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化Insignia定制托槽首次黏接脱落率的研究

2021-08-21丹黎日照

中国医药指南 2021年19期
关键词:托槽光固化矫治器

颜 丹黎日照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附属口腔医院·佛山市口腔医院,广东 佛山 528000)

Insignia固定矫治器[1]是基于3D打印数字化设计的被动自锁托槽,采用间接黏接技术,定制个性化弓丝进行治疗,能较为精准地达到治疗目标。因其精准、治疗结果可预期,高效、能节省椅旁操作时间,而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正畸临床。虽然此矫治器黏接后的托槽脱落率相对较低,但是其首次黏接过程常常发生脱落,又增加了临床操作时间,本研究旨在对Insignia的临床首次黏接脱落率进行统计分析,为正畸医师减少首次黏接脱落率,提高临床工作效率提供一定的参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选自佛山市口腔医院同济西分院2017年8月至2019年2月就诊的Insignia数字化固定矫治患者33例,男15例,女18例,年龄13~28岁,平均(19.23±2.15)岁,其中13~17岁16例,18~28岁17例。黏接托槽和颊管共计792个。口内无固定修复体。临床黏接均由同一医师,采用相同的黏接剂黏接完成。

1.2 材料 图1 表示Insignia Approver三维设计界面,设计定制数字化自锁托槽及颊管Insignia(Ormco公司),黏接剂选用TransbondXT光固化型树脂黏接剂(3M)。

图1 Insignia Approver三维设计界面

1.3 黏接方法 Insignia数字化定制自锁托槽间接黏接,包括如下过程(图2,Insignia间接黏接操作示意图):常规清洁牙面,37%磷酸酸蚀30 s,冲洗,干燥,隔湿,数字化定位夹按照三维设计进行成组黏接定位,光固化颊侧、龈方、咬面各20 s。

图2 Insignia间接黏接操作示意图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各个牙位的临床脱落率见表1,就总体脱落率而言,磨牙区脱落率最高。青少年表现最为明显,下颌总脱落率为5.21%(青少年)多于上颌4.17%(青少年)。成人组脱落率为下颌2.70%多于上颌的1.23%。其中青少年组上颌第二前磨牙(脱落率1.82%)和第二磨牙(脱落率为2.08%)脱落率最高,且以男性为主。总体来看,下颌第二磨牙的脱落率为2.53%,第一磨牙的脱落率为1.14%。即下颌脱落率第二磨牙较高,其次为第一磨牙。

表1 各牙位脱落率(%)

表2给出了不同年龄组矫治器脱落率的统计分析结果。青少组的脱落率为9.38%,成年组的脱落率为3.9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由此认为不同年龄的矫治器脱落率存在差异,即青少组的脱落率高于成年组的脱落率。

表2 不同年龄组的矫治器的脱落率

3 讨论

3.1 脱落率总体特点分析 就脱落率的总体特点来看,下颌脱落率高于上颌,磨牙区高于前磨牙区,上颌前磨牙高于下颌前磨牙,下颌磨牙高于上颌前磨牙。这可能与上下颌牙齿排列特点及解剖特点有关[2],正常咬为上颌覆盖下颌,在咀嚼运动中下颌矫治器承受更多的剪切力,因而下颌脱落的风险多于上颌,尤其是主要承受咬力的后牙区。上颌前磨牙区因常常存在牙冠高度不足,可黏接的空间有限,操作时使脱落率增高。而下颌牙齿,普遍隔湿较困难尤其下颌磨牙区,因而下磨牙区较上颌前磨牙区更容易脱落。

3.2 不同年龄段脱落率分析 青少年脱落率明显高于成年人,其中青少年男性第二前磨牙和下颌第二磨牙的脱落率明显较高。原因可能为青少年矫治往往存在的牙冠萌出不完全,尤其第二磨牙和上颌第二前磨牙萌出时间较晚,牙龈未退回到牙颈部,容易被龈沟液污染;同时,青少年口腔唾液分泌旺盛,隔湿困难。这提示在进行托槽黏接时医护配合[3]很重要,对于唾液分泌过多的患者可以适当给予阿托品[4]减少唾液分泌,提高托槽和颊管黏接的成功率。

3.3 降低首次黏接脱落率,提高临床工作效率

3.3.1 充分利用三维设计的优势 第一,托槽和颊管设计时需仔细观察托槽底板,防止个别底板黏接剂过厚,从而导致的黏接强度下降;第二,对于牙冠高度不足的牙齿,托槽设计时尽量避让牙龈,或者在进行托槽设计前对萌出不足的牙齿进行牙龈切除术,以使牙龈被迫退回到正常牙龈高度;第三,定位夹成组设计需得当,上后牙尤其是第一二磨牙因受张口度限制,成组定位容易出现黏接不到位,黏接后上颌定位夹取出时颊面管直接脱出。因此本文建议,对于轻度拥挤的患者定位夹可设计为3颗牙以上为一组,对于拥挤度较大的牙列可适当减少牙位数,磨牙因咬面定位较为稳定,可考虑单颗牙为一组。下颌磨牙容易受唾液的污染使黏接材料无法固化,除提高临床隔湿能力外,可选用固化深度较深的光固化灯进行光照。

3.3.2 选择适当的黏接剂 本研究选用的黏接剂为光固化树脂类黏接剂。郑闱颖等[5]对口腔正畸临床常用的6种黏接剂来模拟口腔环境的体外试验比较其抗剪切力的大小,得出TransbondXT光固化型树脂黏接剂是稳定可靠的正畸黏接剂的结论。但是对于后牙光固化树脂类黏接剂隔湿较困难,且依赖于光源使黏接剂固化,容易存在固化不完全的情况。基于此,有学者认为[6]不必严密隔湿的光固化型玻璃离子黏接剂,可更多地应用于临床隔湿有一定难度的情况,在此本文也推荐后牙颊面管的黏接可选用光固化型玻璃离子黏接剂。

3.3.3 从直接黏接与间接黏接的发展史看Insignia定制托槽 Newman[7]于1965年将直接黏接技术引入正畸临床。Silverman等[8]于1972年将间接黏接技术应用于正畸治疗,间接黏接虽然定位准确,但因制作方法和加工工艺的限制早期没有广泛应用于临床。直接黏接技术在临床工作中因椅旁操作简单,而被广大正畸医师运用,但是直接黏接技术存在很多人为干扰因素,影响托槽定位的准确定性,其治疗过程中难免存在托槽重新地位的情况,从而加长矫治疗程。近年来随着三维数字化技术的进步,三维成像和3D打印技术相结合[9],使个性化唇侧及舌侧定制矫治器得以实现。同时,间接黏接技术的进步,也使数字化定制矫治器更加广泛地应用于正畸临床。Duarte等[10]学者结合3D打印和3D扫描对定位托盘及矫治器的准确性进行检验发现,数字化托盘对矫治器定位可重复性高,重新定位与原始定位无显著差异。Aldrees[11]认为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使定制托槽、弓丝成为了可能,并且能提高正畸矫治效率,Insignia数字化定制自锁托槽能很好地体现正畸往个性化发展的特点。

4 结论

本研究中,Insignia定制托槽脱落率为下颌脱落高于上颌,磨牙区高于前磨牙区,上颌前磨牙高于下颌前磨牙,下颌磨牙高于上颌前磨牙。青少年首次黏接脱落率显著高于成年人,其中青少年男性第二前磨牙和下颌第二磨牙的脱落率明显较高。上述与牙体本身的解剖形态和牙冠高度、数字化设计、黏接剂的选择、口腔环境及口内隔湿状况等有关,减少Insignia托槽的脱落率有利于减少临床医师椅旁操作时间。但是,对于Insignia托槽在整个正畸治疗过程中的脱落率,与其他托槽的脱落率的特点有无差异,以及如何影响正畸治疗的疗程,本文并未涉及,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托槽光固化矫治器
Twin-Block矫治器在正畸治疗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新型上颌垫矫治器治疗乳前牙反的临床应用
光固化3D打印中光敏树脂的研究进展
托槽类型对前磨牙拔除病例前牙转矩控制的比较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与固定矫治器用于口腔正畸治疗的临床比较
在乳牙龋齿充填中应用光固化复合树脂、粘接剂结合治疗临床疗效观察
光固化3D打印软组织材料的性能研究进展
儿童颌骨骨折托槽牵引临床疗效的评价
固定矫治器佩戴健康宣教方式的持续改进
光固化含氟丙烯酸酯的制备及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