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用学视域下的当众冒犯言语研究

2021-08-28马玉夏

今古文创 2021年30期
关键词:惩罚

【摘要】本文探讨了违背道德规范者在公开场合遭受羞辱的情况。羞辱作为一种惩罚形式已在社会学中得到深入研究,但在语用学中却并未获得同等关注,尤其对普通民众而非机构施加的公开羞辱研究甚少。对于传统语言学难以阐释的如羞辱等行为方式,语用学为其诠释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框架。研究表明,公开羞辱仪式上具有高度侵犯性,同时也显示出与机构惩罚相似的元语用特征。

【关键词】惩罚;礼节性公开羞辱;仪式言语行为

【中图分类号】H1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30-0107-02

基金项目: 本研究为四川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多模态网络互动中的关系工作研究”(项目编号:19WY099);成都大學校基金项目“基于身份构建理论的(不)礼貌人际语用研究”(项目编号:2018XSB06)的阶段性成果。

一、引言

本文探讨了公开羞辱的互动实践模式。中国文化中的公开羞辱受到传统行为模式影响,普遍被视为礼节性差错而非冒犯。本研究旨在证明看似特别的礼节性公开羞辱实则遵循一系列人际语用标准。尽管礼节性公开羞辱具有非同寻常的互动实践模式,但仍有其相应的语用理据,学界对此类人际冒犯的惩罚语用机制研究相对较少,本研究暂为弥补过往相关研究领域的不足之处。

二、 作为惩罚性社会实践和道德实践的

礼节性公开羞辱

(一) 作为惩罚性社会实践的礼节性公开羞辱。本研究认为礼节性公开羞辱介于侮辱性质的“暴民司法”与“制度化”当众凌辱之间。礼节性公开羞辱目的在于凌辱而非残害受辱者。通常这种惩罚是由小群体执行,由此造成的伤害在一个较小的可控范围内。作为象征性而非实际伤害,礼节性公开羞辱更加类似制度性惩罚。同时,礼节性公开羞辱作为一种社会行为,非权威发起,从这个意义上讲,也更为制度化而非私人泄愤。

(二) 作为道德教化实践的礼节性公开羞辱。礼节性公开羞辱作为一种惩罚形式,其本质是道德内化的[1]。首先,礼节性公开羞辱作为一种道德规范,是针对违背社会规范互动实践的群体反映。站在道德制高点的个人对违背道德规范者以相应惩罚,而惩罚本身也体现道德[2]。但礼节性公开羞辱此行为可能并不会得到社会团体内其他成员的认可。同时,实证研究表明,礼节性公开羞辱实施者通常会合理假设其行为能够得到社会全体成员的认同。

其次,礼节性公开羞辱作为一种社会实践,尤其相应的权利与义务,这些看似暴力的礼仪实践遵循着某种不可言说的动态机制。施加羞辱者自诩法官,尽管被羞辱者以及不赞同此辱行为的旁观者会在胁迫下接受此行为,此互动实践具有与机构化惩罚有序性的显著相似性。几乎所有形式的惩罚都具有道德义务[3],这在当众羞辱实践中更为明显,礼节性公开羞辱在社会中起着阻止潜在犯罪的重要作用。由于会带来耻辱和丢面子等后果,公开羞辱是一种极具心理威胁性的惩罚形式。

三、礼节性公开羞辱中的不礼貌

此部分重点探讨礼节性公开羞辱中不礼貌和冒犯的语言和非语言表现形式。本研究数据来自综艺节目《爱情保卫战》中2020年1月到6月的相关视频。此类视频中有一个共同特征为,夫妻/男女朋友的感情中有了第三者的介入,而导致纷争不断。研究表明,此类冲突中的礼节性不礼貌旨在增加惩罚的合理性,这点也和机构性责罚一致。研究数据中最常出现三种不礼貌/冒犯行为。

(一) 做出道德裁决。在几乎所有情况下,遭受羞辱者均会受到原女友/配偶的谴责。做出道德裁决的目的在于确定道德惩罚的基调,道德化是礼节性公开羞辱整体结构中的关键。

(二) 贬义称呼语。受羞辱者通常被冠以贬义称呼,例如“狐狸精”“邪花”等。与人际冲突中常使用的污言秽语相较,此类贬义称呼更为文明和疲弱。礼节性公开羞辱常使用疲弱贬义称呼语以获得他人支持。

(三) 呼吁大众关注。被背叛的配偶通常试图通过曝光寻求社会群体支持其公开羞辱行为。

限于篇幅,下面仅以一例说明:

(1) (场景:一对男女朋友准备近期结婚,前女友回头想挽回男方的心,并住进二人新居。)

1.主持人对现女友:那你们住一起别扭吧?

2.现女友:当然别扭啊,我住一个房间,他(男方)住一个房间,他前女友住客厅。

3.主持人对前女友:你都走了,就踏踏实实走呗,还回来干什么啊?

4.前女友:解释中……

5.主持人对前女友:但人家现在已经有女朋友了。

6.前女友:但他们还没有结婚啊。况且她(指现女友)身材、长相,哪样有我好啊?

上述三种不礼貌言行在此例中都有所体现。现女友在2中首先对前女友做出一系列的道德判断:前女友为了挽回男方,居然搬到他们家里同住,让人感到不舒适和尴尬。现女友直接称呼前女友“小三”,以求获得观众与情感导师的同情与支持。尽管前女友的行为的确伤风败俗、道德有亏,但“小三”此词的语义仍然相对平和温顺。当主持人问及前女友为什么插足这对小情侣感情时,前女友的回应相当站不住脚。面对现女友的礼节性羞辱,“你就是插足我们这段感情的小三”,前女友没有立场进行有力的反击,但同时在6中挑衅现女友,暗指其身材、长相不如自己良多。礼节性公开羞辱的各种语言特征相互关联:羞辱者做出道德裁决的同时也是在争取社会群体的同情与支持。

四、礼节性公开羞辱的话语特征

(一) 作为道德规范的礼节性公开羞辱。在任何人际冲突中,每一位交际参与者都声称自己在道德上占上风。语境决定显性或隐性诉求的效果,此类元语用行为很难有高下之分。然而,礼节性公开羞辱与此大相径庭:具有明确的道德诉求。这种元语用行为与上下文密切相关,当羞辱者具有完全的惩罚权力时,道德化元语用行为就变得十分明确。下面仅以一例说明:

(2) (场景:一位刚结婚的男士遇到前女友,旧情复燃。妻子代丈夫上场捍卫自己的婚姻。)

1. 前女友对妻子:我觉得你没有来的必要啊!这是我和他之间的事情。

2. 妻子对前女友:我虽然没有跟你打过电话,也不代表我就放弃了我们的感情。勾引别人的老公做什么?

在上例中,人妻明显参与了道德化互动实践,模拟司法审判,在互动实践中做出裁决。人妻在2中代表原配偶群体指控前女友“勾引别人老公”,而非指控对方“勾引自己老公”,这属于道德修辞的内化。此道德裁决中的群体性谴责在研究数据中出现频率较高。

在人际互动实践中,当众冲突通常表现在元语用层面的道德冲突中。与日常人际冲突相異,礼节性公开羞辱中鲜有紧张情绪/状态,类似法庭判决的道德独白,这在例(2)中的互动实践中尤为明显。

(二) 强制道歉。作为法庭裁决的结尾,法官告诉罪犯未来应避免做错事,罪犯对自己的过错感到遗憾和悔恨。礼节性公开羞辱和法庭裁决机制的相似处在于,二者互动实践的最终目的是强迫对方公开道歉。下面以一例说明:

(3) (场景:一对即将结婚的小情侣,遭遇前女友的强势介入。)

1.主持人对现女友:你能受得了这样吗?

2.现女友:我肯定受不了。

3.主持人:搁我,我肯定走。

4.现女友:刚开始,我是想走来着,但后来我想,凭什么啊?

5.主持人:这种男人有什么好要的啊,说背叛就背叛。(对着现女友)我说你就是个糊涂蛋,受了多大的屈辱啊,还不走。

6.涂磊对男方:你觉得你前女友是真爱你吗?她以这种方式回来,以破坏你的幸福为基础,创造她自己的幸福。她这次的手法,不过是将你再次完完全全地占有。在伤痛之中捧着你的才是真爱,弃你而去的只是糟粕。你今天必须做出抉择。

7.男方:我现在没有办法选择。

8.涂磊对男方:你就是一个恬不知耻的白眼狼。

9.女嘉宾对现女友:好男人多得是,有点勇气,走吧,姑娘。

(现女友走了,男方选择了前女友)

10.主持人:(指着男方与其前女友)他们这种爱情还需要我们保卫吗?

11.观众齐声说:不需要。

12.主持人:两位请,生活是属于自己的,请走好未来的每一步。

主持人的道德独白后(1、3、5)之后,前女友拒绝接受道德惩罚,反驳道,“可是他们还没有结婚”,这意味着她拥有介入他人情感生活的权力。虽然真诚常被视为道歉成功的重要因素,但羞辱交际对方是礼节性公开羞辱的关键。研究数据显示,道德规范决定第三者需要多次重复忏悔自己的过错并表现出谦卑的姿态以求得原谅。在例(3)中,前女友被男女嘉宾和观众要求道歉并退出他人感情舞台,道歉是道德惩罚象征意义的固有组成部分。

前女友和男方被迫在主持人和男女嘉宾的引导下,进行自我辩解,这反过来也增强了意识形态公开羞辱的效果和强度。虽然无法确切得知物理强制的屈从成效,但强迫重复忏悔是礼节性公开羞辱的关键互动特征之一。

五、结语

从礼貌理论视角来看,道德规范在汉语使用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尽管道德规范通常与礼节相关,但研究表明,作为语言行为的固有部分,礼节性公开羞辱迥异于公共场合中被视为恰当的行为。诸如“狐狸精”之类陈旧的表述和粗鄙的话语反映出普通民众倾向于道德化公开羞辱这一行为。希望本研究能够引发学界对于此现象理论阐释的深入探讨。

参考文献:

[1]Kádár, Dániel Z. Politeness, Impoliteness and Ritual: Maintaining the Moral Order in Interpersonal Interaction[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7.

[2]Goffman, Erving. Forms of talk[M]. Philadeplhia: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 1981.

[3]Bax, Marcel. Rituals. In: A. H. Jucker & I. Taavitsainen (eds.) Handbook of pragmatics[M]. Berlin & New York: Mouton de Gruyter, 2010.

作者简介:

马玉夏,女,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语用学、外语教学。

猜你喜欢

惩罚
Chapter 20 Extreme torment 第20章 极度惩罚
画与理
脑筋急转弯
航空信带来的惩罚
“惩罚”等十三则
Jokes笑话
二则
坚守惩罚教育的教育性
学校应该建立怎样的惩罚体系
真正的惩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