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美育背景下美术馆对中小学美术教育的影响

2021-09-07梁轻盈

艺术评鉴 2021年15期
关键词:美术馆

梁轻盈

摘要:近年来,美术馆、美术展览层出不穷,是艺术走进生活的重要方式,在新时代美育背景下,当代中小学的美术教育受到足够的重视,中小学教师可合理利用公共美术资源,进行馆校合作,丰富课堂形式,学会美术鉴赏也是一种创造活动,通过展览学生可身临其境感受高雅艺术,与此同时,美术馆、美术展览的社会地位也越来越高,它们的建设也应随着时代的进步不断发展和完善。如何将参展融入到美术课堂教学中是一个漫长而艰巨的任务,使中小学美术课堂的形式多样,涉猎范围广泛。

关键词:中小学美术教育  美术馆  新时代美育  馆校合作

中图分类号:J2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1)15-0099-03

在新时代美育背景下,美术馆、美术展览日益盛行,逐渐成为主流美育场所,美术馆、美术展览有具有极其丰富的文化资源。美术展览所呈现出的作品具有一定空间和审美价值,可以引发观者情感上的共鸣,它的形态、门类、风格丰富,具有完整的专业体系。同时美术教育在当今受到了极高的重视,是艺术学科中的一级学科,尤其是对中小学的学生来说,能有效的参观美术展览对他们今后的美术学习会有较大的帮助。美术馆是以开放性的形式开展,通过展览、解说、互动,为公众提供美术教育的机会,美术馆、美术展览的教育目的在于如何通过参观而获得美术知识。不同于学校的美术教育,参展的地点、时间、人员不受限制,内容不局限于美术课程标准和大纲,内容多元化,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体验自助型学习,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和门类进行研究,起到推广、宣传和普及美术教育的作用。

在中国,美术馆的建立并没有悠久的历史,尤其是在内陆地区,美术展览和美术馆的盛行甚至比港澳台地区发展缓慢。最早的美术展览可以追溯到清朝光绪年间,是中国现代艺术展示的原型,借鉴了欧洲国家的展示经验,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并不断融入中国特色的艺术作品,到了民国时期发展起来,美术展览逐渐走向群众,以1929年第一次全国美展为例,最早提出这个想法并将之付诸实践的人是刘海粟和蔡元培,蔡元培作为近现代美育的奠基者,他在《美术实施方法》中提出美术馆、美术展览是实现社会美育必不可少的方法,是要普及社会美育所需专设的重要机关,这对第一次美术展览的成功举办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此展览充分吸取了西方美术展览的经验和模式,提出了“美育代宗教”的美术教育方针,美育的目的在于:陶冶活泼敏锐之性灵,养成高尚纯洁之人格。为今后美术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高雅的情趣可以提高我们的道德修养。第一次全国美展从立項到筹备再到实施以及最后的展后期,历经七年,经过层层审批,从而在上海成功举办,此展搜集许多门类的优秀作品,有古画、近人遗作、书画、金石、西画、雕塑、建筑、工艺美术、摄影……还有部分优秀的外国作品参展。根据《申报》1929年的日报显示,参展观众高达十万人次,其实包含政界知名人士、中外美术家画家、教育研究者、各大高等院校学生群体、社会人士等,掀起了一阵热潮。由此可见第一次全国美展的成功举办,为展览事业的兴起以及美术馆的建立奠定了厚实的基础,把优秀的美术作品进行公开展览,对人民群众进行艺术熏陶,这也促使了美术教育往主流方向发展。

经历了数年的积累和革新,在新时代美育背景下,美术馆的建立、美术展览的盛行并高速发展,素质教育的提出使美术展览的教育职能已经渗透到目前中小学的教育中去,学校的教育模式慢慢转化为以人为本,德智体美将全面推进,但仍有一些问题值得我们去思考。

一、社会大环境对美术馆的影响

(一)美术馆、美术展览分布不均

根据资料所示,中国美术馆、浙江美术馆、广州美术馆、江苏省美术馆等知名美术馆都分布在一线城市、省会城市、二线城市,即美术馆资源分布不均,尤其是上海、广州等地,美术馆的设施建设十分完善,功能齐全,中小学生以学校为单位,可以就近利用当地的资源,进行艺术熏陶和美术教育,无形之中,学生在参观、聆听中获得了美术知识,艺术修养得以提升,使学生爱上美术学科。然而在偏远城市、县级乡镇,鲜有馆展建设,学生缺乏社会资源,难以直接接触到大规模的展览,较城市的学生来说,审美能力和眼界难以得到拓展。

(二)展馆设施和展览形式没有跟上时代步伐

早期的美术展览仅仅是张贴画作供人们参观,为了为了节省成本,多为临时展览,因此多处展厅并无特色,布置简陋灯光昏暗,且社会影响力较小,专业气息过于浓厚,无法在人民群众间普及,从而导致现阶段吸引不到中小学生去参展,老师组织学生去参展,学生就只是当做任务,在参观的过程中走马观花,只知其表,难以了解作品所传达的文化内涵,当今社会是信息化社会,网络技术应和美术馆、美术展览的设计相结合,在展览的形式上能够吸引学生,使学生产生对美术的兴趣。

(三)参赛者、参赛作品具有局限性

当今美术馆所展览的作品大都是在美术领域有一定成就的名家所做,这些名家在自己的专业上已经具有了无可撼动的地位,因而他们的作品将会被各个美术馆进行巡回展览,从而导致很难在这些展览中看到后起之秀,侧面也反应出现在的美术工作者后劲不足,在专业上并没有很高的造诣,创作形式上也难有突破,因而没有专业上的影响力,从而难以将自己的作品被公开展示。这些展览一般专业程度过高,中小学生往往不会感兴趣。

二、美术馆、美术展览的内部机制和当代教育模式结合不紧密

(一)美术馆受硬性行业规则的限制

省级、国家级的美术馆受到上级的管控,作为社会公共教育资源,受到资金、人员、开放时间的限制,难以充分行使他的教育职能,多服务于专业人士,进行研讨创作、学术交流,这些美术馆、美术展览的教育还没有真正的面向全体中小学生,并不是所谓的艺术教育场所,与学校课程没有直接的联系。部分美术馆、美术展览为盈利性展览,为了使参赛作品能够更好的展示和切实保护参展游客的安全,展览收费无可厚非,但对于中小学生来说,难以把自己的零用钱花在看展上,因此学生将会失去很多学习的机会。作为中小学美术教师,举办展览的费用支出没有政府的扶持,将由个人承担。

(二)美术馆、美术展览在馆校合作项目的开发上有些许闭塞

难有以学生为中心、适合当代中小学身心发展的活动,没有很好地利用展馆的资源进行课程开发,导致美术馆、美术展览受众面狭窄,与中小学美术教育脱离。为了更好地完善公共美术资源,与新时代美育要求紧密结合,作为美术教育的工作者要积极响应国家对美育的号召,采取适当措施,使美术馆、美术展览能持续发展,下文提出具体的措施以期促進美术馆的发展。

三、从美术馆层面出发,结合时代发展潮流,充分利用和开发自身价值

(一)美术馆、美术展览应逐步开发网络资源

以江苏省美术馆为例,该馆的官网内容丰富,按照时间的先后公布展览信息、预告、以及每日的精品作品赏析,此外还有公共教育专栏,该馆积极开发社会性的教育活动,公共教育正式走入公众心中,此外VR展厅的版面也尤其瞩目,每个主题的展览作品都被分类并且在网上展出,效果非常好,能获得较好的体验感。在我国目前的教育模式下,学生的课余时间有限,很多有意义的展览都是短期的,因此,美术馆、美术展览应该积极开发线上资源,在中小学的美术课堂中可以直接展览,运用先进的技术,例如3D、全息投影等,学生可在学校里直接欣赏到艺术作品,教师也可以进行解说和评析,在美术课程标准中,可以插入到“欣赏评述”这一模块的教学内容中去。笔者曾经是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从这个角度来说,作为教师,可以充分发挥能动性,利用公共的网络资源可以把课件做的有新意,同时利用动画的形式进行教学,运用视频和特效剪辑对展览中的艺术作品进行分类解析,引导学生不仅对美术作品感兴趣,还要对美术行业的专业性感兴趣,使美术展览不仅仅只是欣赏,更多是美术的实用价值,同时网上观展也可以省去参展费用,在学校教育中实施更为可观。

(二)彰显美术馆建筑艺术风格,馆校联合开发艺术文创产业价值

美术馆应积极主动地开发文创产业,结合自身场馆建筑优势,设计出具有代表性的产品,并把展馆里参展的作品进行二次创作,应用到文创产品中,逐渐形成自己的文创品牌,它们具有一定的纪念价值,虽然展览是阶段性的,但根据展览提取出的艺术精华通过文创产品可以留存纪念。作为中小学美术教师,教师可以参与设计,设计出既符合美术馆、美术展览内容主题,又具有实用性、美观性的产品,同时中小学生可在展览期间,积极报名充当志愿者,为广大市民进行服务与介绍,分发展厅地图,展厅导图册等。志愿者活动结束之后,同学们可以领取展览的文创产品留以纪念,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交际能力,丰富了学生的业余生活,还在潜移默化的艺术氛围中熏陶学生的艺术情操,从而对艺术的理解更加深刻。通过这一形式的活动,中小学的教师和学生都能较好的参与到社会艺术资源的建设中去,具有实际意义。

四、从学校层面出发,以教师主导,体现美术馆在新时代美育背景下的重要性

(一)结合美术馆的作品资源,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

一般来说,当地的美术馆中展览的美术资源都与当地的文化历史有着密切的联系,作为中小学生美术教师,应具有创新精神,积极参与学校的校本课程的开发,结合展览的作品,作品中的人文内涵,风土人情都是素材,以学生为中心,编写出符合美术课程标准且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美术课程,可增加大师作品赏析、临摹、陶器的制作,学习本地传统工艺的艺术表现手法,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请画家到学校进行授课指导,使公共美术资源得以充分利用。

(二)学校积极组织办展

在学校的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进行美术创作,将优秀作品进行收集分类,学校联合当地美术展馆进行作品展出,这一项活动的积极举办,能有效缓解参赛者、参赛作品具有局限性的缺陷,虽然学生的作品在专业性上有所欠缺,但在内容形式上却极为丰富,不同年级、不同性格的学生所展现的绘画内容和风格不同,通过展览,学生们可以提升自身的美术欣赏和美术批评水平,促进学生个体多方面的发展。针对部分的优秀作品,学校可以印刷打印成册,运用到校本课程的教材中,实现资源的循环合理利用。

五、从社会层面出发,利用社会文化资源、企业资源等促进美术馆的发展

(一)美术馆、美术展览应积极的与当地图书馆、博物馆合作

相较于美术馆来说,图书馆、博物馆等发展较为完善,大到一线城市,小到县城,都具有图书馆和博物馆,这能很好地促进资源互通,因为艺术和文学历史都是相通的,走进展馆,亲眼所见更具有直观性,在参观后,可以利用图书馆资源进一步挖掘作品背后的文化底蕴,相较于在教室中使用讲述法能起到更好的效果,学生们通过观察学习、自主学习、教师讲述,能更加全面地了解艺术作品的创作动机、历史背景、作者生平,作为中小学美术教师来说,三馆有效的合作可以使教学资源更加丰富,使学生学习的知识更加全面,与此同时三馆联合可与当地中小学联合举办教育研究活动,通过活动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

(二)建立美术教育公益基金组织

美术馆、美术展览的成功举办离不开资金的运作,然而目前投入在公共美术资源上的资金严重不足,国家政府应积极响应新时代美育的号召,对美术馆、美术展览进行扶持,同时,社会上也可以与企业合作建立基金会,利用这些资金推动美术馆、美术展览的建设,降低参观成本,从而真正的作为公众美术教育资源普及到中小学中去。

六、结语

至今为止,在新时代美育背景下,我国美术馆、美术展览教育职能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但前景是可观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将会不断地完善,作为专业美术教师,应在学校和展馆之间起到桥梁作用,通过观展,不断提升自己的美术教育素养,教师也应持续不断的学习,接受新事物,更新自己的理论知识,加强鉴赏水平、评述水平,从中找到更多的创作灵感,能在日后的美术教学中更好的运用到课堂中;同时组织学生参展也提高了自身管理能力和组织能力,逐渐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小学教师。作为学生,参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审美能力,还对学生的智力发展,心理发展、人格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彭晓雷.关于美术馆公共教育之“馆校合作机制”的研究——以河南省美术馆为个案[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13年.

[2]卢缓.从第一次全国美术展会看民国时期的全国美术展览机制[D].北京:中央美术学院,2007年.

[3]王湘越.美术馆的公共教育职能与中小学美术教育关系探索[D].烟台:鲁东大学,2014年.

[4]王大根.中小学美术教学论[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猜你喜欢

美术馆
美术馆里的少年
美术馆失窃案
美术馆
美术馆的怪物传说
烧钱缺观众抢大腕民营美术馆何去何从?
失窃的美术馆
美术馆里遇到的数学
“美术馆开馆之前要有至少十年的规划”
如何看待美术馆与大众美术关系?
加州美术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