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媒体感统训练结合口肌训练治疗脑性瘫痪合并构音障碍的疗效观察

2021-09-06张玉霞李柯闫慧玲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21年4期
关键词:脑瘫言语语言表达

张玉霞, 李柯, 闫慧玲

痉挛型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是脑瘫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大脑损伤部位在皮质运动区和椎体系,主要表现为关节僵硬及四肢活动性下降,患儿腱反射亢进,椎体束征阳性[1]。患儿除了肢体方面障碍外,大部分患儿存在构音器官和摄食系统的中枢神经运动异常,造成患儿发声困难、摄食困难,严重影响患儿的言语、摄食、认知和社会交往能力[2]。约80%的脑瘫患儿存在不同程度的言语障碍,表现为语言发育迟缓、语音不准、口部活动能力差等症状。治疗主要采取医院康复、家庭训练为主要手段。作者观察多媒体感觉统合训练配合语言相关口部肌肉训练治疗痉挛型脑瘫构音障碍患儿语言功能障碍,效果理想,总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我科收治住院的痉挛型脑瘫构音障碍患儿108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4例。对照组中男31例,女23例;年龄2.1~6.7岁,平均(3.64±0.56)岁;病程1.3~5.4年,平均(2.81±0.43)年;四肢瘫18例,双瘫25例,偏瘫11例。观察组中男32例,女22例;年龄2.3~7.0岁,平均(3.71±0.58)岁;病程1.5~5.7年,平均(2.84±0.46)年;四肢瘫20例,双瘫24例,偏瘫10例。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病程、瘫痪类型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中国脑性瘫痪康复指南(2015)》中小儿脑瘫的定义和分型[3]。

1.3 纳入标准 (1)符合痉挛型脑瘫的诊断标准,伴有构音障碍;(2)年龄2~7岁;(3)患儿家长同意接受观察,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1)有先天性心脏病者;(2)伴有听力障碍者;(3)认知功能差,不能配合训练者。

1.5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儿给予语言相关口部肌肉训练:(1)被动按摩:患儿仰卧于床上,治疗师帮助患儿将髋关节、膝关节、屈曲,头部略后仰,先按照上唇肌、下唇肌、面颊部、甲状舌骨周围的顺序进行按摩,并刺激口面部相关穴位,如地仓、水沟、承浆、翳风、廉泉。再将患儿上下唇对捏,使之碰撞,尽量发出声音,让患儿感受发音的感觉。然后用合适的力量按摩口腔内部牙床、面颊部、舌根部。(2)主动训练:可使用棒棒糖、饼干、奶嘴等工具引导舌部运动,张口运动,练习对唇、吸吮的力量和主动咀嚼能力,当患儿不能独立完成时,治疗师可辅助完成。(3)发声训练:使患儿注视治疗师口部,治疗师给其做发声演示,并且讲解发声要领,然后让患儿自主反复训练,如患儿不能配合,治疗师可通过被动方式令患儿发出声音。每天训练1次,每次25~30 min。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多媒体感觉统合训练:利用虚拟情景互动训练系统,通过多媒体设备给患儿提供一个虚拟场景,并根据训练需要设定相应的训练任务,结合实物器材,对患儿进行触觉、前庭感觉和本体感受的训练。每天训练1次,每次30 min。以上训练4周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1.6 观察指标 (1)语言功能:采用S-S语言发育迟缓检查量表评价语言表达发育商、理解发育商水平:患儿语言表达发育商、理解发育商水平最后得分越高提示语言功能越好[4]。(2)口部运动功能:简易口部运动功能量表评价口部运动功能,包括下颌口部、唇口部、舌口部运动功能及口部整体运动功能[5]。患儿各项运动功能得分越高提示患儿相应部位的运动功能越好。

2 结果

2.1 语言功能对比 见表1。

表1显示,治疗前两组患儿语言表达发育商、理解发育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语言表达发育商、理解发育商均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语言表达发育商、理解发育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口部运动功能对比 见表2。

表2显示,治疗前两组患儿下颌口部、唇口部、舌口部运动功能和整体运动功能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下颌口部、唇口部、舌口部运动功能和整体运动功能均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下颌口部、唇口部、舌口部运动功能和整体运动功能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脑瘫患儿不仅存在肢体运动障碍,发音器官同样存在运动功能障碍,患儿存在不能灵活进行口唇开合、噘嘴、鼓腮等运动,舌的运动功能低下,下颌开合困难等一系列问题[6]。由于长期的运动功能障碍,继发性病损会越来越重,口、舌及颜面肌力、肌张力异常使咀嚼、言语的清晰度均受影响[7]。患儿可出现声音异常、构音异常和流畅度异常等问题。痉挛型脑瘫患儿由于运动神经元损伤,造成构音肌群的肌张力升高,肌力减退,主要表现为口、唇运动功能差,口腔周围肌张力增高,软腭太高受限、语音异常,鼻音较重、语调异常[8]。治疗上首先要找出主要原因,由此确定训练目标,运用适当的训练方法来提高患儿言语能力。训练和指导是言语治疗的核心,通过训练促进言语的理解和口语表达,恢复或改善构音功能,提高言语清晰度[9]。言语障碍的患儿,可通过传统医学的手法帮助改善受限的、与言语产生有关的运动功能,可有效改善构音障碍。治疗师根据每个患儿的情况,有选择的变更治疗方法,尽量不要长期只使用一种治疗方法,避免患儿对此方法产生反感情绪,影响治疗效果。

相关口部肌肉训练是通过专业的物理治疗训练对儿童口部肌肉进行专业按摩指导练习,达到降低口部周围肌张力的效果,使周围肌肉放松、协调,从而改善儿童口部肌肉紧张或者异常所引起的构音障碍,从而改善语言表达[10]。感统不足是小儿言语发育迟缓的重要原因,语言能力是人类独有的高度复杂性神经动作,大脑皮质分为各个不同的功能区,通过神经组织这些功能区,必须和身体感官取得密切配合[11],所以感统训练有助于提高患儿言语发育。感觉统合功能的失常会导致身体运动协调障碍、听觉言语障碍,使患儿舌头、口唇周围肌肉发育不良,呼吸和声带的运动能力减退,造成发音和语言表达能力较差。多媒体感统训练是通过多媒体技术为患儿营造出虚拟的训练环境,其中包含多种训练项目,结合实物训练器材使训练内容丰富,有效提高患儿皮肤的触觉、前庭感觉和本体感受,实现大脑与身体各功能的联系与协调[12]。虚拟场景还可以调动患儿参与训练的积极性,训练时更加放松配合,从而提高训练效果。

由于大脑损伤,痉挛型脑瘫患儿的言语功能出现障碍,言语发育迟缓,发音不清,造成患儿表达和理解异常。通过语言表达发育商、理解发育商的评价,可以客观反映出患儿言语功能。对照组患儿治疗后语言表达发育商、理解发育商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说明通过口部肌肉训练能通过改善相关肌肉肌张力,提高口唇运动功能,从而促进言语功能发育。相关口部肌肉训练能有效改善患儿口部周围肌肉痉挛,降低其肌张力,提高相关肌肉的协调能力和运动功能,促进言语功能的发育,从而明显提高患儿语言表达发育商和理解发育商。观察组患儿治疗后语言表达发育商、理解发育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多媒体感统训练能够通过提高触觉、前庭功能和本体感受,从而促进大脑皮质有效阻止言语功能区,提高患儿言语功能。感统训练通过改善前庭功能,增强患儿的平衡能力,使神经冲动更容易通过脊髓的传导,到达大脑皮质的言语功能区域,使身体感官与言语功能区紧密配合,从而达到改善患儿言语功能的目的。王亚杰等[13]观察多媒体感统训练对言语功能的影响,患儿言语功能明显提高,与作者观察结果一致。

脑损伤导致的肌张力异常,严重影响痉挛型脑瘫患儿的口部运动功能,通过评价下颌口部、唇口部、舌口部及整体运动功能水平,能客观评价口部运动功能。对照组患儿治疗后下颌口部、唇口部、舌口部及整体运动功能明显提升(P<0.05),说明口部肌肉训练能通过改善肌张力提高患儿口部运动功能。观察组患儿治疗后下颌口部、唇口部、舌口部及整体运动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多媒体感统训练能够提高患儿感觉统合能力,有效提高口部运动功能。感统训练可以提高患儿小肌肉及手口眼等部位小肌肉的协调能力,增加舌头、唇部肌肉、呼吸和声带的运动能力,从而提高患儿发音及语言表达能力[14]。

综上所述,多媒体感觉统合训练配合语言相关口部肌肉训练能够通过降低相关肌肉肌张力,提高患儿感觉统合能力,有效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言语功能和口部运动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脑瘫言语语言表达
试析大班幼儿阅读及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引导式教育在小儿脑瘫康复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言语思维在前,言语品质在后
编写剧本台词 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表达综合训练
《世说新语》中的“言语”趣味故事
脑瘫姐妹为爸爸征婚
29年前为脑瘫垂泪,如今却为拳王欢笑
关于冬天
二十一个学生娃与脑瘫姐妹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