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西稚感的诗歌

2021-08-20徐雨霁

书屋 2021年8期
关键词:西西格子香港

徐雨霁

西西常被誉为香港寓言的书写者、香港文学的说梦人,其创作不仅呈现了一种想象的诗性与跨媒介的实验风格,更开创了以轻盈的语言来寻找香港历史和城市意识的文学姿态。但西西的诗歌相比起她的小说,无疑是有些“低调”,它的眼光往往聚集向下,散落在香港小市民的生活空间。正是如此,西西应该是香港当代新诗的最为温柔纯真的守护者。她的诗歌总是充满了一种轻快的童稚之感,细腻柔软地镶嵌在日常琐碎的观察之中,像极了一个稚童的自我呓语,还常常流露出发现外在“新”世界的欣喜,这是西西诗歌独有的稚感与童趣。

接触西西也不过是四五年的光景。那时候,在香港科技大学旁听港台文学课。任课的女教授是台湾人,说话文雅得体,常带着我们一字一句地读小说。由于研究生的课程大多数是在晚上,而上课时间又常常凑到了晚饭前后,部分来不及吃饭的同学便带着便当来上课。雪白透亮的教室,明晃晃的灯光打落在每个人的身上,暗地里飘出的氤氲温热的三明治和咖啡滋味,交织成了读西西小说的感官背景。

港、台书籍多为竖排排版,再加之西西语言的飘逸灵动,我常游离在上课的阅读节奏之外。在我偶然翻开她的散文集《缝熊志》之前,我对其写作一直模糊地与“我城”和“浮城”这两个概念及其背后的意涵所纠缠着。《缝熊志》里的西西可爱起来颇为认真,她一丝不苟地为中国古代的历史人物塑“熊”像,并细密绵长地将传统服饰的细节融入毛熊布偶的缝制之中,从装饰“珠胜”的西王母到头顶“巾帼”的钟离春,再到穿着蓝布二褡裢的曹雪芹……每一个“塑像”经由西西的手,穿着属于自己故事的服饰,带着各自的生命姿态而来。印象最深的莫过于“屈原”,这其实只是配着绮丽长剑以显示自己不肯变心从俗的毛熊,因西西找不到长剑的实物,就用一只有着景泰蓝彩饰的筷子代替。在一个是非颠倒的时代,一根关系着饮食男女的筷子成了指涉忠贞奇行的长剑,餐桌上的百般滋味倒也是符合颠沛流离时候的千万心绪。琐碎与宏大,便在这一瞬间,相互替换。

读完了她的小说与散文,总觉得有些意犹未尽,便逢一个下雨天去图书馆借来了她的诗集。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期,西西便以笔名“伦”开始其诗歌创作的历程。直至2000年,《西西诗集》才将其完整的诗歌写作史得以呈现。古人读书要沐浴更衣,焚香正坐,但读西西的诗歌倒也不必如此拘谨。但读的时候,最好有一个菠萝油,刚出炉的时候外表酥脆金黄,夹着一两块冰冻厚重的牛油,配上一杯闹着热气的鸳鸯,最好是不加糖。大口咬下一块菠萝油再吸上一嘴的鸳鸯,冰火两重天。这种看似矛盾的越界正像西西自身的文字轨迹,把诗歌融入小说和散文的风格,也让小说和散文念起来像诗歌。对于她而言,诗歌的抒情有时候更像一种故事的言说和讲述。她的《土瓜湾》一诗以散文化的叙事方式,讲述了一位搭飞机专程来港听牟宗三先生讲课的作家,对“我”怎么能够住在土瓜湾这种地方表示不解和不屑。土瓜湾毗邻旧时的启德机场,曾一度是香港出了名的贫穷旧区,这里充斥着种瓜种菜的农田、聚居的印裔和新移民、没有电梯的狭窄旧楼……但西西却借着这份外人对土瓜湾的“误解”,回想起牟宗三先生如何思考“安顿生命的问题”。在诗歌的结尾,她强调道:“但牟老师毕竟在土瓜湾住了许多许多年/土瓜湾就有了值得居住的理由。”这戛然而止的“反驳”恰恰建立在对土瓜湾风土人情的追溯之上,挪用了诗的形式,重新讲述了香港的地方历史。

说西西诗歌有稚感,恰恰是因为她始终以“无辜”的眼神来观看生活。且不论她如何利用绘画的思维和构图来创作一首充满着视觉隐喻的诗歌《绿草丛中一斑斓老虎》,最值得一提的是,她始终将童真的思辨转化为一种抒情的节奏。例如《快餐店》一诗,以“玩笑”的口吻,推心置腹地为自己不愿意下厨而跑去吃快餐辩解:“既然我的工作已经那么令我疲乏/既然我一直讨厌洗碗洗碟子/既然我放下杯碟就可以朝户外跑/既然我反对贴士制度/我常常走进快餐店。”全诗带着诙谐游戏的精神,塑造了一位都市女性微妙自由的思绪。她有时候也是在很小心地指认、试探这个世界:“可不可以说/一枚白菜/一块鸡蛋/一只葱/一个胡椒粉?可不可以说/一架飞鸟/一管椰子树/一顶太阳/一巴斗骤雨?”一方面,“可不可以说”的“商榷”之语宛如作者在质疑一个世界的言说规律,而另一方面,那些错位凌乱的量词和名词指称的搭配,又不容置喙地将世界重新描绘得合情合理,制造了语言表达的新鲜感。末了,她以胜利者的姿态宣称:“可不可以说/龙眼吉祥/龙须糖万岁万岁万万岁?”本末倒置、轻重不分——这些成人世界里的生活禁忌变成了她诗歌中的核心。

西西的诗歌质地轻盈,纤细柔软。在试图解释为什么蝴蝶可以飞的时候,她是这般说道:“渐渐地明白/蝴蝶为什么能够飞了/因为因为蝴蝶轻/因为因为蝴蝶没有心。”短短数语,念起来的时候,由于舌头碰不到上下颚,好像轻飘飘地飞在了半空中,声音自然也就变得柔软清脆了起来。无论是想做热水瓶的西西还是变成了一头袋鼠的西西,无论是选择做一个生活在中世纪西西里的摩尔人,还是模仿着十七世纪玄学派的爱情诗来幻想“八千年环游世界”,只要西西走出超级市场,从丈夫们和妻子们的推车里抽离出来,她依旧是一个诗人,就连着一个城市不读诗的叹息,都被俏皮地浓缩在一句“即使是千万个水果从高楼掷下/没有一个会击中读诗的人”。作为一个轻盈的诗歌作者,她的文字是不会杂糅任何过分的谴责和不甘的痕迹。

西西是一个有趣的笔名,读起来好像是独自一个人在窃喜地发笑。当然,关于这个笔名的由来是我在读她的《像我這样一个女子》的时候才了解到。她说,“‘西就是一个穿着裙子的女孩子两只脚站在地上的一个四方格子里。如果把两个‘西字放在一起,就变成电影菲林的两格,成为简单的动画,一个穿裙子的女孩子在地面上玩跳飞机的游戏,从第一个格子跳到第二个格子,跳跳,跳跳,跳格子。”这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她的文字总有着无法模仿的愉悦和轻盈。格子自然是难爬,跳格子却是自在惬意,但以跳格子的心境来爬格子,那又是另一种境界。在香港的写作里,她没有一味地执迷于后/现代文学十八般创作技艺,也没有对城市身份和现代姿态自矜不已。那些光怪陆离的历史变迁和翻来覆去的人情冷暖,却敌不过她笔下在露水充沛的早餐市场那一句“我喜欢看你做雕刻,也喜欢看你卖鱼”。

猜你喜欢

西西格子香港
种子西西的烦恼
数格子
繁华背后,是一个念旧的香港
填出格子里的数
香港之旅
格子间
展与拍
格子龙
香港
愚蠢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