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大学人文教育的探索与研究

2021-08-23马露于敏但文蛟

关键词:应用型大学人文教育教育理念

马露 于敏 但文蛟

摘    要:文章针对人文教育的特点,凝练出 “本我”与“泛我”的双重属性概念,加深对人文教育重要性的理解。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并重,是高等教育进一步发展的必然选择,我国欲发展一批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必须坚持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协调发展,构建应用型大学的人文精神,确立应用型人才人文教育的理念与模式,从国家、高校和教师三个层面进行协同改革。

關键词:应用型大学;人文教育;双重属性;教育理念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21)07-0037-02

应用型大学是应我国经济发展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新理念的本科教育,顾名思义,应用型大学注重对学生科学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强调所授知识的实用性,与研究型大学的最大区别就是始终从实际应用的角度出发。这种目的明确的办学理念,十分注重自然科学类学科的发展,推崇大学教学科研与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相挂钩。比如越来越多的“产学研”项目,就是将大学融入到社会的建设中来,为社会发展服务,同时促进自身学科的建设与发展。知识的应用性是高等教育的基本属性,也是人们接受高等教育的直接目的,学以致用是高等教育与学生的共同目的。应用性知识要服务于实践,知识成果的转化就是要将抽象的知识应用于实践,应用型大学就是要以传授知识的应用性为己任,以服务社会经济建设为目标[1]。

人文教育是以人为直接目的的教育,区别于以人为目的的正常教育,人文教育是要将人的思想解放,成为真正自由的人[2],只有人的思想解放了,人才能进行一系列有创造性的活动,而创造性的活动有时能够推动社会的进步,因此,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人文教育,大学的建设更离不开人文教育,优秀的大学必定有浓厚的人文情怀,必定有一流的人文教育。

由于应用型大学强调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为目标,这类大学相对注重自然学科的建设,忽略人文教育的重要性。我国的职业教育就是典型案例,由于长期的人文教育“边缘化”,职业教育没能达到预期的职业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目前各类职业教育院校不断加强人文教育[3]。为避免应用型大学走职业教育的老路,有必要对应用型大学的人文教育的教育理念加以讨论。

一、应用型大学产生的社会背景

(一)历史必然性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掌握核心技术成为各国提高综合国力的首要任务。我国高等教育起步相对较晚,经过多年发展虽见成效,但仍有需要改进的方面。比如部分传统的研究型大学重理论轻实践,易造成在理论知识向实体成果转化过程中出现脱节等问题,而重视知识应用性的高职类院校,由于所招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培养的学生不具备实际应用型人才的能力,与预期培养目标有较大差距。

(二)发展阶段

有学者认为,我国高等教育格局分为三个梯度:高职技术类院校、综合性或专业性的大学或学院和综合性的研究型大学或专业性的研究所[4-5]。然而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实行时间较晚,第二梯度更多的是以第三梯度为目标,将办学重点放在学术科研方面,导致第一梯度与第二梯度之间的差距较大,暂时无法弥补高级技术人才的缺口。同时,第一梯度的生源质量普遍不高,师资力量较弱,导致系统知识理论的教与学效果均不佳。我国应用型大学是在传统大学基础上将教学重点放在知识的应用性方面,不以学术研究为目标,学科教育紧密结合社会需求,为知识的实践应用服务。

二、人文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重要性

人文教育具有两个属性,其一为本我属性,其二为泛我属性。人文教育是以人为直接教育目的,而人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所以人文教育应当具有与其相匹配的双重属性。

人文教育的“本我属性”是引导教育人掌握正确自我认识与自我评价的方法,拥有良好的自我意识,这是人文教育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属性。“泛我属性”是对受教育者进行传统文化的熏陶、“三观”的教育和社会规范认知能力的培养。“泛我属性”的意义在于人不仅要对自身有正确的认识,也要对与自身相关联的环境事物具有正确的认识,包含对环境事物本身的性质认识,以及自身与其关系的认识,是对“本我属性”的扩大化与泛社会化。

三、应用型大学中的人文教育

(一)应用型大学的现状

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中重理轻文的现象较为普遍,在以知识应用性为核心教育理念的应用型大学中相对明显。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教与学中侧重于提升个人水平,同时在经济学视野下的教育理念导致部分高校人文教育势微,心性精髓培养环境缺失,心理健康问题显现[6-7]。这种重理轻文的教育趋向势必会影响我国高等教育的整体质量。

(二)树立正确人文教育理念

树立正确的人文教育理念是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重点。由于教育对象不同,教育理念也应当有所差异,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场所,且“育人”应重于“教书”。因此,学校应当首先塑造学生的品性道德,进而传授科学知识,注重学生全面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培养。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离不开科学的教育理念,不同类别的教育机构应具有适应自身培养目标的教育理念[8]。应用型大学的教育理念应当是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互渗透,相互融合,两者协调发展,只有两条腿都健康,才能“走得稳,走得远”。

四、建议

科学教育是人文教育“泛我属性”教育的拓展,综合来看,人文教育是科学教育开展的基础,科学教育是人文教育内容的拓展,只有将两者融合发展,才能培养出符合培养目标的学生。

(一)国家政策倾斜

国家政策层面上要适当利好人文教育与社会科学研究教育政策导向,使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协调发展。

1.国家学科建设工程中要适度增加人文社科类的比重。2.国家教育部门在审批专业设置时不仅要从专业的社会经济效益方面考虑,更要从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加以考虑。3.资源配置与科研基金的审批也宜适当向人文社科类课题倾斜,鼓励该领域学者的科学研究,以促进人文教育理念的与时俱进。

(二)高校管理优化

高等院校应当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教学计划中适当增加人文教育类课程的比重。应用型大学偏重于理工科类专业,笔者建议人文社科类课程的比重在原有基础上增加1/4左右较为合适,这样既能达到对学生人文教育的目的,也给高校在增加人文课程比重的过程中提供了一个缓冲阶段与适应阶段,更有利于课程结构的优化与开展。针对我国情况,建議开设“中国文化史”“中国人文经典”“古代文学解读”“西方文明史”等大类课程,其中可以包含不同的具体的课程,学生可以自由选择,避免泛泛而谈的教学,力求对中国人文及国外人文的深入理解。

(三)教师人文理念提升

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人文情怀培养。教师是与学生直接接触的一线工作者,是学校教学计划的实施者,因此教师在高校的人文教育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应用型大学的部分教师出身于理工科类院校,易忽视人文教育。

因此,(1)高校教师应当通过多元化途径,不断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与人文情怀;(2)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将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融合渗透,达到科学教育的人文化。以土木工程为例,徐芝纶院士被誉为力学泰斗,长期致力于工程力学的教学与结构数值分析的研究,对我国工科力学贡献巨大。那么,教师在进行相关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将徐老的相关事迹介绍给学生,既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提高了学生对课程在人文历史方面的认识,教学效果必是显著的。

参考文献:

[1]柳友荣.我国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研究[D].南京大    学,2011.

[2]司晓宏.人文精神、人文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J].陕西师范    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5).

[3]王雪飞,陈巍,蒋伟.人文素养教育对工科大学生就业核心    竞争力提升研究[J].江苏高教,2020(7).

[4]金雁.高职人文教育的现实困境及路径重构[J].高等教育    研究,2012(1).

[5]姜大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理性追问[J].教育研究,    2011(11).

[6]熊文.健康的追求与体育的坚守:学校体育“健康第一”的    人文价值参照与审视[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20(4).

[7]欧融.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人文关怀思考[J].黑龙江教育    (高教研究与评估),2020(6).

[8]刘梦媛,马云阔,新工科下加强本科工程人才人文教育的    研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8(11).

猜你喜欢

应用型大学人文教育教育理念
应用型大学视域下大学生诚信问题研究
应用型大学《会计信息系统》校企合作课程研究与实践
应用型大学背景下建筑学导师工作室教育模式研究
校企合作机制下的应用型大学的多媒体应用技术课程改革与实施
如何在生理学教学中培养创新型人才
新形势下数据库原理的双语教学
探究小学班主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人文教育的结合
当前农村学校实施“新教育实验”的研究
论师愉生悦的诗意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