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传统古建筑之“和合”观念

2021-09-01查月文卢影关琪云南艺术学院云南昆明650000

安徽建筑 2021年8期
关键词:太和殿古建筑屋顶

查月文,卢影,关琪 (云南艺术学院,云南 昆明 650000)

0 引言

中国建筑在千百年的发展中形成了完整的体制,与中华传统文化相融合。“和谐”这一传统理念,从古至今人们都在强调,从《易经》中的阴阳和谐到董仲舒的“天人合一”的观念再到五行之说,在中国的文化历史里,和谐一直都是人们所强调的观念。中国古建筑的发展与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密不可分,所以中国古建筑之中必然存在着“和谐统一”“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念。

1 结构之“和”

1.1 顶与台

中国古建筑有三个重要组成部分,分别为屋顶、屋身与台阶。这样的划分体现着“天、地、人”的中国传统文化观。中国古建筑的屋顶较与西方相比较更加富有韵味,在理性之中多了文化性与情感性的因素,体现着理性与浪漫的交织。

屋顶在整个建筑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中国传统建筑的屋顶严格依照等级品位的划分为九种形制,无论哪种形式都是富有韵律之美。在中国古建筑中级别最高的屋顶为重檐庑殿顶,北京故宫太和殿采用的就是此类屋顶(图1)。“庑殿顶呈简洁的四面坡,轮廓完整,翼角舒展。”同时重檐也显著增加了屋顶的竖向层次,使屋顶更加宏伟、隆重。太和殿的台基采用的是三重组合体,三重汉白玉台基将宫殿显得更为隆重,豪华、庞大的重台扩展了太和殿的体量。台基所体现的是更为承重的美,台基与屋顶是两种不同形态相和,屋顶的浪漫与台基的理性表现出对比中的和谐。

图1 太和殿(图片来源:网络)

1.2 大木与小木

木构架作为中国古建筑的主体结构,传统工匠将木框架分为大木作和小木作两大类,大木作指各种主要承重结构,即多采用大木。小木作指的是非承重的装修工程,单体体块较小。大大小小之间支撑起了中国古建筑中众多庞大的体量,大小相和是古建筑结构体系的关键,是古建筑的美感来源。

2 空间之“合”

2.1 选址

在中国古代,古人选择环境的学问被称为“风水之说”。讲究“四灵之地”的理想位置,村落、住宅、都城、宫殿的选址都受其影响。选址观念突出着“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谋求“和大自然配合”的规律。

例如合院的选址,讲究风水,背阴向阳,讲究聚气。南北方的合院有差异之处,但是,都与自然相契合,受阴阳理论所主导,与五行思想相匹配。合院注重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关系,注重家族聚居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它所体现的是人与自然之和,人与人之和。

2.2 园林与房屋

“‘家庭’意思是说一个‘家’,多少要有一点空地才像样。”房屋与园林加在一起才算是完整的建筑,两者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小型房屋会配有庭院,大型园林中必建房屋。两者之间的关系是人与自然和谐统一。房屋与园林的和谐关系则主要体现在相互寄托、共同发展两个方面。中国传统园林的建造离不开建筑的辅助,如借窗看景,而窗可以是亭台楼榭的窗,可以是廊下的门,可以是单独的门。传统园林的发展历史与房屋建筑的发展历史密不可分,同一时期的园林与房屋的风格总是相符的。如宋代的房屋建筑讲究装饰,精致而美观,这一时期的园林讲究自然美与人工美的结合,追求典雅、疏朗。园林与房屋相合,才构成了中国古建筑,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3 色彩之“和”

3.1 多样与统一

重大建筑色彩厚重、浓烈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显著特点之一。宫殿建筑的柱体、门窗和墙体为朱红色,这是大面积的色调,加上梁枋上杰出的彩绘。彩绘常以单元重复的排列方式出现。使小范围内色彩的对立形成大范围色彩上的同一协调(图2)。

图2 故宫(图片来源:作者自摄)

木建筑中色彩最丰富的地方在檐枋,檐枋上的彩画对于木材具有防止虫蚁蛀蚀、防潮避湿的作用。对于木建筑来说是一层保护伞,这也是色彩在功能上与建筑相“和”。

3.2 自然观念

传统古建筑的建筑用材源于自然,土、石、木,简单房屋的色彩都呈现着材料原色,在后期随着经济的发展,才有白墙、红柱、琉璃瓦的出现。民间建筑的色彩更能体现与自然的亲密关系。如杆栏式的木楼,建筑材料为木,建筑色彩也为木色,则与自然环境融合在一起。黄土高坡上的窑洞建筑,就大地之色为主色彩,以木材制门窗,大都保持本色,与建筑周围的色彩是和谐统一的关系。江南一带的民居白墙、青瓦,在烟雨画中的江南也是构成一幅秀美的画卷。这是建筑在色彩上与自然相“和”。

3.3 礼制文化

在中国的封建文化中,颜色被赋予了特殊含义,象征着地位和政权。在北京故宫之中,屋顶的颜色与五行之说密不可分,金对西为白色、金色;木对东为青色;水对北为黑色、蓝色;火对南为红色;土居中为黄色。故宫之中大多数建筑的屋顶都为黄色,意为凸显皇帝统治中心的地位。故宫中的宫墙、殿柱为红色属火,有驱邪之意。故宫的东边为皇子的居所,东为青色,属春之意。故宫北边,神武门内的东西长房为黑顶。黄色也为皇权表达的重要方式之一,黄袍为帝王所穿,帝王所居之处也要以黄色为主要色调。

天坛祈年殿的色彩更具有丰富的文化含义,明永乐十八年所建的祈年殿采用蓝色、黄色、绿色三种色彩。分别代表着天、天子和地,以色彩为寓意将“天”“地”“人”合在一起(图3)。

图3 祈年殿(图片来源:作者自摄)

4 数字之“合”

古人将数字1~9划分为奇数为阳,偶数为阴。例如北京故宫之中的太和殿,与之相关的数就有3、5、9。太和殿坐落于三重台阶之上,面阔九开间,进深五间,都为奇数。且太和殿内有72根楠木,也为9的倍数。1至9中,“9”为阳数中最大的数而“5”又居于这九个数之中位。所以“九五”就象征着地位与权力,古代帝王则喜欢将自己与“九五”联系在一起。表示自己的尊贵显示自己的皇权。数字,在宫殿建筑中充当地将人与天相连的特殊介质。同样“数”在民居建筑中同样也体现着“合”的观念。

北京四合院的“四”字取“四方”“四面”等词中“四”之意,象征着“四方”。“合”,为“闭”“聚集”之意。“四合”则为四方闭合,强调凝聚之意。与四合院的平面布局相联系,可以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圆地方”之说,充分体现了古人所讲的“天人合一”。从这些例子中可以看出古建筑中数的体现是人追求与自然与天合一的结果。是在数字的角度追求天人合一的观念。

5 现代建筑设计中和谐发展观

5.1 功能与装饰

现代主义建筑出现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从此前强调古典主义装饰到后来的反装饰强调功能,出现了“形式随从功能”“少即是多”等理念。建筑的发展从洛可可式到现代建筑,是从什么装饰都加上到什么装饰都不加。中国古建筑中斗拱是功能与装饰共存的体现,虽在明清时期斗拱走向了僵化和虚假化,但是斗拱的美妙之处不可全盘否定。斗拱的巧妙结构在支撑巨大屋顶的同时,又以复杂灵动的形态、丰富的色彩成为整个建筑中最夺目的角色之一。在现代建筑设计中我们要做到功能与装饰的统一,且吸取斗拱发展的教训,规避过分程式化、虚假化、装饰化,寻求适合的发展道路。

5.2 传统与现代

中国传统古建筑应是中国现代化建筑发展的源头,古建筑所承载的文化,是中华建筑未来发展的根基。中国古建筑的形成受环境和社会背景的影响,在当下社会中古建筑的发展则需考虑现下和未来的需求。如今人们越来越重视对古建筑的保护工作,古建筑在现代化进程中应当跟上发展的步伐,在现代社会中扎稳根基,凭借自身魅力吸引人们的关注,利用自身的价值为社会创造价值。借用中国古建筑的“和合”理念,将自身融合在现代化之中,寻求有利的发展方向。

6 结语

中国古建筑在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即“天人合一”的思想支配下,古建筑与自然相融合,与自然和谐统一。这是中国古建筑所体现的文化观念,它源于这片大地,是前人智慧的结晶。在当前,现代经济快速发展下,现代建筑设计的发展也必然要吸收中国古建筑的“和合”观念,建筑与人相和,建筑与自然相合,建筑与建筑相和。共同体现着中国建筑文化的独特魅力。

猜你喜欢

太和殿古建筑屋顶
借“光”生财的屋顶
My Travel Plan to Beijing
紫禁城在1918
屋顶屋
古建筑取名有什么讲究
中国古建筑
屋顶的雪(外四首)
山西古建筑修葺与保护
在太和殿听一种鸟鸣
太和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