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自信中的汉字力量——汉字魅力的视角

2021-09-09涂加胜

皖西学院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文化圈汉语汉字

涂加胜

(皖西学院 文化与传媒学院,安徽 六安 237012)

在致甲骨文发现和研究120周年的贺信中,习近平总书记说:“甲骨文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是汉字的源头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值得倍加珍视、更好传承发展。”[1]汉字历史悠久,内涵丰富,生命力强,影响力大,文化义丰,颜值度高,它在文化传承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汉字也是我们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依据,学者们在这方面进行了广泛而深入地探讨,如鲁毅《汉字——中华文明的历史丰碑》、党怀兴《传承汉字文明,坚持文化自信》、姚喜双《人民日报新论:以语言文字凝聚文化自信》、人民论坛“特别策划”组《文化自信之根基——中国的文字自信》以及王永民、全根先《汉字:文化自信的伟大基石》,等等。这些研究成果从不同角度论述了汉字在传承中华文明、坚定文化自信方面的重要价值和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从汉字的魅力入手,充分挖掘和展现汉字旺盛的生命力、巨大的影响力、丰富的文化义以及爆表的颜值度,去具体感知汉字的无穷魅力,这对培养我们热爱汉字和敬畏汉字的情感,坚定文化自信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汉字生命力旺盛,源远流长

(一)汉字生命力旺盛的体现

汉字生命力旺盛主要体现在汉字的“源远”和“流长”两个方面。汉字的“源远”主要表现在汉字的起源时间早和形成时间早,关于汉字起源和形成问题,学界有不同的观点。裘锡圭指出,关于汉字形成完整的文字体系的时间“大概不会早于夏代”[2](P26)。王宁:“从典籍的记载、古代传说的分析、出土文物的考证看,……,(汉字)从酝酿到产生的时段大约距今8000—6000年。”[3](P36)“如果从殷商甲骨文算起,汉字已经有了三千四百多年的历史。”[3](P1)李运富:“汉字的源头应该可以早到距今8000年左右的贾湖文化、大地湾文化和大麦地文化。”[4](P23)陈炜湛、唐钰明:“汉字起源于皇帝与蚩尤大战于涿鹿时期,亦即少昊时期,距今约6000余年。”[5](P13)由此可知,汉字的起源和形成的时间都很早,历史悠久。另外,在人类自源文字中,苏美尔楔形文字起源于约公元前3200年,埃及圣书字始创于公元前3000年,克里特岛线性文字(B)创制于大约公元前1650年,汉字在自源文字中起源时间也是最早的。

汉字不仅“源远”,而且“流长”。汉字的“流长”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从汉字发展来看。汉字从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和楷书,它一脉相承,绵延不断,从未断绝,这在人类文字发展史上绝无仅有,堪称奇迹。二是从汉字的特征来看。在发展过程中,汉字的书写方式、书写工具和书写载体等都在不断发生变化,但汉字自始至终都强有力地维持其表意性,一以贯之,从未改变。

(二)汉字生命力旺盛的原因

汉字具有如此旺盛的生命力,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汉字的表意性特征、汉字与汉语的关系和汉字的与时俱进。

1.汉字的表意性特征

汉字的这种表意性使得汉字具有了超越时空、沟通异域的稳定性。不同时期的人通过汉字可以进行对话,不同地域的人借助汉字便可交流,这对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李运富:“中国境内的少数民族大都也采用汉字作为共同的书面语记录符号,这种字缘使各民族间的情感得以认同,文化得以沟通,政令得以畅行……。可以说,在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方面,汉字居功甚伟。”[6]另外,汉字的这种稳定性使得文化的传承绵延不断,而文化的绵延不断反过来又会加强汉字的稳定性,使其绵延不绝,历久弥新,两者之间,相辅相成,彼此促进。从人类发展史来看,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只有中华文明能一直延续到现在,汉字的稳定性在其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2.汉字与汉语的关系

汉字作为自源文字,是为记录汉语而生,并随着汉语的发展而发展。语素音节性质的汉字是与汉语作为孤立语的特征是相切合的,并在为汉语的服务中获得持久而旺盛的生命力。王宁:“汉字在汉语发展的推动下日渐丰富和严密,而汉字对汉语的发展、应用也有积极的影响。”[3](P37)另外,汉字作为记录汉语的第二符号系统,记录汉语的能力很强,单个汉字的覆盖率高,能够以简驭繁。王宁根据9200万字的平衡语料库测出汉字字频和覆盖率的递减关系:“1000字达到现代汉语覆盖的89.528%,3500字达到99.583%,6500字达到99.994%”[3](P245),这也是汉字生命力旺盛的一个重要原因。

3.汉字的与时俱进

黄德宽指出,汉字在发展中经历了三次危机并都成功突破:一是“化解第一次危机:突破以形表意,走上‘形声化’道路”;二是“化解第二次危机:隶变突破古文篆体书写效率低下的困境”;三是“化解第三次危机:放弃拼音化道路,完成现代转型。”[7]其实,汉字在发展中还经历了一次巨大的困境,这次困境对汉字未来的发展,甚至是前途命运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20世纪70年代,随着电脑和打印机的使用,拼音文字在电脑输入和输出方面优势明显,而汉字却因为技术难题在与电脑“联姻”上相形见绌,裹足不前。但是中华民族在困难面前从不屈服,在王永民和王选等一批科学家的不懈努力下,我国成功地解决了汉字进入电脑的技术难题。“王码五笔字型”和“汉字激光照排技术”使汉字告别“铅与火”的岁月,进入“光与电”的年代,汉字又一次凤凰涅槃,展现出旺盛的生命力。时至今日,各种汉字输入法层出不穷,人机对话在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得到广泛的运用。汉字的信息化对我国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播等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提高国家的软实力和国际话语权方面也具有巨大的作用。

二、汉字影响力巨大,声名远播

(一)国际影响力

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年悠久灿烂而又绵延不断的历史文明。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文明曾多次登上人类文明的顶峰,对人类文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形成了世界闻名、影响深远的“汉字文化圈”,它与基督教文化圈、伊斯兰教文化圈、印度婆罗门教文化圈并称为世界四大文化圈。刘志刚:“汉字文化圈又称为儒家文化圈,是指受汉语和儒家文化影响、曾经或至今仍然使用汉字的文化区域。主要包括汉字的诞生地中国以及周边的日本、朝鲜、韩国、蒙古、越南等东亚、东南亚国家和地区。”[8]并指出:汉字文化圈经历了“‘去中国化’‘再中国化’的曲折和反复,但汉字文化圈及其蕴含的中国文化价值观念,不仅对古代中国周边国家文化传统、价值观念的形成产生了积极影响,而且极大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进步。”[8]当前,每年在汉字文化圈举行的年度汉字评选活动正是汉字国际影响力的一个重要体现,如2020年,日本年度汉字为“密”,马来西亚是“疫”。

国运兴则文字兴,国运强则文字强。伴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提高,汉字也开始越来越国际化,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孔子学院、孔子学堂、联合国中文日和汉语桥等平台和载体更是让汉字在世界各地焕发着迷人的色彩,闪烁着耀眼的光芒。汉字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另外,汉语和汉字也日益受到海外华侨的重视,成为他们维系文化认同和民族认同的重要桥梁和纽带。

(二)国内影响力

我国是多民族、多语言(方言)、多文字的国家。当前很多少数民族在使用自己的文字时,也同时在学习和使用汉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确定了规范汉字作为国家通用文字的法定地位,汉字成为我国使用范围最广、人口最多、影响力最大的文字。近年来,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诗词大会、汉字解密和汉字风云等以汉字为主要内容的品牌语言类节目更是吸引了数以亿计的海内外观众和粉丝,让他们感受到了汉字的无穷魅力和巨大功能。我们坚信:未来,汉字在国际和国内的地位和影响力一定会不断提升和扩大,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将带来汉语言文字的复兴。

三、汉字文化义丰富,韵味无穷

(一)汉字与文化之间的关系

文字的产生标志着人类文明史的开端。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字与生俱来就与文化保持着密切的关系,汉字尤为显著,与文化之间的关系十分紧密。另外,在与文化之间的关系上,汉字具有自己的特征,这主要表现在汉字形体本身就是一座文化宝库,蕴藏着丰富的文化信息。王贵元指出,汉字与文化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汉字的字义系统记录了文化系统,二是汉字的字形构造反映了文化现象。”[9](P1)王宁:“汉字的构形不论是在宏观的整体系统上,还是在微观的构形事实上,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不同时代的历史文化信息。”[3](P219)同时,汉字文化义丰富,不仅体现在单个汉字背后的文化信息,而且体现在汉字所涉及的面上。不论是先民的衣、食、住、行等物质层面,还是宗法制度、文学艺术等精神层面都在文字中有所体现。正如陈寅恪所说:“凡解释一字即是作一部文化史。”[10](P200)在一定程度上,我们可以说一部汉字史就是一部中国文化史。

(二)汉字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四、汉字颜值度爆表,内外兼美

汉字形美如画,意美如诗。它时而端庄典雅,刚健有力;时而风姿绰约,婀娜多姿。汉字是一幅行走的画,一首流动的诗。汉字之美表现在外在的形体美和内在的意蕴美两个方面。

(一)汉字的外在之美

汉字的外在之美,主要体现在形体之美上。汉字不只是单纯的一种记录语言的视觉符号,还是一种审美的对象。王苹:“汉字的形体之美正是通过汉字的线条美,以及汉字的线条与线条之间组合出的和谐均衡反映出来。”[12]汉字形体之美,其美如画。有关汉字与绘画之间的关系,自古以来就有“书画同体”“书画同源”之说。陈池瑜:“汉字是象形文字,具有视觉图形的审美特征,因此,中国的文字和书法就有了审美艺术形象。它具有空间上的构架形式,其点画结构组成了类似于绘画平面空间中的对比、疏密、长短、曲直、倚正、虚实等形式关系和审美关系,是中国特有的民族艺术形式之一。”[13]另外,汉字的方块形形体,平稳匀称。王宁:“隶书和楷书由于笔形的变化,轮廓成方形,重心居中,大约在黄金分割处最为稳当。”[3](P83)汉字的形体构造,遵循着“黄金分割”的结构美学,整齐匀称,均衡变化,具有良好的视觉效果和独特的审美价值。历代以来,形式多样,风格各异的汉字书法作品从不同角度展现出了汉字的形体之美,让人叹为观止。并且,汉字的这种美是其所独有的,其他文字难以与之争锋。

(二)汉字的内在之美

汉字的内在之美,主要体现在意蕴之美上。汉字整齐匀称、均衡变化的形体特征中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中“中和”的美学原则,是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中“对立统一”精神的具体体现。另外,汉字横平竖直,堂堂正正的方块形形体中寄寓着“方正”“规则”“正直”等观念,这些观念也是中国人为人处世所普遍认同和遵守的准则。竖直横平皆风骨,撇捺飞扬是血脉。汉字是信息传递的载体,更是文化传承的桥梁。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影响汉字形体发展,汉字以其优美的线条生动诠释着中国文化精神,正如王蒙所说:“要想了解中国文化就一定要先了解中国汉字,中国汉字既生动形象又富有逻辑。”[14]汉字意蕴之美,其美如诗。汉字的这种意蕴之美静静地蕴藏汉字的形体之中,一经书写便会真实地流露在笔尖,跃然于纸上。因此,汉字书写是增进汉字情感,体认汉字之美,维系文化认同的一种重要形式。

五、结语

汉字的产生,开启了中华文明之光;汉字的发展,促进中国文化代代相传。汉字是文化的使者,文明的精灵。它以其独特的魅力在历史长河的激荡中绵延不断,历久弥新,成为中华民族维系文化认同和情感认同的重要桥梁和纽带,提升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依据和源泉。汉字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伴随着我国的和平崛起,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一股新的学习汉语的热潮。汉字在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以及国际话语权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电脑的普及,“汉字书写危机”已经成为当前社会,特别是青年一代中较为普遍的现象,由此而导致了对汉字缺少敬畏之心,情感淡薄,对汉字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等一系列问题的产生,这也须要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和高度的警惕。

猜你喜欢

文化圈汉语汉字
学汉语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圈里事儿
追剧宅女教汉语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
汉字这样记
汉字这样记
打好文化牌,拓展南海“朋友圈”
铜鼓文化圈的演变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