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颅部CT和磁共振成像检查对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脑损伤评价效果的对比分析

2021-09-06陈奕州黄育鑫马春浓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21年4期
关键词:脑损伤头颅胆红素

陈奕州, 黄育鑫, 马春浓

高胆红素血症是临床新生儿多发性疾病,是影响新生儿生命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1]。高胆红素血症又称黄疸,若患儿未及时接受治疗,可引起胆红素脑病,造成不可逆的中枢神经损害。目前,临床对高胆红素血症诊断方法较多,如头颅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CT技术,不同方法诊断结果存在一定差异,尤其对患儿脑损伤早期评价,临床存在一定争议[2];早期准确、有效的鉴别诊断,对早期疾病防治,改善预后结果至关重要。本研究即以头颅CT、MRI技术为研究方向,探究以上方法在评价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脑损伤中的价值,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9年2月至2020年4月我院收治的高胆红素血症患儿63例,为观察组;同期选择健康新生儿50例为对照组。两组研究对象在性别、胎龄、出生体质量、1 min Apgar评分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诊断标准 参照《实用新生儿学》中高胆红素血症的诊断标准[3]。

1.3 纳入标准 (1)符合高胆红素血症的诊断标准;(2)年龄≤28 d;(3)患儿家属知情同意。

1.4 排除标准 (1)有窒息史;(2)先天性畸形;(3)有听力障碍家族史;(4)贫血患儿;(5)合并有心肺疾病患儿;(6)合并有颅内感染、出血、缺血性脑病等脑损伤疾病患儿;(7)不愿配合研究者。

1.5 方法 新生儿血清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指标测定:采集新生儿肘静脉血1.5 mL,进行常规离心处理,使用罗氏Modular DDP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

MRI技术检查:首先使用5%水合氯醛50 mg/kg对患儿进行灌肠处理,再行MRI技术检查,采用飞利浦Achieva 3.0T核磁共振,应用标准正高头线圈。先行常规轴面扫描,扫描视野240 mm×240 mm、矩阵228×224,层间隔1 mm,层高5 mm。让患儿取仰卧位,具体参数:T1W1:应用Ti FLair序列,回波时间10 ms,重复时间1 997 ms;TRTSE序列:回波时间10 ms、重复时间1 977 ms;Ti FLair序列:回波时间10 ms、重复时间1 977 ms,b值:1 000 s/mm2。采取梯度磁场对三个方向进行扫描。扫描后MRI观察T1W1征象,T1W1苍白球对称性高信号,提示高胆红素血症颅脑损伤。

CT技术:设备128排CT机(飞利浦Brilliance core),设置矩阵512×512,管电流250 mA,管电压120 kV,基线选择OM线,扫描层厚5~10 mm,间距5~10 mm。使患儿取仰卧位,扫描由颅底开始,扫描至头颅顶端,窗宽90 Hu,窗位40 Hu。CT图像显示:脑内出现病变灰质、白质信号为异常,脑室系统、脑沟脑裂等,脑实质内无明显密度灶为正常。

1.6 神经测定评分 采用新生儿神经测定评分(neonatal behavioral neurological assessment,NBNA)测定,首先在半暗、温暖、安静环境内,由接受过专业培训人员进行,测评在抽血24 h内完成。NBNA包括主动、被动肌张力8项,行为能力6项、一般状态3项、原始反射3项,共计20项,评分总分为40分,每组评分分为0、1、2分,评分越低患儿脑损伤程度越重。

1.7 经济学分析 CT与MRI检查成本分别为1 194.5元/人、1 457.1元/人(其他成本未纳入研究),诊断准确度为效果指标,计算公式成本-效果比。

2 结果

2.1 两组血清TB与NBNA评分结果对比 观察组TB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NBNA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血清TB与NBNA评分结果比较

2.2 评价头颅CT与MRI对患儿脑损伤诊断 表3可见,使用头颅CT技术,颅脑损伤诊断的灵敏度为43.75%(14/32),特异度为54.84%(17/31),诊断的准确率为49.21%(31/63)。使用MRI技术,颅脑损伤诊断的灵敏度为81.25%(26/32)、特异度为74.19%(23/31),诊断准确率为77.78%(49/63)。以脑干听觉诱发电位为金标准,MRI诊断技术准确率、灵敏度、均高于CT技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093,9.600,P<0.05);两种诊断技术特异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536,P>0.05)。

表3 头颅CT和MRI诊断患儿脑损伤情况(n)

2.3 分析头颅MRI与NBNA评分与高胆红素血症发生关系 头颅MRI阳性患儿3 d内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为79.41%(27/34),高于头颅MRI阴性患儿17.24%(5/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203,P<0.05);阳性患儿NBNA评分为(32.50±1.36)分,低于阴性患儿(34.14±1.4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06,P<0.05)。

2.4 头颅MRI特征表现 高胆红素血症患儿T1WI图像显示,苍白球对称性高信号(图1),对照组正常新生儿颅脑MRI图像见图2。急性期MRI特征:胆红素脑病相对特征性表现为苍白球区对症性T1高信号,1~3周后消失,属于一种暂时显像;同时T2-LAIR系列也呈高信号;需注意与壳核-丘脑区缺氧性脑病鉴别,该病主要累及壳核;而急性胆红素脑病无累及壳核,累及苍白球为主。慢性期MRI特征表现:其拥有与急性期T1高信号部位相同的影像学异常出现部位,主要在苍白球区等高好发部位出现T2WI对称性高信号。

图1 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颅脑MRI图像

图2 正常新生儿颅脑MRI图像

2.5 头颅CT特征表现 经头颅CT检查显示,患儿双侧大脑半球出现灰白质界限不清,对称性片状低密度水肿(图3),对照组正常新生儿颅脑CT图像见图4。

图3 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颅脑CT图像

图4 正常新生儿颅脑CT图像

2.6 两种方法成本-效果比比较 见表4。

表4 两种方法对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颅脑检查成本-效果比对比

表4可见,颅脑MRI技术的成本-效果比低于颅脑CT技术,MRI技术经济效益更高。

3 讨论

高胆红素血症是临床新生儿常见疾病,其发生与新生儿血-脑屏障不成熟存在密切相关性,加之其他诸多因素影响,进而诱发病变。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由于基底节神经细胞代谢旺盛,若未及时采取有效治疗措施,极容易对患儿脑组织造成不可逆性损伤[4];大量的非结合胆红素沉积、结合、聚集在两侧苍白球,导致神经源细胞线粒体功能与神经胶质改变,最终诱发大量脑细胞死亡,对患儿神经功能发育造成严重影响,甚至危及患儿生命安全。因此,对于新生儿尽早发现、诊断高胆红素血症,并予以正确治疗,对降低疾病危害性,改善新生儿预后意义重大[5-6]。

既往研究证实,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是诊断高胆红素血症脑损伤最有效方法[7-8]。其通过对新生儿听觉神经传导通路进行记录,观察不同部位神经元电活动情况,分析各波振幅大小、峰间期、潜伏期,进而对不同部位神经元点反应强弱、时间等进行评价,进而观察新生儿听觉传导通路功能结构[9]。但该方法操作繁琐,在大范围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脑损伤早期筛查中,临床推广价值有限。

头颅CT与MRI技术是现代新型影像学技术,其具有操作简单、检测时间短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以往临床发现,头颅CT在诊断新生儿胆红素脑病中,具备良好的临床一致性,可通过观察脑白质密度、基底节、脑水肿等密度影,为临床提供准确依据。头颅MRI技术作为诊断高胆红素血症重要方法之一,可通过对患儿脑部解剖学结构变化进行观察,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10]。但目前,临床诊断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脑损伤方面,相关报道较少。李娟等[11]研究显示,应用头颅CT技术评价脑损伤准确度为58.0%,MRI技术评价脑损伤准确度为78.0%。

为进一步了解头颅CT与MRI技术早期评价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脑损伤情况,本研究开展对照实验,结果显示,观察组TB水平显然高于对照组,而NBNA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相比健康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TB水平异常升高,且出现脑损害。比较不同方法对患儿脑损害早期诊断,MRI诊断技术准确率、敏感度、特异度均高于CT技术(P<0.05),提示MRI技术相比于CT技术更具有优势,此结果与相关研究基本一致。将头颅MRI技术与NBNA评分联合应用,研究显示,MRI阳性结果患儿,NBNA评分更低(P<0.05),提示脑损伤程度更重,且大多在3 d内出现病变。此外,本研究经过经济效益分析,MRI技术成本-效果比低于CT技术,提示MRI技术经济效益更高。

综上,在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脑损伤诊断中,相比于单纯头颅CT技术,应用头颅MRI技术诊断效果更为显著,但其头颅MRI技术仍然存在一定误诊、漏诊情况,因此临床可结合NBNA评分及其他影像学技术进行综合诊断,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

猜你喜欢

脑损伤头颅胆红素
郭亮:“甘愿为党献头颅”
遗传性非结合性高胆红素血症研究进展
Quintero分期、CHOP分级与TTTS脑损伤的相关性对比分析
新生儿不同部位经皮胆红素值与血清总胆红素值的对比
总胆红素偏高,需警惕肝脏疾病
怎样看待升高的胆红素
右美托咪定抑制大鼠创伤性脑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
愚人节缅怀革命先烈
嵇康·绝响
血浆渗透压和APACHEⅡ评分对心肺复苏后患者脑损伤的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