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性白内障围手术期患者护理中优质护理的应用

2021-08-21常美松

中国医药指南 2021年19期
关键词:老年性晶状体白内障

常美松

(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辽宁 沈阳 110031)

白内障是临床上十分严重的眼科疾病,这种疾病是因为眼内晶状体出现变性和老化而导致的浑浊不明的表现,发病后会使患者视力出现是减退,严重情况下会导致失明。最近这几年,我国社会在不断发展,人均生活水平提高,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这也使得老年性白内障的发病率逐年提高,白内障发病后会对患者的整体生活质量产生影响,临床多通过手术方案进行治疗。但是因为患者这种病情特殊,再加上患者年龄较高,身体对手术的耐受性减弱,进而导致患者的整体手术效果并不理想,甚至容易导致术后出现多种并发症[1]。为提高对患者手术治疗的质量,围手术期对患者提供科学合理的护理十分必要。优质护理是最近几年在临床上出现的一种全新的护理方法,这种护理转变传统护理以病情为中心的护理原则,能够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积极提供适合患者的各种科学系统性的护理。本文基于此研究将优质护理应用在老年白内障手术患者围手术期中,分析其所取得的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2020年3月至2021年6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84例老年性白内障手术患者,征求患者及其家属的意见后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观察组:男23例,女19例,64~92岁,平均(81.35±7.05)岁;病程1~14个月,平均(6.48±3.05)个月。对照组:男22例,女20例,65~94岁,平均(81.05±7.31)岁;病程1~13个月,平均(6.44±2.94)个月。经验证,资料符合《世界医学会赫尔辛基宣言》标准,患者/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经统计学软件验证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①所有患者经过诊断均为白内障,诊断符合《TNT白内障诊断标准》当中的原则[2]。②患者均年满60岁。③经过视力检查、眼压测量和裂隙灯检查得到确诊。④均为首次接受手术的患者。⑤患者有完整的临床资料,配合度较高。

1.2.2 排除标准 ①合并玻璃体或视网膜病变者。②合并严重的高血压糖尿病。③既往存在眼科手术史者[3]。④凝血功能异常,近期服用过抗凝药物者[4]。⑤手术禁忌者[5]。⑥沟通交流障碍者。⑦同期参与其他研究者。

1.3 护理方法

1.3.1 对照组 以常规的护理方法对患者提供干预,积极对患者进行常规的健康教育和心理指导,对患者进行营养干预,保证住院环境符合患者的需求,护理中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开展个性化操作,按常规的护理原则实施各项护理,保证患者的安全性。积极的进行术前准备,监测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按照常规护理原则巡视病房,严格的落实查房等各项工作。

1.3.2 观察组 对所有患者通过优质护理进行干预,具体护理为:①术前优质护理:手术前了解患者的病史,并对患者进行必要的检查,充分排除其他内科疾病,先对患者进行对症的治疗。积极的对患者进行胸部X线片、心电图检查、血常规检查、血糖检查和肝肾功能检查等,以保证患者具备进行眼科手术的条件。开展手术之前3 d,对患者利用氧氟沙星滴眼(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 059351;生产企业:江苏祥瑞药业有限公司)液滴患眼,每日4次。手术前1 h对结膜囊与泪道实施冲洗,可以利用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 103127;生产企业:长春迪瑞制药有限公司)进行散瞳。对存在严重焦虑和担忧的患者,术前要积极的进行心理指导,可以列举一些成功的病例来宽慰患者,同时使患者认识到医疗团队的娴熟技艺,尽可能打消其心理顾虑等。因患者年龄较高,可能存在一定的听力障碍,因此在进行交流时需要适当的提高声音,以保证患者能够完全接受。②术中优质护理:常规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简单与患者进行沟通,打消患者心中存在的焦虑和顾虑等情绪。了解患者睡眠的状况和身体是否存在不适,进入手术室后对患者摆放好体位,积极进行沟通与交流,将手术中的注意事项告知患者,并指导患者严格遵循。护理中还要关注患者的血压和脉搏等情况,并不时询问患者是否出现不适,对出现不适的患者要积极的进行处理。③术后优质护理:手术结束后在手术室停留0.5 h,确定患者无异常反应后应在安全护送的前提下将患者送回病房休息。回归病房之后协助患者选取平卧位,首先检查患者眼部敷料包扎的具体状况,了解是否存在移位和渗血,检查患者的生命体征,对患者常规应用抗生素。告知患者眼药水正确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若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通知主治医师进行处理。叮嘱患者不能低头和过度咳嗽,也要尽量避免打喷嚏,以良好的睡眠质量促进康复。患者术后需要在医院留观至少3 d,在发现没有异常情况下可以指导患者出院,出院后告知患者定期到医院复诊。

1.4 观察指标 ①视力恢复:统计两组患者的泪液分泌情况、泪膜破裂时间、角膜荧光染色情况等。②并发症:主要包括角膜水肿、虹膜损伤、悬韧带损伤等。

1.5 统计学方法 以IBMSPSS26.0做统计学验证,计数资料(角膜水肿、虹膜损伤、悬韧带损伤等)以[n(%)]表示,以χ2检验,并计算χ2值;计量资料(泪液分泌情况、泪膜破裂时间、角膜荧光染色情况等)以()表示,以t检验,并计算t值。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视力恢复 观察组患者的视力恢复情况明显比对照组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视力恢复情况比较()

表1 两组患者的视力恢复情况比较()

2.2 并发症 观察组(4.76%)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21.43%)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经不同干预后的并发症比较[n(%)]

3 讨论

白内障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致盲性眼科疾病,临床认为导致患者发病的主要原因是晶状体代谢紊乱导致晶状体内的蛋白质出现变性,该疾病的主要发病群体为老年人群,其主要原因是人年龄增大以后,机体抵抗能力和免疫能力减退,生理功能相对应降低,因此更容易使得老年白内障发病[6]。患者发病早期存在晶状体浑浊程度不明显,随着病情的加重会导致晶状体浑浊程度加深,主要表现是患者出现视力降低和视物模糊等严重的症状,病情严重的情况下,还会导致患者不可逆的失明[7]。

临床对老年性白内障患者通常以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进行治疗,这种手术能在很大程度上扭转患者的病情,但是因为属于一种外界应激源,很容易导致患者术后出现多种合并症,这也对患者的视力恢复情况产生一定的阻碍[8]。所以对老年白内障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的同时,实施合理的护理十分必要。本研究结果可以看出,观察组患者的视力恢复情况明显比对照组好,观察组(4.76%)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21.43%)低。由此能够充分说明,通过优质护理对老年性白内障手术进行干预可以降低术后并发症对患者产生的影响,对促进患者视力水平的恢复具有重要作用。这是因为本文所采取的优质护理是一种坚持以人为本的护理原则[9]。这种护理对传统以疾病为中心的方式进行转变,能够根据患者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提供针对性的护理,这能使护理工作更具备弹性和灵活性,同时也能兼顾患者的心理情感和生理感受,全方面的提升了整体舒适性[10]。而且护理的出发点更加全面,所采取的护理措施都经过科学的循证支持,充分的降低了因多种原因而导致的并发症对患者产生的影响,综合促进了患者视力质量的恢复。

综上所述,将优质护理应用的老年性白内障手术患者的围手术期内可有效的提高患者的视力恢复质量,降低并发症对患者的影响。

猜你喜欢

老年性晶状体白内障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对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
得了老年性骨质疏松怎么办?
外伤性晶状体半脱位的CT 表现
玻璃体切除联合晶状体超声粉碎在合并晶状体脱位眼外伤中的应用
有些白内障还需多病同治
穴位贴敷治老年性尿失禁
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观察
动态心电图在老年性心律失常中的诊断作用
人工晶状体巩膜缝线固定术矫正儿童玻璃体切割术后无晶状体眼疗效分析
有晶状体眼ICL植入矫正高度近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