大家一个销售平台,如乐清的“艺雕小镇”的建设和工艺美术大师楼的加快建造。

3.2从微观上来看

1.政府和协会可以更多得组织各类活动,来增加对传统非遗的宣传力度,可以开设相关课程,让非遗进入课堂,在学校或者专门设立非遗陈列馆或展示厅。这样可以为更多得学生或又可提供更多的机会去认识和了解乐清黄杨木雕这门技艺。也是鼓励现代年轻人更多得去接触传统木雕,给木雕的传承注入更多新鲜的生命。

以上是我对黄杨木雕的历史发展与现状的个人观点和看法。希望在我有生之年还能继续为黄杨木雕的传承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金斌.黄杨木雕杭州有一群坚守者[J].杭州(周刊),2018,No.501,35-38.

[2]茅健.黄杨木雕工艺的继承和创新探究[J].艺术评鉴,2017,No.542,182-183.

(温州市工艺美术研究院)

猜你喜欢

应对对策历史发展传承
基督教对欧洲中世纪的历史影响研究
西方音乐学理论的历史发展及其思考
对偶修辞格的研究述略
国家能力的历史发展与政治社会学五元素浅析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从2016年全国Ⅰ高考书面表达看应用文写作特点
中学体育教学师生关系障碍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