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钢结构住宅建筑设计探讨

2021-09-01恒天安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安徽合肥230001

安徽建筑 2021年8期
关键词:宿舍楼现浇单体

吴 宁 (恒天安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安徽 合肥 230001)

1 建筑概况

建筑项目在上海市长宁区,地上部分4.5万 m,包含2.5万m的教学楼一栋、2.0万m的宿舍楼一栋;地下部分1.2万 m,总面积共计 5.7 万 m。地上三层以内都是大底盘裙房,首层裙房设计为6m层高,二、三层裙房设计均为4.5m层高;上部两个塔楼,一个用作教学楼,一个用作宿舍楼,二者共用同一大底盘,与下部裙房连为一体。单体北侧是13层的教学楼,自四层起均设计为4.2m层高,塔楼高60m;南侧是15层宿舍楼,四层设计为4.2m层高;自五层起均设计为3.6m层高,高度同样为60m。顶部一层设计为连体形式,与主体一侧刚接,与主体另一侧滑动连接。上部结构均以地下室顶板为嵌固端。

2 结构设计方案比选

因不允许将“结构缝”隔出的单体当成独立单体,在计算该工程预制率时,整个上部结构需要被当成一个整体,对单体预制率的要求是,至少为40%。其抗震设防烈度要求为7度,场地类别IV类,地震分组设为第一组,0.9s的特征周期。三种结构方案分别为:方案1,钢结构;方案2,PC预制混凝土结构;方案3,钢结构+PC预制混凝土组合结构。

2.1 钢结构

方案1的钢结构,设计为钢框架-中心支撑方式,其抗震等级是三级,周期折减系数为0.9。框架柱采用700mm×30mm~500mm×16mm的矩形管;钢支撑采用 300mm×500mm×20mm~300mm×300mm×16mm的矩形管;框架梁则采用HN650×300mm~HN400×200mm。结构用钢量在96kg/m左右。表1列出的结构模型指标,均与规范要求相符。

钢结构的各项指标 表1

计算其单体预制率时,所得结果见表2,因合计值超过40%,故符合规范要求。

2.2 PC预制混凝土结构

方案2的PC预制混凝土结构,设计为装配整体式框架-现浇剪力墙,整体三级抗震,剪力墙二级抗震,0.8的周期折减系数。其框架梁截面是400mm×800mm~250mm×500mm;其框架柱截 面 是 500mm×500mm~800mm×800mm;其剪力墙250mm厚;楼板用的是140mm厚钢筋桁架叠合板,其中预制60mm,其余80mm现浇。方案2结构的各项指标见表3,全部与规范要求相符。

地上部分的塔楼构件中所有板、梁、女儿墙及楼梯均为预制件,地上三层内框架柱为现浇结构,四层及以上方为预制件。计算混凝土结构预制率时,可采用以下公式:

单体预制率=预制体积/(现浇体积+预制体积)×100%

方案2中求得的混凝土结构单体预制率经为40.2%,符合规范要求。

钢结构预制率 表2

PC预制混凝土结构的各项指标 表3

2.3 钢结构+PC预制混凝土组合结构

方案3的组合结构中,将教学楼设计为钢结构,宿舍楼设计为PC预制混凝土结构,构件截面分别与前两种方案的尺寸一致。宿舍楼上部结构当中各构件的现浇、预制方式与方案2保持一致。针对宿舍楼部分,求取的单体预制率是38.5%,而教学楼部分的单体预制率是45.6%,按面积进行加权平均后最终求得的单体预制率是42.1%。

3 方案分析

3种结构方案中,在地震与风荷载影响下,结构可能出现的层间位移比与位移角,以及周期比等指标均与规范要求相符,对其装配式设计内容加以比较,可知其预制率均可满足要求,具体见表4。

三种方案分析结果 表4

方案1:由于钢结构技术已经成熟,不需设置大量支撑,仅对建筑空间存在局部影响,项目的设计需求能获得基本满足。构件生产已实现标准化,产能十分充足,无需与厂家预约,施工周期不长,进度完全受控,对周边居民不会产生明显的噪音或污染影响。

方案2:因需要布置大量剪力墙方能实现对周期、位移等指标的控制,严重影响空间布局。混凝土构件的预制包括大量深化工作,其产能满足不了市场需求,往往需提前与厂家预约,工期太长,进度难以掌控,其污染、噪音影响均不容忽视,且其施工水准现阶段相对滞后,易出现外墙漏水之类质量隐患。

方案3中,其优缺点均在方案1、2之间,对于超限高层建筑而言,两栋连体塔楼的结构动力特性应该尽量保持一致,方符合抗震要求,若结构形式迥异,其动力特性相差大,会通不过超限审查;另外,其单体预制率如何计算,尚无定论,本文所用计算方法需有关部门审批,故不建议采用此方案。

通过综合分析可知,方案1的材料造价较方案2要高,但好在质量小,可节省部分造价;且钢结构的生产十分规范,在空间布置方面也很灵活,施工速度快,预制率也高,体现出最佳的综合性能,因此最终选用方案1。

4 结语

建筑产业在全面推进绿色建筑的同时,其发展要求已无法靠传统建筑体系来实现,日后的发展趋势中,装配式建筑将成为主流。文中以装配式建筑为重点,研究了其结构设计的选型,发现在装配式建筑的设计和施工领域内,钢结构的优势较明显,且对于一些细部技术,譬如大跨度、高位连体等的难点解决十分有利,可将沟通相关部门的成本节省下来,使项目后期的整体进度处于可控状态,具有广泛的发展前景,是装配式高层建筑结构形式的首选。钢结构的不足之处,在于其造价及后期所需维护费与预制混凝土结构相比,会高一些,若项目的预制率要求较低,或结构类型并不复杂,结构设计方案最好还是用PC混凝土,并应对施工工艺加以关注,尽量消除质量隐患。在研究项目时,仍有部分不足,在结构形式采用钢结构+PC混凝土的组合方式时,以建筑面积加权平均的方法对其单体预制率做了简化计算,但缺乏规范性支持,在日后的研究中,对结构形式不一样的连体建筑,计算其单体预制率的具体方法仍有待优化。

猜你喜欢

宿舍楼现浇单体
山楂树
基于pathfinder的宿舍楼紧急疏散优化
中国人民大学一宿舍楼起火:已扑灭 楼内无学生居住
单体光电产品检验验收方案问题探讨
预应力支架现浇连续梁施工技术
现浇连续箱梁一次性浇筑施工方案
预制装配与现浇模式住宅建造节能减排评测比较
巨无霸式医疗单体的选择
高校宿舍楼夜间蓄热通风性能实验研究
类姜黄素及其单体对β-内分泌酶活性的抑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