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性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2021-08-26覃方梅

求知导刊 2021年14期
关键词:语文教学小学语文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的课程要求、教学定位、发展目标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而且,就教材知识体系构架而言,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可供学生探究、解析、研讨的内容较多,尤其是阅读、写作、交际、表达等方面的教学内容。学生在探究性教学中可以获得更为深刻、精准、充分的理解,这既有利于教学效率的提升,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同时,受新时代育人导向变迁的影响,教师也越来越重视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因此,结合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特点和小学生的特性,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时,教师应以探究性教学为辅助,多设计、组织、开展一些具有探究性、协作性、研讨性、启发性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协作探究、多元探究中激活自身认知潜能,以积极态度、饱满热情、浓厚兴趣、迫切意愿投身语文认知视域,实现全面成长和发展。

关键词:探究性教学模式;小学语文;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14-0056-02

引 言

所谓探究性教学模式,主要是指以学生为主体,借助诸多探究活动,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中共同学习知识,解决问题,开展探究,进行研讨,满足情感、思想、态度、认识等需要。随着探究性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引入、渗透和融合,以探究性教学为载体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正在形成,并趋于完善。因此,教师在借助探究性教学思想、理念、模式、要求等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时,应以学生实际需要为基础,根据教材知识特性,多组织、设计、开展一些具有探究性、交互性、研讨性的探究活动,让学生在积极参与、协作互助、发展提升中更好地学习语文知识,逐步培养综合素质,进而为教学效能的提升奠基铺路。

一、探究性教学模式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和优势剖析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与新教学理念的渗透,探究性教学模式的优势也逐渐显现,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在探索和研究中获取新知识、形成新能力,实现语文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与发展。具体而言,探究性教学主要是以教学活动为载体,由学生自主围绕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情境开展学习活动,使其在研究知识由来、探索問题解答的过程中,发现新的学习问题,进而对其展开探究、思考、剖析,最后通过自身努力,去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实现认知能力与学习素养的全面提升,从而让语文学习过程由单调乏味的“拿来主义”转变为“自主探索”,实现教学效能的全面突破与切实飞跃[1]。

(一)有助于学生探究意识的培养

小学生对新知识、新思想、新观念、新问题都有着强烈的欲望与饱满的热情,对此,教师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并在教学活动设计、教学措施落实中全面渗透与践行。一方面,教师应通过组织探究性活动,给予学生自主探究的机会,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探究意识和养成探究习惯,并将其内化为一种基本素养。另一方面,通过落实探究性活动,学生能深度体悟知识的生成过程,进而养成一种追本溯源、刨根问底的学习精神,为其探究意识的全面提高提供助力。

(二)有助于学生学习个性的凸显

很多小学生有着较强的自我意识与个性差异,他们在语文学习中更喜欢用自己的方式去思考、探索、实践。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以凸显学生学习个性为导向,让教学活动服务于学生个性的培养,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全面提升。而随着学生参与度、自主性和自觉性的提高和增强,他们的探究能力、探究欲望、探究潜能也会得到激发,从而使教与学的生态氛围更加科学、合理、高效。

二、探究性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措施与实践路径

很多小学生对新事物、新问题普遍有着强烈的求知欲与好奇心,其更喜欢在自主探究、深度探索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因此,实现探究性教学模式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深度融合,可以使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主性得到充分彰显,进而促使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浓厚的兴趣去学习语文知识、提升认知能力,让语文教学活动的组织、开展更加高效,更具针对性、灵活性、多样性、有效性[2]。

(一)借助探究性教学模式,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小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学习语文知识的态度、热情、兴趣极易受到教学氛围的感染和影响。因此,教师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活动时,应以探究性教学模式为辅助,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得以充分激活和激发,使学生以积极的态度、浓厚的兴趣、饱满的热情投身语文学习中,并在探究与实践中提升语文理解能力、认知能力。一方面,教师要加强探究性教学游戏的融入,让学生在游戏中习得语文知识,探究问题,同时使学生内心深处的求知意愿、丰富情感得以激活,进而为他们的思维拓展、兴趣激发、认知提升提供保证。另一方面,教师要加强探究性生活素材的渗透,尽量将语文知识、具体教学内容、相关生活素材与学生特性结合起来,组织学生进行探索与实践,使学生带着饱满的热情、浓厚的兴趣开启探究活动,在生活元素的启发下开展学习,获得认知迁移[3]。例如,在教学《赵州桥》一文时,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赵州桥”构架示意图,并借助图示引导学生认识、了解赵州桥的结构特点、造型等。待学生获得一定认知后,教师再顺势出示赵州桥实物模型,组织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对桥的“石拱”特性进行分析,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二)利用探究性教学模式,深度剖析课文意境,激活学生学习夙愿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大多具有很强的故事性、趣味性、形象性、探究性特点,而且不同课文中的诸多词汇、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等对学生学习夙愿的激活也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对课文意境的感知、品味、体悟,引入探究性教学模式,借助探究性教学,使学生在分析、鉴赏、品味课文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的基础上获得认知深化,实现思维发展[4]。一是引导学生在读中品美,设计探究性活动。教师可以通过范读、学生跟读、集体朗读等方式,让学生在听、品、悟中体味课文语调的轻重缓急,感知作者情感的变化,探析隽永且美好的课文意境,在探究性教学模式的驱动下实现思想与情感的升华。二是带动学生在赏中悟美,构建探究生态。教师可以借助背景或者伴奏音乐,利用图画或者视频等素材,将抽象的文字用直观的画面予以重现,组织学生边读边悟,在情景交融中提升学生对课文美好意境的感知与品位,激发学生的探究夙愿[5]。例如,指导学生阅读《月光曲》一文时,教师可以借助配音范读,展示表现月光曲美好的三幅图画,将学生引入课文意境中,指导学生在情景交融中将自己幻化为“皮鞋匠”,进而释放自己的思想与情感,表达学习意愿与认知。同时,教师还可以设置具有针对性的课外探究任务,让学生在课外借助网络资源、媒介素材等搜集与《月光曲》相关的故事、创作背景、作品意图等材料,在多元学习方式刺激下激发学生探究课文内涵的兴趣,为其认知夙愿的释放奠定基础。

(三)依托探究性教学模式,充分融入多元评价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参与教学活动的兴趣与热情,使探究性教学模式的功能得以发挥,教师应通过多元评价,积极探寻学生在语文学习活动中的闪光点,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语文的自信,培养学习兴趣。而且,在科学、严谨、恰当的探究性教学评价的辅助下,学生开展知识探究的热情、意愿都会得到有效的提升。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探究性教学模式,教师应充分发挥教学评价的作用,尽量将带有延展性、激励性、发展性的评价措施引入教学指导中,引导学生展开探究分析,激发学生的学习意愿。对于表现积极、态度端正、理解到位的学生,教师应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对于参与懒散、认识不足、意愿不强的学生,教师应加强督促与启发。另外,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评价中的参与作用,采用分组互动的方式,让学生充当评价主体,并对不同学习小组的表现情况予以分析、评判,在多元评价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教学效能提升,并在探究性教学模式的引领下促进学生认知的迁移[6]。

结 语

总之,实现探究性教学模式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机融合、深度对接,对教学效率的提升和学生的良好发展都有积极作用。因此,教师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活动时,应加强对探究性教学模式的运用,促使学生开启思维潜能、萌生学习兴趣,并逐步提升学习语文知识、解决语文问题、培养语文能力的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探究性教学模式时,必须以学生实际学习情况与具体知识为基础,设计出具有探究性、实践性、趣味性的教学活动,使语文教学的开展与学生的认知特点相契合,进而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刘银琪.探究层递式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20(36):79-80.

井咏梅.探究性教學模式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艺术,2020(04):41.

王明清.探究性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当代家庭教育,2020(08):134.

周云.探究性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艺术,2020(02):67.

刘静.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探究性教学模式的运用[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9(14):97.

黄惠.小学语文课堂评价语言的适切性探究[J].名师在线,2019(14):65-66.

作者简介:覃方梅(1979.12—),女,广西玉林人,中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育教学。

猜你喜欢

语文教学小学语文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高年级古诗词教学艺术之我见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