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少数民族大学生组织行为学模型筛选及思政工作研究

2021-08-20付四清吴文珊肖瑶周新宇

大学教育 2021年8期
关键词: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付四清 吴文珊 肖瑶 周新宇

[摘 要]随着内地高校招收少数民族大学生数量的增加,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日常管理及服务工作已成为高校大学生管理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为进一步提高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教育管理水平,该研究通过对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基础医学院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找出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筛选出适合内地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教育管理的组织行为学模型,并探索内地高校有效开展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的有效的途径与方法。

[关键词]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组织行为学模型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21)08-0095-04

我国有56个民族,传承各民族优秀的文化是广大大学生的共同责任。高校应有所担当,秉承立德树人的重要职责,努力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应从国家战略大局出发,充分认识做好少数民族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意义,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性问题,坚持立德树人,不断提升内地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教育管理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为少数民族地区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一、研究的内容与目标

本研究通过对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基础医学院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找出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筛选出适合内地少数民族大学生教育管理的组织行为学模型,并探索内地高校有效开展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的有效的途径与方法。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基础医学院少数民族大学生112人为样本,采用IBM SPSS22.0对“大学生压力应对方式调查问卷”“大学生人际关系调查问卷”“大学生中华文化认同调查问卷”以及少数民族大学生获得各项荣誉奖统计、学习成绩统计、困难帮扶情况和少数民族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人数统计等方面的指标进行统计分析。

三、统计分析结果及结论

(一)“大学生压力应对方式调查问卷”统计结果分析

2015级和2016级2个年级皆无逃避应对型(见表1),说明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压力面前选择的是面对而不是逃避,但直接应对型仅占8.16%,主动应对型占20.41%,占比超过三成的是计划应对型(占55.10%)和寻求帮助应对型(占30.61%)。特别是计划应对型,2016级学生的比例高达70.59%,经卡方检验,P<0.05,与2015级学生有显著性差异。

由此可见,不少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压力面前缺乏直接面对压力的能力与勇气,大部分学生呈现理性、有条理、开放的心态。

(二)“大学生人际关系调查问卷”统计结果分析

“大学生人际关系调查问卷”共19题,围绕人际关系的各个方面进行提问(有单选题也有多选题)。共有62%的大学生自我感觉人际交往“关系不错,很满意”,但“有一些障碍”的大学生占比为60%;影响其人际交往的主要原因依次为时常避免表达自己的感受、性格内向、不懂得交际的技巧;与一大群朋友相处偶尔会感到孤独的占72%;对于是否很在意别人对自己的印象问题,78%的学生表示无所谓;在少数民族大学生生活习惯与同宿舍同学是否融洽的问题上,92%的大学生认为“差别大但能相互包容,可以适应”;在与同学产生矛盾的原因方面,84%的学生认为是“生活中的小摩擦积累”,52%的大学生还认为是“做事意见相左”。

以上结果说明少数民族大学生自尊、自信、独立性较强,能以平等的心态与他人交往,但大部分学生会有一些障碍,在与汉族等其他民族同学混合住宿、上课时,表面上融洽但实际上内心有孤独感,需要更多的关心与鼓励。

(三)“大学生中华文化认同调查问卷”统计结果分析

本问卷设计分为3个部分,即个人基本信息、事实调查和中华文化认同调查。个人基本信息部分除了个人最基本的信息外,问卷还增加了家庭所在地、毕业中学和家庭经济状况3项;事实调查部分主要调查学生对民族、文化、价值观的态度;中华文化认同调查部分主要调查对中华文化的认识、了解途径、对民族分裂主义的态度等。

1.个人基本信息统计结果

60%的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家庭所在地为本民族居住区,24%的大学生居住在多民族居住区,只有16%的大学生居住在汉族居住区。76%的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家庭人均年收入在1万元以下,主要是维吾尔族、回族、哈萨克族和藏族学生。72%的大学生毕业于民汉中学。

2.事实调查统计结果

在“感觉自己的民族与其他民族的区别”这个问题上,有62%的大学生回答“不太大”,24%的大学生回答“非常大”;对于“你在其他民族环境中生活过吗?”这个问题,60%的学生回答“有过一段时间”,其中维吾尔族和回族的大部分大学生在其他民族地区生活过1~3年,有22%的大学生长期在其他民族地区生活;在“你理想中的大学”这个问题上,有58%的大学生回答“各民族学生都有”,38%的大学生回答“无所谓”;在“你是否期望学校开设关于少数民族文化的专门课程”这个问题上,44%的大学生选择“非常期望”,但還有48%的大学生选择“不期望”,只有8%的大学生选择“无所谓”;在“你觉得哪个民族的文化最好”这个问题上,100%的大学生认为“每个民族都各有特色”;在“上大学的主要目的”这个问题上,68%的学生选择“找份好工作”,选“发展本民族”的大学生仅占14%;在“如果可以重新选择民族身份”这个问题上,76%的大学生选择“本民族”,24%的大学生“无所谓”;在“本民族文化是否汉化”问题上,84%的大学生认为“部分汉化”;在对待汉化的态度上,36%的大学生认为“汉化会丰富本民族文化”,26%的大学生表示“无所谓”,18%的大学生“担心失去本民族文化特色”;在汉语掌握程度方面,68%的大学生选择“熟练”,32%的大学生选择“一般”;在“影响价值观形成的途径”问题上,选择家庭的占80%、学校的占76%、社会人际交往的占74%、网络的占32%。

以上统计结果表明,民族融合具有现实生活基础,民族文化相互认同已经成为共识,有学生的本民族烙印很深,在学校与社会的人际交往成为除家庭以外影响其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途径,但网络的影响也不可忽视。

3.中华文化认同调查统计结果

该部分的问卷共有15题,其中第1题至第5题主要调查大学生对中华文化概念的认识是否清楚以及对中华文化是否认同,第15题调查大学生对中华文化是否有自己的理解(见表2)。

表2说明大学生清楚知晓中华文化的概念以及对中华文化高度认同;15题的卡方检验P<0.05,有显著性差异,说明在对中华文化的理解上高年级的大学生比低年级的大学生有更多自己的理解,低年级的大学生更倾向于接受学校老师灌输的思想。

问卷的第6题至第8题主要调查大学生对新疆高校马克思主义“五观”教育和“四个认同”的内容是否清楚及其对维护新疆的稳定发展有无重要意义,第11题是调查大学生对民族分裂主义对新疆的危害是否严重的看法(表3)。

从表3可以看出,大部分大学生都知晓新疆维稳政策的内容及意义,但是仍有小部分大学生并不十分了解新疆高校马克思主义“五观”教育和“四个认同”的内容,这也是今后工作需要注意加强宣传的方面。

第9题是调查全球化给民族文化带来的影响,总体而言,共有70%的大学生选择“和谐共处与促进文化发展”,说明大部分大学生对文化融合是持赞成态度的。

第10题是调查当前影响中华文化认同的主要因素,总体上共有56%的大学生认为是“对认同中华文化的意义认识不到位”,有28%的大学生认为是“宗教情感”,但还有36%的大学生选择“不清楚”。这说明高校仅靠开办中华文化的主题讲座是做不到全覆盖的。

第12题是调查大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途径。按百分比高低依次为:书籍、报刊80%,网络76%,课堂76%,媒体70%,老一辈教导50%,其他18%。从这个结果可以看出,传统媒体及新媒体是大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主要途径,其次是课堂,长辈的言传身教也是重要途径。牢牢巩固意识形态阵地是一项重要任务。

第13题是调查大学生对待其他民族文化的态度。按人次百分比高低依次为:互相尊重和包容的占98%,相互理解和欣赏的占86%,取其精华为我所用的占60%,仅有8%的大学生认为“本民族文化优于其他民族文化”。这充分说明,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增强大学生中华文化认同感发挥了积极作用。

第14题是调查大学生对其他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知晓度,本题提供了蒙古族、柯尔克孜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和锡伯族5个少数民族的著名传统文化经典。全部知晓的仅占36%,部分了解的占64%。这说明少数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还有待加强。

(四)少数民族大学生获得各项奖学金的统计结果分析

在华中科技大学,少数民族大学生获奖人数占少数民族大学生总数的24.58%,而其基础医学院大学生的平均获奖率为24.80%,二者无统计学差异(见表4)。

虽然从获奖率上看少数民族大学生与基础医学院学生总体无统计学差异,但在获奖层次上少数民族大学生无人获得国家奖学金,也无人获评三好学生标兵,而且获奖人数主要集中在单项奖学金上,这说明本次调查中的少数民族大学生缺乏顶尖的人才,其总体学习水平不均衡。

(五)少數民族大学生学习成绩统计结果分析

本研究中的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平均加权成绩为74.44分,而基础医学院学生总体平均加权成绩为82.68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学习成绩明显落后于学生总体平均水平。

(六)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困难帮扶情况统计结果

本研究中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困难补助人数占少数民族学生总数的52.46%(见表5),特困生(一等困补和减免学费)占35.25%。而基础医学院学生困难补助的总体情况是:困难补助学生共231人,占学生总数的23.00%;汉族学生困难补助人数占汉族学生总数的19.81%;少数民族大学生困难补助人数占基础医学院困难补助学生总数的27.71%,少数民族大学生人数占学生总数的12.64%。

总之,少数民族大学生总体上比较贫困,且特困生占比大。

(七)少数民族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人数统计结果分析

本研究中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共有入党积极分子13人,占基础医学院少数民族大学生总数的10.66%;本研究中的基础医学院同期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共有218人,占学院学生总数的22.59%。卡方检验p<0.05,有显著性差异。可见,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亟待加强,当前的教育模式有待改进。

四、组织行为学模型筛选

理论范式的组织行为模型有4个即独裁模型、看护模型、支持模型和社团模型(见表6)[1]。

不同的文化历史会使组织的政策和生存方式不同,成员的角色期望也不同。随着网络信息系统的迅猛发展,管理者不可能享有传统意义上的权威。由于他们不可能迅速了解组织中发生的所有情况,因此他们必须学会依靠其他更接近实际问题的权力中心。支持模型和社团模型与高校学习研究的需要更相适应,而社团模型更适合实验室工作。

从上述统计分析结果来看,为数不少的少数民族大学生感到孤独,缺乏直面压力的勇气,学习动力不足,需要更多的关心鼓励和唤醒驱动力,这与支持模型的特点极为相似。从少数民族大学生学习生活的特点以及内地高校安全维稳的需要和政策来看,选择支持模型是一种更符合少数民族大学生实际的恰当做法。因此,本研究认为符合少数民族大学生特点的组织行为学模型为支持模型。

五、基于组织行为学支持模型的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的有效的途径与方法

高校应注重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研究,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增强其工作的实效性和感染力。

(一)“以人为本”,做好服务型教育

服务型教育是以服务为导向的教育,对做好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2]。目前,“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已逐步深入人心。服务型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符合当代大学生群体面貌和现实需求,其特点是尊重大学生的个性及主体地位、注重教育手段的多样性与实用性、关注大学生的合理需求等。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更加注重对少数民族大学生个体合理需求问题的倾听与解决,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二)把课堂教育与朋辈教育相结合,加强政治理论教育与理想信念教育

大学生党建工作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培养并引导少数民族大学生中的优秀分子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大学生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3]。其具体做法主要有以下2方面:一是在课堂教学中,除了政治理论课,还应开设中华文化课,并结合中华文化的讲解,对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我党的民族政策教育,纠正某些错误认识,帮助他们放下顾虑并树立牢固的共产主义信念,鼓励他们争取政治上的微小进步,不断积累向党组织靠拢的勇气和信心。二是充分发挥朋辈教育作用,让思想进步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潜移默化地影响、带动周围其他少数民族同学。

(三)通过开展有意义的活动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国家观念和民族团结意识的教育

比如可组织包括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内的广大学生观看“十九大开幕式”《建党伟业》《血战湘江》等视频,让他们切身体会到国家的伟大,懂得民族团结是国家发展的基本前提,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 56 个民族的共同努力,祖国利益高于一切。

(四)传承少数民族优秀文化,增进民族团结

各民族都有自己的优秀传统文化,少数民族大学生通过不同艺术形式把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展现出来,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4]。比如基础医学院“春华秋实”文艺晚会上由少数民族大学生担任主持人、安排少数民族大学生表演民族特色节目,辅导员和其他民族大学生一起参加维吾尔族“古尔邦节”活动,各级领导、部分教师及学工部教师与藏族学生按照藏族习俗欢度新年等。这些具有民族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既体现了对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视,也是对少数民族学生的尊重,有利于促进不同民族的大学生的相互了解,有利于增进民族团结。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鼓励少数民族大学生积极参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通过展示不同民族的优秀文化,促进各民族的相互理解,增进民族团结,加强民族融合。

(五)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现实困难相结合,增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自立意识和感恩意识

由于很多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不佳,因此高校辅导员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通过不同的帮扶途径,把解决学生的现实困难与解决其思想问题结合起来,促进相关问题的妥善解决。比如可安排他们参与校史馆的讲解员培训,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聘任少数民族大学生讲解员,这样既可以使他们更了解学校,同时获取一定报酬,还可以增强他们的自尊心和使命感,有利于其思想问题的解决。

总之,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学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护社会稳定、建设和谐的校园环境具有重要意义。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不断加强学习,与时俱进,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管理效率,為促进民族团结与民族融合作出更多更好的贡献。

[ 参 考 文 献 ]

[1] KeiZB Davis. Human relations at work:ZBe dynamics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M]. 3rd ed. New York: McGraw-Hill Book Company,1967:480.

[2] 袁媛.供给侧变革: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策略[J].贵州民族研究,2016(3):227-231.

[3] 朱冬香,王洵.北京化工大学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践探索[J].思想教育研究,2009(S2):17-20.

[4] 马木提江.浅谈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6):180-181.

[责任编辑:庞丹丹]

猜你喜欢

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现代大学制度下非民族院校少数民族学生工作的创新方向
关于少数民族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调查研究
做好内地高校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宗教工作的几点思考
做好内地高校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宗教工作的几点思考
优化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研究
高职学院大学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对策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新媒体视域下少数民族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