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历史为什么选择刘公岛?

2021-09-03王立群

山东画报 2021年8期
关键词:炮台甲午战争清政府

王立群

如果以刘公岛为圆心,600公里为半径在地球上画一个圆,这个圆,基本可以囊括朝鲜半岛全境,山东半岛以及京津地区。圆的边界距离日本本土不过百余公里。

1894年秋,就在这个圆圈内,一场空前激烈的海战,彻底击溃了封建中国的春秋大梦,北洋水师全军覆没,《马关条约》赔款割地……这次彻头彻尾的失败,让亿万中国人从麻木到迷茫,从迷茫到坚定,奋而觉醒寻找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

一百多年后,在刘公岛夏日清爽的海风里,走过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院陈列馆,走进历史选择展馆,不知你会不会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会是刘公岛?这个面积仅3.15平方公里的小岛,为何能成为中华民族的“警醒之岛”?又是什么让习近平总书记“一直想来这里看一看,受受教育”?

最后防线:地理之选

旗顶山,刘公岛的制高点,海拔153.5米。北洋水师曾计划在此处建立一座炮台,但直至甲午战争结束,这座炮台也没有建成。今天,我们在这里看到的遗址,是英国强租刘公岛之后所建。

站在旗顶山,威海湾尽收眼底。刘公岛将整个威海湾分成东西两口。东口略窄,西口较宽,但西口中有一小岛——日岛,将其一分为二。刘公岛身后,就是繁华的威海市区。正是这独特的地理条件,让一百多年前的李鸿章与丁汝昌,将其确定为北洋水师的大本营。

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院研究员马骏杰,这个拥有三十多年海军军龄的研究者,对那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水师,有着特殊的情感。“北洋水师1888年成军,有刘公岛、大沽口、旅顺口三个基地。但主要功能各有不同,旅顺口倾向于修造,大沽口更类似于后勤保障,刘公岛则是真正的常驻基地、指挥基地。”但仅是功能之差,并不足以让刘公岛成为北洋水师最后的倚仗。

1894年7月甲午战争开始,日军渡过鸭绿江直指辽东,旅顺口应是北洋水师的前沿阵地,清政府也要求北洋水师坚守旅顺口,保卫大连。但,“旅顺口的地理条件实在太差”,在马骏杰看来,“旅顺口如‘荷叶卧波,荷茎在金州,一旦金州被攻破,旅顺口就变成孤岛一座,完全失去支撑。”更为重要的是,“与威海湾相比,旅顺口既窄又浅,一旦落潮,定远这样的巨型铁甲舰甚至无法并行进出港口”。史料记载,旅顺口港湾内有一条沙舌,将旅顺口港分为内外两塘,虽然建港时清政府进行了人工挖掘,但依然无法让其变成优质军港。

慈禧太后60岁生日当天,大连湾被日军轻取,但紫禁城内仍歌舞升平。

但大连被日军攻陷,旅顺口也就失去了坚守的意义。“水师提督丁汝昌不顾清政府多次命令,毅然退守刘公岛。清廷对丁汝昌一片谴责之声,要求严厉惩办,李鸿章从中斡旋,称让其‘戴罪立功,试图保存这支应在黄海海战中严重受损的海军。”

刘公岛东西两个海上进出口,东口窄而水深,大型铁甲舰可以自由出入。西口虽宽,但日岛将水道一分为二,形成有效防御。早在1891年,北洋水师就在威海湾开建庞大的陆上防御体系,其中包括刘公岛炮台六座,日岛炮台一座。在威海湾东西两侧,更有十座陆上炮台,但1894年战争进入白热化时,整个体系尚未完成。不过这依然为北洋水师抗击日军正面进攻提供了优越的条件。清军还在刘公岛东西水道中布置大量水雷、木栅、铁链。

但,丁汝昌的战略决策和刘公岛的地理优势,都无法阻挡甚至延缓历史前进的步伐。北洋水师最终在刘公岛退出历史舞台,但也同时与刘公岛一起被历史所铭记。

耻辱对手:时代之选

承认朝鲜“完全无缺之独立自主”;

将辽东半岛、台湾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包括钓鱼岛)、澎湖列岛割让给日本;

“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两亿两;后增加三千万两“赎辽费”;

日本军队暂行占领威海卫,由中国政府每年付占领费白银五十万两,在未经交清末次赔款之前日本不撤退占领军;

立即释放在押的为日本军队效劳的间谍分子,并一概赦免在战争中为日本军队服务的汉奸分子,免予追究……

甲午战争的失败最直接的后果是《马关条约》的签订,这个丧权辱国的条约造成的恶劣影响,一直延续到今天。

从鸦片战争到中法战争,清政府不断与西方列强签下屈辱条约,但在马骏杰看来,晚清政府对《马关条约》的认识明显不同。“之前所有的不平等条约都来自西方的英法德俄,在清政府眼中,我们输给船坚炮利的西方国家是正常的。但是,甲午战争,我们输给了一个‘蕞尔小邦。”

但日本成为晚清政府最“特别”的敌人,确是时代的选择。1868年,日本通过明治维新等一系列改革运动,实现了经济上的“脱亚入欧”,国力日渐强盛。通过20多年的努力,其产业革命逐渐达到高潮。但匮乏的资源和狭窄的市场,让日本统治集团急于从对外侵略扩张中寻找出路。庞大而衰弱的晚清,自然成为首选。1887年,日本参谋本部就制定了所谓“清国征讨策略”。

与此同时,西方列强也默许了日本对中国的进犯。英国希望日本能牵制俄国在东北亚的势力,美国则希望日本成为其进犯朝鲜和中国的助手,法德作为旁观者,则认为日本侵华会成为他们寻求新利益的好时机。

于是,日本这个让清政府感到耻辱的对手,就这样出现了。

警醒之路:历史之选

在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院陈列馆的入口处,镌刻着梁启超的一句话:“唤起吾国四千年之大梦,实自甲午一役始也。”

自鸦片战争始,清政府内部的有识之士,就开始寻找新的强国之路。“林则徐睁眼看世界、魏源著《海国图志》,包括龚自珍在内的这些思想家们对如何强国的思想,注定只是少数人的觉醒。20世纪60年代的洋务运动,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仍然只是洋务派部分人的努力。”马骏杰对英国人赫德私人信件中的一段话印象深刻:中国这个巨人有时突然跳起,伸个懒腰,我们以为他醒了,准备看他做一番伟大的事业……但过了一阵看见他又坐了下来,喝口茶,吸大烟,打个哈欠又沉沉睡去。但甲午战争,终于让这个东方巨人彻底觉醒。

在马骏杰看来,没有刘公岛的失败,就没有中华民族对道路的探索。“甲午战争的失败对文化的冲击最为严重,它让中华民族失去了文化自信。甚至有人提出废弃汉字,他们认为要根治中国的病,必须从否定传统文化开始。虽然在今天看来,这种推倒重来的全盘否定是错误的,但在当时的背景下,我们看到了民族寻找自强之路的决心和为此付出的努力。”

之后的历史,我们已经很熟悉。从康有为、梁啟超到“戊戌六君子”,从戊戌变法惨败到辛亥革命失败,再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的结合,“民族思想意识的变化有了一个清晰的线条”,而这一系列变化的缘起之地,正是刘公岛。

Tips:

巾帼味道

对福州船政学堂培养出来的“现代海军人才”,李鸿章曾感慨:文秀有余而威武不足。英国海军军官寿尔说学堂学生是“虚弱孱小的角色,一点精神或雄心也没有,在某种程度上有些巾帼气味”。

猜你喜欢

炮台甲午战争清政府
浅说晚清广州江防重镇沙路炮台
卢汉铁路筹款问题探析
浅谈中国在甲午战争中失败的原因
胶东半岛炮台的开发利用
炮台,战争与和平
美国在甲午战争中偏袒日本的经济原因
洋务运动时期出洋官员对西方炮台的考察
《里瓦几亚条约》对清政府外交的考量
甲午战争后清政府第一次政治大借款的意图与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