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区老年居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病现状及危险因素与对策

2021-09-02黄铁牛胡碧波何蓉王丽娟何晓璐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21年17期
关键词:患病年龄因素

黄铁牛 胡碧波 何蓉 王丽娟 何晓璐

(1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4;2湘潭市中心医院呼吸内科;3湘潭市第一人民医院脑外科;4湘潭医卫职业技术学院护理学院)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以慢性支气管炎及肺气肿为主要病理变化,具有高发病率和死亡率〔1〕。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全球COPD患病率在40岁以上人群中约10%,而我国40岁以上人群COPD患病率高达8.2%,且呈逐年上升趋势〔2〕。罹患本病,常伴随咳嗽、哮喘、气促及呼吸困难等气道慢性炎症反应,且肺功能呈进行性减退,严重影响患者劳动能力和生活质量。有研究表明,由于老年人身体功能随年龄的增长而退化,对诸多疾病和意外伤害的易感性增高、对外环境的适应能力差,因此老年COPD发病率及预后均较差〔3〕。另老年人的反应性和敏感性降低,患病后临床表现不典型、隐匿或缺如,不能真实反映病情,而耽误疾病治疗〔4〕。有文献指出COPD发病因素较多,考虑与吸烟、环境、遗传及社会因素均有关,且不同个体也存在差异〔5〕。有研究表明长期接触影响呼吸系统的物理或化学因子也可提高COPD发病率〔6〕;另有文献显示经济状况、文化程度及对疾病的认知成为COPD发病率高的危险因素之一〔7〕。本研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信息登记的老年人群为研究对旨在了解湘潭市社区老年居民COPD患病现状及治疗情况,分析其患病相关危险因素,为老年COPD患者的防治及预后提出相应对策。

1 材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抽取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290例在湘潭市中心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体检的湘潭市社区常住老年居民的体检资料,研究获得医院伦理会批准,所有患者及家属知情并签署同意书。纳入标准:①对COPD的诊断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疗规范(2011年版)》COPD诊断标准〔8〕;②社区常住居民;③年龄≥60岁;④对本研究配合,并接受肺功能检查;⑤心、肝、肾功能正常。排除标准:①近期有重大手术者;②体检资料不完整;③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疾病;④青光眼;⑤合并严重精神病或伴昏迷者。其中男192例、女98例;平均年龄(76.98±12.32)岁。300例调查对象中,进行肺功能检测并得出准确检测结果的290例,确诊为COPD有24例。

1.2调查方法 制定问卷调查表:根据COPD流行病学和本地区实际特点制定,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户籍、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医疗方式、经济状况、体重指数(BMI)、腰围、臀围,COPD相关症状包括严重程度、咳嗽发生频率,相关危险因素包括家族史、吸烟史、饮酒史、职业接触史、对疾病认知行得分,诊疗情况包括呼吸系统疾病史、治疗情况、生活质量。问卷调查表经检测K=0.786,可信度高。由调查人员统一进行体格检查、肺功能测定:体格检查主要针对受调查者身高、体重、腰围、臀围方面,均需连续测量两次取平均值;肺功能检查采用PONY FX便携式肺功能仪(意大利科时迈有限公司)检测,由临床经验5年以上的呼吸专科医师操作并得出结果;保证仪器使用前经过调试和校准无误,且研究对象在安静状态下测试3次并取最佳值,若最佳值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70%则进行支气管舒张实验3次并取最佳值。认知得分从肺功能异常症状、发病机制、危害3个方面9个维度全面反映居民认知能力;态度得分从COPD知识获取渠道、是否主动学习呼吸功能异常知识、是否想要预防或改善呼吸功能异常3个方面判定;行为得分评估居民吸烟饮酒史、生活方式、饮食习惯;3种均采用条目量表计分,10分为满分,差:0~3分,较好:4~7分,好:8~10分。发放、填写、回收问卷调查表:①分组:分别由四组调查人员(4人/组,共12人)入户调查A、B、C、D四组,于两个月内完成;调查人员由2名呼吸内科医师和2名呼吸内科专科护士组成;②调查:调查人员两人一组同时展开调查,调查前一天电话告知本次调查目的和时间确认患者在家,入户后告知调查好处及方法以取得其理解和配合,发放问卷调查表指导其完成一般资料填写,通过交流、观察进一步确定信息真实性;进行体格检查和肺功能检测,检测时详细询问2 h内是否吸烟或近期是否感冒。③控制:由专人负责调查中的质量控制,对所有结果需进行专业分析和筛选;对300例社区老年居民均进行过入户调查,共调查两个月;拟调查300人,回收有效问效292份(97.33%);由培训、考核合格的医学专业人员对问卷进行分层抽样,剔除残页、重复样本和不合格问卷,剩余有效问卷调查表290份(99.32%)。

健康宣教:将24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12例。对治疗组在常规治疗下给予预防和治疗相关知识健康教育,并督促定期检查肺功能,按医嘱进行药物控制和治疗;对照组按照一般治疗方法,不给予特殊干预;1个月后复查肺功能。

1.3判定标准 COPD病情严重程度分级标准〔9〕:Ⅰ级为FEV1/FVC<70%且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80%,不伴咳嗽、咳痰、出汗、口干等慢性症状;Ⅱ级为50%≤FEV1<80%且FEV1/FVC<70%,常伴咳嗽、咳痰、出汗、口干等慢性症状且活动后呼吸困难;Ⅲ级为30%≤FEV1<50%且FEV1/FVC<70%,多伴咳嗽、咳痰、出汗、口干、呼吸困难等慢性症状且症状加重。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t检验、χ2检验、多元线性回归,Logistic回归分析。

2 结 果

2.1不同特征调查对象COPD情况比较 COPD患病与年龄、BMI、家族史、吸烟史、饮酒史、职业粉尘接触史、知信行得分、呼吸系统疾病史、咳嗽史明显相关(P<0.05),见表1。

表1 不同特征调查对象COPD情况比较(n)

2.2COPD患病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以是否患COPD为因变量,以年龄(60~69岁=0;70~79岁=1;≥80岁=2)、BMI(18.5~23.9 kg/m2=0、24.0~27.9 kg/m2=1、≥28.0 kg/m2=2)、家族史(无=0、有=1)、吸烟史(无=0、有=1)、饮酒史(无=0、有=1)、职业粉尘接触史(无=0、有=1)、知识得分(0~3分=0、4~7分=1、8~10分=2)、态度得分(0~3分=0、4~7分=1、8~10分=2)、行为得分(0~3分=0、4~7分=1、8~10分=2)、呼吸系统疾病史(无=0、有=1)、咳嗽史(0~2次/d=0、3~5次/d=1、>5次/d=2)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BMI、吸烟史、知识得分、态度得分、行为得分、呼吸系统疾病史是COPD患病独立危险因素(P<0.05),见表2。

表2 COPD患病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2.3不同COPD病情严重程度比较 根据COPD病情严重程度分级标准,24例COPD患者中Ⅰ级、Ⅱ级、Ⅲ级、Ⅳ级例数分别为7、6、6、5例。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不同COPD分级年龄、知识得分、态度得分、行为得分、FEV1.0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3。

表3 不同COPD病情严重程度老年人年龄、知信行得分、FEV1比较

2.4治疗组和对照组肺功能比较 两组治疗后FVC、FEV1、PEF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FVC、FEV1、PEF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比较

3 讨 论

COPD是呼吸内科常见综合征,临床表现为气流持续受限、呈进行性发展。随着COPD病情加重,气道阻力增加,气流受限成为不可逆,咳嗽迁延不愈,导致患者呼吸困难。特别是老年COPD患者引发呼吸衰竭、肺性脑病等并发症机会更高,给患者健康及正常生活带来诸多困扰。按照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可得,COPD的患病率因地区、人群及年代不同存在一定差异〔10〕。主要病因是肺功能受损,但其危险因素尚不完全清楚,黄捷晖等〔11〕认为该病的发生可能是年龄、家族史、幼年呼吸系统疾病、吸烟等多种因素协同作用的结果。而Miravitlles等〔12〕研究中提出,作为一种慢性病,主要与饮食习惯、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有关。牛宏涛等〔13〕随访发现,对疾病认知及干预能力较低的患者发生COPD的危险性增加十倍,由此证明,健康知识与COPD的发生、发展也密切相关。

本研究样本较少,但发病率仍符合国内标准考虑与研究对象均为老年患者有关。综合国内外文献发现,大量学者均一致认为年龄是COPD发病的高危因素之一〔14〕。根据资料可得,随着年龄增长患病率更高的原因主要分为以下三个方面:(1)老年人常罹患多种疾病,免疫功能降低、抵抗力差、对应激抵御能力减弱;(2)老年人正确认知功能减退,对疾病接受能力较慢,往往早期不重视导致后期发展;(3)BMI随着年龄增长呈降低趋势,过低的BMI可直接导致免疫力下降,进而增加患病可能性〔15〕。本研究结果进一步说明年龄和BMI均可增加COPD患病率。另外,本研究中与国内外文献〔16〕报道结果相似。对上述COPD危险因素进一步分析可知,吸烟时释放的CO、尼古丁等物质会引发动脉痉挛,减少动脉血流量,导致肺部通气量过低直接引起肺部缺氧。另外吸烟可影响气道局部的抵抗力,大量巨噬细胞释放炎性因子造成COPD。且在董婷等〔17〕研究中指出COPD患病率和病死率随烟龄增长而升高,提示吸烟指数与严重程度存在相关关系。呼吸系统疾病作为COPD危险因素之一,通常不是独立存在,在反复呼吸功能受损时往往伴随免疫功能下降及气道功能的损害。文富强等〔18〕研究显示,曾有过重大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发生COPD概率是呼吸功能正常者的5倍。对于老年慢性病来说,健康的生活方式及相关知识宣教是预防及治疗重要手段之一,陈琳等〔19〕通过健康教育干预对COPD患者进行治疗发现其肺功能及炎性因子指标水平优于对照组,提示COPD的发生和发展均与认知能力有关。缺乏对肺功能异常症状相关知识的了解,可造成自我保健意识低下,直接导致发病率增高。分析不同严重程度的COPD患者也可发现,随着分级升高知信行得分显著下降,进一步说明认知、态度和行为的重要性。早有文献指出,在常规治疗上针对性健康指导,提高老年人群对疾病认知度,帮助其改善生活方式及养成健康饮食习惯是治疗关键〔20〕。若要提高对COPD的预防和治疗效果,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①控制高危因素:根据COPD患病高危因素可得,应避免严重呼吸系统疾病发生的一些因素如感冒、运动量过少等,禁止吸烟、饮酒,加强疾病健康宣教;②积极应对疾病:应充分调动患者的治疗积极性,告知改善呼吸功能可提高生存质量,提高患者对呼吸功能训练的依从性和坚持度;③调动社会支持系统:应帮助患者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提高其社会价值观,消除其负面情绪对疾病控制有更大作用。

猜你喜欢

患病年龄因素
变小的年龄
为照顾患病家父请事假有何不可?
野生动物与人兽共患病
解石三大因素
年龄歧视
算年龄
“glifo”帮助患病儿童圆提笔之梦
短道速滑运动员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当今孩子患病,可获哪些保障
怎样理解人是战争的决定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