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正心立德 劳动树人

2021-09-10汪丹

名师在线·上旬刊 2021年3期
关键词:五育并举小学德育劳动教育

摘 要:劳动是获得幸福生活的唯一法宝,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是实现其幸福人生的关键条件,同时也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健康发展的基础。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劳动教育已成为小学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尤其是在“五育并举”教育理念日益受到重视的形势下。如何将劳动教育与“五育并举”教育理念有效结合起来,已经逐步成为小学劳动教育教师关注的热点话题。因此,本文主要分析了劳动教育与“五育并举”之间的联系,并探讨了在劳动教育中渗透“五育并举”的策略,希望可以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德育;劳动教育;五育并举

中图分类号:G40-0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192(2021)07-0055-02

引  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 2018 年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 劳动是学生学习知识和生活经验的重要载体,是培养学生高尚心灵的必要条件,虽然“劳”放在了德、智、体、美、劳的最后一位,但是对于幼儿的发展却发挥着首要作用,若是没有形成良好的劳动品质,学生就不可能独立地走向社会,也就无法掌握生活与生存的技巧,更不可能实现“五育并举”的教育目标[1]。劳动过程需要学生手、脚、眼睛等多种器官的参与,学生也需要思考、动手、观察,才能完成劳动任务,这对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发展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一、劳动教育与“五育并举”之间的联系

随着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和素质教育改革的推进,新时期的“五育并举”主要体现在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方面。实质上,人们的智慧是在劳动中发展起来的,可以说智力与劳动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学生的智力发展不仅和先天遗传因素有关,而且与外界环境有着很大的关系。后天训练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智力的发展,且在劳动的过程中,学生体会到了劳动带来的成就感,同时其身体也会得到了相应的锻炼,从而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目标。因此,小学劳动教育教师,需要意识到劳动教育与“五育并举”之间的联系,并将劳动教育活动作为“五育并举”的一种载体,在劳动教育活动中促进学生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意识的发展,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2]。

二、在劳动教育中渗透“五育并举”的策略

(一)在劳动教育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

在教育教学改革深入推进的新时期,“素质教育”“以生为本”“立德树人”等先进教学理念已经在小学教育中得到实施,劳动教育是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幼儿劳动意识与劳动习惯的重要任务,特别是在独生子女日益增多的形势下,开展劳动教育,让学生爱上劳动,并在劳动过程中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劳动品质意义重大。因此,小学劳动教育教师应设计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征的劳动教育活动,让学生在劳动教育活动中增长见识,实现劳动教育与德育教育的发展目标。例如,教师可以定期组织“争当集体劳动小能手”劳动教育活动,将班级内的学生分为若干组,每组由四至五位学生组成,并且每组选择一位同学当小组长,引导学生将教室中的玻璃擦干净。教师可以事先准备水盆、毛巾等,如有的小组发现玻璃上有很多油渍、苍蝇屎等污垢,在组内讨论,其中一位学生提出在水里面加入洗洁精或者洗衣粉,这样就可以把玻璃上的污垢擦掉了。不一会儿,干干净净的玻璃就出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产生了很强的成就感,很好地培养了爱劳动的意识品质。

(二)在劳动教育活动中渗透“智育教育”

劳动的过程需要大脑的参与,并能在这一过程中增强大脑的控制与调节能力。例如,在清理桌面过程中,学生需要思考如何才能更快、更干净地清理桌面。为了更好地完成劳动任务,学生需要运用自身的各种器官进行积极思考,从而促进其智力的开發。劳动是发展学生智力的良好载体,在春节将要到来时,教师可以拿出事先准备的红纸、剪刀等工具,引导学生开展剪福字活动,先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向学生展示剪福字的具体过程,在学生初步掌握了剪纸技巧之后,引导学生剪福字。在剪纸劳动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思考怎样折叠才能剪出福字,一些学生还在思考怎样剪出其他的字体,并且尝试剪出了囍字,有的学生还剪出了一条鱼的模样。这样的劳动实践活动需要学生积极思考,并在思考后进行实践,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思考能力,促进了学生智力的发展。

(三)在劳动教育活动中渗透“体育教育”

毋庸置疑,劳动教育活动是提升学生体质的重要基础[3]。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劳动教育教师可以开展一些实践性的劳动教育活动,如在温暖的春天到来时,开展“春天耕种”劳动实践活动,鼓励和引导班级内的学生参与到耕种劳动教育实践活动之中。首先,教师可以将班级内的学生分成三组,每组分一块小耕地,有的学生在田地里耕种,有的学生挖坑,有的学生在撒种子,小组内学生默契地配合着,体验着劳动带来的愉悦感,同时学生的身体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与此同时,劳动教育教师也可以在学校内开辟植物角,然后在种植植物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播种、浇水、拔草等劳动技能,促使学生初步认识到劳动与植物生长之间的关系,从而很好地丰富学生的感性认知,培养学生坚韧不拔和持久细心的劳动态度,让学生的体质得到很好的发展,实现快乐成长的教育目标。

(四)在劳动教育活动中渗透“美育教育”

随着素质教育的快速发展,美育教育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成为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劳动教育中开展美育教育活动,可以很好地提升学生的美学素养。在实际教学中,劳动教育教师可以定期组织“劳动创造美”的实践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利用課余时间进行思考和创造,让学生的思维进行碰撞并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并将学生通过劳动创造的工艺品装饰在班级和校园文化墙上。在实际劳动的过程中,学生体会到劳动带来的喜悦与幸福,自豪感油然而生,有的学生用废旧的纸箱创作出装饰墙面的漫画;有的学生利用身边的报纸制作成风铃工艺品等。最后,劳动教育教师需要对学生的作品进行欣赏评价,对参与“劳动创造美”实践活动的学生给予肯定和支持,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劳动的理解,同时也潜移默化地提升了学生的美学素养。

(五)在劳动教育活动中发展“劳动教育”

劳动是一个人的基本素质,是人们生存与发展的第一需要,劳动能力是学生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技能,也是人类特有的价值创造活动。小学生正处于劳动意识与习惯培养的黄金时期,在培养学生劳动意识与能力的过程中,劳动教育教师可以采取家校合作的方式。家长必须让学生意识到劳动是光荣的,并且从小培养幼儿的劳动习惯,教学生学习洗碗,可以边洗碗边数数;学习择菜,在择菜的过程中认识各种蔬菜;学习衣服分类,看到整齐分类的衣服,会获得劳动的成就感;引导学生完成穿脱衣裤、鞋子,整理图书等简单的劳动任务,进而增强学生劳动的体验感,这样便可以让学生在家庭生活中形成强烈的劳动意识,为学生劳动习惯与劳动品质的养成创造良好的条件。

结  语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与永恒主题,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与品质是劳动教育教师关心的话题。新时代的劳动教育教师需要意识到劳动教育和“五育并举”之间的关系,注重在劳动教育中促使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健康发展,从而为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胡赟赟.新时代小学劳动教育的实践路径探究[J].教育科学论坛,2020(20):22-24.

吴遵民.“五育”并举背景下劳动教育新视野:基于“三教融合”的视角[J].现代远距离教育,2020(02):3-9.

雷云芬.新时代小学劳动教育必要性研究[J].天津教育,2021(02):81-82.

作者简介:汪丹(1981.10-),女,江苏南通人,大学学历,中小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小学劳动教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

猜你喜欢

五育并举小学德育劳动教育
建设教育强国的鸿篇巨制
“五育并举”育新人:开启首都教育新时代
走向“五育并举”的现代学校管理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新形势下小学德育教育浅析
如何在小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小学德育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