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疫情防控常态化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2021-08-28何伟俊周心怡

关键词:立德树人思想政治教育

何伟俊 周心怡

摘  要:疫情防控常态化下,高校网络信息泛滥、半封闭式校园管理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开展带来了挑战,但丰富的抗疫故事与英雄事迹、优秀的朋辈榜样以及创新性的工作模式又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诸多机遇。筑牢高校舆论阵地,优化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是高校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实现战疫与育人双向结合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疫情防控常态化;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

“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1]。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高校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完成立德树人目标,需将疫情防控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紧密贯通起来,展开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对高校学生的思想引领,关注学生成长、助力学生成才。

一、疫情防控常态化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

疫情防控常态化,既不同于疫情爆发的高度紧张时期,也不同于未发生疫情的平静时期。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时期,高校大学生虽然一如既往地在校学习生活,但新冠肺炎疫情发展的不确定性与反复性,仍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一定挑战。

(一)网络信息泛滥增加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难度

互联网时代突破了传统媒介的信息传播方式,高校大学生拥有较大的选择与传播信息的主动权,人人都可以是疫情信息的“传话筒”。然而,由于网络信息良莠不齐,缺少社会经验的大学生无法准确辨别及筛选正确有效的信息,易受错误言论的诱导与蒙蔽,从而影响其正确思想观念的塑造与形成,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成为谣言、虚假信息的传播者。此外,互联网便捷、高效、迅速的传播特点既为网民提供便利言论自由、集思广益的信息平台,但谣言或扭曲、夸大事实的信息一经发出也能迅速被他人获取,从而影响他人对事实准确判断的能力,进而误导公众的认知。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学生作为疫情的亲身经历者,对疫情相关信息的关注度相对较高,网络中有关疫情的各种信息都有可能成为学生关注的重点。而对缺乏辨别信息真伪能力的在校大学生而言,关于疫情的谣言、不实信息等更容易影响学生的情绪与心理,这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一定挑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不仅要关注学生在现实世界的行为表现,同时还需要及时关注学生在网络世界的思想动态和言行举止,以便全面掌握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从而提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

(二)半封闭式校园管理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实效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国内大部分高校遵循“非必要不出校”的管理原则,采用出入校园审批或备案的“半封闭式”管理模式,以减少离校频率,降低感染风险。“半封闭式”的校园生活相较于以前的生活方式有了较大的约束性和限制性,部分大学生在相对封闭的校园环境中学习生活,表现出一定的不适应性,思想也发生了一些新变化。一方面,学生虽然能在学校进行正常的学习生活,但相对封闭式的育人环境使学生长期局限在某一区域范围,行为受到一定限制,使学生感到压抑,情绪低落。为释放心理压抑,部分大学生将目光转移到游戏、短视频等网络虚拟世界,从而影响大学生正常的学习生活,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另一方面,部分大学生的校园生活本身与社会有较多联系,相对封闭的校园环境扰乱了部分学生的校外实践或社会活动,从而引发学生不满,产生抱怨或反抗心理,甚至有学生违背疫情防控要求,私自离开校园。学生的消极反应影响了高校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与实施,进而影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效。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既要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避免学生过分沉迷网络,同时又要做好校园管理政策的解释工作,以减少学生对“半封闭式”校园管理的抵抗、不满心理。此外,还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与思想变化,避免“半封闭式”校园管理带给学生的负面影响。半封闭式的校园管理增加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工作任务与工作要求,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实效。

二、疫情防控常态化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机遇

(一)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素材

中国在抗疫过程中彰显的大国担当与各种感人至深的抗疫故事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教育素材,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以结合疫情防控工作要求,讲好抗疫故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首先,抗疫过程彰显中国抗疫决心与抗疫信心。面临全球性的疫情爆发,中国积极参与抗疫,驰援世界其他遭受疫情冲击的国家,与世界人民一起共同对抗此次疫情。这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抗疫决心和抗疫信心,同时也体现出中国的大国担当。其次,中国在抗疫实战中体现出的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激励着中国人的抗疫信心与勇气,并以乐观、坚定的态度面对疫情,齐心抗疫,有效阻断了疫情传播。调查发现,在1385名大学生中,98.48%的被调查者对打赢疫情阻击战抱有信心;88.59%的被调查者通过本次疫情对国家的热爱程度更强于之前;85.70%的被调查者表示经过此次疫情对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认识强于以前。[2]调查数据反映了疫情期间大学生对党和国家的认知有了积极变化。这一变化也为高校运用抗疫事迹与抗疫精神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丰富的教育素材与教育资源。

(二)塑造优秀朋辈榜样

榜样教育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指针”,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法。朋辈榜样符合大学生成长发展过程中的模仿学习心理,具有形象真实性、内容深刻性、方法多样性和主体平等性等特点。在此次抗疫过程中,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抗疫英雄人物,如逆行者白衣天使、负重逆行的军人和警察、连夜运送物资到前线的卡车司机、争分夺秒不眠不休的建筑工人等等。这些生活在人们身边的平凡人,关键时刻成为大家心中的英雄,其中不乏与大学生的年龄相仿,甚至是校园学生的抗疫英雄。他们成为当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最真实的榜样。朋辈榜样的力量为大学生们塑造出极具正能量的影响,并深深地影响着高校学生的思想观念。习近平说:“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3]由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联合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交平台探探联合发布的《疫情后90后观念变迁洞察报告》指出,在被调查的90后年轻人中,11.8%的年轻人是战役一线工作人员。[4]朋辈群体中的优秀榜样,成为抗疫大军的“脊梁”,并在抗疫过程中充分发挥榜样的优秀示范作用,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具有较强影响力的朋辈榜样群体,进而更好地發挥榜样的引领示范作用。

(三)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

习近平强调,“做好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5]。思想政治工作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探索新模式虽然已不是新课题,但疫情防控常态化为思想政治工作信息化教育提供了更好的契机,高校针对这一时期对思想政治工作与网络信息技术之间的充分融合作出了积极探索。疫情发展初期,全国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通过微信、腾讯QQ等社交软件与学生建立稳定的联系通道,并通过网络平台了解掌握学生的健康状况。此外,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借用“腾讯会议”“钉钉”等线上授课平台对学生进行“云端”思想政治教育;通过“易班优课”“微课宣讲”等平台,向大学生群体展现感人的抗疫故事,弘扬抗疫精神。一系列思想政治工作在网络平台的开展,以更为直观的方式,使学生深刻了解国家抗疫工作成果,感受人民群众艰苦奋斗的历程,促使学生将所见所闻内化为心中的崇高信仰,既有效增强思想政治工作实效,也为疫情防控常态化下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提供有效路径。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总结前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经验,结合线下思想政治教育形式,进一步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方式创新。

三、疫情防控常态化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分析

(一)筑牢高校輿论阵地

良好的舆论环境是开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保障。习近平指出,“要做好宣传教育和舆论引导工作,统筹网上网下、国内国际、大事小事,更好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6]。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需要强有力的体制制度作保障、以营造正确、积极的舆论环境,占领舆论高地。一是体制制度保障。建立高校疫情应急处置制度,成立疫情应急处置指挥部,以便及时处理各种疫情突发情况。二是营造积极舆论氛围。宣传党中央和当地党委、政府关于疫情防控的决策部署、工作动态、防控成效和传染病防控知识,加强校园网络管理,加大网络有害信息的堵截与筛查,引导大学生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和良好的校园舆论环境。三是占领网络舆论阵地。关注学生的网络思想动态,利用互联网自媒体平台,发出网络强音,化被动为主动,变“跟踪”为“引领”,做实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增强网络育人实效,进一步占领网络舆论阵地。

(二)优化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

优化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需要进一步提升队伍能力。只有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能力素质皆备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才能更好地应对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的各种突发事件,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保障学生安全稳定。首先,强化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理论学习,强化理论知识。思想政治工作队伍肩负着言传身教、传递知识的重任,必须坚持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深刻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精髓,在疫情防控工作中活用马克思主义辩证思维,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率。其次,提高工作者的政治素质,增强政治定力。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有政治意识,善于从政治高度看问题。这要求工作者必须深入学习党的理论知识,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用党的理论知识和思想武装自己,提高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的育人效果,在防疫大考中答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这道题。最后,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专业素养,巩固专业实力。疫情防控常态化下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有宽广的眼界,学习内容不仅局限于理论知识,更应拓展疫情防控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捉住网络思想政治的“东风”,加强信息技术学习,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意识,加快网络信息技术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应用,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

(三)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

疫情防控大局之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能迟到、不到、绕道[7],但半封闭式的育人环境降低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因此高校要在疫情防控工作中不断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方式,将疫情防控常态化工作融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过程,实现战疫与育人的双向结合。首先,将抗疫精神融入疫情防控全过程。第一,思想政治工作队伍要积极适应形势变化,充分利用战“疫”这部最生动、最鲜活的教科书,将抗疫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引导大学生以抗疫英雄、抗疫先进人物为榜样,带头落实好疫情防控各项措施,助力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第二,讲好抗疫故事,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坚定“四个自信”,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第三,将抗疫精神融入各项思想政治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前往抗疫主题的博物馆等场所进行参观学习,让学生现场感受伟大抗疫精神,激励大学生脚踏实地、奋发有为,真正成长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其次,将网络思想政治贯彻疫情防控全过程。习近平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8]。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应把握整个讲话中的关键部分,自觉在实践中贯穿全过程。一是探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平台,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育人模式。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以思想政治教育为方向,积极构建多样化的在线思想政治学习平台,探索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模式,倡导问题导向和任务驱动的自主学习模式,鼓励学生踊跃参与力所能及的防疫工作,保证疫情防控大局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有效开展。二是加强网络价值观教育,树立科学网络价值观。正确的网络价值观可以使大学生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合理地使用网络,防止沉迷网络影响身心健康,降低大学生网络犯罪、网络暴力等违法现象。三是聚焦抗“疫”主题,探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形式,通过开展“云思政论坛”“云党课”“云思政优课”等活动,引导大学生客观认识疫情防控大局下的问题,正确看待新冠疫情对国家、家庭、个人的影响,保持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使线上思想政治教育入脑入心。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EB/OL].(2018-09-10)[2021-08-09].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8-09/10/c_1123408400.htm.

[2]李航,张意奉.新冠肺炎疫情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J].林区教学,2020(12):7-10.

[3]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70.

[4]疫情后时代90后价值观念变迁洞察报告[EB/OL].(2020-05-01)[2021-08-08].https://news.cyol.com/app/2020-05/01/content_18595516.htm.

[5][8]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01).

[6]习近平.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0-02-24(002).

[7]张树辉.高校应对“大考”:法纪顶在前 党建做保障[N].光明日报,2020-02-15(13).

责任编辑  杨慧芝

猜你喜欢

立德树人思想政治教育
立德树人视阈下的服务型基层党支部构建方式探究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优化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研究
高职学院大学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对策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