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谈论植物时,我们在谈些什么?

2021-09-07

新晨 2021年8期
关键词:植物学卢梭枣树

当我们谈论植物时我们在谈些什么?

在中国古典文学的源头《诗经》中,植物,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焉得谖草,言树之背”“有女同车,颜如舜华”“山有乔松,隰有游龙”……中国古人认为植物有灵性,赋予植物诸多精神内涵,借以寄托情感、咏叹生活、抒发情怀。

其后的《楚辞》、唐诗、宋词继承着这个传统,“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浩瀚古诗文印证着古人与植物永恒的缠绵,印证着古人寻求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美好意愿。

当我们谈论植物时我们在谈些什么?

顾城在朦胧诗作《门前》中写:草在结它的种子/风在摇它的叶子/我们站着,不说话/就十分美好。墙后的草/不会再长大了,它只用指尖,触了触阳光。

鲁迅在散文《秋夜》中写:“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枣树,他们简直落尽了叶子。先前,还有一两个孩子来打他们,别人打剩的枣子,现在是一个也不剩了,连叶子也落尽了。他知道小粉红花的梦,秋后要有春;他也知道落叶的梦,春后还是秋。”

沈苇在散文集《植物传奇》一书中写:“當你从头到根弄懂了一朵小花,你就懂得了上苍和人。”“每一种植物都是一个传奇,是风景、图谱和大地之根,是人类的亲戚和乡邻。”

植物,是文人墨客笔下的传奇,是身世与起源、形态与特性、隐喻与象征的一个综合体。

当我们谈论植物时我们在谈些什么?

法国著名思想家卢梭在《植物学通信》一书中抒发了这样的观点:“我相信,不管对哪个年龄段的人来说,探究自然奥秘都能使人避免沉迷于肤浅的娱乐,并平息激情引起的骚动,用一种最值得灵魂沉思的对象来充实灵魂,给灵魂提供一种有益的养料。”

卢梭从50岁开始,用了约15年时间研究并传播植物学思想。受卢梭的影响,歌德从30多岁开始研究植物学,长达50年,并写出了《植物的变形》这样的名著。

在本期专题中,我们推介了《唐诗中的植物》一书。在本书中,三位作者着眼于“唐诗中的植物”,从文化和科普两个角度进行解读,大量经过考据考证的历史、地理、唐代社会生活知识、诗人背景及关联掌故,与唐诗中的植物知识、生态学常识、生态环境等科普知识交相辉映、相得益彰,全书闪现着人文精神、哲学思想和向上价值观的光芒。

(文/本刊编辑部)

猜你喜欢

植物学卢梭枣树
四川发现兰科植物新种
人生的最高哲学
在异乡
大师的弯腰
枣树皮煎水治疗腹泻
关于“植物学实验”课教学改革的思考
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改革初探与实践
枣树下的故事
模块教学在植物学教学中的应用
卢梭:鞭打我吧,我的女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