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诊断学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探索

2021-08-23王佳佳李冬华王智瑜刘文兰

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文化自信立德树人课程思政

王佳佳 李冬华 王智瑜 刘文兰

摘要:中医诊断学作为中医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兼具自然科学内涵与社会人文知识,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通过在中医诊断学课程的理论与实践各个环节融入课程思政教育,引导学生坚守专业信仰,强化专业技能,建立文化自信,立德树人,守正创新,德才兼修,促进中医药高层次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课程思政;中医诊断学;立德树人;文化自信;中医传承

中图分类号:R241;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5707(2021)04-0060-03

DOI: 10.3969/j.issn.2095-5707.2021.04.014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Practice and Explo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CM Diagnostics

WANG Jia-jia, LI Dong-hua*, WANG Zhi-yu, LIU Wen-lan

(School of Chinese Medicine,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069, China)

Abstract: TCM diagnostics, as one of the main courses of TCM specialty, contains abundan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with natural science connotation and social and humanistic knowledge. By integrat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into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CM diagnostics, students are guided to stick to their professional faith, strengthen their professional skills, build up their cultural confidence, cultivate them with morality, make innovations, and practice both morality and talent, so as to cultivate high-level talents of TCM.

Key words: curriculum fo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CM diagnostics; cultivate people with morality; cultural confidence; inheritance of TCM

基金项目:首都医科大学校长研究基金(2020JYJX054);北京中医药薪火传承“3+3”工程冯建春名医工作站(2015-SZ-C-58);北京中医药科技发展资金(QN2018-25)

第一作者:王佳佳,E-mail: wjj8935@163.com

*通讯作者:李冬華,E-mail: donghuali@ccmu.edu.cn

课程思政是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承载着培养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使命[1]。中医诊断学是中医学基础学科与临床各科之间的桥梁,将思政教育融入其教学与实践的各个环节,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守正创新,坚定中医信念,实现润物细无声的育人功能。

1  中医诊断学课程思政教学实践

1.1  教师言传身教,坚持立德树人

教师作为课堂思政教育的引领者与指路人,应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加强思想政治学习,树立“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的理念[2]。

教师对待教学环节认真负责的态度本身就是立德树人,言传身教。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以积极的心态认真对待每一节课,将新方法、新形式融入教学,使课堂成为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的主阵地。课前授课教师结合教学与实践内容进行集体备课,深入挖掘各教学环节所蕴含的思政内容,认真做好教学设计与实施。课中通过提问掌握学生学习情况,以问卷星形式插入测试题或思考题,及时把握学生的知识洼地,并针对难点内容进行重点讲解。课后采用BB(Blackboard)网络教学平台上的测试题进行学习效果的反馈,及时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鼓励学生针对测验中错误的内容进行分析,巩固所学内容,纠正理解不到位或审题不仔细的情况。教师及时查看、认真评价作业,从完整度和准确性等方面分析学生的掌握情况及其学习态度,并进行优秀作业的班级展示,营造精勤不倦、积极求学的学习氛围。教师信仰坚定,认真负责,关爱学生,潜移默化之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引领,引导学生养成刻苦钻研的学习习惯与踏实严谨的学习作风,将自身成才与国家发展紧密结合,把爱国主义情怀自觉融入知识探索与科学实践中。

“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坚持立德树人,以德为先,才能培养出更多具有高尚品质的中医人才。例如在绪论学习中,要求同学们集体朗诵孙思邈所著的《大医精诚》,阐释以“仁爱”为核心的传统医德文化,从“为人之德”“为医之德”角度展示医者的职业道德风范及至诚至仁、德艺兼优、医乃仁术的人文思想,引领新时代的医德建设与工匠精神[3]。教师言传身教,立德树人,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使学生志存高远,努力成为德才兼备、品学兼优的综合性人才。

1.2  传播中医文化,建立文化自信

中医药作为中华民族传统医药,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汲取中华文化营养,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医药文化,是我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杰出代表。教师在教学中注重结合中医诊断学诊法与辨证的特色传播中医文化,促进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例如,在望诊教学中引入扁鹊见蔡桓公的故事,运用司外揣内的方法,中医通过望诊可以判断气血的盛衰,识别病邪的性质,确定疾病的部位,判断疾病的预后。中医舌诊是中医望诊的重要部分,手少阴心经之别系舌本,舌为心之苗;足太阴脾经连舌本、散舌下,舌为脾之外候;足少阴肾经挟舌本;足厥阴肝经络舌本;肺系上达咽喉,与舌根相连;足太阳之筋结于舌本;手少阳之筋入系舌本。舌通过这些经络与全身脏腑具有密切的联系,因此,中医学通过望舌可以了解全身脏腑的生理病理变化。这些教学内容使学生感受到中医学有着独特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其中不仅有着科学的内涵,在2000余年的临床实践中也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学习中医不仅要学习具体的中医知识,还要学习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在专业学习中将这种文化自信、爱国情怀根植于心,潜移默化做到立德树人。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国积极开展有效的防控工作,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抗疫成效。教师结合新冠肺炎的疫情变化及中医药在抗疫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挖掘与课程相关的思政元素,提高学生战胜疫情的信心和决心,牢固树立中医药的专业思想。现代传染病防疫学认为,实施隔离、环境消毒是阻断疫情传播的有效途径,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医学中蕴含的养生智慧,对于提高人体正气、增强免疫力、有效抗击疫情也大有裨益。中医养生包括身心和形神2个层次,及适应寒暑、调和喜怒、节制饮食、劳逸适度诸方面。疫情期间通过中医养生思想的灌输,帮助学生排解紧张焦虑的不良情绪,鼓励学生调整不良的生活作息,运用中医学的养生方法提高心理与身体素质。在诊法和辨证的实践课上,结合新冠肺炎患者的舌象特点学习舌诊的舌质和舌苔,结合其病情演变特点分析其中医辨证特点与处方用药,使学生认识到虽然疫情来势汹汹,抗疫大战惊心动魄,但中医药防治新冠肺炎有方有力,充分发挥了中医药的优势和特色,彰显了中医药的巨大价值。作为新一代中医药人更应“扎牢中医人的根,守好中医人的道”,以实际行动践行首都医科大学“扶伤济世、敬德修业”的校训精神。

1.3  加强自主学习,提高职业素养

中医的四诊从不同角度诊察病证,所搜集的病情资料各有侧重,相互补充,要全面地掌握病情,就要求医生通晓诊法理论,掌握诊法的技巧。辨证论治是中医理论的精髓,是中医临床诊疗疾病时应遵循的基本方法。体现了中医理论中整体观念、动态变化、因人因时因地制宜的优势。因此,在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设计中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与价值的引领,加强诊法与辨证的应用及实践,提高学生诊察与辨证的综合运用能力及应用意识,将中医专业教育与职业责任教育相融合。例如,在学习诊法时,请学生借助家人、朋友练习四诊信息采集的方法与技巧,尤其是望舌和诊脉,结合切身实践谈一谈如何进行舌象与脉象的采集与分析。学习八纲辨证时,请学生结合自身生活经验列举表证的典型病例并进行证候分析。在学习病机时,请家乡是南方的同学讲解当地的气候特点,当地人如何防暑降温,强调暑与湿相兼发病的特性。在辨证教学中以病例的形式引出教学内容,学生可以通过情景再现的形式分析归纳病例所涉及的病位与病性,加深对于症状和证候的理解。诊法与辨证的实践课采用分组实践的方式。实践时,由2位教师分别模拟医生和患者进行诊法、辨证示范。教师针对不同病例进行问诊的示范,展示针对不同主诉如何进行询问,并讲解围绕主诉进行问诊的诊法要点与辨证分析。学生进行训练时,2位学生分别模拟医生和患者,学生于课前针对典型病例写出问诊内容,教师修改后,课上进行询问。学生在课上针对病例进行问诊、辨证训练,教师予以点评[4]。学生在理论学习与医疗实践中体验如何运用所学理论与技能开展诊疗,如接待患者、敏锐洞察、详细询问、察舌按脉、辨别证候、撰写医案等环节,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综合分析能力,而且增强了医生的职业责任感和自豪感。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为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促进与提高中医诊断学课程理论与实践的教学效果,授课教师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与多种教学方法进行线上教学的实践与探索,并采用多种方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授课教师与学生建立微信群,于课前发布教学PPT、电子版教材、视频资料供学生课后复习与自学。应用中国大学慕课、学堂在线等平台的教学视频进行自主学习。授课教师在作业中布置一些有挑战性的问题,例如证候的比较与鉴别等。学生通过多种形式自主学习,增强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上不断钻研业务,积累经验,更新知识,达到终身学习、自我提升,以更好地为患者排忧解难、解除病痛,逐渐成为一名优秀的中医医生。

1.4  更新教学内容,促进中医传承

中医诊断学课程思政不仅要转变教学理念,也要优化教学内容,以促进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的有机融合[5]。教师在教学中融入最新的科研成果,扩展学习内容,加深学生对于证候病理机制的理解,体会中医理论与实践的科学性。例如讲授脏腑辨证中的肝肾阴虚证,研究表明,一贯煎治疗肝肾阴虚型肝纤维化具有保肝护肝、抑制肝纤维化等作用,其机制可能通过抑制肝星状细胞活化,减少胶原蛋白的表达,阻滞细胞周期,从而达到抑制肝纤维化的目的[6]。又如讲授六淫证候的湿淫证候时,结合溃疡性结肠炎常发生于夏秋季节,此时气候炎热潮湿,脾本恶湿,外生湿热邪气加重了人体脾胃运化水液的负担,治疗可采用参苓白术散以健脾渗湿,其机制可能与下调肠黏膜炎症小体NLRP3、核转录因子NF-κB mRNA表达,上调肠黏膜黏蛋白2、三叶因子3 mRNA表达有关[7]。课下利用第二课堂与科研创新项目,指导学生查阅医学期刊与书籍,撰写论文,参与实验研究,增强团队协作能力与创新能力,为从事中医药的理论与实验研究奠定基础。

医生的职业需要有责任、有担当,作为一名中医不仅要有精湛之术,更要有仁德之心。在中医诊断学课程教学中,结合名老中医妙手回春的诊疗经验与立志学医的成才过程,加深学生的理解与领悟,帮助学生坚定中医信念,树立远大的人生目标,形成长远的职业发展规划。例如,以湿疹为例介绍湿邪的致病特点,讲述患者患病后的亲身经历及名老中医努力钻研治疗取效的实际经验,激励学生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提升自身专业水平。通过了解名老中医的成才之路,以榜样的力量促进学生深刻领悟中医人勇于担当、救死扶伤的医德医风,建立成为大医精诚的中医名家的远大目标。

2  小结

中医诊断学是中医学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主干课程,蕴含着丰富的社会人文知识与中医药传统思想。将课程思政融入其中,教师更加注重教书与育人的有机结合,努力提升自身的道德素养,挖掘教学内容中的思政元素,重视德育培养,运用多元化手段提升教学效果。学生产生情感共鸣,提升专业责任感,建立文化自信,激发内在学习动力,增强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中医专业水平。中医诊断学课程思政教学引导学生坚守专业信仰,强化专业技能,促进德才兼修,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文化素养,有利于实现“全方位育人”的人才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 吳元洁,李净,李姿慧,等.金课建设背景下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思政实现的策略[J].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20,23(3):107-110.

[2] 张曦元,熊丽辉.中医诊断学课程思政的思路与实践[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9,17(9):159-160.

[3] 马其南.《大医精诚》医德文化的内涵及当代价值[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21(11):23-25.

[4] 王佳佳,王智瑜,刘文兰.中医诊断学课程临床实践教学的探讨[J].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2019,43(3):75-封3.

[5] 关延彬,贾永艳,刘改枝,“课程思政”在药剂学课程教学中的改革探索[J].教育现代化,2020(52):167-169.

[6] 孟月,刘文兰,孙福慧.一贯煎抑制肝星状细胞活化作用机制的研究[J].环球中医药,2018,11(3):326-330.

[7] 王佳佳,迟莉,王文娟,等.参苓白术散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NLRP3、NF-κB、MUC2、TFF3基因表达的影响[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9,14(12):1638-1641.

(收稿日期:2020-11-04)

(修回日期:2020-12-14;编辑:魏民)

猜你喜欢

文化自信立德树人课程思政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闻媒体坚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