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师生共建大学英语课堂内外教学模式的途径探索

2021-09-10杨燕

红豆教育 2021年6期
关键词:途径探索大学英语课堂

杨燕

【摘要】随着新课改以及素质教育的持续深入,大学英语教学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而在当前的新时期背景下,为了稳步提升大学英语的课堂教学效率以及教学质量,就必须要赋予教师以及学生全新的角色内涵,并将学生作为核心所在,积极引入课内与课外融合的全新教学模式,在调整课堂教学内容的同时,为学生带来一种全新的体验。因此,文章首先对师生共建大学英语课堂内外教学模式的优点加以明确;其次,对大学师生在大学英语课堂内外教学实践中的角色转换;在此基础上,提出师生共建大学英语课堂内外教学模式的主要措施。

【关键词】师生共建;大学英语课堂;内外教学模式;途径探索

引言:在新时代带来的影响下,我国的教育水平已经得到了十分显著的提升,而英语作为大学阶段中的主要教学课目,其已经受到了多方面的重点关注,对于学生日后的成长以及发展也有着十分关键的影响。因此,大学英语教学必须要在提升学生主要英语学习能力的同时,进一步培养学生自身的英语知识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力以及表达能力,更要进行针对性的提升,从而更好的满足社会发展对于英语人才的基本需求。

一、师生共建大学英语课堂内外教学模式的优点

(一)促进学生发展

在这种师生共建的课内外教学模式之中,可以有效改变传统教学中学生被动学习的问题,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主观能动性,使其能够主动探索各种英语知识。同时,教师还应当在第一时间解决学生所提出的问题,通过强化师生互动效率以及交流力度的方式,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学习英语知识所带来的成就感,在根本上提升学生自身的学习自信。举例说明,教师可以利用一些应用软件来引导学生进行英语口语练习,让学生在课外也可以随时随地展开英语训练,不断强化自身的英语听力能力以及口语能力。除此之外,这种师生共建的课内外教学模式还能够充分调动起学生自身的学习热情,在课堂中发挥出学生自身的主体地位,实现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基本目标。

(二)提升英语教学质量

采取师生共建大学英语课内外教学模式,有利于教师自身教学能力以及学生学习能力的稳步提升,进一步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共同进步。通常情况下,大学中的大一学生都是刚刚从高中毕业,还并没有充分适应大学的课程模式以及学习模式,导致其在课堂教学中显得过于拘谨,无法展现出自身性格特点,并且在面对教师所提出的问题时,其一般也会选择回避,使得大学英语课堂仍旧延续了高中时期中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因此,教师就必须要采取现代化方式来吸引学生自身的注意力,通过师生共建大学英语课内外教学模式,来让学生更好的适应大学生活,并在课堂中用于表现自己。同时,这种教学模式还能够进一步明确教师与学生发展的起点,使得教师能够更好的处理实际教学过程中发生的各种问题,在根本上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以及教学质量[1]。

二、大学师生在大学英语课堂内外教学实践中的角色转换

在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实践课程当中,教师的主要角色就是课堂知识的传授者,简单来说,就是负责将那些涉及到的英语知识更好的传授给学生,学生只能处在一种被动的地位上盲目接受各种知识,这就在潜移默化之间消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主动性,尽管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有着较好的教学效果,但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会感觉到课堂过于枯燥乏味,很难提升教学效率以及教学质量。因此,为了更好的改善这一问题,教师与学生就应当在新时期的大学课堂中,积极转变自身的传统角色。首先,教师应当从课堂的主导者转变为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的引导者,帮助学生更好的解决在自主学习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其次,学生则要从传统的被动学习人员转变为主动学习,积极主动的探索各种全新的英语知识,并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解决一些问题,在改善英语学习成效的同时,进一步提升大学生英语教学的学习活力。例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提出一些具有着引导性特征的问题,并积极引导学生来针对这一问题进行更好的解答,如果学生在某一问题上出现卡壳或是无法理解,教师就可以给予适当的提示来帮助其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角色就已经完成了互换,教师仅仅只需要组织课堂即可,学生则成为了课堂的主角,其完全可以通过不断的思考来探索英语知识。相对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这种师生共建的课堂内外教学模式不仅能够构建出一种更加和谐、高效的教学氛围,还能够稳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2]。

三、师生共建大学英语课堂内外教学模式的主要措施

(一)将多媒体技术作为连接课堂内外的桥梁

在大学英语课堂内的学习中,学生主要就是通过教师的知识传授以及引导来完成学习内容,而在课堂外的学习之中,就需要学生来自主完成学习任务。然而,如果教师在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中并没有给予适当的提示,只是让学生盲目的进行英语学习,不仅无法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甚至还会导致学生的自学内容与课堂英语教学无法有效连接。因此,教师就应当积极引入现代化技术,进一步强化师生共建大学英语课内与课外之间的联系,而多媒体技术则更好的满足了这一基本需求。首先,多媒体技术原本就是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的关键辅助工具,通过科学、合理的使用多媒体技术的方式,能够为大学英语教学的正常开展提供更好的帮助,还可以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氛围;其次,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中针对教学的重点内容展开集中讲学,明确学生在课外自主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并直接在课堂中加以解决;最后,在实际使用多媒體技术的过程中,还可以站在课外学习指导的角度上出发,简单来说,就是要求大学教师将相应的教学资源传递给学生,并让学生根据资源的指引来完成课外的学习工作,在这些课件资源当中,不仅要包含大量的教学信息内容,教师还可以适当引入一些英文歌曲,让学生在课堂外进行练习,进一步巩固学生自身的英语印象。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合理利用互联网来获取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资料,让学生对于英语知识的学习不仅仅只是局限在句子以及单词方面,进一步改善英语教学的成效[3]。

(二)强化师生之间的课堂内外互动效率

站在师生共建大学英语课堂内外教学模式的角度上来看,其中的互动教学属于一种至关重要的教学方式,其不仅能够帮助教师更好的明确学生自身的实际学习情况,还可以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出不同的改善意见。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发表自身的英语知识看点来获取更加全面的英语知识,而对于学生在师生互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不足之处,教师也完全可以进行重点教育。通常情况下,部分学生由于自身的词汇量不足,其在回答各种问题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词穷的问题,而针对这一问题就可以在以下两个角度出发,一方面在学生出现词穷问题时,教师要适当提供出一些具有着引导性特征的单词,帮助学生更好的完成对于单词内容的表述,并对表现优异的学生加以表扬;另一方面,教师还要强化学生的课外单词训练,鼓励学生积极主动的接触全新的单词内容,不能仅仅只是局限在课本内容之中,从而让学生在不断地学习中明确自身存在的不足之处,持续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打造出一种良好的课外英语学习环境

在师生共建大学英语课堂室内外教学模式中,课外教学由于缺少教材的引导,导致学生很容易会出现盲目无措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为学生提供出更加科学、合理的学习方向,比如借助英语音乐或是英语电影等来完成部分英语知识的学习。通常情况下,大部分学生对于英语单词以及英语语法的印象,大多都源自于对于各类电影台词的学习,由于这种学习方式能够更好的强化学生自身的英语记忆,其一旦阅读到与之对应的单词时就会触发相应的记忆,使得学生能够主动回忆相应的电影场景以及电影台词,这就是所谓的联想记忆法,其在大学英语教学的课外教学中起到了直观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向学生推荐英语电影的过程中,应当选择那些较为经典并且有着深刻含义的英语电影,引导学生尝试记忆其中存在的一些优秀句子,并将其运用到日常的英语对话以及英语交流过程中。通过这种教学实践的方式,不仅可以在根本上强化学生自身的英语认知,还可以充分激发出学生自身的英语学习兴趣以及学习积极性,为学生培养出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4]。

结论:在传统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尽管起到了一定的教育效果,但其中却存在着许多较为明显的不足之处,甚至已经无法满足新时期学生对于英语能力方面的实际成长需求。因此,为了更好的提升大学英语的教学效率以及教学质量,教师与学生就应当在课堂中转变原有的角色,进一步构建出完善的课堂内外教学模式。同时,教师还应当从传统的传授者地位上转变为引导者,学生也要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通过这种方式来进一步强化学生对于英语的认知,引导学生更好的理解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各种知识。

参考文献:

[1]朱晓晗.大学英语听说课程中“课程思政”融入初探[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20(06):140-142+151.

[2]吳勇.大学英语教师课堂口头纠正反馈信念研究[J].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2(06):759-764.

[3]彭敏.师生共建大学英语课堂内外教学模式与实践研究[J].文学教育(上),2020(07):168-169.

[4]周逸轩.师生共建大学英语课堂内外教学模式与实践研究[J].英语广场,2020(17):111-113.

项目名称:“做学合一”课堂内外相结合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2019-Y-22获得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2019年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项目的支持。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

猜你喜欢

途径探索大学英语课堂
试论强化基础党建工作的有效方式
乡村旅游助力精准扶贫的途径探索
大学英语课堂师生互动影响因素研究
集体动力理论在大学英语课堂中的应用
大学英语课堂生态系统特征简述
浅谈信息技术高效课堂教学
微时代背景下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途径探索
大学英语课堂互动式主题演讲的有效性研究
大学英语课堂中内容教学法的反思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