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童慢性咳嗽与耳鼻咽喉疾病相关性分析及治疗

2021-08-21朱炼兵邱科金丁雅婷

中国医药指南 2021年19期
关键词:喉科外耳道变应性

朱炼兵 邱科金 丁雅婷

(福建省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福建 泉州 362000)

咳嗽是呼吸系统疾病常见的临床症状,尤其儿童年龄小、体质弱,儿童慢性咳嗽于临床日益多见,随着环境、饮食习惯的改变,耳鼻咽喉科疾病在儿童慢性咳嗽中表现日益明显,变应性鼻炎、鼻窦炎是其主要病因,如不及早诊治,容易引发家长的焦虑、不安,并给患儿身心健康带来不良影响[1]。为探讨儿童慢性咳嗽与耳鼻咽喉疾病相关性,现将我科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儿童慢性咳嗽患儿诊治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科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就诊的咳嗽持续时间超过4周的患儿424例,其中男性273例,女性151例,年龄2~14岁,平均(9.25±3.01)岁,病程4周~1年,均有在儿科治疗史。儿童慢性咳嗽的诊断标准是依据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2014年制定的中国儿童慢性咳嗽诊断治疗指南来予以诊断[1],以上患儿均排除胃食管反流、变应性哮喘、支气管炎、肺炎等疾病。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 通过详细询问与咳嗽有关的病史,包括咳嗽的特征、性质、程度、频度、持续时间、痰液性质、伴随症状、相关因素、起病时间、既往病史、初次发病时间、过敏史、睡眠情况、治疗情况、传染病接触史及饮食习惯、较小儿童询问生长发育史、是否母乳喂养史、有无异物吸入史等。根据患儿体征及病史进行相关辅助检查,包括胸部影像学检查、鼻咽部及鼻窦影像学检查、血常规、过敏原检测、肺炎支原体检测以及耳鼻咽喉科专科检查(包括鼻内镜检查和电子喉镜检查),根据鼻部黏膜色泽、鼻道分泌物、鼻甲肿大程度、咽后壁外观、扁桃体、腺样体大小、外耳道情况作出诊断。

1.2.2 治疗方法 明确病因,对引起患儿咳嗽的相关疾病进行针对性治疗,暂停儿科消炎、止咳处理,改为耳鼻咽喉科对应治疗。治疗方法根据中华医学会2009年出版的《临床诊疗指南》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册为指导标准。

1.2.2.1 急慢性鼻炎 局部应用鼻腔减充血剂点鼻,不超1周,应用抗组胺药物缓解流涕、喷嚏和鼻塞,并酌情使用抗病毒药物,必要时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疗程不超2周,部分慢性鼻炎患儿鼻涕较黏稠不易擤出的使用生理性海盐水冲洗鼻腔。

1.2.2.2 鼻窦炎、鼻息肉 给予生理性海盐水行鼻腔冲洗,敏感抗生素口服3~4周,较大患儿口服标准桃金娘油促进分泌物排除,局部类固醇喷鼻剂(布地萘德鼻喷剂或糠酸莫米松鼻喷剂)喷鼻。部分患儿及年龄较大者行鼻窦负压置换疗法和上颌窦穿刺冲洗,鼻息肉生长者于全身麻醉鼻内镜下鼻息肉切除及鼻窦开放。

1.2.2.3 变应性鼻炎 2~3岁局部鼻腔生理盐水或海盐水冲洗鼻腔,3岁以上局部类固醇喷鼻剂喷鼻,口服抗组胺药,部分给予脱敏治疗,避免或减少接触变应原。

1.2.2.4 扁桃体及腺样体疾病 对于扁桃体及腺样体肥大的患儿于全身麻醉下行扁桃体及腺样体等离子手术切除。

1.2.2.5 变应性咽喉炎 配合小儿雾化及抗组胺治疗,同时中药口服治疗。

1.2.2.6 外耳道耵聍栓塞及异物 外耳道坚硬耵聍栓塞先给予碳酸氢钠滴耳液点耳软化后再于耳内镜下取出,外耳道异物根据患儿情况选择相应麻醉方式取出。

1.2.2.7 气管异物 全身麻醉支气管镜下取出异物。

1.3 治疗标准 经治疗后,患儿相关临床症状基本消退,咳嗽消失,无复发,则为显效;相关临床症状和咳嗽有所改善,则为有效;相关临床症状和咳嗽无任何改善,甚至有所加重,则为无效[2]。

1.4 统计学方法 本试验数据使用SPSSS22.0进行统计,不同年龄段儿童咳嗽所致病因的百分比、不同病因所致咳嗽的治疗总有效率等计数资料应用(n,%)表示,组间行χ2检验,当P<0.05时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年龄段儿童慢性咳嗽与耳鼻咽喉疾病的相关性 引起儿童慢性咳嗽的耳鼻咽喉科疾病中,急慢性鼻炎占17.22%,鼻窦炎、鼻息肉占26.18%,变应性鼻炎占19.81%,鼻腔异物并感染占0.24%,扁桃体及腺样体疾病占17.92%,变应性咽喉炎占15.33%,外耳道耵聍栓塞及异物占2.83%,气道异物占0.47%,其中以鼻窦炎、鼻息肉所占比重最大。

表1 不同年龄段儿童慢性咳嗽与耳鼻咽喉疾病的相关性

2.2 不同病因造成儿童慢性咳嗽的发作特点及相关治疗效果 经治疗半年后,急慢性鼻炎引起的儿童慢性咳嗽治疗显效37例,有效27例,总有效率87.67%;鼻窦炎、鼻息肉引起的儿童慢性咳嗽治疗显效74例,有效25例,总有效率89.19%;变应性鼻炎引起的儿童慢性咳嗽治疗显效49例,有效30例,总有效率94.05%;扁桃体及腺样体疾病引起的咳嗽治疗显效56例,有效18例,总有效率为97.37%;变应性咽喉炎引起的儿童慢性咳嗽治疗显效48例,有效13例,总有效率93.85%;而鼻腔异物并感染、外耳道耵聍栓塞和异物、气道异物均因病因解除后咳嗽症状消失。

表2 不同病因造成儿童慢性咳嗽的治疗效果

3 讨论

咳嗽是一种机体防御保护反射,适当咳嗽可清除喉咽、气管等过多分泌物和有害物质[3-6],但长时间咳嗽对儿童生长发育、睡眠质量、学习生活等均会产生较大影响,因此要及早查找原因早治早防。

引起慢性咳嗽的因素很多且相对复杂[7-9],不同年龄阶段患儿慢性咳嗽病因亦有不同[8-10]。而儿童慢性咳嗽所引起病因主要以鼻后滴漏综合征、变异性哮喘、胃酸反流最常见,排除肺及支气管、胃酸反流等因素后,儿童慢性咳嗽大部分病因与耳鼻咽喉科疾病相关,其中鼻后滴漏综合征主要产生原因为儿童鼻部炎症性疾病、鼻窦炎及变应性鼻炎等所产生的分泌物通过后鼻孔流入鼻咽部、口咽、喉部,产生刺激,形成异物感,致患儿始终有痰黏咽部、黏脓痰液增多感,并出现不断清理咽腔及吐痰的症状,部分通过神经反射,引起气道高反应状态导致咳嗽[11-12]。其次儿童鼻部解剖学特点如鼻部狭窄,黏膜柔软,血管丰富,鼻窦窦口相对较大,致使儿童鼻部疾病易反复发作,增加儿童反复咳嗽可能[13-15]。

对于肥大的扁桃体及腺样体患儿容易导致鼻咽部、口咽部的异物感,产生刺激,引发咳嗽。外耳道异物造成的慢性咳嗽是因为异物刺激外耳道后、下壁的迷走神经耳支产生咳嗽症状,而这种类型引起的咳嗽最容易漏诊,有文献报道约有2.3%的正常人在刺激此处时可引起咳嗽反射。如不进行耳鼻咽喉科全面检查不易判断。当患儿外耳道存在坚硬的耵聍、异物、脱落的毛发位于鼓膜表面时夜间患耳受压时可出现咳嗽症状,当取出异物后症状可立即解除[16-17]。临床上也有报道咽后壁滤泡增生,会厌舌根囊肿、食管异物、食管化学伤等亦可引起患儿咳嗽,但相关病例较少[18-19]。本次研究因无条件监测食管pH值等因素影响,未将胃食管反流性所致的慢性咳嗽列入耳鼻咽喉相关疾病研究中,对整体研究有所影响。上述研究发现引起儿童慢性咳嗽的耳鼻咽喉科疾病中,鼻窦炎、鼻息肉占26.18%,所占比重最大,这也与鼻窦炎易产生脓性分泌物,部分鼻窦开口偏向后鼻孔,分泌物流易向鼻咽、口咽部有关。

耳鼻咽喉科疾病是引起儿童慢性咳嗽非常重要原因。但临床上由于小儿无法详细描述自身症状,患儿家属常会先就诊于儿科,如接诊医师对耳鼻咽喉科疾病所致的咳嗽原因认识不足和重视不够,只注意下呼吸道的炎症,却忽视上呼吸道相关疾病[20-21],就会导致部分患儿慢性咳嗽常规治疗无效,以致病程迁延不愈,由儿科转至耳鼻咽喉科就诊,因此耳鼻喉科医师须根据患儿病情及体征,详细询问病史,仔细的专科检查,应对各种不同病因所至咳嗽充分认识,加以分析,必要时结合相关辅助检查作好确诊后,再给予针对治疗。本次研究治疗后观察发现急慢性鼻炎引起的儿童慢性咳嗽治疗总有效率87.67%,鼻窦炎引起的儿童慢性咳嗽治疗总有效率89.19%,变应性鼻炎引起的儿童慢性咳嗽治疗总有效率94.05%,变应性咽喉炎引起的儿童慢性咳嗽治疗总有效率93.85%,鼻腔异物并感染、扁桃体及腺样体疾病、外耳道耵聍栓塞和异物、气道异物均因病因解除后咳嗽症状消失。但上述疾病中鼻部疾病经治疗后效果明显,但易反复发作,故易复发。而对于过敏性疾病单纯抗过敏治疗虽然短期可改善患儿症状,但长期无法维持。而经过特异性变应原免疫治疗的患儿较少复发。因此对于此类疾病要上、下呼吸道兼顾,针对病因有针对性治疗[22-24],做到标本兼治,并且要重在预防,注意饮食。

对于慢性咳嗽患儿在诊疗过程中,也并不能把耳鼻咽喉疾病作为首要考虑因素,还是必须先常规胸部摄片检查,排除肺部器质性病变才是儿童慢性咳嗽诊断处理的第一步骤[25-26],故临床上儿科医师和耳鼻咽喉医师应携手为改善患儿痛苦而共同努力,尽可能减少误诊误治和漏诊现象。儿童慢性咳嗽病因复杂多样,亦有一部分习惯性咳嗽及原因不明、治疗效果不佳的特发性咳嗽和咳嗽高敏综合征的患儿,以及对于因心理因素造成的慢性咳嗽,则需要耐心引导,解除患儿心理顾虑及障碍。

综上所述,儿童慢性咳嗽与耳鼻咽喉疾病关系紧密,需要我们耳鼻咽喉科医师去研究和关注,为儿童慢性咳嗽的诊治提供更多帮助。

猜你喜欢

喉科外耳道变应性
生物制剂治疗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的研究进展
脑梗死合并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行呼吸康复的探讨
列表法在耳鼻咽喉科住院医师听力教学中的实践与应用
先天性外中耳畸形(16)*
——外耳道成形技术进展
喉科擎拿术随想
妙用丹栀逍遥散治疗耳鼻咽喉科疾病验案举隅
自发性脑脊液鼻漏误诊变应性鼻炎一例
更正:
基于Matlab软件的先天性外耳道狭窄CT影像特点分析
金匮肾气丸化裁治疗变应性鼻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