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药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路径研究

2021-09-09孟庆全沈同平詹中华

皖西学院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中医药大学中医药院校

孟庆全,沈同平,詹中华,许 钒

(1.安徽中医药大学 创新创业学院,安徽 合肥 230012;2.安徽中医药大学 医药信息工程学院,安徽 合肥 230012;3.安徽中医药大学 药学院,安徽 合肥 230012)

在新时期的高等教育教学改革背景下,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和创业思维的高校毕业生成为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中医药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充分认识到创新创业教育对人才培养的重要性,积极主动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在坚持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基础上,全面深化中医药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积极探索中医药类专业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路径,努力培养具有创新创业思维的优秀毕业生,为健康中国等战略贡献中医药力量[1]。

一、国内创新创业教育研究现状

为了探究国内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成果,本文以中国知网(CNKI)为检索数据库,以“创新创业教育”为主题进行检索,对2010—2019年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如图1所示。

图1 2010—2019年创新创业教育文献分布图

从图1可以看出,创新创业教育研究成果从2010年的335篇飞升到2019年的5505篇,表明在创新创业社会背景下,各个高校积极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学生培养过程中,主动进行教学体制改革研究,以适应新的社会经济环境。

采用同样的研究方法,以“中医药+创新创业教育”为主题进行检索,得到图2。

图2 中医药创新创业教育文献分布图

从图2中,我们发现中医药创新创业教育研究成果相对匮乏,2012年上海中医药大学吴平等人在《中医药管理杂志》发表第一篇中医药创新创业教育研究成果《中医药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文章以上海中医药大学创新创业体系改革为研究对象,从第一课堂的课程群设置,到第二课堂的各类竞赛、专题培训以及“科学商店”等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平台的建设,探索中医药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为建设高素质的创新创业中医药人才培养体系提供参考[2]。2017年,发文量达到25篇,2018年发文量下降到18篇,2019年发文量达到顶峰33篇,研究趋势不稳定。

为了掌握和了解中医药院校创新创业研究情况,对各大中医药院校的发文数量进行统计分析,如表1所示。

表1 机构发文表

通过表1数据,我们可以得出辽宁中医药大学、长春中医药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和成都中医药大学等对创新创业教育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其中辽宁中医药大学的发文量最高,达到9篇。辽宁中医药大学在国家及辽宁省各部门的指导下,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出三教育+二推优的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模式,包括普及创新创业基础课程、组建双创班级和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切实培养和提升学生创新创业思维。同时推荐优秀创新项目参加各类创新创业比赛,鼓励优秀创业项目入驻孵化基地,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热情,实现创业带动就业的目标。辽宁中医药大学的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经验和成功做法,值得其他中医药类高校进行学习和吸收。

为了进一步凝练中医药创新创业教育研究方向,本文采用Citespace软件进行关键词分析,分析结果如图3所示。

图3 中医药创新创业教育关键词共现图

在关键词共现图中,圆形节点表示一个关键词,节点的大小和关键词的频率存在正相关的关系;节点的颜色表示不同的年份;节点之间的连线,表示关键词之间的联系程度。

高频关键词可以体现学科的研究热点和研究方向,从图3中,我们看出,中医药院校对创新创业教育研究主要从中医药的角度,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注重将科技成果进行转化,并积极将创新创业意识融入专业发展中。浙江中医药大学主要通过科研项目和学科竞赛为导向,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研究和实践。将科研项目和学科竞赛融入专业教育全过程中,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竞赛和团队合作能力[3]。山东中医药大学通过对专业化创业孵化器建设和运行机制进行研究,依托专业学科优势,将中医药创新创业资源进行聚集和优化配置,提升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4]。成都中医药大学民族医药学院通过实行“三提升四加强”学生素质提升行动、“班导师”制度等,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活跃学院创新创业氛围,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增强学生专业自信和文化自信[5]。天津中医药大学高度重视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构建“校长—团委—学生—社会”多主体联动实践模式,通过学校政策制度体系和创新创业科技平台,全方位、多途径引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提升学生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6]。安徽中医药大学在对医学院校信息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特点分析的基础上,从课程体系实践教学、学科竞赛和科研项目等方面构建教育体系,针对教育体系具有的全程式、多元性、全覆盖的特点,提出改革措施,有效引导和激励学生重视创新创业教育,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全面提高医学院校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7]。

二、中医药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困境

(一)创新创业教育认识不足

近年来,随着国家不断颁布创新创业相关政策,国内各大高校积极响应,主动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高校创新创业氛围逐渐浓厚,并取得一定的成果。通过对全国各类创新创业类比赛结果分析,中医药类院校创新创业推进工作相对滞后,双创教育模式和效果还需要进一步深化,积极与市场接轨,满足社会经济的需要。

(二)专业性质限制

中医药院校以中医药类专业为主,中医药注重历史与传承,从《伏羲九针》《神农百草经》和《黄帝内经》开始,中医药经历几千年的传承与发展,呈现出博大精深的气象,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其中,中医是以天人合一的三个哲学观整体理念与辨证论治、相似观(分形观)的循证观点为核心的医学,与当代的西方医学在理论上大相径庭,而现代科技应用于中医尚处在初级阶段,进行创新研究非常困难。同时,中医药类专业课程设置多、学习周期长,一般需要5~11年的专业学习,学习任务繁重,周课时数达到40多节,将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专业学习和临床技术上,不愿意投入过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创新创业研究。

(三)课程资源和师资队伍限制

中医药院校开设的创新创业课程学时较少,教学内容采用常规的创新创业知识,缺乏与中医药专业相融合。有些学校采用创新创业讲座的形式或举办创新创业类竞赛方式来代替创新创业课程,没有形成完备的教学体系,结果容易导致让学生认为创新创业教育就是学习如何开办企业、运营公司等知识,没有真正领会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另一方面,中医药院校的创新创业师资队伍相对薄弱,一般以各个学院辅导员为主,没有受过专业的创新创业培训,同时也缺乏对学生所学专业的深度理解[8]。讲授课程时,大多以教材、课件为主,流于形式,缺乏专创融合方面的讲解,无法将学生专业与创新创业思维和理念进行融合,无法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性。

(四)中医药创新创业平台限制

医药行业创新创业的困难程度远远超过传统行业,一方面,医药创新产品的生产、注册、销售和推广等工作需要经过严格的监管和认证,在医药创新产品研发、试验等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资金进行扶持,对学生来说,都是很难解决的问题。另一方面,医药产品的创新创业研究,需要功能完善的科研设备平台[9]。目前,中医药类院校因经费限制,科研实验中心高端仪器设备相对较少,实验室一般配备常规教学设备,缺乏可用的创新资源;很多中医药院校科研实验中心因考虑仪器设备使用问题和安全问题,没有完全面向学生开放,导致学生缺乏必要的科研平台进行相关医药产品设计、研究和开发等工作。

三、中医药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路径

(一)全过程教育,层层递进培养学生双创理念

中医药院校要充分认识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结合中医药各类学科竞赛,将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起来,促进中医药理论与实践创新相结合,激发中医药学生创新思维和创业意识。通过构建“多角度、分阶段、递进式、一体化”的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从大一新生入学开始,就通过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课程、职业生涯规划、各类学科竞赛等活动,有目的、有意识地对学生创新创业意识进行启蒙。通过搭建校园双创文化,让学生融入创新创业文化氛围。将双创教育融入学生日常主题班会教育、专业课程教育和素质拓展教育等方面,循序渐进的提升学生双创意识、认识水平和创新创业能力。

(二)专创融合,优化课程体系

在充分分析中医药专业学科特点的基础上,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合专业培养体系中,形成专创融合机制。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分类设计、更新教学大纲,融入创新创业元素,让学生既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技术,又具备创新思想和创业思维。在课程学习过程中,设计挑战性、创新性的课题,如开设学科前沿专题课、某某省份中医药市场调研等。鼓励学生积极通过参加各类专业竞赛、科学研究论文和国家发明专利等形式获得创新创业类学分,并会同教务部门、学生院部研究、制定毕业免答辩办法等[10]。通过优化专业课程体系,培养具备双创精神和思维的优秀学生。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打造高水平师资

优秀的创新创业师资队伍,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成功的重要因素。中医药院校的教师专业能力很强,但相对缺乏创新创业相关知识。学校要根据创新创业教学需求,积极开展各类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培训,积极鼓励有想法、有能力的中青年教师投身于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中。一方面,通过举办创新创业师资培训班、教学骨干研修班和企业挂职学习等方式,提升教师的创新创业能力和水平,从而更好地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工作。另一方面,积极利用学校校友会资源,组建一支由优秀校友组成的兼职教师队伍。通过优秀校友的创业实践和创业经历,加深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解,指导学生开展创新创业工作,帮助学生搭建学校与社会之间的桥梁[11]。

(四)搭建创新创业协同创新实践平台

高等中医药院校要注重实践实训环节,紧密对接医药行业和产业,通过“校校结合”“校企结合”等方式,重点加强虚拟仿真实验室、创业实验室、创新工作坊等平台建设,并与大学生科技园、大学生创业孵化器等有机融合,搭建全方位的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帮助师生将科学研究项目和创新创业计划落地,转化为相应的科研成果和技术产品。同时,积极建设一批校外各类实验实训基地、创新创业基地等,为有创新创业想法的团队提供一个固定的训练和交流场所,从而培养和提升中医药类学生的想象力、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12]。

四、结语

本文对中国知网(CNKI)近十年创新创业教育和中医药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成果进行比较分析,重点探讨中医药院校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惑,提出针对性改革措施,深化中医药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以期进一步提升中医药院校创新创业能力和水平,培养更多具有创新创业思维的中医药类优秀毕业生。

猜你喜欢

中医药大学中医药院校
山东中医药大学科研创新团队介绍
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肾病二科简介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促进中医药振兴发展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ESL Learners’ Semantic Awareness of English Words,Semantic Transfer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Vocabulary Teaching in a Second Language
从《中医药法》看直销
中医药立法:不是“管”而是“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