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用Andrews 测量法评估骨性Ⅱ类患者上下颌骨的相关研究

2021-08-25王策徐嘉彤冯翠娟

智慧健康 2021年20期
关键词:测量法切牙下颌骨

王策,徐嘉彤,冯翠娟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辽宁 沈阳 110000)

0 引言

颅颌面的组成结构十分复杂,科学完善的美学评估依赖于颌面部软硬组织的多方协调,其中对上、下颌骨矢状向发育的评估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对患者的功能、美观和身心健康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Andrews 口颌面协调六要素(简称Andrews 六要素)基于正常牙合六项标准,可以有效地将软硬组织联系起来,使每位患者都能获得独有的评估结果[1]。使用Andrews 六要素中要素Ⅱ延伸的创新性测量方法(简称Andrews 测量法)评估上下颌骨矢状向的发育程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因解剖变异和个体差异的影响,为科学全面的评价口颌面软硬组织的协调美观和制定专属的正畸治疗方案提供临床指导[2]。本研究通过运用Andrews 测量法评估骨性Ⅱ类患者上下颌骨矢状向发育情况,与SNA、SNB 角进行对比研究,探讨两者间是否存在一致性,并分析年龄、性别间是否存在差异,旨在为临床诊断和方案设计提供参考。

1 材料和方法

1.1 样本收集

选取2016 年11 月至2020 年5 月就诊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的患者2273 例,经初筛从中选入年龄12~30 岁骨性Ⅱ类错合畸形306 例。

纳入标准:①年龄12~30 岁,恒牙牙合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ANB ≥5.0°;②东北地区汉族,健康状况良好,发育正常;③患者及监护人对本研究知情同意;④资料真实完整。排除标准:①口颌面正畸、修复、手术治疗史;②口腔颌面头颈部创伤史;③恒牙列先天缺牙或牙列缺损(上下颌第三磨牙除外);④颞下颌关节疾病;⑤家族遗传性疾病,唇腭裂及其他颅颌面综合征。

1.2 材料

①符合标准的骨性Ⅱ类头颅侧位X 线片及自然头位侧面像306 例;②10mm×10mm 粘纸,R=0.5mm牙胶,0.5m×1.0m 直面镜,25cm 测量尺;③应用软 件:Microsoft Office Excel2019 软件(微软公司,美国)、Dolphin11.95(Dolphin Imaging&Management Solutions公司,美国)、Adobe Photoshop CC2019(Adobe Systems Software Ireland Ltd)、SPSS 26(IBM,美国)。

1.3 实验方法

1.3.1 拍摄

面部定点:用10mm×10mm 粘纸将R=0.5mm 的牙胶粘于面部正中矢状面中线的发际点(S 型)或上界点(R/A 型)、临床前额中心点(FFA)及眉间点处。

自然头位X 线片的拍摄[3]:受试者正前方2m 处放置0.5m×1.0m 直面镜;受试者上半身直立,两足自然分开平放于地面且两肩连线与地面平行,头部做俯仰运动以放松肌肉;受试者双眼平视镜中自己的眼睛,取其最自然的位置,保持头姿势位不动;嘱受试者轻微闭合上下唇,语言引导或用手指抚摸受试者唇部助其放松,在唇肌自然放松状态下进行拍摄。将耳杆插入外耳道,调整正中矢状平面。

1.3.2 数据采集及测量

对总样本头颅侧位X 线片进行整理。由同一位经过专业培训有经验的技术人员,用同一台电脑上的Dolphin11.95 软件在连续一段时间内完成ANB、SNA 及SNB 角的测量(精确到0.1°),筛选并保留符合纳入标准(∠ANB ≥5.0°)的样本资料,将数据导入Microsoft Excel 2019 软件并记录。

1.3.3 Andrews 测量

对满足纳入标准的样本进行图像处理。由同一位经过专业培训有经验的技术人员,在连续一段时间内根据前额形态进行标记,完成Andrews 测量。

1.3.3.1 测量标志点

①临床前额上界点:前额面轴线上,S 型上界点为发际点,R 型上界点为额部侧貌中与面部关系比头皮更紧密相关的一点,A 型上界点为成角的尖部;②眉间点:两眉间隆起部在正中矢状面上最前突的点;③临床前额中心点(FFA):临床前额上界点与眉间点在正中矢状面软组织连线的中点;④理想上中切牙临床冠中心点;⑤理想下中切牙临床冠中心点。

1.3.3.2 测量指标

①绘制前额前界线(FALL 线):经FFA 并垂直于水平面的垂线;②绘制临床前额面:同时经过临床前额上界点和眉间点的直线所在的平面;③测量并记录前额倾角(σ 角):前额前界线与临床前额面所成的锐角;④计算并绘制目标前界线(GALL线):当σ ∈[-7°,+7°],GALL 线=FALL 线;当σ∈[+7°,+∞]时,每增加1°,则GALL线前移0.5mm,但超过软组织眉间点;⑤确定功能性牙合平面;⑥根据要素I 确定并记录理想上、下颌中切牙的位置,见图1;⑦根据GALL 线与理想上、下颌中切牙临床牙冠中心点(UFA/LFA)矢状向的相对位置关系,进行上下颌骨矢状向的记录和评估,见图2。

图1 完成Andrews 测量

图2 矢状向数值测量

1.3.3.3 评价标准

当UFA 点正好在GALL 线上时即为上颌骨矢状向理想位置,下颌骨矢状向理想位置为处于正中关系位即符合要素I 时下颌中切牙达到正常的覆牙合覆盖(2.5mm)关系。因此,记UFA-GALL 距离为a(mm),LFA-GALL+2.5mm 距离为b(mm)。a>0 视为上颌骨发育过度;a=0 视为上颌骨发育正常;a<0 视为上颌骨发育不足;b>0 视为下颌骨发育过度;b=0 视为下颌骨发育正常;b<0 视为下颌骨发育不足。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Microsoft Excel 2019、SPSS 26 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和统计学分析,分别进行SNA 和SNB 与Andrews 测量法的一致性检验,并分别根据年龄、性别进行配对χ2检验和方差分析,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306 例样本统计结果,比较Andrews 测量法(a值)与SNA 结果P=0.0001<0.05,Kappa=0.02;比较Andrews 测量法(b 值)与SNB 结果P=0.0001<0.05,Kappa=0.037。不同年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 义(Pa=0.004<0.05、Pb=0.001<0.05)(表1),不同性别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a=0.860>0.05,Pb=0.274>0.05)(表2)。

表1 Andrews 测量法不同年龄组间比较()

表1 Andrews 测量法不同年龄组间比较()

表2 Andrews 测量法不同性别组间比较()

表2 Andrews 测量法不同性别组间比较()

根据以上结果可以得出:①Andrews 测量法(a/b 值)与SNA/SNB 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两种方法间诊断结果一致性均较差;②不同年龄组间具有显著差异,青少年组UFA 点与LFA 点位于理想位置后方约-1.8mm/-6.2mm,成年组UFA 点位于理想位置前方约+0.4mm,LFA 点位于理想位置后方约-5.5mm;③差异与性别无关。

3 讨论

本研究旨在通过以Andrews 六要素为基础,延伸并扩展要素Ⅱ内容,通过使用Andrews 测量法,对比SNA/SNB 角,可以为临床诊断提供更加细致明确的数据参考。本研究第一次提出以Andrews 测量单独评估上下颌骨矢状向发育的量化诊断方法,充分考虑患者的个体特征和美学需求,因人而异,避免“大众化”;通过单独对上、下颌骨发育程度进行评估,避免受到相互位置的影响。由于两种方法间具有显著差异且诊断结果一致性较差,且同时与赵迪[4]等研究存在一定差异,表明Andrews 测量方法具有鲜明的特色,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一种新的评价方式,供临床鉴别应用。

本研究中年龄分组为青少年和成年,结果显示,上、下颌骨矢状向发育程度(a/b)在不同年龄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与性别无关。由于受颌骨继续生长发育的影响,上颌a 值与下颌b 值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大。杨研[5-6]等学者曾报道西安地区汉族个别正常牙合人群中,上颌中切牙FA 点基本落在GALL 线前后1mm 内偏后方,结合本研究结果,再次验证骨性Ⅱ类患者仍是以下颌发育不足为主要发病机制。

本研究中对于Andrews 测量要求极高,实验者对头颅侧位片自然头位的验证、功能性合平面的确定、绿牙大小及基骨中央位置的安放、UFA、LFA 点的确定和距离测量等均采用连续多次的数据采集、建立适当的数学模型或使用高精度测绘软件等方法,确保对Andrews 测量的准确性。由于所用材料为常规二维影像学资料,投照距离和放大误差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其清晰度及真实性[7]。

本研究使用的Andrews 测量法基于Andrews 口颌面协调六要素,其理论丰富,同时涉及牙列、颌骨、颏部、肌肉等口牙合系统,其评判标准摒弃传统的标准值数据,着重于个性化设计,同时具有简便性、直观性、创新性[8-9]。此外,本研究内容可为骨性Ⅱ类患者正颌手术的术前方案设计及术后美学评估提供一定的参考[10]。

综上所述,Andrews 测量法可以作为一种新的评估骨性Ⅱ类患者上下颌骨矢状向发育的方法,供临床鉴别应用,同时其可为Andrews 六要素在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的诊断、方案设计及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等方面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测量法切牙下颌骨
双牙弓前突患者拔牙内收后根管治疗对切牙牙根吸收影响的研究
关于电子元器件检测中的问题及其解决方式分析
骨性Ⅱ类均角成年患者上颌中切牙与切牙管位置关系的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研究*
下颌骨发育性缺损1例
切牙管与上颌中切牙位置关系的定量研究
下颌管在下颌骨内解剖结构的锥形束CT测量
再谈数学选择题的解题方法
成人骨性Ⅱ类不同垂直骨面型患者切牙区牙槽骨面积锥形束CT研究
个性化钛修复体在下颌骨缺损重建中的应用
种植体植入下颌骨内生骨疣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