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放大内镜结合窄带成像与智能分光比色技术在消化道早期癌变诊断中的效果

2021-08-20刘丽娟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40期
关键词:比色窄带分光

刘丽娟

(赤峰松山医院,内蒙古 赤峰 024005)

0 引言

加强对消化道早期癌变的检查和诊断,及时发现病情和治疗,可以最大限度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目前,临床以穿刺活组织病理学检查作为消化道癌诊断金标准,但是该检查创伤性较大,大多数患者的接受度较低,为了满足患者的需求,并保证诊断效果,需寻求创伤性较少、诊断效果理想的检查手段[1]。放大内镜结合窄带成像是一种新型的内镜检查技术,借助滤光器过滤内镜光源,仅留下窄带光谱,可以准确观察消化道黏膜上皮形态改变,还能观察上皮血管网结构的改变情况,对提高内镜诊断准确率具有积极作用[2]。内镜结合智能分光比色也是一种新型的内镜诊断工具,对早期胃癌、肠癌等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具有较好的诊断效果[3]。鉴于此,本研究对放大内镜结合窄带成像与智能分光比色技术在消化道早期癌变诊断中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赤峰松山医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接收疑似消化道早期癌变的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本研究已获得我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对本研究知情且同意参与研究。共纳入100例疑似消化道早期癌变患者中,男63例,女37例;年龄65~92岁,平均(75.24±4.85)岁。纳入标准:可自行配合检查者;沟通能力正常者;自愿参与研究者。排除标准:已确诊胃癌、大肠癌等癌症者;合并精神疾病者;重度昏迷者;中途退出研究者。

1.2 方法。放大内镜结合窄带成像:检查前告知患者保持空腹状态,给予局部麻醉,将白光内镜置入十二指肠降段、盲部,退镜,并在白光模式下,观察异常部位,采用配置液清洗,收集清洗后病灶白光画面;放大观察病灶,切换窄带成像模式观察病灶表面血管微细结构,获取放大画面;对病灶进行染色,获得染色图像。放大内镜结合智能分光比色:检查前患者保持空腹状态,给予局部麻醉,将白光内镜置入十二指肠降段、盲部,观察黏膜,放大观察暴露的黏膜异常病灶,固定视野,切换智能分光比色模式观察病灶细微结构,采用预设的红、绿、蓝3种基色波,观察病灶;对观察的病灶范围、部位和数量进详细记录,对病灶部位注入脱漆水,插入超声微探头,检查浸润深度。

1.3 观察指标。以病理学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对比两种诊断技术的诊断特异度、灵敏度和准确率,诊断特异度=真阴性例数/(误诊+真阴性)例数×100%,诊断灵敏度=真阳性例数/(漏诊+真阳性)例数×100%,诊断准确率=(真阳性+真阴性)/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 24.0统计学软件分析和处理此次研究数据,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并行χ2检验。结果显示P<0.05表示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放大内镜结合窄带成像诊断效能分析。病理学诊断结果显示消化道早期癌变患者占57例(阳性),包括结肠癌、直肠癌、胃癌、食道癌,非癌变患者占43例(阴性)。放大内镜结合窄带成像诊断阳性55例,阴性45例,真阳性53例,真阴性41例,误诊2例,漏诊4例,详见表1。

表1 放大内镜结合窄带成像诊断效能分析

2.2 放大内镜结合智能分光比色诊断效能分析。放大内镜结合智能分光比色诊断阳性50例,阴性50例,真阳性45例,真阴性38例,误诊5例,漏诊12例,详见表2。

表2 放大内镜结合智能分光比色诊断效能分析

2.3 两种诊断方法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的比较。放大内镜结合窄带成像诊断灵敏度和准确率高于智能分光比色技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诊断方法的诊断特异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两种诊断方法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的比较

3 讨论

据相关统计显示,全球癌症患者达到1200万,死亡700万,其中消化系统肿瘤患者占患癌总人数60%以上[4]。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饮食习惯不断改变,消化系统肿瘤的发病率也随之提高,尤其是胃癌、大肠癌、食管癌。消化道恶性肿瘤以手术治疗为主,然而早期症状缺乏特异性和典型性,容易被忽略,大多数确诊患者的病情已发展至中期或晚期,错失最佳治疗时机[5]。因此,提高消化系统肿瘤诊断率对延长患者生命周期具有积极作用。临床采用穿刺消化系统恶性肿瘤诊断以穿刺活组织病理学检查作为诊断金标准,但通常需要多次选取活组织检查,给患者带来不适和痛苦,还增加经济负担,故接受度较低。放大内镜结合窄带成像主要通过分析特定波长分光图像,可以辨别出黏膜病变类型和病变程度;智能分光比色多用于早期胃癌诊断,有研究[6]表示该检查技术对胃黏膜上皮化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但在肠癌、食管癌方面诊断效能较低。本研究结果显示,放大内镜结合窄带成像诊断灵敏度和准确率高于智能分光比色技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诊断方法的诊断特异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结果与王中良等人[7]研究结果具有相似性,该研究指出放大内镜结合窄带成像与智能分光比色技术对消化道早期癌都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但智能分光比色技术更适用于胃癌,放大内镜结合窄带成像适用于大肠癌、结肠癌、食管癌。由此可见,放大内镜结合智能分光比色技术诊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诊断准确率较低,而放大内镜结合窄带成像可以最大限度降低消化道早期癌的误诊率和漏诊率。这是因为智能分光比色技术是参照放大内镜结合窄带成像诊断下的分类标准进行观察,虽能看到清晰的边界,但病灶血管扭曲、杂乱,难以观察到肠癌和食管癌的分型,而放大内镜结合窄带成像对食管癌、肠癌的分型可以观察正常组织与病灶颜色的改变,还能准确检出病灶类型,从而有效提高诊断的准确率[8]。

综上所述,放大内镜结合窄带成像和智能分光比色技术对消化道早期癌的诊断特异度无明显差异,但放大内镜结合窄带成像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较高。本研究样本量较少,结果可能存在偏差,还需进一步采取大样本对比研究。

猜你喜欢

比色窄带分光
钌–生物质碳人工酶的制备及在比色检测杀虫剂毒死蜱残留中的应用
髓腔内漂白术对死髓变色牙漂白效果的临床疗效评估
直扩系统中的窄带干扰抑制
直扩系统中的窄带干扰抑制
基于对Fe3+—H22O2—OPD体系荧光和比色信号的增强检测多巴胺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火焰法测铜检出限测量结果评定报告
基于T型谐振器的窄带带通滤波器设计
不同时间VITA 3D—Master比色板2M2比色片数码颜色差异性的研究
磺基水杨酸分光光度法测定槽液中铁含量
基于FPGA的窄带DDC时分复用技术的研究实现